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4章 学富五车
“当然接受啊,美媛嫂你看好我哪个项目,肉牛养殖吗?这个项目虽然投资周期长一点,前期也不会没一点收入,我们接手的罗溪奶牛场是纯天然的草场,生态环境非常好的,通过改造增加旅游休闲设施完全可以附带搞旅游的。所以项目运作成熟之后肉牛养殖产生的收益加上旅游带来的综合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而且这种生态环境优美的天然草场是稀缺资源,我们占据这个资源,等到别人发现这类项目不错也想投资的时候却难以找到这么好的天然草场呢,咱们岂不是做了独一份的生意么。 你看这段时间平溪县各个乡镇一窝蜂在建养鸡场,大家都来养鸡,按照经济学的供求关系来看,鸡多了,鸡的供应量大于市场需求量,自然会导致价格的下滑。 有人说你市场售价下滑,我卖鸡亏钱了,我继续养着不卖难道不行吗?壮鸡长到一定程度继续养着也不会再长肉,多养一天就要继续承担饲料成本,人工成本,水电成本,还有占着场地不能养下一批鸡的机会成本,各种成本加起来,只会亏更多。因此鸡价格下滑很多人会担心未来不涨会下滑得更厉害,所以大家会争相低价卖鸡,亏本卖鸡。“ 苏俊华这么一番分析把郭美媛听得一愣一愣的,心里感叹这小子可真行,真有些见识啊,没上过大学,比起那些上过大学的年轻人不但一点不差,反而厉害很多。 郭美媛觉得苏俊华说的很有道理,不过她也只上过高中,没念大学,对什么经济学专业知识也是头一回听苏俊华提起过,感觉十分的新鲜,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郭美媛笑道:“华仔,每次见你出去几天回来就让人感觉你身上很大的变化呢,我发现你现在比很多大学生还有水平,还有文化啊。听你这么说我对你的肉牛养殖项目还有那么点兴趣呢,我回去跟你建华哥商量一下,多少投那么一点,试试看是否如你说的那么好。“ 人可以没学历,但人不能不学习,苏俊华虽然没有上过大学,没有本科,硕士,博士这些文凭,但是他自从创业做企业之后就变得特别热爱学习,不懂就向人虚心请教,不懂就拿手机搜,随时随地答疑解惑,或者买一些书来看,手机上的阅读软件也有各类专业图书的电子版。 只要你想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的,文嘉印当初建议苏俊华抽时间多看看经济学管理学甚至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方面的书籍。 说什么成功的企业家一定要深刻了解人的基本本性,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都得懂一点,知道得越多,越了解人性和社会,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中切中要害,敏锐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所以苏俊华利用各种碎片时间还是杂七杂八各类领域的知识都有所涉猎,而且苏俊华还有一种奇特的学习方式,通过灵气复制的方式把别人头脑里的信息和专业知识直接复制到自己头脑中来。 所以苏俊华才会懂这么多,好像什么都知道,而且说得非常专业,因为和他交换过大脑储存信息的女孩子有好些个,这些女孩子都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霸,基本都是上过大学的,所学的专业各不相同,有学医的,学工商管理的,学经济学的,学英语文学专业的等等。 就相当于苏俊华上了好些所大学,学了很多个专业,有些人上大学的时候同时修两个专业的课程,大学毕业的时候拿到双学位证书就让人觉得十分牛逼了。 苏俊华以奇特的方式学习,要说他拿到七八个学位证书也不为过,论知识的专业度和丰富程度是不是远比很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还要厉害很多呢? 和村民的一番讨论拉扯耽误苏俊华不少时间,苏俊华想起答应刘莉的事不能言而无信,一看都快到下午五点了,于是开上车连忙往县城赶。 车行驶在半路上就给刘莉去了电话,告诉她他在路上了,正准备去她家,苏俊华担心刘敏也在,他最怕遇到她,特意向刘莉求证。 刘莉告诉苏俊华刘敏没有通知她,她在省城没有回来呢,就他们一家四口和苏俊华庆祝,没有请别的什么亲戚朋友过来。 只要刘敏不在苏俊华就有些宽心,车子驶过鑫源超市,苏俊华本来想停下车再去超市买点什么,最后想一想还是没买,他就提几个橘子过去,看看刘莉父母,尤其是她妈妈会用怎样的态度对待他。 那一袋子橘子倒了一半拿给干妈李桂兰等人吃了,剩下半袋子显得更加的寒酸,一般人去女朋友家给准岳母娘庆生就提着几颗橘子哪里好意思进门哦。肯定会被人当作一个笑话广为传播,但苏俊华决定就这么做,他是故意的。 苏俊华只去过刘莉家一次,记不清她家是住在哪栋楼哪一层,到了楼下打电话给刘莉,刘莉怀着雀跃的心情咚咚咚跑下楼来迎接他。 刘莉家的房子是买别人的二手房,这是县人民医院的老家属区,一些人民医院的职工买了新房子或者因为工作调动到外地就把老家属区的房子卖了,所以虽然是人民医院的家属区,却住着不少没在人民医院上班的人。 房子是五层六层高的步梯房,刘莉家的房子在六楼最顶层。 刘莉看到苏俊华的黑色奥迪车,一眼就认了出来,如一阵风快步跑过来,脸上露出久别重逢后那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快乐,就差一点扑到苏俊华怀里,搂着他撒娇了。 刘莉剪掉长发,留着非常清爽精神的短发,上半身穿着一件印有她艺术培训班logo的黑色T恤衫,白色的logo就更加醒目了:艺文艺术培训。下半身穿着一件运动健美裤,简单随意的搭配,一个青春洋溢,活力四射,性感健美的女孩形象就深深地印在苏俊华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