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新鲜吃食,姐姐你尝尝。” “好啊好啊!” 张太太正馋着,之前吃了两个烤鸡腿,仿佛不存在了一样,满脸期待的看着那些竹篮。 “娘。爹让我看着您,不能吃太多东西。”张宣儿适时的提醒了张太太,还不忘回头和瑾俞解释一下,“小姨,还请见谅,母亲这些日子肚子大的太快,稳婆说不能多吃,怕身体太胖不利于那个,所以她一直在禁食。” “就今天放纵一次,明天再开始禁食好吧!我好饿啊!”张太太可怜兮兮的对严厉的女儿道。 瑾俞被这母女俩的反差逗笑,原来这才是女人婚姻幸福美满的模样。 “少食多餐,多走动的话不碍事的。” 瑾俞笑着示意张太太的侍女把刚刚自己带来的东西放在桌上,自己亲自上前动手打开那些食盒。 顿时带来的各种诱人的卤菜和糕点就出现在大家眼前,张太太是直咽口水,有点迫不及待了。 “妹妹说的对。哪里可以不吃饭的,我可是天天都饿着肚子的。” 撒娇卖萌最后只换了一点点的吃食,张太太也吃的心满意足,瑾俞便适时的问来那些鸡鸭销路的事。 一听瑾俞说是来打听买鸡鸭的事,张太太便让人直接把府里的管事喊了进来。 管事是张老爷的心腹,老爷出门时一再交代府里事宜一并有夫人做主,他被喊进来回话自然是女主人说什么,他都应下了。 来收购鸡鸭的又是女主人的干妹妹,左右都是卖给别人,大不了今年的不往外卖,反正庄子的收入也不会少。 瑾俞见这么快就把鸡鸭的生意谈拢了,便让人拿来了笔墨纸砚,把合作的契书写了两份出来,所谓亲兄弟明算账,这生意和人情不能一并相提并论。 张太太让人糕点和卤菜送了两份去福寿堂给李夫人,这边只是招呼女儿吃东西,契书的事情也不管,瑾俞不喜欢占人便宜,她想要给她优惠一些的话都那样机会说。 倒是小姑娘张宣儿不停地往端坐那里,文雅的执笔书写的瑾俞看,一直只听母亲提这个素未谋面的干姨,没想到人长得好看不说,这通身的气度和见识,完全不像是来自乡下的女孩。 “怎么样?佩服你姨吗?”张太太见女儿一直看着瑾俞,便笑着问。 “嗯!淡雅,大方,不骄不躁,也不是容易和人亲近的人。倒是给娘遇到宝贝了。” 张宣儿年纪不大,有精明能干的父亲经常带她出去历练,又有温柔体贴的母亲教育,不仅仅学的为人处世,还有一双看透人的本事,能得她的认可的人还真不多。 “那是。想当初在李府那么尴尬的境遇下,你小姨都能放下,保持最优雅高贵的姿态,这就是她的气度。人的外貌和举止可以刻意,但秉性和内涵是会伴随一生的。” 瑾俞当初在李文轩家的境遇,当时初遇怕瑾俞因为交浅言深对自己戒备,现在想起来张太太不由自主的一阵唏嘘。 那么多人都在看笑话,还能镇定自若的离开,不让人污病,大部分都是看瑾俞的气度不凡上吧! “嗯!娘,以后我要多和小姨学习。” 瑾俞刚刚停笔,听到小姑娘的话看了过来,无奈的笑了笑。 这母女俩,难道不知道这花厅里根本就不隔音吗? 契书都签了,瑾俞也把定金二十两给了管事,那管事明显看了一眼张太太,得到暗示后才收下,抬笔在契书上添了一句,收银二十两。 约好明天给瑾家小筑送二十只鸡,二十只鸭,鹅是有人预定了再送。 这边事情谈妥后,瑾俞也没法多待,和张太太说了自己还有事,等空了再来。 张太太知道瑾俞忙也不多留,只交代以后多走动,便亲自带瑾俞去拜见张老太太。 张老太太对瑾俞印象不错,这阵子又被儿子灌输了瑾俞是自己家的贵人,今天一听瑾俞来了,张老太太她更加是热情,让人把自己准备的礼物都拿来。 上次可是已经收了老太太的礼物,这回上门又匆忙,礼物都准备的不充分,本来就是失礼,这会瑾俞自然是不收的。 客气的拒绝了后,生硬的哄着和老太太说空了自己再来。 老人和小孩一样,瑾俞用少有的和女性长辈相处的经验哄着老太太,好在老太太比她们家的瑾老太太好哄,最后得了两条帕子,瑾俞才得以带着二妮离开。 张太太带着女儿一路送到大门口,瑾俞走出一段距离后,回头还能看见母女俩站在门口往这边眺望。 突然萌生出被家人一步三望的眷恋感。 …… “瑾娘,张太太她们可真热情。” 二妮还在回味着张家的境遇,第一次和大户人家接触,没想到会是这般的热情没有架子。 “他们家可是镇上有名的大善人,确实平易近人。”瑾俞笑着道。 “真是难得。” …… 客来酒楼一如既往地客似云集,凌子言听着楼下嘈杂的声音,现在也能淡定的在书房写写画画了。 顾笙小心翼翼的把茶水送进来,看着凌子言在专注的画画,他便默默地守在一旁。 和主子待了时间长了,顾笙自然看得出来主子平静的外表下,那等待的忐忑不安。 “今天来了吗?”凌子言收下龙飞凤舞之际,还不忘问顾笙。 “回主子的话,瑾姑娘这会儿应该是在瑾家小筑里忙碌,稍后应该会过来。” 顾笙自然知道凌子言说的是谁,消息给了瑾俞,但凡有雄心壮志的人,都会放手一搏。 瑾俞不是恪守本分的主,要不然也不会一个女孩子在外面抛头露面,笃定她会来。 “这回来选菜系的是礼部的人,估计这菜系是选进宫里去的,这是一个大好机会,我们不能错过。” “主子说的是,小的查到一点消息,据说是宫里那位食欲不振,三王爷为了表孝心,才有的这次民间大肆选菜系进宫。” 凌子言想起那个吊儿郎当玩世不恭的三王爷,失了要教训再写下去的趣头,干脆搁下笔不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