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 武术与军事11
【宋朝是华夏古代专.制社会前后期的分界线,是专.制社会从前期转入后期的决定性的关键时代。】 【从宋朝开始,政治上开始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 比如,军事上内重外轻,把军事力量集中在首都周围,京城禁军拥有最精良的装备,以及最多的人数。 在政治上同样重内轻外,行政体制高度中央集权。 在社会上采用优待士大夫、以礼相待和钳制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文人士大夫,造成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种种政策下来,折射在军事方面,便形成了本质上是消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与重文轻武结合,成为了“弱宋”。 尽管宋朝文治鼎盛,官方修书编纂了历史上第一步兼具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综合性兵书《武经总要》,编纂了第一步军事丛书《武经七书》,还拥有最先进的火器火药,但是仍然改变不了它被困于辽、西夏,亡于金、蒙古的命运。 尽管宋朝有了发达的文化产业,有了科举取士的上升途径,但从来不是科举制有了许多人才就能改变“弱宋”。 瘸腿注定没法正常行走,思想再发达也只能困守原地。. “我还是打过胜仗的,怎么就弱宋了?”赵光义不服,“这是污蔑!纯属污蔑!” 赵匡胤静静地看着赵光义,反常的没有揍人。 他已经不气了,非常平静。 弟弟没救了,最后发光发热一下,研究出了毒药火器就送他上路。 平静的心态下,是毫不犹豫的杀心。 【正因为宋朝是属于消极防御,两宋时期艰难打出的胜仗,其实都属于防御战。】 【北宋末年,东京保卫战,是在东京防御金国;】 【南宋末年,钓鱼台保卫战,是在钓鱼城防守蒙古。南宋能抗住蒙古40年,基本上都是属于防御战。】 【但是,伟人曾说过: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而两宋的最终灭亡也证明,消极防御是不可取的,最终依然避免不了战败。】 “原来我们这种防守叫做防御战……”李纲原本是进士及第出身的文人,打赢了东京保卫战才开始从武,他沉思着,“除了防御,大宋难道不能打出去吗?” 直到听到天幕提到的伟人的话语,顿时醍醐灌顶:“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说得好!” 大宋步步防守,蛮夷步步紧逼,最后大宋只能步步后退。 大宋如果不想继续后退到龟缩一角,必须进攻! 但紧接着,李纲就想到了大宋的困境。 他们,真得能打出去吗? 【那么宋朝为什么不敢出击,真得是因为骨头软不敢打吗?】 【首先,我们说一下宋朝的马。】 【唐朝骑兵彪悍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是马匹多,养马场也多。】 【但是宋朝完全相反,是马匹少!越到后面越少!】 北宋初年,就失去了河套平原,这一个重要的养马之地。 因为缺少养马的地方,北宋开始对外买马,比如茶马古道,就是以茶叶作为军用物资来买马。 南宋,认为养马开销巨大,更因为疆域更小,养马需要占用农田,最终直接取消了养马。 换而言之,取消的是军队的进攻部队——骑兵。 而宋朝的敌人,辽、金、西夏,都是游牧民族,都拥有强大到甚至全民皆兵的骑兵部队,宋人的步兵对上游牧民族毫无优势。 论火器,在高速移动的情况下,火器的准度和射程有限,依然需要依托骑兵或者城池。 这也就意味着,失去了骑兵队伍之后,哪怕拥有最强大的火器,宋朝对外武力依然彻底转为消极防御。. 刘彻的嘴巴微微张开。 虽然天幕分析了种种宋朝放弃骑兵的原因,比如没有地方养马,比如疆域太小。 但是在刘彻看来,什么困难都得克服,没有马,没有骑兵,无法进攻,这不就等于是坐以待毙! “什么叫一招出错满盘皆输,朕算是见到了。”刘彻对宋朝皇帝的军事才能佩服不已,这些皇帝最大的本事大概就是投胎了。 像那个宋高宗赵构,排行那么远,谁能想到前面的皇帝和宗亲全被敌人一锅端了还能当上皇帝,这投胎本事和运气,谁都比不过! “从一开始重内轻外,就导致了边防弱,被敌人步步蚕食。”李世民也在与大臣讨论这个距离大唐最近的朝代,“然后还是因为重内轻外,敌人直接冲到京城把皇帝给掳走了,半壁江山也没了。” “一开始土地少不适合养马,骑兵弱被人打。后来被打的土地更少,更没法养马。”魏征犀利道,“这不就是自寻死路吗?” 尉迟敬德摇头总结:“一个恶性循环。” 【其实宋朝皇帝并非不知道大宋马少,起初通过公有养马来试图解决过这个问题。】 【但是,敌不过朝廷的无能、官员的腐败。】 起初,宋初的统治者对马政十分上心,在北宋建立之初马政建设就十分完善。 在中央,宋朝设有群牧司、太仆寺、驾部等机构对马政进行管理。群牧司是北宋马政监牧事务的管理机构,源于隋唐时期的典牧署——“掌国马,以待军国之用”。 在地方上,宋朝设立了完备的管理体系,诸州的牧监是最基层的马政机构,由知州、通判共同掌管。 在马匹饲养方面,宋太宗曾让专业的马匹饲养人员制定了合理的饲养方法颁于诸军,提醒牧监在不同季节喂养马匹时要注意的问题,以此减少马匹生病或死亡的情况。 在马匹的繁殖方面,马匹的生育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负责马匹生育的官员可以有赏,但达不到百分之四十的则会给予处罚。 在病马管理方面,除了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专职兽医负责病马的治疗和防疫外,还制定颁布了官员赏罚的法令。死亡率在十分之三以下的给予赏钱,十分之八以上就要获罪受罚。 在宋仁宗之前,官方饲养的马匹数量足、质量佳。宋真宗时全国上下军所养的马匹共有20多万匹。 那么为什么后面突然急转而下,养马直接被废呢? 首先,就是檀渊之盟。 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花大量金钱买来短暂的和平。 宋真宗认为监牧制度花费过大,宣布废除一些牧监,废除了部分公有养马制度。 此后,宋朝皇帝受到檀渊之盟的启发,对比发现花在岁币上的钱比花在养马上的钱更少更划算,所以他们宁愿选择——赔款。 其次,由于宋朝冗兵、冗官、冗费严重,花费巨大,为了缓解国库的财政危机,朝廷开始改监牧马地为农田,将用了养马的监牧土地租给农民种植农作物,然后向百姓收取租金。 最后,朝廷自己无力公有养马,开始分摊给百姓,要求百姓自己养马。但是百姓分摊养马只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勉强养出的马并不符合战马的标准,也没有接受过正式训练,根本不能上战场。. “打了胜仗欠了赔款条约竟然还有后续?”嬴政也被震惊了,怎么看都是需要深刻铭记的耻辱,怎么宋真宗的后世记是记住了,但仿佛不觉得是耻辱还想要学习? “一个个都不会吸取教训吗?” 嬴政还不知道,签订了檀渊之盟的宋真宗自以为有了大功劳,还去泰山封禅了。 若是知道,再看自己的泰山封禅都觉得不对劲了。 虽然现在不知道,但是看到一个个皇帝宁愿花钱赔款也不愿意花钱养马,嬴政沉默了。 这些皇帝到底在想什么? 一个是花钱在自己人身上,一个是花钱在敌人身上,这能比吗? 这就好比他到底是把钱花在自己儿女身上,还是花在赵国贵族身上,哪怕给赵国贵族的钱少,那也不行! “没救了,灭了吧。”嬴政最后只吐出一句话,还有些怨念。 这样的大宋竟然还有两个大宋,还能苟活百年,他的大秦竟然二世而亡! 二世而亡! 对比之下,嬴政再次内伤了。 【再说一下宋朝的兵。】 【很多人以为只有宋朝才开始有募兵制,但其实并不是,募兵制是从唐朝开始的,对士兵刺面同样是从唐朝开始。】 【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大聪明,唐玄宗李隆基了。】 