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大唐当太子

第一百四十四章 贞观八年的尾巴

我在大唐当太子 张九文 5272 2024-07-10 01:01
   李承乾小声道:“舅爷,看到孤也烦了?”   “不烦。”高士廉摆手道:“看到殿下,老朽不觉得烦。”   “那就好。”   高士廉看了眼屋外的冻雨,冰粒子夹在雨中落在地面上,他抚须道:“有时候想想,等虞世南,欧阳询,王珪一个接着一个入土了,老朽也该入土了,想着多活几天,就比他们多活一天吧,殿下去给老朽准备一个灵柩。”   李承乾狐疑道:“舅爷是担心以后睡在那个大盒子里不舒服,提前睡在里面?”   高士廉十分赞赏地点头,道:“太子殿下这个想法很不错。”   李承乾面无表情地看着舅爷,一时间竟不知话该从何处说起,舅爷太擅长聊天了,容易把天聊死的那种。   他想了想又道:“其实也可以先举行葬礼,到时候老朽入土也就不用再让人哭丧戴孝了。”   李承乾苦恼地揣着手,“孤是来看望舅爷的,本想看看舅爷身体如何。”   “老朽过得很好。”   “那舅爷也不用说这些话,您老身体健朗,不要总说怎么死的事。”   高士廉凑近小声道:“你就不想当皇帝的事吗?”   李承乾也低声道:“想呀。”   “太子能想着当皇帝,老朽为何不能想着怎么死呢?”高士廉又正色,努着嘴道:“老朽明白了。”   “您老明白什么了?”   “你们一个个都不想老朽早点死。”   李承乾沉默端坐着,久久不语。   高士廉又收回了目光,又侧卧地躺下来。   穿着蓑衣的高林脚步匆匆而来,两鬓斑白的他站在门前行礼道:“原来是太子殿下来了。”   李承乾换上一副笑脸,“您老接着忙,孤坐一会儿就走。”   高林笑着连连行礼。   再看眼前的舅爷,依旧一副自在的神情。   桌上的香炉点着,徐徐白烟正在从香炉中冒出来,看向窗外是一片已经枯萎的盆栽。   高林将它们都搬了下来,而后将泥土与草木一起倒入一个木箱子中。   这位老人家是舅爷的老仆从,跟随舅爷奔走各地,从蜀中一路到了长安,这位老人家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一脸的笑容。   “你在中书省如何了?”   听到舅爷问话,李承乾回道:“孤在中书省学习政事,了解朝中各部的人与事。”   这个大外孙的学习能力不用怀疑,他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学什么都很快。   有些话有些事,他一学就知道怎么做了。   与其说这大外孙这种本领是从何而来,不如说大外孙学本领的方式与别人是不同的。   当舅爷的对他很是放心,完全不用操心这个大外孙会坐不到皇位上,陛下的孩子中除了这个大外孙,其他孩子都不争气。   高士廉翻过一页又问道:“听说太子殿下,还时常亲自打扫中书省?”   李承乾道:“孤对中书省有多少纸张,有多少支笔,哪张凳子不好坐,哪一张椅子不平稳,都一清二楚。”   “李卫公与太子殿下走得很近?”   “见过三两次,不算走得近。”   高士廉低声道:“太子殿下应该与他走得近一些的,就算是与他的儿子走得近一些也好。”   “谢舅爷指点。”   “说不上指点,老朽又没与太子殿下谋划篡位。”   李承乾也在一旁给自己拿了一只碗,与舅爷以茶代酒碰杯饮下。   一老一少的笑声淹没在这片冻雨中。   等李承乾撑着竹伞走出舅爷家,迎面就遇到了同样来看望舅爷的赵国公长孙无忌。   “孤已经看望过舅爷了。”   李承乾站在门口道。   长孙无忌望向门内,道:“舅父他……”   李承乾笑道:“舅舅不用再去了,舅爷说看到你就烦。”   “是吗?”   “舅爷没说过吗?”   