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这时,李治却突然乐呵呵地插话道:“你们大明朝可是富得流油呢,若不信,可以去问问你家老祖宗嘛。” 朱由检与在场诸人闻听此言,纷纷不解的将目光齐刷刷地转向朱棣。 朱棣毕竟看过大明史,经李治这么一点拨,瞬间反应过来。 想起原定历史上,李自成打进京城后,可是往他的老家拉去了三千七百万两白银,里面还有黄金美玉等没有详细记录下来。 想到此处,朱棣对朱由检道:“学习太祖,杀贪官,查收入,将大明朝堂好好清洗一番。” 身边留下的一众忠臣中,此刻却有好几位大臣匆忙跪伏在地,惶恐得身体剧烈颤抖着,惊恐万状地求饶道: “微臣拜见圣上,拜见成祖!罪臣从未有过背叛大明的行为,然而以前却做过有愧于朝廷之事!恳请圣上与成祖开恩饶恕,微臣必定将家中所有不义之财悉数上缴国库。” 朱由检疑惑地注视着这几位大臣,心中暗自思忖,这些人可都是老祖宗亲口推荐的忠臣良将啊!怎么会成为了贪官污吏呢? 朱由检实在想不通其中缘由。 朱棣见状,无奈地摇了摇头,走上前去狠狠地踹了朱由检一脚,没好气儿道: “贪官并一定就是污吏,只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愧对于朝廷,咱就给他们机会。这样吧,先将他们的家产没收充公,然后再适当地给他们涨一涨俸禄便是了。” 说罢,朱棣转身又坐到台阶之上,留下一脸茫然的朱由检呆立当场。 朱由检想了许久,露出恍然大悟之色,感激地说道:“多谢老祖赐教。” 跪在地上的几位大臣如蒙大赦般连连叩头谢恩,并连连表示会立即返回府邸,将家中所有的金银财宝都整理好呈交上来。 待到所有臣子离开之后,朱棣对着朱由检道:“咱这有份名单,明日早朝将名单上的人全部抄家灭族,定能使国库充裕,大明暴富啊!” 朱棣说完,拿出纸笔开始写着。 只见那张a4纸上出现了一大堆的人名,例如: 首辅温体仁,家有白银80万两左右; 国丈周奎,家有白银53万两; 大学士陈演,在李自成入京之后,主动捐款2万两; 蓟辽总督熊廷弼,在被下狱之后,拿出4万两白银去疏通关节; 武清侯李国瑞,家有白银40万两; 吏部尚书李遇知,被李自成拷饷两; 首辅魏藻德,被李自成拷饷银两; 等等…… 朱棣写完后,将纸慎重地交到了朱由检的手中。 朱由检接过纸张,仔细端详着名单上的那些名字,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这些人当中,不乏一些平日里以清贫节俭着称的“好”官员。 他们在上朝的时候,身上的官服居然都打着补丁,仿佛在向众人展示着自己的清正廉洁。 可就在崇祯皇帝急需用钱、向大臣们借钱救急的时候,这群人却一个个哭得比谁都惨,纷纷喊着自己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了。 谁又能想得到呢?这些平日里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模样的官员们,背地里却是如此富有,简直就是肮脏龌龊、虚伪透顶! 而国丈可是皇帝的亲岳父啊!更是令崇祯皇帝气得火冒三丈。 明明自己坐拥巨额财富,却每次都哭穷叫苦,完全不顾及朝廷的安危和他亲生女儿周皇后的颜面。 这样的行为,简直就是无耻之极! 朱由检越想越气,紧紧攥起拳头,语气冰冷地说道:“这么多的朝廷蛀虫,真是死有余辜啊!” 接着,他转身对朱棣说道:“恳请三位老祖相助于我,晚辈定要效仿太祖,严惩这些贪官污吏!杀杀杀……” 朱棣微微点头,表示赞同,然后说道:“明日咱们会陪同你一同上朝。你尽管杀尽那些贪官污吏,无需有任何顾虑。另外,咱这里还有一份名单,上面列出的人才可以填补那些空缺职位,这些人也完全可以予以重任。” 说罢,朱棣再次提笔,迅速写下了另一份名单,上面增加了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陈琦瑜、朱大典、吴襄、曹文诏、徐光启、杨嗣昌等等文武贤才。 次日清晨,阳光洒满紫禁城,朝堂之上庄严肃穆。 朱由检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而坚定;李治则坐在左侧首位,神情懒散; 朱棣与朱雄英分别位列右侧首位和第二位,气宇轩昂。 朱由检缓缓地从龙椅上站起来,他的目光扫过朝堂上的每一个人,然后用沉稳而庄重的声音说道: “诸位爱卿,今日有一件大事要告知大家。三位大明的老祖宗,他们穿越时空的壁垒,降临到我们的这个位面,前来拯救我们大明于水深火热之中!” 听到三位仙人果真是大明的老祖宗,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的神情。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接着说:“朕要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向这三位老祖宗表达最深切的敬意与感激之情。” 说完,他迈步走向李治,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晚辈之礼。 紧接着,朱由检双膝跪地,以最虔诚的姿态向李治叩首行礼,并高呼:“晚辈朱由检,拜见大明仙师老祖!多谢您老人家救我大明于水火,保我江山社稷安稳!” 他的声音在朝堂上空回荡,带着无尽的敬畏与感恩。 随后,朱由检依次转向朱棣和朱雄英,同样跪地行礼拜见,并逐一表达谢意。 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震惊之中,群臣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声四起。 好在昨日京城内早已传遍了大明先祖显灵之事,不仅拯救了大明,还收服了叛乱的李闯王,众臣心中对这大明的老祖宗还是挺敬畏的。 没过多久,朝堂上重新恢复了宁静,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激昂的欢呼声。 大臣们纷纷跪下,向朱由检、李治、朱棣和朱雄英叩头,表示自己将誓死效忠于大明,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