隋唐时期的军事制度,原本是非常有特点,非常完善的。 盛唐时期的赫赫军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完善的、运行良好的军事体制。 一方面军权集权于中央,由皇帝亲自掌握。 一方面实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府兵来源于自耕农、地主、贫民,都有。三年一选,20岁以上成年男子都是简选对象。 在选择的时候,以资产、材力、丁口三者为根据。 财产相当者取其富裕者,力量相当者取力量更强者,财、力均相当者取家中丁口多者——可以从此处看到,唐朝当兵还是处于择优录选,士兵的质量也比较高。 加入府兵后,府兵免租庸调,到60岁才可解除兵役。 但是盛唐以后,征战变多,赏赐不兑现,士兵社会地位下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府兵无田可以耕种,军资无处依靠,资产者开始厌恶并且逃脱兵役。 于是,唐玄宗开元十年,开始大规模募兵。 募兵具有雇佣兵的性质,但是并不是经过训练的雇佣兵,而是兵员素质更差、平时无所事事横行市井的街头混混恶霸。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这样的杂牌大军就没少拖后腿。 到唐朝中后期,大唐由盛转衰,朝廷供应不起军费,军费开支被转嫁给民间,让民间怨声载道,士兵的地位再一步下降。 募兵制既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之一,也是由盛转衰后不得不为之的体现。 华夏传统社会的尚武精神开始流失,在经历过藩镇割据、节度使叛乱之后,宋朝皇帝只吸取教训没看到更深入的原因,选择重文抑武,导致了朝廷的军队一步步沦落。 到了宋朝,军队分三种:禁兵、厢兵和乡兵,边境地区有蕃兵。 禁兵是正规军,负责守卫京师,担任征战和屯戍边郡、地方; 厢兵是地方军队,实际上专任劳役,分属各州和部分中央机构,担任筑城、修路、运输等任务,日常不训练; 乡兵就是民兵,是非正规的地方武装。但是因为宋朝复杂的四面环敌形势,部分区域的乡兵因为常年作战反而有更强的战斗力。 禁兵、厢兵都实行募兵制,“亢健者”入禁兵,“短弱者”入厢兵,二者都需要黥面涅臂,不得退役,终身服役制。 若是人数有短缺,从入选者的子弟中补选,如果逃亡或者犯罪,惩罚极重; 每遇凶年饥岁,大量招募破产农民,从而形成宋朝冗兵冗费的局面。而且因为良家子不愿意当兵,往往只能收编盗贼为兵,在兵源短缺时,罪犯也是士兵的来源之一,军队的素质大幅度下降。. 看到大宋的募兵法,挑选的破产农民、盗贼,这让择优录取的唐朝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宋朝是不是以为,只要四肢健全能卖命就能当兵?” 军营中,一个个身材健硕的士兵正在军营中围着一团团的开火吃饭。 他们看着天幕里瘦胳膊瘦腿的农民被前行拉去当兵,嫌弃中还带着怜惜:“破产农民不去好好安置,拉去当兵,饭都吃不饱哪里有力气打仗?” 后面的越听越气,士兵们大口大口咀嚼着热乎乎的饼子,仿佛在撕咬宋朝统治者的肉。 “这纯粹就是被拉去当炮灰,上战场死的最快。” “还有盗贼,本就目无法纪,拉去当兵能听军令吗?就不怕一犯横直接把将军给砍了?” “不选良家子选罪犯,这样的士兵打仗不行,欺负乡里肯定祸害人。” 作为行军多年的士兵,经验丰富,什么没见过。 人多了,总有一两个人面兽心的家伙。 有些士兵在自己家乡都是熟人,表现得人模人样,一到外地,打胜仗后就成了禽兽,欺负女子,抢夺金银,虐待老幼,什么不做人的事都做。 大唐还都是择优录取,选良家子都有这样的隐患,那些本来就是盗贼罪犯的士兵打胜仗之后如何为非作歹,更是不敢想。 最后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话:“这宋朝,果然不行!” 【而且,宋朝真正掌握兵权的将领,可能完全不懂军事,这才是真正让人绝望的事。】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永乐之战”。】 公元1081年,宋夏永乐之战。 宋神宗举行熙宁变法,举全国之力增加国库收入,攻伐西夏,想要一雪前耻。 初期,宋军势如破竹,却在灵州城下折戟沉沙,但依然还是占领了大量地盘。 种谔上谏宋神宗,以筑城的方式稳固防线,并且逐步蚕食西夏领土,等城池稳固后,攻占灵州就是时间问题。 宋神宗采纳了这个方式,但是并没有重用种谔,而是按照宋朝皇帝一贯的手法,派遣了自己的心腹——文臣徐禧,和宦官李舜举。 正是因为这一举动,让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惨败。 徐禧选择了永乐城作为筑城地点,发动23万民夫建城,14天之后,就修建起了永乐城。 这个位置看起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距离西夏不远。 也因此,西夏很快就发现了永乐城的动静,并且迅速做出反应,开始集结军队。 党项人并不多,为了抽取大军,从平民壮丁中10抽9,可谓是全民皆兵,最终抽调出30万大军,向永乐城气势汹汹杀来。 【我曾经想在军事这一章节讲述古代战术,然后翻阅了一下东西方的兵书后就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东方的兵书,大部分只讲述阵法、计谋,看起来天花乱坠,很适合编成语。但是西方的兵书才是真正的实用性的兵书,士兵,地理。】 【宋朝能写出最早的兵书,但是这些兵书同样是文人编纂,并非武将。】 【所以它不会在意,城池里有没有水源这种“小问题”。文人认为白起打胜仗是为士兵吮吸脓血,是与士兵同吃同住就足够了,是仁者会收心,是想出一个奇谋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当时负责的还有军官种谔,但是宋神宗宁愿委任一个文官和一个宦官,都不愿意将军权还给应该领兵的将军。 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果所有的文官都能因为道德高尚、文采华丽就能打胜仗,还要武将做什么? 【但是兵书不会告诉你,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就如同王莽变法,每一个变革看起来都很完美,但是最后以农民起义结束。】 【文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脱离实际,只会高高在上。】 【徐禧并不是贪生怕死之人,最终也做到了奋勇抗敌,与士兵同甘共苦。 他只有一个缺点,他不是真正的武将。】 徐禧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书生意气的文官,不懂战争,也不懂士兵。 从一开始,种谔就认为永乐城不适合防守,因为没有水源。这都不是位置合不合适,就是原则性问题。 但是徐禧认为可以在城外修水寨,并且把种谔打发到了延州城; ——于是当西夏军包围永乐城,轻而易举就隔断了水寨于永乐城的联系,永乐城彻底断水。 当西夏士兵即将到来,大将高永享认为城中士兵太少,而且没有水,最好放弃永乐城。 徐禧认为高永享动摇军心,把高永享投入监狱; 后来士兵劝徐禧先疏散城中无辜百姓,徐禧要民众与士兵共同进退,再次拒绝。 于是当城中水源不足,百姓活活渴死,士兵渴到不得不去喝马粪里的汁水。 当西夏军到来,大将高永能提议在西夏军还未列阵好时提前偷袭,徐禧再次拒绝,要亲自带兵出城列阵迎敌。 等徐禧整顿军马,排好兵阵,轮到前一步整顿完成的西夏军发起猛攻。 最重要的是,西夏举全国之力来袭,抽取大军30万,而永乐城只有3万兵马,里面包括不到1万的骑兵,还有23万都是修城的民夫。 西夏的30万大军包围了整座永乐城,徐禧还要开城门出去派兵列阵正面迎敌,除了送死没有其他结局。 