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厅中,众人听到王毅的问话,都是肃然起敬,尤其是杨志远和沈明浩,他们主管军队,对于换装问题,那可是十分关注的。 此前,王毅与杨志远、沈明浩经常聊起护民军发展的问题,曾谈到过护民军以后会是一支全火器军队。 作为曾经的明军,他们自然是知道火器的威力,可一支全火器的部队,他们还没真正见过,有多少战斗他们完全不知。 只是从王毅的口中听说,以后的战争模式,会从冷兵器为主逐渐变成火器作战,并给他们描述了万炮齐发的场景,让他们浮想联翩。 所以,王毅提到换装的问题,杨志远和沈明浩都是竖起了耳朵来听! 刘匠头起身,对着王毅拱手,道:“大人,目前军工作坊生产的燧发枪已有三百余支,火炮还有六门,冲天雷七百余,刀枪各有上千件,库房已经放不下了!” 自从军工作坊有了冲压机等使用畜力的机械,每日能打造的武器数量,对比以前提升了十倍不止,且工匠的辛苦程度大大降低。 若不是每日的铁料有限,这段时间打造的武器数量,还能大幅增加。 “嗯,不错!”王毅点头赞了一句,又道:“但还要提升产量,多招些学徒吧!” 刘匠头拱手:“是,大人!” “弹丸大小的生产问题,可有解决?”王毅又问。 要装备火器,弹丸也是必不可缺的。 如今利用机械制造出来的火器,口径大小都是统一,所需弹丸的大小,也需要按照铳炮口径生产。 之前制造弹丸,都靠工匠手搓,制造速度慢不说,大小还不能统一。 所以,王毅提出了用铸模,加冲压机的方式制造弹丸,让刘匠头等人去验证。 刘匠头崇敬的看着王毅,道:“按照大人的方法,弹丸的大小问题,已经在前两天解决,现在在加快制作!” “现在制作的弹丸,是圆形还是锥形?”王毅又问。 关于弹丸的事情,他还提出了几种弹丸的样式,如圆球形、尖锥形、圆锥形这些后世出现过的弹丸。 圆形弹丸自不必说,工匠都能手搓出来,用其制造铸模即可。 但锥形弹丸的技术含量更高,需要不断的验证与改进,来达到最佳效果。 “回大人,如今制造的是圆形弹丸,锥形弹丸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验证和改进!”刘匠头道。 王毅点头,又问:“膛线呢?” 刘匠头尬笑着摇摇头,道:“回大人,制造膛线的机械还不如意,还需要继续大量改进,请大人多给一些时间!” 关于膛线的制作工艺,他一直在摸索,但问题很多,如膛线扭转度、深浅、磨损等问题,都需要时间来解决。 “可以!”王毅答应。 膛线的制作问题,他在后世也没接触过,给不了什么经验,只能提出来,让刘匠头等人去摸索。 这些工匠的智慧,一点都不差,只是受时代的局限性影响,不能发挥出来。 现在受到王毅的感染,他们会主动去做思考和创新。 王毅看向杨志远和沈明浩,道:“师傅,老沈,你们安排士兵,去将火器都运到军营去,护民军增加火器的训练项目!” 如今军工作坊生产的燧发枪,是鲁密铳与燧发装置的结合。 当然,口径要比鲁密铳大些,铁料也是经过冲压机锻造的钢铁,然后整根钻成铳管,能装更多的火药而不炸膛,从而保证射出的弹丸有足够的动能。 寻常的鲁密铳,有效射程在百步左右,但要打穿鱼鳞甲,需要在五十步以内的距离。 而军工作坊生产的燧发枪,最大射程可达两百步,有效射程在一百二十步,要打穿鱼鳞甲则需在八十步以内。 这还需要弹丸射击的角度合适,不然就会被弹开,达不到破甲的效果。 当然了,在高速弹丸撞击下,即使不能破甲,那也有可能骨断筋折,毕竟动能摆在那里。 而六十步内,这种燧发枪可以做到百分百皮甲。 “是!”杨志远和沈明浩同时拱手回应。 会议继续进行了一会后,王毅宣布散会。 杨志远和沈明浩立即回到军营叫上士兵,去将军工作坊中的火器给搬到军营中。 所有士兵都是好奇的看着火铳,火炮他们已经见过了,火铳却是见得不多,燧发枪更是从未见过。 王毅选定了一个靶场,作为护民军训练火器的地方,又制定了训练项目和训练守则。 护民军的火器训练正式开始,由王毅亲自带领。 “听清楚,第一条,枪口是对准敌人的,不能对着自己人,包括自己;第二条……” 枪械使用守则,那自然王毅是照搬后世人民军队所使用的。 “要用好火器,就必须对火器了如指掌!”王毅拿起一支燧发枪,指着一头一尾上的突起,道:“这照门,这是准心,与秦朝弩箭上的“望山”作用类似,瞄准所用,通过照门,看到准心,瞄准敌人,此为三点一线!” 王毅为了让士兵更好的理解,在黑板上画出了三个点,道:“比如,第一个点是照门,第二个点准心,那这第三个点,就是敌人,敌人会跑动,我们端着枪可以移动……” 经过王毅的讲解,士兵们知道了燧发枪的结构,对于如何使用,也大致明白了。 接下来就是实操环节了。 王毅也知道,要想让这些士兵将火器使用好,那就必须多练,后世有一句话: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 实操环节,王毅、杨志远、沈明浩三人亲自监督和指点,先是一个一个的来,每人打上三发,知悉装填、发射等火器使用要领。 亲自教导一遍之后,王毅才将火器训练事宜,交给沈明浩,按照王毅给的训练方法,沈明浩倒也没有遇到什么难处。 而赵震,暂时被王毅安排为副官,跟随护民军训练,包括赵震手下的士兵,也严格进行训练。 赵震带来的士兵,其中有老弱掺杂,筛选掉是必须的! 被筛掉的人,王毅选择按照护民军的标准,给予退伍银,并分下田地,让其落户谷溪村。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要保证护民军的战斗力,那就要做到宁缺毋滥。 护民军的训练,是按照后世人民军照搬过来的,十分辛苦与严格,初始还有人打退堂鼓。 可在吃到了护民军的伙食、听说了护民军每月有二两饷银且从不拖欠及足额发放、看到了护民军的战斗力之后,都是十分积极的训练。 之后那更是坚定了他们留下来的想法,训练再苦再累,也咬牙坚持。 训练的事情交接后,王毅开始思考商业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