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浩在黄歇的授意下,来到了咸阳。 比起来楚国,秦国在这些年里过的是十分舒坦,齐国和秦国没有发生一点战事,当然这不是齐国不想蚕食秦国,而是秦国有着函谷关挡着,齐国如果想拿下秦国的领土,那就必须压境。 军队派遣多了,这就是全面战争了,对于秦国,齐国一直处于怀柔政策,希望能用怀柔政策麻痹秦国。 等待魏冉与嬴稷正常死亡,但是嬴稷的年龄和齐小白的年纪差不多,要等他死亡,那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不过一但嬴稷死亡了,齐小白相信秦国的局势是很好操控,因为嬴稷和齐小白一样,并没有什么优质的接班人。 毕竟年纪都差不多,而且都是为了国事操劳很多,那有时间去男欢女爱,更没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孩子。 本来齐小白对美女还是十分渴望的,但随着见到的美女越来越多,在加上自己的公事的确越来越繁忙,在这种事情上的需求,也逐渐的弱化了。 此时上官浩在秦国的朝堂上,直截了当的说出了楚国的意图,那就是联合起来攻伐齐国。 此时秦国朝堂上,可谓是十分震惊,这七年里,秦国没有遭遇齐国的任何攻击,而且关系有所改善,看着秦国的想法,那仿佛是要与秦国友好相处,共分天下的感觉。 当然这麻痹的只是一些普通的贵族们,对于秦国的精英,大才们,是没有丝毫的麻痹,魏冉虽然也已经年迈了,但是他知道齐国的野心一直都是统一天下。 与齐国共分天下?这不知道是那个做白日梦的家伙做出来的美好梦想。 虽然魏冉认为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但总是有人做这白日梦,他也是没有办法,在秦国的国力恢复差不多的时候,魏冉就想过主动出击齐国,以突袭的方式获得绝对的战场优势。 但是遭遇了大臣们的一系列反对,他们认为,齐国正在海外扩张,对九州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大的野心了,只要时间长了,示好齐国,说不定就可以与齐国共享天下。 魏冉虽然主张过伐齐,但是这些大臣们的反对,他也不好一意孤行,当然他也联合过上卿,和自己的死对头们,还有那三贵,还有太后。 但是这些人们,都不希望战争,都想偏安一方,占据着关中,他们觉的齐国打不进来关中,准确的来讲,是联合着楚国,齐国是进不来关中平原的。 但是魏冉清楚,齐国要想铁了心的灭秦,一定会走函谷关吗?显然不会,北方的萧关,那也是齐国可以选择的路径。 虽然萧关要途径大漠,但是齐国的北部军团,已经逐渐的在草原上立足了,他们要想进入大漠,那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吗? 如今上官浩来了,而且是带着楚国最高指示来的,魏冉觉的这是秦国最后的一次机会,如果放弃了这个机会,那么秦国再也不是齐国的对手了。 也许放弃了这次攻伐齐的机会,秦国还可以苟活,苟活十年,二十年这都是有可能的,但这和慢性死亡有什么区别呢? 秦楚战争一但爆发,楚国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必然不是齐国的对手,等楚国灭亡后,天下只剩下秦国了。 而秦国那个时候偏安一方,占据关中平原和巴蜀之地,如果齐国不动手,也许可以一直存活下去,但是天下局势都在齐国的掌握下,人家凭什么不动手? 难道是凭你脸大?所以等天下只剩下秦国的时候,秦国必亡矣。 毕竟只剩下秦国的时候,那体积对比是十分悬殊的对比,而且国力更是不在一个层次上,到那个时候,秦国如何能面对齐国呢? 在一个如此之大的强弱对比下,迎接秦国的不是灭亡,那是什么呢? 所以魏冉觉的这是一次机会,当然这么想的还有嬴稷,这对舅舅与外省,很少的站在了一条线上。 二人都想着伐齐大业,他们俩人都知道这样坐以待毙,等待的那就是死亡,所以他们不能坐以待毙。 但是魏冉没有三贵与太后支持,虽然他手握重兵,但却什么都做不出来了,而嬴稷虽然支持他,但是嬴稷旗下的大臣们,却此时与三贵们站在了一起。 而嬴稷新提拔出来的李斯,虽然也认为可以伐齐,但是他只是刚提拔上来的上卿大臣,他的下面没有多少支持者,他支持嬴稷又有何用呢? 嬴稷需要的关中集团的支持,因为有了关中集团的支持,在加上魏冉的私兵,那么必然可以伐齐。 所谓的关中集团,这是赢氏家族,赢氏族人,很多时候是与嬴稷站在一起的,毕竟他是家族的领袖。 但是这一次他们没有与嬴稷站在一起,他们认为,守住关中即可,屯兵百万在关中,难道守住一个关中是不可能的事情吗? 至于出去搞事情,人家那也是数百万的大军,一但失败了怎么办?一但人家反攻了怎么办? 所以关中集团不支持嬴稷,毕竟天下不是当初那个纷争的天下了,可以出关,搅乱一下来,可以让九州的诸侯们忌惮他。 此时中原一统,天下三分,你出去那就是与最强的势力对抗。 此时在秦国朝会上,下面的人已经骚乱起来了,都认为不该与楚国伐齐,更有人认为,应该把上官浩献给齐国,以此来标注与齐国的友好。 上官浩对于秦国内部的问题已经愣住了,他本以为自己来到秦国,简单的说下,这秦人必然会立马激情澎湃的说,东出函谷关,重新制霸天下。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当年的虎狼之秦,现在竟然畏畏缩缩的,不敢东出,只敢守着关中和巴蜀这一亩三分地。 这还是当初的那老秦人吗? 嬴稷看着朝中的大臣们,他无奈的苦笑,大臣们都叽叽喳喳的争吵着,所谓争吵,并不是主战与主和的争吵,而是一部分人,认为,应该献出上官浩和这么重要的军报,表示秦齐永世友好。 而另一部分人,他们认为保住上官浩的性命,把他送回秦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