兵书上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终究只是兵书上的奇迹,徐禧并没有能创造奇迹。 生死存亡之际,士兵提议突围,徐禧再度拒绝。 最终,永乐城变为人间炼狱,没有一个人能逃生。 高永能战死,徐禧和监军太监一起死于乱军之中,士兵、百姓、修城的民夫、役夫等二十万余人全部死在永乐城。 此次战败,是北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利。它葬送了熙宁变法,也葬送了宋神宗不顾朝臣反对坚持的举全国之力来抗击西夏的决心,葬送了大宋好不容易敢打的决心。 永乐城惨败传回朝中后,宋神宗当朝痛哭,认为是自己的错导致了二十几万人的惨死。 受此刺激后,宋神宗壮志未酬,于三年后饮恨而死,享年38岁。 【但是,徐禧败给西夏,造成二十万伤亡真得是变法的错误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是每一个文官,都擅长打仗的。其次,徐禧正是一名文官。】 【在战争的一开始,这位从没打过仗的文官就做出一个最大的错误判断:守城,你守城也要先判断地理位置,这座城,没有任何水源!】 【永乐城惨案,可以说完完全全是徐禧一个人的错!】 宋神宗正提起灵州之战:“筑城为战策略不错,可以一试。” 说着他就看向自己喜爱的大臣徐禧,正要点名,就听到天幕说起永乐之战,说起了这次惨败全是徐禧一个人的错。 更重要的是,他听到自己受此刺激三年后就死了!三年后,才38岁就死了! 宋神宗盯着徐禧,后面的话语怎么都说不出口了,手默默捂住胸口,觉得现在就有些受刺激不舒服了。 徐禧脸色通红地低下头,不敢面对同僚的视线。 因为他颇有才华,是康州太守黄庶的女婿,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姐夫,年纪轻轻就收到宋神宗的器重,成为帝王的心腹。 所以宋神宗才把如此重要的战事交给心腹,给他镀金积累军功,也出于对将军不信任、更信任文臣心腹的原因。 但是谁能知道,败的如此之惨,惨到几千年后还有后人在骂。 “臣,无力担负此等重任,请陛下另做人选!”徐禧主动拒绝了这个注定要惨败的领军任务。 已经被骂了一次,不想再被骂了。 宋神宗也不放心,又看向别的心腹大臣。 谁知一个比一个拒绝的快,为了拒绝,装病的都来了。 宋神宗很快就想到了原因,注定要失败的战役,谁背上都要惹得一身骚,难道直接放弃? 可是现在大宋已经占领西夏两千里地,只要坚守住,就能反攻! 天幕都指出战败的原因,难道依然不能反败为胜? 最后,是提出建议的种谔主动申请:“臣请令!负责永乐城之战!” 既然是他提出的筑城蚕食,他早就有所打算,只是原本因为帝王的多疑没有直接提出。 现在看来,文臣不敢担负责任,他敢! 武将本就是生死就在一线间,左右不过一个死字,战死也比连累二十万百姓无辜死去的好! 宋神宗深呼吸一口气,第一次没有点新的文臣和监军。 他看了看天幕,耳边天幕的骂声还没停,终于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好,这一次,以武将为主!” “种谔为主将,高永能、高永享为偏将,辅佐尔等筑城蚕食西夏。” “朕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尽管文臣立刻有反对,但是一想到自己的死期也近在眼前,宋神宗反而淡定了。 大臣再要上谏,宋神宗就捂着心口:“天幕说朕三年后就要含恨而死,爱卿是想现在就气死朕吗?” 大臣瞬间闭嘴。 然后紧张,对啊,永乐城万一又战败,陛下又给气死了怎么办? 于是开始改口风劝宋神宗注意身体,让太医来看病,开始围着宋神宗的龙体劝谏。 三位武将并没有去管文臣们,强行忍住兴奋,彼此对视一眼。 尽管他们知道,历史上的自己很可能都死在永乐城,但是这一次,可以痛痛快快打一战,这是大宋建国以来多久没有过的事了! 或许,从现在开始,大宋将会迎来新的局面! 三人眼神坚定:为了其他武将,为了大宋的未来,这一战,必须赢! 【不说老将,就连打过仗的老兵也能看出多处不妥之处,提出有用的建议。但是徐禧拒绝,并且以他文人的理想主义,拿出看过的兵书上的知识,来运用到实际之中。最后,死在了自己的第一次出征路上。】 【而这样的错误,发生在宋朝许多次战役上。】 其他朝代是打了胜仗之后升官发财,在宋朝打仗,非常憋屈。 不说打胜仗之后没法升官还可能贬官,在战场上真正懂军事的武将没有权利,反而听什么都不懂的文官和监军太监瞎指挥,最终眼睁睁看着大军送死,连累自己送命。 杨家将的原型杨业,死于监军太监的记仇; 还有军神岳飞,死的更憋屈! 十二道金牌追回,以“莫须有”罪名杀死。 反观权臣,花石纲宰相蔡京,马球太尉高俅,蟋蟀宰相贾似道,都是宋朝特产。 奸臣不需要文采,只需要会玩乐,会阿谀奉承,会哄帝王开心就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此风气,如何能够打胜仗! 【宋朝军队的弱,是从上到下的弱。是帝王的权力欲,是文人的嘴强,是武将的卑微,是底层士兵的不受重视!】 【但是宋人弱吗?】 【并不弱。】 一身红衣的杨妙真,站在抗金的战场上,擦拭着梨花枪上的鲜血,身后的红袄军投来敬佩的眼神; 宋朝沦陷在金人的北方,辛弃疾正在独饮独酌,他的桌子上放着凛冽的寒剑,目光透过窗口,看向了他想加入的起义军; 边境的军营中,梁红玉与韩世忠正在对招,周围的士兵一边看一边学习,看到兴头连连叫好; 南宋鄂州,岳飞正在训练岳家军,他儿子岳云忍不住分心看向天幕,被岳飞毫不客气叫出来受罚…… 他们在后世声名赫赫,在当时武德丰沛,战绩醒目。 然而,最终都没有得到重用,一身武艺败给无能的朝廷。 【前面举过武林高手的例子,朝廷崇文轻武时,民间武林高手众多。】 【现在再看另一个同样是朝廷不管,但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缘边弓箭手。】 宋朝的“弓箭手”和“弓手”叫法比较混乱,“弓手”并非是弓箭手的简称,而是隶属地方的基层治安武装力量。 “弓箭手”也不止是手持弓箭的士兵,还有一种地方武装势力——比如缘边弓箭手,就是隶属北宋乡兵系统的西北土兵部队。 这支土兵也不是全部使用弓箭,武器自备,根据自己的财力准备武器。. 地处两国边缘的当地人,饱受战争之苦,也让当地民风彪悍,无论男女都很能打。 西夏与宋朝交界处的土人就是如此,不论哪一方发起战争,最苦的都是当地人。 宋人的村子里,有守卫者站在高处看到远处的军旗伴随着尘土而来,立刻冲下来通风报信:“军队过来了,看样子是要打仗了。” 村子里的小孩组织有素的开始把这个消息传遍全村,挨家挨户通知。 男人从田里回来,勒紧腰带,绑紧袖口和裤腿,放下手里的农具,换上用金属农具改制而成的刀:“打就打吧,刀也磨好了,马也喂肥了。” 因为是西北边境,有适合的草场养马,这个地方的农人反而不缺马用。 女人问道:“老人孩子要不要送去乡下?” “送什么送,老子不走。”老爷子提着根大棒子语气不善地走出来,“死在战场上总比死在病床上好,老子还能杀几个西夏人。” 家里的小孩也跟着哼哼:“老子也不走!” 他老子一巴掌拍在小孩头上:“跟谁学的老子!”然后又跟他母亲道,“男孩子半大不小了,在后面杀一些漏网之鱼。” 女人也不是扭捏的性格,点点头,又看向大一点的女儿,递给她一把磨得锋利的镰刀:“咱这地方苦,女孩子娇养是害了你们,跟着兄弟一起不要乱跑,拿好武器。” 女儿接过镰刀,常年做农活,力气很大,重重地捏着镰刀挥舞几下:“嗯!” 最后全村的人都出来,壮年男子站在最前面,女人和老人组成中间的防线,小孩在最后。 全民皆战不是说说而已,这个全民包括男女老少所有人。 弓箭,长枪,棍棒,菜刀,铁锹,镰刀……有什么武器就用什么,只要趁手都行。 当外来的军队远远地出现,露出详细的军旗,果然是西夏人。 西夏人看到村落,兴奋起来:“嘿,这里有个村子。” “去找点肉吃……” “是吃肉还是吃女人啊?” 西夏人看到村落门口设置了简单的木刺挡马,不以为然。 