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出一个侄女,目标欣然应允。 金日磾的心情变得很好。 一般来说,在高级贵族之间,送妹子这种原始简单的策略,一直是最高效的手段。 甚至没有之一。 毕竟,枕边风这种事情,可是即使当今天子,也无法抗拒的攻势。 普罗大众,更是在这种办法面前,一触即溃。 错非是金日磾知道,这个侍中官的正妻,有且只可能是天子帝姬,他恐怕此刻已经在打算和谋划着联姻了。 想着这个事情,金日磾也是叹了口气。 但嘴上他却笑着问道:“鄙人听说,侍中公曾与护羌校尉范明友,联名上书天子,请复故騠兹候稽谷故之后?” 张越点点头,问道:“明公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当……”金日磾笑着为张越湛满酒樽,道:“只是有些好奇……” “当今天下,士大夫公卿,皆以为羌人不过疥藓之疾,或是以为羌人孱弱,不堪一击,何以侍中如此郑重?”金日磾看着张越,举起酒樽,眼睛却死死的盯着他,似乎想要将他看穿。 张越举起酒樽,对金日磾一拜,一饮而尽,道:“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今匈奴为中国之患,而百年前,患中国者,东胡也!匈奴,不过东胡之臣属而已,中国一军可击而灭之!” “况羌人在我河西之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为保河西诸郡军民安全,就必须清除来自侧翼的羌人威胁!” 在当世来说,真的很少有人意识到羌人会变成祸患。 没办法,上次羌人大串联,被李息将军砍成了猪头。 三五万汉家郡兵,就能将十几万羌人军队围歼的战例,让很多人都产生了错觉——既羌人战斗力低下,不足为患。 护羌校尉方面,甚至常年只有几千军队。 防卫湟水的主要任务,都被交给了湟中义从。 这导致了两个极坏的后果。 第一,汉军对湟水以西的羌人部落监控不力,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当地的羌人部落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了? 护羌校尉范明友,纵然使出了全身解数,也只能重点监控羌人在湟水流域的活动。 再远就够不着了。 这给了羌人部族,极大的活动空间。 十几年来,羌人通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叛乱,基本摸清楚了汉军在湟水流域的布防和战略要点。 毋庸置疑,一场前所未有的waaaaal正在酝酿之中。 这一次的参与者,张越从史料之中知道,几乎涵盖了所有羌人部族。 总数超过了数十万,这样大规模的动乱,一旦爆发,几乎立刻就能瘫痪汉家在河西地区的统治,并给汉军驻屯在居延的主力野战军团造成严重威胁——若他们和上一次一样,与匈奴联系,前后夹击,忽然发作,那么很可能李广利军团就要陷入腹背受敌的危机之中。 甚至可能落入樊城之战时的关羽军团一样的可怕危机之中。 其次,就是导致了湟中义从胡骑的坐大。 因为汉军的护羌校尉力量不足,只能将湟水防御重任委托给湟中义从们。 湟中义从各部由是获得了很强的自主能力。 很多人都在私底下和羌人有着联系。 甚至,很多湟中义从部落的风俗和习气,都渐渐羌人化。 由是,湟水防御暴露出了巨大的缺口。 现在,忠于长安的义从力量,还是很大的。 但再过几年,情况就要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 所以,必须趁着现在,大部分老一辈的义从首领还活着的时候,重新强化汉家对湟水流域的控制。 金日磾却是听着张越的话,默不作声的微笑着,等张越说完,他才道:“侍中之见,与霍都尉的看法,几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当初,霍都尉力荐其婿明友为护羌校尉时,就曾在陛下面前说过:匈奴者今日患,羌人者子孙患,为万世计,当以良将,以镇武威、天水之间!” 张越听着,自是点点头,这正是他佩服霍光的地方。 别人当权,都是千方百计的想办法给子侄亲戚谋福利。 只有霍光不然! 其诸子之中,没有一个被举荐为将的。 唯一一个被他看重的女婿范明友,还被丢去了湟水,担任护羌校尉。 这天下谁不知道,护羌校尉这个位置,名义上说是两千石,是单独的野战作战部队。 实则,是姥姥不疼,爷爷不爱。 就算在这个位置上立下什么功劳,也是无足轻重的小功! 在汉家军法之中,十个羌人脑袋也未必顶的上一个匈奴骑兵的脑袋的价值。 而且,若是杀戮过多,还会被弹劾。 就像去年,范明友残酷镇压了一个羌人部族,阵斩数百,随后为了以儆效尤,将被俘的三千多人统统处死。 就被长安城里的一些人形容为刽子手和屠夫。 于是,在舆论压力下,范明友本该得到的军功飞掉了,费了老大力气,他才勉强争取到了将部下的赏赐兑现。 所以,护羌校尉这个位置,很多长安公卿都是避之唯恐不及。 但霍光却就是舍得,而且将范明友放在天水一放就是十几年,到了昭帝年间,才启用他为将,出击匈奴。 只是…… 张越抬头,微笑着看着金日磾。 他知道,金日磾也知道,其实两人说是在谈羌人,实则却都是在互相试探对方的想法、志向。 看看能不能合拍。 羌人,只是一个由头而已。 说句实在话,不管张越和金日磾或者霍光,在心里面有多么重视对羌人的警惕,但在如今的局势下,羌人还真的只是小问题。 