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乾清宫的路上,老朱还在思考如何安排臭屁儿子的问题。 这几年,大明统军大将正在逐渐调零,常玉春、徐达、李文忠三大元勋,虽然忠心耿耿,但因常年征战,浑身战创,积劳成疾,过早去世。 朱文正、谢再兴两大战将战功赫赫,却心怀异志,不得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予以除掉。 现在朝堂之上,能统帅大军进行国战的宿将就剩下冯胜、傅友德、蓝玉这几个老兄弟了。 老朱对这些老将们也越来越依赖,加之念及和红巾军这帮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感情,对他们又是加官晋爵,又是赐予免死金牌。 最重要的是,老朱其实并不好色,但为了把他们捆绑在大明的战车上,这些年来不停娶老婆生孩子,以方便和这些元勋们结成亲上加亲的儿女亲家。 然而,有些功臣宿将有了战功和地位,也开始漂了起来,心思也多了起来,不仅以舍我其谁的姿态对老朱的军国大计指手划脚,甚至想另立山头,各帮各的女婿准备打乱老朱的交接班计划。 太子爷的战神级岳父开平王常遇春死了,还有个后起之秀蓝玉。蓝玉可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太子妃的亲舅舅,整天欺男霸女。 但是为了扶植太子势力,老朱只好忍着。 傅友德也不是省油的灯,本来和老朱结成儿女亲家,让长子娶了公主。谁知道长子死后,他又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晋王世子,要与朱老三结成亲家。 这不是乱辈分了么? 冯胜也是经常在女婿朱老五周王朱橚后面加油打气:“殿下身为皇子,当志存高远,不想当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 老朱一气之下,把傅友德打发去了云南效力,把冯胜打发回老家思过。 但是,每当蒙古人卷土重来,老朱还得把这几个人派到一线,同时也让朱老二、老三和老四,各带兵马从征。这既是对大将们的监督,以免尾大不掉,也是对儿子们的历练,对亲王御边方略的检验。 检验的结果让人喜也让人忧。 喜的是,老四燕王朱棣在诸王中脱颖而出,屡次出塞,战功赫赫。 老朱相信,只要实施好亲王御边战略,大明既可彻底消除边患,也可以消除功臣宿将带来的隐患。 忧的是,老谋深算的中山王徐达虽然死了,却给他女婿朱棣留下二十多年的带兵经验和常驻燕山一线的十万大明精锐。军中百户以上的骨干都把朱棣当成了徐达的接班人。 朱老四威望日隆,坐镇北平都司,管理从宣化以东到鸭绿江以西数千里的长城防线,风头隐隐压过朱老二和老三。 一家独秀不是春,老朱总有一种隐忧:“老四一家独大也不是好事,太子继位后,如何镇得住老四?” 他心里开始盘算:“现在小十五平安回来,北伐大军也在燕山一线重新集结完毕,如果把辽东作为北伐的主攻方向,彻底肃清蒙古人在辽东的存在,为小十五之国辽东扫清障碍,同时也让其他皇子提前加入北伐接受历练,既可以震慑辽东,也可以稍分老四之势……” 作为一个大国皇帝,老朱很善于从全局统筹北伐蒙元、制衡燕王和安置小十五之间的关系。 对于辽金故土,蒙元的辽阳行省,他想武力开疆,雄迈汉唐,无奈国力不许。 特别是岭北之战后,大明仅战马一项就损失二十多万匹,价值四百万两白银,相当于大明半年的收入又被大水冲走了。 这让大明上下都清醒了不少。蒙元不是一天就能扫灭的,仅有的五、六万战马仅能苦苦支撑从贺兰山到燕山的万里防线,顾了河西,顾不了辽东。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顾头不顾腚。 当然朝内也有一些腐儒大佬,对武将的荣耀和尊崇羡慕忌妒恨,大谈华夏自古居中原以制四夷,蛮夷处四方以奉中原,以休养生息、怀敌附远为由,建议把大明把国界就定在北到长城,南到两广,西到凉州,东到山海关一线,反对继续北伐。 但是蛮夷要是不愿意处四方以奉中原,反而天天要去中原喝酒吃席呢? 所以岭北之战后,老朱权衡利弊,只好效仿诸葛亮七擒孟获故事,将已被俘虏的蒙古万户纳哈出放归辽阳,希望能感化纳哈出,不再与大明为敌,先稳住一头是一头。 熟料纳哈出北归后,如同肉包子打狗,居然以成吉思汗开国元勋木华黎子孙和大元丞相的双重身份相号召,整合了北元辽阳行省内的蒙古、女真诸部二十余万,以金山为根据地,在辽河上游且游且牧,时而窜至辽西,窥视广宁,时而窜至辽东,骚扰辽阳,甚至千里偷袭了辽东半岛。 现在,明军在辽东半岛只剩下辽阳、盖州、金州三个孤立的战略据点。 如果这三城丢了,山东、北平两地百姓还有安生日子过吗? 老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把这次北伐目标定在扫平辽东的蒙元势力,同时掩护小十五之国辽东。 他越来越坚信,这个儿子是个当塞王的好苗子,当年在凤阳不就会瞒天过海不是? 可是这个臭屁儿子等过完年才满十二岁,实在太小了,不确定性也太大了,怎么让他快速成长呢? 他思索再三,决定找来武定侯商量。 “朕意已决,将植儿改封辽王,就藩广宁府,统管辽东都司诸卫,切断蒙古人与辽东女真诸部乃至高丽的联系,配合北伐蒙元。同时以你郭英兼任辽东都司指挥使,辅佐辽王。” “臣誓死辅佐辽王殿下,平定辽东。” 对于老朱的安排,郭英当然是乐意之至,将这个女婿扶上马、再送一程,本来就是自己的打算,谁不希望自己的女婿更加优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