只有部分人在村落门口勒马,翻身下马,准确先把会伤害马的木刺和挡马挪开 谁知刚推开木刺挡马,就听到村子里突然传来一声气势惊人的: “杀——” 紧接着,藏起来的男人们骑着马冲出来,各个手拿兵器,满身杀气! 冲撞! 杀戮! 鲜血四溅! 最终,西夏首领大喊: “撤撤撤!” 大军并非敌不过一个小小的村落,但是他们的敌人不是这当地土人,不能在这里牺牲太多。 西夏人退走,村人没有追杀,齐齐站在村口,满身是血,警惕地看着。 直到西夏人彻底离开,村人这才暂时放松。 老人断了一条胳膊,满脸是血的大笑:“老子还没老哈哈!” 媳妇熟练地喊道:“闺女,给你爷爷敷药止血。” “哎,好。” 所有人都十分熟练,见怪不怪。 村人们收敛尸体,处理伤口,去重新布置被破坏的挡马和陷阱,去修整被祸害的菜地,去继续坚强地生活,去勇敢地面对每一次战乱与不安。. 公元1005年,大破西夏的北宋名将曹玮,向宋真宗提议,用宋、西夏边境的土兵作为防御体系,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配合大宋禁军作战。 为了笼络这股力量,曹玮给出各种福利:最直接的就是给予当地土人田地,并且永远免除田税,还要在春秋农忙的时候派兵保护他们免于西夏侵略。 宋真宗采纳了这个意见,实践之后也证明,非常有用,而且省钱省事。 边境的土著居民常年与西夏人打交道,不仅精通两国语言,还擅长弓马骑射,对战西夏兵丝毫不落下风。 并且因为是汉人,依然擅长耕作,对土地有很深的执念。 这也就导致,当土人编入北宋军队,并且有了自己的田地后,对土地的占有欲导致了对西夏人时的战斗力相当惊人! “抢我的人可以,不许抢我庄稼!” “祸害我们村子可以,不许祸害我的田!” 这可是朝廷认可的田,可以祖祖辈辈传下去的恒田,可以不用交税的田! 【有了缘边弓箭手之后,北宋终于有了像样的边防能力,开始实行“塔防流”边防体系。】 【所谓的“塔防流”,就是建造寨堡,形成一个防御体系,各个寨堡可以互相呼应,互相支援,并且可以不断往前推进。】 寨堡类似长城的烽火台,主要负责警戒和巡逻。 弓箭手轮流屯兵防守,同时也围绕着寨堡耕地种田,一旦遇到西夏来袭,第一时间把家人转移到寨堡中寻求庇护,防御对外。因此这些寨堡也被称为“护耕堡”。 北宋不仅仅只用弓箭手防御,一步步把寨堡往西夏腹地延伸。 而且,到后来为了土地,都不需要朝廷去修,当地土人主动修寨堡,继续往西夏人的领土上蚕食。 于是形成一个很有趣的循环: 西夏人开战,侵扰边境,边境土人愤怒,修堡寨占有土地,向宋朝示好; 西夏人土地被占,再次开战,边境土人修建更多堡寨,再次占据西夏土地…… 到后面,不仅仅是宋朝边境土人在修堡寨,连其他少数民族也在修,步步蚕食,步步紧逼,反过来蚕食西夏……. 李靖觉得颇有意思的摸了摸下巴:“名为招募土人,实际上就是自己人守护自己领土,难怪纪律好。” 李世民对比大唐的制度发现了共同点:“这与大唐的均田制和府兵制相似,兵农合一,平日屯田,战时为兵。”还是大唐的府兵制好。 事实上,这是大宋为数不多比大唐的府兵制更好的政策。 弓箭手入编后,朝廷有福利“给田二顷,有马者加五十亩”,从面积来算比隋唐的均田制待遇高两到三倍。 一家出一人当兵,全家免税——隋唐的府兵制只给当兵者一人免税。 正因为有大量的永业田,还没有田税,边境的土兵种出来的粮食有了多余的,最后反过来可以供应给其他军队和商贩,缓解了西北军队的粮荒。 一直到北宋灭亡之前,这支土兵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个人觉得“缘边弓箭手”之所以强大,最大的原因是全是实战出来的经验,不是被朝廷训练出来的花架子兵。也幸好不是赵光义在位时期实行,若是赵光义来了,让“缘边弓箭手”表演个几次杂技,那就要变成“缘边杂技团”。】 【最后,我们来到钓鱼城。】 【大宋能抵抗蒙古军队40年,除了火器,还有个优势就是大宋擅长防御战。钓鱼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局势。】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联合南宋灭金,金哀宗自杀,南宋将领带回一半金哀宗尸体,献祭南宋帝王宗庙,慰藉徽钦二宗; 1235年,蒙古以南宋违约为借口,大举攻宋,兵分三路攻宋。南宋地处水乡,蒙古大军受挫久攻不下; 1252年,蒙哥即位后的第二年,再次部署攻宋。 1254年,钓鱼城守将王坚已经有了危机意识,进一步添置大量火器来完善城防。 钓鱼城不仅用上各种火器,在没有火器的时候,还用上了煮沸的开水、焦油、沥青,熔铅,甚至还有金汁。 金汁就是煮沸的人粪尿,泼在敌人身上不仅带来重度灼伤,因为粪尿还会导致伤口严重感染,在古代基本无药可救。 宋军守将还用人粪干、草乌、砒.霜、石灰等物体混合在一起做成开.花.弹,投向蒙古军,带来更大的伤害。 蒙哥大汗眼看着蒙古军队久攻不下,气得亲自来前线观察战况。 1258年,蒙哥登上钓鱼城新东门外的一座小山丘,正要站在高处观察敌情。 “看,大鱼上钩了!”城中的守将看到被众星捧月的蒙哥,尽管这时候不知道这就是新的大汗,但是本能的知道是一条大鱼。 点火,开炮,轰炸! “嘭!” 大鱼被炸死了! 蒙古军队傻眼了:“大汗驾崩了!” 宋军还在庆功,就发现蒙古大军竟然集体撤军了。 守将王坚对着士兵叮嘱:“不可放松,小心是蒙古人的奸计。” 士兵们狠狠点头。 没想到几日后传来新的消息,蒙古大汗驾崩了,被钓鱼城钓升天了。 蒙古大军匆匆撤走,是要送大汗的尸体回草原安葬。 而因为蒙古大汗特殊的葬礼,不留任何标记,也不留任何活口,北上安葬的途中,一路据说杀戮达到两万之众。 在蒙哥死后,钓鱼城再次坚守20多年。 而这一次战胜,不仅仅帮大宋再次续命20多年,还让正在被蒙古铁蹄蹂.躏的欧亚各国得到喘息的机会。 为了夺大汗之位,各地的蒙古大军纷纷回朝,开始大汗之间的内斗。 而钓鱼城在世界战争史上树立起了一座丰碑,被誉为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上.帝.折.鞭处”“东方.麦.加.城”。 【从1227年到1279年,钓鱼城以一己之力,抗蒙长达36年!】 【36年时间,还献祭了蒙古大汗蒙哥。可谓是“钓鱼”名副其实。】 【直到南宋灭亡,大势已去,城中守将王立在新的蒙古大汗忽必烈答应不伤害城中居民之后才开城门。但是没有一位将士投降,开城门之后仅剩的32名将士全部拔剑自刎!】 太平公主看前面憋屈好久,看到现在终于吐了一口气:“想不到宋朝也有这样的好汉!” 武曌慢悠悠说道:“宋朝的好汉还是不少,武林高手也多,还有女英雄,是朝廷昏庸无能。” “帝王昏庸,不辨忠奸,实在是太可惜了!”上官婉儿现在终于理解天幕的心情,为什么那么多叹息,那么多的可惜。 如果没有能力挽救也就罢了,但是有! 一直都有! 宋朝被称为“弱宋”,但是不是宋人弱,也不是宋将宋兵弱,庶民忠从来不缺忠肝义胆的侠士,不缺敢拼死流血的好汉。 缺的是朝廷的信任,是帝王的重用! 大宋,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偏偏一直被无能之辈压制,导致了宋朝的弱势,怎么能不让人遗憾! 【蒙古大军所到之处,处处屠城。宋朝的城市投降的越快,蒙古大军丝毫不会怜惜软弱的敌人,屠城毫不手软。唯独在面对钓鱼城,无论是处于信守承诺,还是出自对川渝人民的警惕,没有屠城,钓鱼城人民得以幸存。】 【敌人只会尊重值得尊重的对手,跪得太快,连敌人也瞧不起你。】 【这番话也要送给明末投降清朝的官员,还有藩王。 很遗憾,虽然他们以为投降清朝会得到荣华富贵,但是许多都没有好下场呢~】 作者有话要说 参考资料:《火药、枪炮与革命》《一小时读懂古代军事》《宋朝公有制养马失败的原因》 感谢在2023-10-0923:57:34~2023-10-1023:48: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懒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艾零画芳、晨曦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宋朝是华夏古代专.