长孙无忌看了看身后的仆从,示意他们离开,这才道:“舅父确实说过很多次了。”   李承乾道:“那就不用再去了。”   “太子殿下若以后还要来看望舅父,还望告知老夫。”   “怎么了?”   “若老夫与太子殿下一起来看望,说不定舅父就不会烦了。”   “也好。”   李承乾没有拒绝,而后走在朱雀大街上。   长孙无忌打消了这个时候要去看望舅父的心思。   走了一段路,长孙无忌低声道:“阿史那杜尔与漠北的夷男可汗又打起来了。”   雨伞挡不住冷风,当风吹来的时候,这位太子与寻常一样,也会冻得缩一缩脖子。   李承乾道:“他们还在打啊?”   “嗯,今年年初颉利死了,阿史那杜尔恨透了漠北人,过了秋季战马肥了,牧民也都有了空闲,带着兵马就又打起来了。”   “他们有完没完?”   听殿下抱怨,长孙无忌道:“陛下给了旨意,希望双方停战。”   “有用吗?”   “没用。”   李承乾狐疑看了看舅舅。   双脚踩在湿漉漉的地面上,还有些冰粒子会落在靴子上,长孙无忌低声道:“自从颉利病死在关中,不论回鹘人也好,或者是现在突厥小可汗麾下,用他们的话来说唐人已经没有以前这么值得信任了。”   李承乾道:“孤明明看到他们的部落首领在太极殿都向父皇宣示了忠心。”   “太子殿下,那不过是那些部落的小可汗忠心而已。”   李承乾笑道:“有人觉得颉利病死在关中就是唐人歹毒阴险,是有人在推波助澜吧……”   长孙无忌没有回话。   “淳朴又天真的牧民啊,他们被人利用了,大唐是善良的人,唐人也是善良的,这世上的误会实在是太多了。”   “有些事并非殿下想得这么复杂。”   又是一阵冷风吹来,舅舅与外甥被冻得同时缩了缩脖子。   “他们觉得唐人想要他们的牛羊,而大唐给他们的太少了,因此他们觉得唐人没有诚心与诚意。”   李承乾道:“那是他们不识字,等他们识字了多年以后就会发现,大唐为了他们其实是用心良苦的。”   长孙无忌还想反驳,又觉得很有道理。   在朱雀门前,跪着一些人,其中有两个老人家,还有一个妇人。   李道彦匆忙跑来,冰粒子落在他的甲胄上,上前解释道:“太子殿下,赵国公,他们是虞宁的家眷,跪在这里是在乞求陛下给虞宁清白。”   老人家跪在地上被冻得瑟瑟发抖,看老人家的动作是想要站起身,被一旁的妇人拉住了。   这细微的动作被李承乾看在眼里。   李道彦喝道:“虞宁的恶行陈仓县县民皆有递交,他祸害乡民,给军中蒙羞,死有余辜,你们不用跪着了。”   见她们依旧跪在这里,李承乾面无表情地从这些人身边走过。   长孙无忌多看了她们一眼,便也走入了朱雀门。   太子一路去了东宫,长孙无忌则去甘露殿面见了陛下。   李世民坐在暖炉边,正在看着一卷书,见人来了笑道:“辅机啊,你快来看看这东宫的故事书。”   长孙无忌接过太监递来的圆凳,在陛下身边坐下。   李世民将这卷书递给他,道:“承乾那小子经常在东宫讲故事,东宫的女官把故事都记下来,送到立政殿之后观音婢就命人整理出来,丽质还取名叫东宫故事集。”   长孙无忌翻开一页仔细看着,故事讲的是两个落寞的贵族艰苦求生,他们得到了一头母鹿,可以用鹿奶活下去。   可这两个贵族贪心地杀了这头母鹿,饱餐了一顿之后,再也没有食物的来源,就饿死了。   李世民用一根棍子,疏通炉子中烧着的木炭,让火烧得更旺一些。   长孙无忌又看向第二篇故事,讲的是三个和尚挑水喝。   李世民道:“朕这里还留了一卷,这卷就送你了。”   “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收好这卷故事书,长孙无忌感受着炉子的温暖,道:“今天臣想要去看望舅父。”   “舅父的身体如何了?”   “臣没有见到他老人家,不过太子殿下看望过舅父之后,臣便撞见太子,殿下说舅父看到臣就烦,便没有进去。”   