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听到这话马明白希特勒的意思了……他不傻,当然知道希特勒所说的“用最快的速度”及“不管投入多少资金和人力”是为什么。 简单的说,是希特勒依旧没有放弃进攻苏联的想法,甚至可以说他还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果然,回到指挥部后,希特勒对着若有所思的说道:“我们都看到了,‘虎式’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它优秀的一面。只要我们解决它的问题,是的,解决那些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的问题,那么我们还是有可能进攻并最终取得胜利的!” “是的,元首阁下!”克鲁格元帅像是松了一口气:“我坚信这一点,毕竟‘虎式’是一种新坦克,每一种新坦克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状况……” “这并不是它可以出状况的理由,我的元帅!”希特勒说:“因为战争是没有理由可以讲的,它直接关系到库尔斯克的命运,甚至是东线的命运,德国的命运!” 这一点希特勒倒是看得很准,库尔斯克的确是能够决定命运的一仗,甚至对苏联来说也是如此。 历史的苏联或许并非这样,因为算苏联在库尔斯克一仗失败了,他们还是可以在短时间内重新组织起一支强大的部队,毕竟工业产能在那摆着,每个月一千辆t34,五个月可以组织起一支拥有五千辆坦克的装甲部队。 但是…… 现在的苏联与历史的苏联不一样。 这时代的苏联,巴库油田落入德军手里,算其工业能力还在设备还在,但这些设备很快会因为缺油而开不动。 同时,算生产了那么多坦克也是白搭,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石油。 现在的苏联,之所以还能组织起这么多坦克这么多飞机,只是消耗掉他们所有的燃油储备再加美、英的援助希望能抢回巴库油田解决石油危机而已。 想到这里,秦川说道:“元首阁下,或许你是对的,克鲁格元帅也是对的,我们如果发起进攻的话,很可能会击败敌人取得胜利!” 闻言曼施坦因不由震惊的朝秦川望来,他不明白秦川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很好,校!”希特勒脸色变得好看了些:“你给了我信心,这很重要!” “我只是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元首阁下!” “什么不明白?”希特勒说:“我们需要胜利,不是吗?” “当然,我们需要胜利!”秦川回答:“我们这么做也能取得胜利,但这样的胜利却必定是局部的!” “局部的?”希特勒反问:“你的意思是……我们依旧会被苏联人挡住?不不,只要‘虎式’解决了它的问题,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的脚步了!” “您说得对,元首阁下!”秦川说:“的确没什么东西能抵挡住‘虎式’的脚步,但美国人和英国人会任由我们击溃苏联吗?” 曼施坦因听着这话才反应过来,他点头道:“校说得对,美国人和英国人正在英国积极备战,或许说他们现在可能还是处在观望的态度,在考虑是否要介入这场战争。如果我们对库尔斯克发起进攻并取得胜利,甚至再次对莫斯科发起进攻的话……会逼美国人和英国发起进攻!” 希特勒闻言不由一愣,然后马从椅子站起来走到地图前。 “所以!”秦川说:“并不是有什么能阻挡‘虎式’的进攻,并不是‘虎式’无法战胜苏联,而是我们在法国准备好了吗?是否可以阻挡住美国人和英国人的飞机、军舰以及一批批坦克的登陆?如果不能,我们将有可能因为库尔斯克的反攻而损失法国而导致腹背受敌!” “难道我们不反攻,美国人不会进攻法国了吗?”克鲁格元帅当然不同意秦川的说法。 “您说得对,元帅阁下!”秦川回答:“即便我们不反攻,美国人还是会进攻法国的。但不是现在……” “是的!”曼施坦因说:“我们都知道,美国人和英国人一直采取观望的态度,他们希望我们与苏联两败俱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在战场表现过于强势,或者说取得更多的胜利,美、英不得插手。反之,如果我们采取守势,是苏联人在朝我们进攻,甚至表面看苏联军队还占有优势,那么美国人和英国人会继续保持观望,这也意味着我们在西线有更多的准备时间!” 这一下切了希特勒的要害,法国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了。 法国基本完整的工业,基本免费的人力……这些都为德国创造了无数的军备及补给,更不用说德国还组建了法国部队以及每天4亿法郎的“保护费”了。 所以,法国方面的战争是能迟一天是一天,从这个角度来说,德国完全没理由在东线发起反攻。 “更何况……”秦川补充道:“我最不明白的是,我们明明可以这样等着胜利的到来,为什么要急于一时给自己找麻烦?” “等着胜利的到来?”希特勒不解的望向秦川。 “是的,元首阁下!”秦川说:“或许你忘了,德国之前一直无法提高产量是因为什么!” “因为缺少石油!”希特勒回答:“但现在我们已经不缺了,我们在非洲找到了石油,巴库油田也属于我们了!” “是的,元首阁下!”秦川说:“巴库油田原本是属于苏联的,现在它属于我们了,而它曾占苏联能源的71.5%,这也意味着……缺油的将会是苏联!” “是的,校说得对!”曼施坦因说:“元首阁下,苏联缺少石油,这必定会影响他们的产能,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等待这个时候的到来……” “或许没有这个时候,曼施坦因元帅!”克鲁格反对道:“美国人已经加大了对苏联的援助,这其也包括石油!” “不,它一定会有的!”希特勒点头说道:“因为美国人也在准备自己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