制社会前后期的分界线,是专.制社会从前期转入后期的决定性的关键时代。】 【从宋朝开始,政治上开始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 比如,军事上内重外轻,把军事力量集中在首都周围,京城禁军拥有最精良的装备,以及最多的人数。 在政治上同样重内轻外,行政体制高度中央集权。 在社会上采用优待士大夫、以礼相待和钳制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文人士大夫,造成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种种政策下来,折射在军事方面,便形成了本质上是消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与重文轻武结合,成为了“弱宋”。 尽管宋朝文治鼎盛,官方修书编纂了历史上第一步兼具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综合性兵书《武经总要》,编纂了第一步军事丛书《武经七书》,还拥有最先进的火器火药,但是仍然改变不了它被困于辽、西夏,亡于金、蒙古的命运。 尽管宋朝有了发达的文化产业,有了科举取士的上升途径,但从来不是科举制有了许多人才就能改变“弱宋”。 瘸腿注定没法正常行走,思想再发达也只能困守原地。. “我还是打过胜仗的,怎么就弱宋了?”赵光义不服,“这是污蔑!纯属污蔑!” 赵匡胤静静地看着赵光义,反常的没有揍人。 他已经不气了,非常平静。 弟弟没救了,最后发光发热一下,研究出了毒药火器就送他上路。 平静的心态下,是毫不犹豫的杀心。 【正因为宋朝是属于消极防御,两宋时期艰难打出的胜仗,其实都属于防御战。】 【北宋末年,东京保卫战,是在东京防御金国;】 【南宋末年,钓鱼台保卫战,是在钓鱼城防守蒙古。南宋能抗住蒙古40年,基本上都是属于防御战。】 【但是,伟人曾说过: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而两宋的最终灭亡也证明,消极防御是不可取的,最终依然避免不了战败。】 “原来我们这种防守叫做防御战……”李纲原本是进士及第出身的文人,打赢了东京保卫战才开始从武,他沉思着,“除了防御,大宋难道不能打出去吗?” 直到听到天幕提到的伟人的话语,顿时醍醐灌顶:“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说得好!” 大宋步步防守,蛮夷步步紧逼,最后大宋只能步步后退。 大宋如果不想继续后退到龟缩一角,必须进攻! 但紧接着,李纲就想到了大宋的困境。 他们,真得能打出去吗? 【那么宋朝为什么不敢出击,真得是因为骨头软不敢打吗?】 【首先,我们说一下宋朝的马。】 【唐朝骑兵彪悍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是马匹多,养马场也多。】 【但是宋朝完全相反,是马匹少!越到后面越少!】 北宋初年,就失去了河套平原,这一个重要的养马之地。 因为缺少养马的地方,北宋开始对外买马,比如茶马古道,就是以茶叶作为军用物资来买马。 南宋,认为养马开销巨大,更因为疆域更小,养马需要占用农田,最终直接取消了养马。 换而言之,取消的是军队的进攻部队——骑兵。 而宋朝的敌人,辽、金、西夏,都是游牧民族,都拥有强大到甚至全民皆兵的骑兵部队,宋人的步兵对上游牧民族毫无优势。 论火器,在高速移动的情况下,火器的准度和射程有限,依然需要依托骑兵或者城池。 这也就意味着,失去了骑兵队伍之后,哪怕拥有最强大的火器,宋朝对外武力依然彻底转为消极防御。. 刘彻的嘴巴微微张开。 虽然天幕分析了种种宋朝放弃骑兵的原因,比如没有地方养马,比如疆域太小。 但是在刘彻看来,什么困难都得克服,没有马,没有骑兵,无法进攻,这不就等于是坐以待毙! “什么叫一招出错满盘皆输,朕算是见到了。”刘彻对宋朝皇帝的军事才能佩服不已,这些皇帝最大的本事大概就是投胎了。 像那个宋高宗赵构,排行那么远,谁能想到前面的皇帝和宗亲全被敌人一锅端了还能当上皇帝,这投胎本事和运气,谁都比不过! “从一开始重内轻外,就导致了边防弱,被敌人步步蚕食。”李世民也在与大臣讨论这个距离大唐最近的朝代,“然后还是因为重内轻外,敌人直接冲到京城把皇帝给掳走了,半壁江山也没了。” “一开始土地少不适合养马,骑兵弱被人打。后来被打的土地更少,更没法养马。”魏征犀利道,“这不就是自寻死路吗?” 尉迟敬德摇头总结:“一个恶性循环。” 【其实宋朝皇帝并非不知道大宋马少,起初通过公有养马来试图解决过这个问题。】 【但是,敌不过朝廷的无能、官员的腐败。】 起初,宋初的统治者对马政十分上心,在北宋建立之初马政建设就十分完善。 在中央,宋朝设有群牧司、太仆寺、驾部等机构对马政进行管理。群牧司是北宋马政监牧事务的管理机构,源于隋唐时期的典牧署——“掌国马,以待军国之用”。 在地方上,宋朝设立了完备的管理体系,诸州的牧监是最基层的马政机构,由知州、通判共同掌管。 在马匹饲养方面,宋太宗曾让专业的马匹饲养人员制定了合理的饲养方法颁于诸军,提醒牧监在不同季节喂养马匹时要注意的问题,以此减少马匹生病或死亡的情况。 在马匹的繁殖方面,马匹的生育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负责马匹生育的官员可以有赏,但达不到百分之四十的则会给予处罚。 在病马管理方面,除了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专职兽医负责病马的治疗和防疫外,还制定颁布了官员赏罚的法令。死亡率在十分之三以下的给予赏钱,十分之八以上就要获罪受罚。 在宋仁宗之前,官方饲养的马匹数量足、质量佳。宋真宗时全国上下军所养的马匹共有20多万匹。 那么为什么后面突然急转而下,养马直接被废呢? 首先,就是檀渊之盟。 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花大量金钱买来短暂的和平。 宋真宗认为监牧制度花费过大,宣布废除一些牧监,废除了部分公有养马制度。 此后,宋朝皇帝受到檀渊之盟的启发,对比发现花在岁币上的钱比花在养马上的钱更少更划算,所以他们宁愿选择——赔款。 其次,由于宋朝冗兵、冗官、冗费严重,花费巨大,为了缓解国库的财政危机,朝廷开始改监牧马地为农田,将用了养马的监牧土地租给农民种植农作物,然后向百姓收取租金。 最后,朝廷自己无力公有养马,开始分摊给百姓,要求百姓自己养马。但是百姓分摊养马只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勉强养出的马并不符合战马的标准,也没有接受过正式训练,根本不能上战场。. “打了胜仗欠了赔款条约竟然还有后续?”嬴政也被震惊了,怎么看都是需要深刻铭记的耻辱,怎么宋真宗的后世记是记住了,但仿佛不觉得是耻辱还想要学习? “一个个都不会吸取教训吗?” 嬴政还不知道,签订了檀渊之盟的宋真宗自以为有了大功劳,还去泰山封禅了。 若是知道,再看自己的泰山封禅都觉得不对劲了。 虽然现在不知道,但是看到一个个皇帝宁愿花钱赔款也不愿意花钱养马,嬴政沉默了。 这些皇帝到底在想什么? 一个是花钱在自己人身上,一个是花钱在敌人身上,这能比吗? 这就好比他到底是把钱花在自己儿女身上,还是花在赵国贵族身上,哪怕给赵国贵族的钱少,那也不行! “没救了,灭了吧。”嬴政最后只吐出一句话,还有些怨念。 这样的大宋竟然还有两个大宋,还能苟活百年,他的大秦竟然二世而亡! 二世而亡! 对比之下,嬴政再次内伤了。 【再说一下宋朝的兵。】 【很多人以为只有宋朝才开始有募兵制,但其实并不是,募兵制是从唐朝开始的,对士兵刺面同样是从唐朝开始。】 【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大聪明,唐玄宗李隆基了。】 