李世民笑着道:“辅机啊,你也会被人厌烦。”   “臣牵挂舅父身体。”长孙无忌神色羞愧难当,接着道:“还有一事。”   “讲。”   今天陛下的兴致不错,是因凌烟阁开始动工修建了,而且这些天都没被太子殿下为难,格外地顺心。   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发脾气了,闲来无事陛下还能去太液池走走,还命人多做了几幅拼图。   “太子殿下见到了跪在朱雀门外的那些人,就是虞宁的家眷。”   李世民的脸色随即沉了下来,道:“有人也与朕说了,说是虞宁毕竟军中将领,也有军功在身后,希望朕能够给他的家人抚恤。”   长孙无忌作揖道:“陛下从未为难过他的家人,怎敢再要抚恤,还想要清白,敢问陈仓的县民会给他清白吗?”   李世民问道:“太子见到跪在承天门外的人,有说什么吗?”   “太子殿下什么都没有,连看都没多看一眼。”   李世民站起身拿起茶碗,目视前方喝下一口茶水。   见到陛下神色凝重,站在一旁的太监也低头不敢乱动。   茶水咽下,李世民忽然笑了笑,“朕还以为这小子多少会有些恻隐之心。”   而后,只听陛下又道:“他确实不该有恻隐之心。”   当天快要入夜的时候,冻雨成了更大的雨水,虞宁的家眷被带走了。   她们被带出了长安城,官兵告诫胆敢再来闹事就以不敬朝堂之罪拿下。   如此说过之后,虞宁的家眷离开了长安城。   随着被罢去兵权的还有一个叫做高甑生的将领。   军中没几个人知道陛下为什么要罢去这个人的官职,并且让他回乡,只是在传闻中得知,高甑生其人素来与李靖,也就是现在的李卫公不和。   也有人猜测这件事与当初征讨吐谷浑的事有关,因那时高甑生也在征讨吐谷浑的军中,似乎有怠慢军令之嫌。   夜里,李世民来东宫探望父皇。   李渊在崇文殿内,正在给孙儿孙女修理玩具。   油灯在一旁点着,灯火光很微弱,李渊有些老眼昏花了,他眯着眼手里拿着一根细细的铁杵,拨动着巴掌大的小车内部的机括。   李世民没有让一旁的太监惊扰,而是安静地看着父皇。   似乎是修好了,李渊身后拨动小车的四个轮子,抚须满意地笑了笑。   原来是一粒小石子卡住了轮毂。   回头看去,便见到了站在一旁的儿子,李渊道:“来看朕?”   李世民看父皇高兴地把玩着这个木头小车,低声道:“好久不见父皇在这么高兴。”   李渊坐下来,将小车放在一旁,道:“孩子都已经睡了,这玩具明天再还给稚奴。”   只要这些孩子在身边,父皇就会这么高兴,李世民心情也踏实了许多。   从崇文殿看去,就能见到东宫的几间屋子还亮着灯火,却听不到孩子的吵闹声。   李渊问道:“是承乾这些天与你疏远了,你是想来看望他的吧。”   李世民正色道:“儿臣是来看望父皇的。”   李渊似笑非笑地点头,勉强接受了这个理由。   “李承乾是个心智早熟的孩子,今天见到虞宁的家眷跪在朱雀门外,他竟然没有半点恻隐之心。”   说起孩子,李渊接过一旁太监端来的麦粥,一边吃着道:“二郎啊,承乾这孩子的心智成熟,你不觉得欣慰吗?”   “正因如此,儿臣才有担忧。”   李渊无声一笑,感慨道:“不知不觉孩子们都已经长这么大了,承乾这孩子成长得太快,我们李家的宗室也好,我们李家的外戚也罢,年纪小的那些都害怕他,年纪大的那些人都防着他。”   李世民给父亲拍着后背,让他老人家的腰背可以舒服一些。   李渊望着殿外的风雨,又道:“我们李家啊,你们这些儿郎都应该是人中龙凤,你也好,承乾也应该是个好儿郎。”   “父皇放心,儿臣会悉心教导承乾,还年少,如今的他想要掌握天下大事,可世间这么多纷争,他都还未见识过。”   李渊缓缓点头,也是中肯地拍了拍儿子的手背。   看着父亲,李世民又笑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