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去大明扶贫

第113章 火盆土坑烤爷太

去大明扶贫 飞獴在天 3011 2024-07-17 12:32
   进入九月中旬,张信接连给朱植报告了两件事情。   “王爷,沈家前往印度采购乌兹钢的船只终于回来了。”   “现在回来干什么?仗都打完了。如果这钢材回来早一点,说不定打制的倭刀会赶上前面的东征北伐,朱大能的先锋有了倭刀,也不可能会在抚顺关全军覆没。”   “谁说得准呢?蒙古人或者女真人万一又要炸刺儿呢?”   “先放到仓库吧。现在回来,倒像是大年三十逮了只兔子,有他无他都能过年。”   “王爷,濮玙带着朝廷给的三万新兵从山东也渡海来了。”   “这时候来干什么?这完全是三万张要吃白饭的嘴,白吃我辽东的粮食。”   “这倒不一定。好歹能帮我们干几个月的活,加快运河开挖的进度。”   北地入冬早,天气越来越冷。   声色犬马几天后,辽王开始一本正经地考虑新的问题。   他对张信说道:“还有两个月,这地面就会因为完全冻住不好开挖。现在一万多农闲移民,再加上这三万新兵,只要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好人力,两个月也可以完成不小的运河工程量。这可是管长远的大事,你要亲自抓。”   张信答道:“领导放心,我一定亲自抓,只要人力充足,保证明年完成这条运河。到时候完不成任务,你挖个坑把我给埋了。”   朱植对着张信满意地笑了笑,又透露了自己的一些新想法:“张镇长,我计划明年慢慢向沈阳那边发展。只要我们把这条运河开好了,就能将广宁城和盘山出海口及沈阳连接起来,既方便物资从盘山方向直接入海,方便向沈阳、开原一带转运人员、物资,也可以把辽泽的水给排出去,开垦出更多的水田。”   大明时期的辽河走向和后世完全不一样,离广宁城很远,也不从盘山一带入海,而是从沈阳以西的地方一路向南,经盖州以西入海。   而广宁和辽河之间两百里,一到雨季,因为排水不畅,便会成为一片泽国,史称大辽泽,曾经是隋朝军队远征高句丽的坟墓。   以前,辽王缺兵少马,可以将辽泽作为天然防御工事。   但是现在,这工事慢慢变得碍事了,妨碍了辽王以沈阳为中心经营辽东的战略转移计划,妨碍了辽西和辽东一体化进程。   所以他要慢慢新手毁掉这个天然的军事防御工事。   他计划,在年初开挖的灌溉沟渠和运河的基础上,将广宁城新修的运河,一直向东南挖到盘山,就近打通入海口,然后再折向东北,接通辽河。   但是,随着气温降得比所有人预期的都快,辽王又给张信安排了一项更为紧迫的任务:火盆土炕烤爷太。   后世东北有十大怪的民俗,其实好多都是因为东北环境恶劣、经济太过落后,留下来的产物。   比如,“嘎拉哈姑娘爱”,实际上说东北小孩子没有玩具,只能拿大人们吃剩下的牛羊髂骨当玩具。   “捉妖降魔神仙舞”,那是因为缺少医生,只能靠巫医神汉跳大神来尽量维系生命的长度。   “不吃鲜菜吃酸菜”,那是因为东北过于苦寒,老百姓不会种大棚,没得新鲜蔬菜吃。   “吉祥喜庆粘豆包”,那是因为东北没有大米吃,只能把那小米和豆类等杂粮磨碎了搅和搅和,做成粘豆包,吃得津津有味。   辽王之国第一年,就直接消灭了四大怪。   工匠们抽空做的玩具多了去,谁还玩那腥不拉几的动物骨头?有了医院,谁还去找巫医神汉跳大神?随着大棚的推广,谁还天天吃那酸菜炖粉条?至于现在的主食,除了大米,就是白面,杂粮先放一边准备应急用吧。   但是还有与东北寒冷天气相伴而生的几种怪现象也开始产生了。   比如,“窗户纸糊在外”,就像广宁城现在这样,没有玻璃,能有纸糊窗户已经算是不错了。   还有“百褶皮鞋脚上踹”,是因为辽东棉花、棉布紧缺,老百姓只能就地取材,用蒲?编成的鞋子过冬,冻伤脚的不在少数。   辽王目前最担心的还是“火盆土炕烤爷太”这一怪。东北实在太冷了,如果不做好过冬准备,真会冻死人的。   他对张信说:“现在冷,估计到了立冬后会更冷。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让移民们多建土炕,最好造些取暖锅炉来,实现集中供暖。蒯富他们现在造锅炉已经非常熟练了,应该难度不大。”   张信答道:“婉君早就在督促蒯富他们着手研究这些东西了。供暖锅炉好造,但是供暖水管不好造,各种连接弯头、阀门和龙头开关更不好造。只是他们一会儿要应付东征,生产军火,一会儿要应付农忙生产农机、农具,再加上没有生产经验,进程一直时断时续。”   辽王问道:“一点进展也没有吗?”   张信答道:“也不能说没有进展。他们到现在只造了一套只够两个小美女自己洗澡澡的小锅炉样品。阀门、开关等零部件没有现成的样品可以参照,还在慢慢摸索。这水管没有龙头阀门控制,只能用木塞子堵住,不仅用起来麻烦,而且那水用的还没有漏的多。”   辽王知道,阀门和龙头看小实大,又没有后世的设备,工艺确实复杂。   但是他还是板着脸说:“你告诉婉君,还是那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争取两个月内至少让工匠们都住上暖气房。否则,我让工匠们都挤到她屋里去。”   张信又说道:“依现在的技术,全部实现集中供暖还不现实。除了让老百姓自己动手,造些取暖的土炕外,我估计还要整点酒。这天寒地冻的,酒可是好东西。小酒一喝,啥也不冷了。王府刚好也可以征点酒水税,来一个收入二次分配。”   辽王说道:“好吧,你就想办法再从内地进点酒。”   张信又提醒道:“我的王爷啊,你咋忘了?你当时在黄石村扶贫时,不就帮助他们搞了一个酿酒项目吗?咱们不正是喝那徐德酿的酒,才翻车掉沟里头,然后就整这儿来了吗?”   辽王一拍脑门:“瞅我这记性,还真忘了!可是这农垦才第一年,粮食也不太多,酿酒费粮食啊?”   张信又道:“那徐德对酿酒是老有经验的,这几天一直在让我给你提一嘴,用高粱酿酒口感最好。广宁城来的后期移民也是种了不少高粱的。现在有了几千亩胡萝卜,马都不吃高粱了,但用来酿酒是最好不过的。”   见辽王开始点头,张信接着忽悠:“你再瞅瞅,辽东的米酒都是沈家从江南进来的,度数低,没劲。就这,辽东的军民却喝得甘之如饴。辽东的酒市场潜力极大,随着辽东进一步开发,老百姓进一步富起来,那对酒的消费需求也是噌噌地往上升。”   辽王这时也豁然开朗,不过还是有点担心:“这样一来,还是要请两个美女帮忙,造点酿酒设备。最近给她俩压的担子有点多,估计两人有点烦。”   张信见辽王同意了,连忙说道:“你放心,这个我负责去做婉清和婉君的工作,好歹我当过她们的司机,得还这份人情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