隋唐时期的军事制度,原本是非常有特点,非常完善的。 盛唐时期的赫赫军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完善的、运行良好的军事体制。 一方面军权集权于中央,由皇帝亲自掌握。 一方面实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府兵来源于自耕农、地主、贫民,都有。三年一选,20岁以上成年男子都是简选对象。 在选择的时候,以资产、材力、丁口三者为根据。 财产相当者取其富裕者,力量相当者取力量更强者,财、力均相当者取家中丁口多者——可以从此处看到,唐朝当兵还是处于择优录选,士兵的质量也比较高。 加入府兵后,府兵免租庸调,到60岁才可解除兵役。 但是盛唐以后,征战变多,赏赐不兑现,士兵社会地位下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府兵无田可以耕种,军资无处依靠,资产者开始厌恶并且逃脱兵役。 于是,唐玄宗开元十年,开始大规模募兵。 募兵具有雇佣兵的性质,但是并不是经过训练的雇佣兵,而是兵员素质更差、平时无所事事横行市井的街头混混恶霸。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这样的杂牌大军就没少拖后腿。 到唐朝中后期,大唐由盛转衰,朝廷供应不起军费,军费开支被转嫁给民间,让民间怨声载道,士兵的地位再一步下降。 募兵制既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之一,也是由盛转衰后不得不为之的体现。 华夏传统社会的尚武精神开始流失,在经历过藩镇割据、节度使叛乱之后,宋朝皇帝只吸取教训没看到更深入的原因,选择重文抑武,导致了朝廷的军队一步步沦落。 到了宋朝,军队分三种:禁兵、厢兵和乡兵,边境地区有蕃兵。 禁兵是正规军,负责守卫京师,担任征战和屯戍边郡、地方; 厢兵是地方军队,实际上专任劳役,分属各州和部分中央机构,担任筑城、修路、运输等任务,日常不训练; 乡兵就是民兵,是非正规的地方武装。但是因为宋朝复杂的四面环敌形势,部分区域的乡兵因为常年作战反而有更强的战斗力。 禁兵、厢兵都实行募兵制,“亢健者”入禁兵,“短弱者”入厢兵,二者都需要黥面涅臂,不得退役,终身服役制。 若是人数有短缺,从入选者的子弟中补选,如果逃亡或者犯罪,惩罚极重; 每遇凶年饥岁,大量招募破产农民,从而形成宋朝冗兵冗费的局面。而且因为良家子不愿意当兵,往往只能收编盗贼为兵,在兵源短缺时,罪犯也是士兵的来源之一,军队的素质大幅度下降。. 看到大宋的募兵法,挑选的破产农民、盗贼,这让择优录取的唐朝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宋朝是不是以为,只要四肢健全能卖命就能当兵?” 军营中,一个个身材健硕的士兵正在军营中围着一团团的开火吃饭。 他们看着天幕里瘦胳膊瘦腿的农民被前行拉去当兵,嫌弃中还带着怜惜:“破产农民不去好好安置,拉去当兵,饭都吃不饱哪里有力气打仗?” 后面的越听越气,士兵们大口大口咀嚼着热乎乎的饼子,仿佛在撕咬宋朝统治者的肉。 “这纯粹就是被拉去当炮灰,上战场死的最快。” “还有盗贼,本就目无法纪,拉去当兵能听军令吗?就不怕一犯横直接把将军给砍了?” “不选良家子选罪犯,这样的士兵打仗不行,欺负乡里肯定祸害人。” 作为行军多年的士兵,经验丰富,什么没见过。 人多了,总有一两个人面兽心的家伙。 有些士兵在自己家乡都是熟人,表现得人模人样,一到外地,打胜仗后就成了禽兽,欺负女子,抢夺金银,虐待老幼,什么不做人的事都做。 大唐还都是择优录取,选良家子都有这样的隐患,那些本来就是盗贼罪犯的士兵打胜仗之后如何为非作歹,更是不敢想。 最后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话:“这宋朝,果然不行!” 【而且,宋朝真正掌握兵权的将领,可能完全不懂军事,这才是真正让人绝望的事。】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永乐之战”。】 公元1081年,宋夏永乐之战。 宋神宗举行熙宁变法,举全国之力增加国库收入,攻伐西夏,想要一雪前耻。 初期,宋军势如破竹,却在灵州城下折戟沉沙,但依然还是占领了大量地盘。 种谔上谏宋神宗,以筑城的方式稳固防线,并且逐步蚕食西夏领土,等城池稳固后,攻占灵州就是时间问题。 宋神宗采纳了这个方式,但是并没有重用种谔,而是按照宋朝皇帝一贯的手法,派遣了自己的心腹——文臣徐禧,和宦官李舜举。 正是因为这一举动,让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惨败。 徐禧选择了永乐城作为筑城地点,发动23万民夫建城,14天之后,就修建起了永乐城。 这个位置看起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距离西夏不远。 也因此,西夏很快就发现了永乐城的动静,并且迅速做出反应,开始集结军队。 党项人并不多,为了抽取大军,从平民壮丁中10抽9,可谓是全民皆兵,最终抽调出30万大军,向永乐城气势汹汹杀来。 【我曾经想在军事这一章节讲述古代战术,然后翻阅了一下东西方的兵书后就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东方的兵书,大部分只讲述阵法、计谋,看起来天花乱坠,很适合编成语。但是西方的兵书才是真正的实用性的兵书,士兵,地理。】 【宋朝能写出最早的兵书,但是这些兵书同样是文人编纂,并非武将。】 【所以它不会在意,城池里有没有水源这种“小问题”。文人认为白起打胜仗是为士兵吮吸脓血,是与士兵同吃同住就足够了,是仁者会收心,是想出一个奇谋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当时负责的还有军官种谔,但是宋神宗宁愿委任一个文官和一个宦官,都不愿意将军权还给应该领兵的将军。 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果所有的文官都能因为道德高尚、文采华丽就能打胜仗,还要武将做什么? 【但是兵书不会告诉你,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就如同王莽变法,每一个变革看起来都很完美,但是最后以农民起义结束。】 【文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脱离实际,只会高高在上。】 【徐禧并不是贪生怕死之人,最终也做到了奋勇抗敌,与士兵同甘共苦。 他只有一个缺点,他不是真正的武将。】 徐禧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书生意气的文官,不懂战争,也不懂士兵。 从一开始,种谔就认为永乐城不适合防守,因为没有水源。这都不是位置合不合适,就是原则性问题。 但是徐禧认为可以在城外修水寨,并且把种谔打发到了延州城; ——于是当西夏军包围永乐城,轻而易举就隔断了水寨于永乐城的联系,永乐城彻底断水。 当西夏士兵即将到来,大将高永享认为城中士兵太少,而且没有水,最好放弃永乐城。 徐禧认为高永享动摇军心,把高永享投入监狱; 后来士兵劝徐禧先疏散城中无辜百姓,徐禧要民众与士兵共同进退,再次拒绝。 于是当城中水源不足,百姓活活渴死,士兵渴到不得不去喝马粪里的汁水。 当西夏军到来,大将高永能提议在西夏军还未列阵好时提前偷袭,徐禧再次拒绝,要亲自带兵出城列阵迎敌。 等徐禧整顿军马,排好兵阵,轮到前一步整顿完成的西夏军发起猛攻。 最重要的是,西夏举全国之力来袭,抽取大军30万,而永乐城只有3万兵马,里面包括不到1万的骑兵,还有23万都是修城的民夫。 西夏的30万大军包围了整座永乐城,徐禧还要开城门出去派兵列阵正面迎敌,除了送死没有其他结局。 兵书上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终究只是兵书上的奇迹,徐禧并没有能创造奇迹。 生死存亡之际,士兵提议突围,徐禧再度拒绝。 最终,永乐城变为人间炼狱,没有一个人能逃生。 高永能战死,徐禧和监军太监一起死于乱军之中,士兵、百姓、修城的民夫、役夫等二十万余人全部死在永乐城。 此次战败,是北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利。它葬送了熙宁变法,也葬送了宋神宗不顾朝臣反对坚持的举全国之力来抗击西夏的决心,葬送了大宋好不容易敢打的决心。 永乐城惨败传回朝中后,宋神宗当朝痛哭,认为是自己的错导致了二十几万人的惨死。 受此刺激后,宋神宗壮志未酬,于三年后饮恨而死,享年38岁。 【但是,徐禧败给西夏,造成二十万伤亡真得是变法的错误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是每一个文官,都擅长打仗的。其次,徐禧正是一名文官。】 【在战争的一开始,这位从没打过仗的文官就做出一个最大的错误判断:守城,你守城也要先判断地理位置,这座城,没有任何水源!】 【永乐城惨案,可以说完完全全是徐禧一个人的错!】 宋神宗正提起灵州之战:“筑城为战策略不错,可以一试。” 说着他就看向自己喜爱的大臣徐禧,正要点名,就听到天幕说起永乐之战,说起了这次惨败全是徐禧一个人的错。 更重要的是,他听到自己受此刺激三年后就死了!三年后,才38岁就死了! 宋神宗盯着徐禧,后面的话语怎么都说不出口了,手默默捂住胸口,觉得现在就有些受刺激不舒服了。 徐禧脸色通红地低下头,不敢面对同僚的视线。 因为他颇有才华,是康州太守黄庶的女婿,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姐夫,年纪轻轻就收到宋神宗的器重,成为帝王的心腹。 所以宋神宗才把如此重要的战事交给心腹,给他镀金积累军功,也出于对将军不信任、更信任文臣心腹的原因。 但是谁能知道,败的如此之惨,惨到几千年后还有后人在骂。 “臣,无力担负此等重任,请陛下另做人选!”徐禧主动拒绝了这个注定要惨败的领军任务。 已经被骂了一次,不想再被骂了。 宋神宗也不放心,又看向别的心腹大臣。 谁知一个比一个拒绝的快,为了拒绝,装病的都来了。 宋神宗很快就想到了原因,注定要失败的战役,谁背上都要惹得一身骚,难道直接放弃? 可是现在大宋已经占领西夏两千里地,只要坚守住,就能反攻! 天幕都指出战败的原因,难道依然不能反败为胜? 最后,是提出建议的种谔主动申请:“臣请令!负责永乐城之战!” 既然是他提出的筑城蚕食,他早就有所打算,只是原本因为帝王的多疑没有直接提出。 现在看来,文臣不敢担负责任,他敢! 武将本就是生死就在一线间,左右不过一个死字,战死也比连累二十万百姓无辜死去的好! 宋神宗深呼吸一口气,第一次没有点新的文臣和监军。 他看了看天幕,耳边天幕的骂声还没停,终于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好,这一次,以武将为主!” “种谔为主将,高永能、高永享为偏将,辅佐尔等筑城蚕食西夏。” “朕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尽管文臣立刻有反对,但是一想到自己的死期也近在眼前,宋神宗反而淡定了。 大臣再要上谏,宋神宗就捂着心口:“天幕说朕三年后就要含恨而死,爱卿是想现在就气死朕吗?” 大臣瞬间闭嘴。 然后紧张,对啊,永乐城万一又战败,陛下又给气死了怎么办? 于是开始改口风劝宋神宗注意身体,让太医来看病,开始围着宋神宗的龙体劝谏。 三位武将并没有去管文臣们,强行忍住兴奋,彼此对视一眼。 尽管他们知道,历史上的自己很可能都死在永乐城,但是这一次,可以痛痛快快打一战,这是大宋建国以来多久没有过的事了! 或许,从现在开始,大宋将会迎来新的局面! 三人眼神坚定:为了其他武将,为了大宋的未来,这一战,必须赢! 【不说老将,就连打过仗的老兵也能看出多处不妥之处,提出有用的建议。但是徐禧拒绝,并且以他文人的理想主义,拿出看过的兵书上的知识,来运用到实际之中。最后,死在了自己的第一次出征路上。】 【而这样的错误,发生在宋朝许多次战役上。】 其他朝代是打了胜仗之后升官发财,在宋朝打仗,非常憋屈。 不说打胜仗之后没法升官还可能贬官,在战场上真正懂军事的武将没有权利,反而听什么都不懂的文官和监军太监瞎指挥,最终眼睁睁看着大军送死,连累自己送命。 杨家将的原型杨业,死于监军太监的记仇; 还有军神岳飞,死的更憋屈! 十二道金牌追回,以“莫须有”罪名杀死。 反观权臣,花石纲宰相蔡京,马球太尉高俅,蟋蟀宰相贾似道,都是宋朝特产。 奸臣不需要文采,只需要会玩乐,会阿谀奉承,会哄帝王开心就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此风气,如何能够打胜仗! 【宋朝军队的弱,是从上到下的弱。是帝王的权力欲,是文人的嘴强,是武将的卑微,是底层士兵的不受重视!】 【但是宋人弱吗?】 【并不弱。】 一身红衣的杨妙真,站在抗金的战场上,擦拭着梨花枪上的鲜血,身后的红袄军投来敬佩的眼神; 宋朝沦陷在金人的北方,辛弃疾正在独饮独酌,他的桌子上放着凛冽的寒剑,目光透过窗口,看向了他想加入的起义军; 边境的军营中,梁红玉与韩世忠正在对招,周围的士兵一边看一边学习,看到兴头连连叫好; 南宋鄂州,岳飞正在训练岳家军,他儿子岳云忍不住分心看向天幕,被岳飞毫不客气叫出来受罚…… 他们在后世声名赫赫,在当时武德丰沛,战绩醒目。 然而,最终都没有得到重用,一身武艺败给无能的朝廷。 【前面举过武林高手的例子,朝廷崇文轻武时,民间武林高手众多。】 【现在再看另一个同样是朝廷不管,但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缘边弓箭手。】 宋朝的“弓箭手”和“弓手”叫法比较混乱,“弓手”并非是弓箭手的简称,而是隶属地方的基层治安武装力量。 “弓箭手”也不止是手持弓箭的士兵,还有一种地方武装势力——比如缘边弓箭手,就是隶属北宋乡兵系统的西北土兵部队。 这支土兵也不是全部使用弓箭,武器自备,根据自己的财力准备武器。. 地处两国边缘的当地人,饱受战争之苦,也让当地民风彪悍,无论男女都很能打。 西夏与宋朝交界处的土人就是如此,不论哪一方发起战争,最苦的都是当地人。 宋人的村子里,有守卫者站在高处看到远处的军旗伴随着尘土而来,立刻冲下来通风报信:“军队过来了,看样子是要打仗了。” 村子里的小孩组织有素的开始把这个消息传遍全村,挨家挨户通知。 男人从田里回来,勒紧腰带,绑紧袖口和裤腿,放下手里的农具,换上用金属农具改制而成的刀:“打就打吧,刀也磨好了,马也喂肥了。” 因为是西北边境,有适合的草场养马,这个地方的农人反而不缺马用。 女人问道:“老人孩子要不要送去乡下?” “送什么送,老子不走。”老爷子提着根大棒子语气不善地走出来,“死在战场上总比死在病床上好,老子还能杀几个西夏人。” 家里的小孩也跟着哼哼:“老子也不走!” 他老子一巴掌拍在小孩头上:“跟谁学的老子!”然后又跟他母亲道,“男孩子半大不小了,在后面杀一些漏网之鱼。” 女人也不是扭捏的性格,点点头,又看向大一点的女儿,递给她一把磨得锋利的镰刀:“咱这地方苦,女孩子娇养是害了你们,跟着兄弟一起不要乱跑,拿好武器。” 女儿接过镰刀,常年做农活,力气很大,重重地捏着镰刀挥舞几下:“嗯!” 最后全村的人都出来,壮年男子站在最前面,女人和老人组成中间的防线,小孩在最后。 全民皆战不是说说而已,这个全民包括男女老少所有人。 弓箭,长枪,棍棒,菜刀,铁锹,镰刀……有什么武器就用什么,只要趁手都行。 当外来的军队远远地出现,露出详细的军旗,果然是西夏人。 西夏人看到村落,兴奋起来:“嘿,这里有个村子。” “去找点肉吃……” “是吃肉还是吃女人啊?” 西夏人看到村落门口设置了简单的木刺挡马,不以为然。 只有部分人在村落门口勒马,翻身下马,准确先把会伤害马的木刺和挡马挪开 谁知刚推开木刺挡马,就听到村子里突然传来一声气势惊人的: “杀——” 紧接着,藏起来的男人们骑着马冲出来,各个手拿兵器,满身杀气! 冲撞! 杀戮! 鲜血四溅! 最终,西夏首领大喊: “撤撤撤!” 大军并非敌不过一个小小的村落,但是他们的敌人不是这当地土人,不能在这里牺牲太多。 西夏人退走,村人没有追杀,齐齐站在村口,满身是血,警惕地看着。 直到西夏人彻底离开,村人这才暂时放松。 老人断了一条胳膊,满脸是血的大笑:“老子还没老哈哈!” 媳妇熟练地喊道:“闺女,给你爷爷敷药止血。” “哎,好。” 所有人都十分熟练,见怪不怪。 村人们收敛尸体,处理伤口,去重新布置被破坏的挡马和陷阱,去修整被祸害的菜地,去继续坚强地生活,去勇敢地面对每一次战乱与不安。. 公元1005年,大破西夏的北宋名将曹玮,向宋真宗提议,用宋、西夏边境的土兵作为防御体系,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配合大宋禁军作战。 为了笼络这股力量,曹玮给出各种福利:最直接的就是给予当地土人田地,并且永远免除田税,还要在春秋农忙的时候派兵保护他们免于西夏侵略。 宋真宗采纳了这个意见,实践之后也证明,非常有用,而且省钱省事。 边境的土著居民常年与西夏人打交道,不仅精通两国语言,还擅长弓马骑射,对战西夏兵丝毫不落下风。 并且因为是汉人,依然擅长耕作,对土地有很深的执念。 这也就导致,当土人编入北宋军队,并且有了自己的田地后,对土地的占有欲导致了对西夏人时的战斗力相当惊人! “抢我的人可以,不许抢我庄稼!” “祸害我们村子可以,不许祸害我的田!” 这可是朝廷认可的田,可以祖祖辈辈传下去的恒田,可以不用交税的田! 【有了缘边弓箭手之后,北宋终于有了像样的边防能力,开始实行“塔防流”边防体系。】 【所谓的“塔防流”,就是建造寨堡,形成一个防御体系,各个寨堡可以互相呼应,互相支援,并且可以不断往前推进。】 寨堡类似长城的烽火台,主要负责警戒和巡逻。 弓箭手轮流屯兵防守,同时也围绕着寨堡耕地种田,一旦遇到西夏来袭,第一时间把家人转移到寨堡中寻求庇护,防御对外。因此这些寨堡也被称为“护耕堡”。 北宋不仅仅只用弓箭手防御,一步步把寨堡往西夏腹地延伸。 而且,到后来为了土地,都不需要朝廷去修,当地土人主动修寨堡,继续往西夏人的领土上蚕食。 于是形成一个很有趣的循环: 西夏人开战,侵扰边境,边境土人愤怒,修堡寨占有土地,向宋朝示好; 西夏人土地被占,再次开战,边境土人修建更多堡寨,再次占据西夏土地…… 到后面,不仅仅是宋朝边境土人在修堡寨,连其他少数民族也在修,步步蚕食,步步紧逼,反过来蚕食西夏……. 李靖觉得颇有意思的摸了摸下巴:“名为招募土人,实际上就是自己人守护自己领土,难怪纪律好。” 李世民对比大唐的制度发现了共同点:“这与大唐的均田制和府兵制相似,兵农合一,平日屯田,战时为兵。”还是大唐的府兵制好。 事实上,这是大宋为数不多比大唐的府兵制更好的政策。 弓箭手入编后,朝廷有福利“给田二顷,有马者加五十亩”,从面积来算比隋唐的均田制待遇高两到三倍。 一家出一人当兵,全家免税——隋唐的府兵制只给当兵者一人免税。 正因为有大量的永业田,还没有田税,边境的土兵种出来的粮食有了多余的,最后反过来可以供应给其他军队和商贩,缓解了西北军队的粮荒。 一直到北宋灭亡之前,这支土兵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个人觉得“缘边弓箭手”之所以强大,最大的原因是全是实战出来的经验,不是被朝廷训练出来的花架子兵。也幸好不是赵光义在位时期实行,若是赵光义来了,让“缘边弓箭手”表演个几次杂技,那就要变成“缘边杂技团”。】 【最后,我们来到钓鱼城。】 【大宋能抵抗蒙古军队40年,除了火器,还有个优势就是大宋擅长防御战。钓鱼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局势。】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联合南宋灭金,金哀宗自杀,南宋将领带回一半金哀宗尸体,献祭南宋帝王宗庙,慰藉徽钦二宗; 1235年,蒙古以南宋违约为借口,大举攻宋,兵分三路攻宋。南宋地处水乡,蒙古大军受挫久攻不下; 1252年,蒙哥即位后的第二年,再次部署攻宋。 1254年,钓鱼城守将王坚已经有了危机意识,进一步添置大量火器来完善城防。 钓鱼城不仅用上各种火器,在没有火器的时候,还用上了煮沸的开水、焦油、沥青,熔铅,甚至还有金汁。 金汁就是煮沸的人粪尿,泼在敌人身上不仅带来重度灼伤,因为粪尿还会导致伤口严重感染,在古代基本无药可救。 宋军守将还用人粪干、草乌、砒.霜、石灰等物体混合在一起做成开.花.弹,投向蒙古军,带来更大的伤害。 蒙哥大汗眼看着蒙古军队久攻不下,气得亲自来前线观察战况。 1258年,蒙哥登上钓鱼城新东门外的一座小山丘,正要站在高处观察敌情。 “看,大鱼上钩了!”城中的守将看到被众星捧月的蒙哥,尽管这时候不知道这就是新的大汗,但是本能的知道是一条大鱼。 点火,开炮,轰炸! “嘭!” 大鱼被炸死了! 蒙古军队傻眼了:“大汗驾崩了!” 宋军还在庆功,就发现蒙古大军竟然集体撤军了。 守将王坚对着士兵叮嘱:“不可放松,小心是蒙古人的奸计。” 士兵们狠狠点头。 没想到几日后传来新的消息,蒙古大汗驾崩了,被钓鱼城钓升天了。 蒙古大军匆匆撤走,是要送大汗的尸体回草原安葬。 而因为蒙古大汗特殊的葬礼,不留任何标记,也不留任何活口,北上安葬的途中,一路据说杀戮达到两万之众。 在蒙哥死后,钓鱼城再次坚守20多年。 而这一次战胜,不仅仅帮大宋再次续命20多年,还让正在被蒙古铁蹄蹂.躏的欧亚各国得到喘息的机会。 为了夺大汗之位,各地的蒙古大军纷纷回朝,开始大汗之间的内斗。 而钓鱼城在世界战争史上树立起了一座丰碑,被誉为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上.帝.折.鞭处”“东方.麦.加.城”。 【从1227年到1279年,钓鱼城以一己之力,抗蒙长达36年!】 【36年时间,还献祭了蒙古大汗蒙哥。可谓是“钓鱼”名副其实。】 【直到南宋灭亡,大势已去,城中守将王立在新的蒙古大汗忽必烈答应不伤害城中居民之后才开城门。但是没有一位将士投降,开城门之后仅剩的32名将士全部拔剑自刎!】 太平公主看前面憋屈好久,看到现在终于吐了一口气:“想不到宋朝也有这样的好汉!” 武曌慢悠悠说道:“宋朝的好汉还是不少,武林高手也多,还有女英雄,是朝廷昏庸无能。” “帝王昏庸,不辨忠奸,实在是太可惜了!”上官婉儿现在终于理解天幕的心情,为什么那么多叹息,那么多的可惜。 如果没有能力挽救也就罢了,但是有! 一直都有! 宋朝被称为“弱宋”,但是不是宋人弱,也不是宋将宋兵弱,庶民忠从来不缺忠肝义胆的侠士,不缺敢拼死流血的好汉。 缺的是朝廷的信任,是帝王的重用! 大宋,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偏偏一直被无能之辈压制,导致了宋朝的弱势,怎么能不让人遗憾! 【蒙古大军所到之处,处处屠城。宋朝的城市投降的越快,蒙古大军丝毫不会怜惜软弱的敌人,屠城毫不手软。唯独在面对钓鱼城,无论是处于信守承诺,还是出自对川渝人民的警惕,没有屠城,钓鱼城人民得以幸存。】 【敌人只会尊重值得尊重的对手,跪得太快,连敌人也瞧不起你。】 【这番话也要送给明末投降清朝的官员,还有藩王。 很遗憾,虽然他们以为投降清朝会得到荣华富贵,但是许多都没有好下场呢~】 作者有话要说 参考资料:《火药、枪炮与革命》《一小时读懂古代军事》《宋朝公有制养马失败的原因》 感谢在2023-10-0923:57:34~2023-10-1023:48: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懒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艾零画芳、晨曦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