在李广利的那个强大的野战军团还没有全军覆没的今天,羌人只要敢跳,汉军主力回师,用不了一个月就能将他们全部捏死! 对于今天的汉室来说,羌人的威胁,真的只是一般。 至少还没有到需要国家层面的力量来解决的地步! 故而张越知道,金日磾特地提及此事,只是想告诉他——霍光和他,也有这样的想法。 潜台词其实就是——侍中阁下,何不追随霍都尉,一展青云志? 只是,张越可不想当别人的小弟。 霍光? 确实很牛逼! 甚至可以说是,汉家自周亚夫后,少有的内政外交全能型政治家! 为了老刘家和汉室王朝,他在历史上也算是呕心沥血,含辛茹苦,鞠躬尽瘁,称得上死而后已了。 但…… 穿越者本身就不大可能居于人下。 更别提,张越自己还野心勃勃。 这就好比后世杰克马,对麻花藤丢一个offc:年轻人,我很看好你,不如和我一起建设帝国吧! 纵然再敬重霍光,张越也不会扔下自己的事业,去跟霍光玩他的游戏。 所以,张越微笑着,对金日磾道:“晚辈在来的时候,曾见明公府前,有勒石之铭,曰:夷狄进至于爵!” “这让晚辈真是惶恐……” 金日磾听着,微微的笑了笑,点头道:“侍中大作,鄙人读之,如蒙晨钟暮鼓!” “侍中心胸,更是令鄙人钦佩!” “夷狄进至于爵!” “几与孔子之所谓‘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相合……”金日磾谈起话题,就特别有兴致,他拉着张越的手道:“吾曾读书,闻《论语》曰: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吾读而落泪,夫子之教,何其大也?奈何当世士大夫,持孟子之见,不以教化家诸四夷,反曰: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用夷变夏者,又曰:夷狄非中和气所生,非礼仪所能化……” “至闻侍中之言,方才明悟,非其不能教之,实不愿教之!” 张越听着,微微颔首。 当代士大夫们,或者说今文古文两大阵营的儒生们,那叫一个傲娇啊! 公羊学派,天天将‘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中国不与夷狄获’挂在嘴边。 但这还是温和派,是心胸特别宽广的儒生。 反战的谷梁、左传、思孟等学派,几乎是一口一个‘夷狄是膺,荆舒是惩’,张嘴闭嘴就是‘XX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禹贡无其图,春秋无其治,其人与禽兽无异,愿陛下弃之!’。 更有甚者,直接人身攻击,痛骂四夷说:蠢尔蛮荆,大邦为雠! 总之呢,出了长城,所有不在《春秋》《禹贡》记载的地方,都是夷狄蛮荒之土,这些地方的人,连接受教化的资格也没有,更不提蒙天子雨露恩泽了。 他们唯一的下场和最好的结局,就是自生自灭! 士大夫们深深的觉得,诸夏民族最好最高。 再不需要其他渣渣来拖后腿,添麻烦了。 照他们的说法,别说什么曾母暗沙了,恐怕后世子孙连长城都出不去! 而这种傲娇和优越的情绪,其实是孟子带起来的节奏。 当年,孟子和农家的许行先生辩战,辩论不过了,就人身攻击,说什么‘南蛮饶舌之人,也述先王之道’,一句话将许行和所有楚国人、吴国人、越国人开除出中国。 所以,张越的‘夷狄进至于爵’的理论一提出来,立刻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和反应。 公羊学派内部首先就议论纷纷,颇有微词和异议。 左传、谷梁和思孟,更是差点炸锅。 要不是他战绩太强大了,此刻已经有人排着队来找他的麻烦了。 但…… 张越知道,倘若现在儒家的这种狭隘偏激的华夷观不纠正过来,未来肯定会出大问题! 只承认春秋记载和禹贡有图的地方的人民是中国,而否决其他地方的人民,也拥有和成为诸夏民族一员的资格。 这是作死啊! 两汉之间,为何消化不掉羌人和匈奴人以及其他游牧民族? 问题的根子就在这里了。 士大夫们和高层的公卿,一脸傲娇的不认对方也拥有作为‘人’的权力和受到诗书礼乐教化的资格。 哪怕,他们再想亲近汉室,也亲近不了啊。 譬如湟中义从们,讲道理,这些义从胡骑几十年来,给汉家看守篱笆,防御来自湟水以西的羌人,不知道多少人战死沙场。 但汉室的士大夫和公卿们,就是一脸傲娇的拒绝承认他们是汉家的一员。 还别出心裁的给人家安了一个义从骑兵的名头,将他们划归到属国都尉的名下。 这等于将一个忠心耿耿的势力,拒之门外。 错非霍去病当年,曾与湟中义从们有过约定:为汉立功者,可入太仆,为天子牧马。 不然,现在的湟中义从恐怕早就不干了! 即使如此,在历史上,湟中义从胡骑,最终在东汉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势力,并演变成为东汉王朝的头号麻烦。 与之相似的,还有西南列国。 人家是俏女含春,秋波暗送,甚至公开喊话:请让天子王化,也能施加吾等。 结果,朝堂上的公卿大臣和士大夫们却一脸嫌弃:哪里来的蛮夷,也敢说自己是诸夏?思想有多远,给我滚多远! 只能说,这些渣渣的优越感,不是一般的强! 这就跟后世墨西哥还是谁,投票决定合并到米帝,却被米帝一巴掌扇回去了一样:穷鬼,休想高攀老娘! 想着这些事情,张越也有些无可奈何,道:“明公所言极是,自古以来,中国有天子在位,必以教化天下,泽及鸟兽为业!” “三王五帝,莫不如是,三代圣王,更皆以教化夷狄为业!” “左传虽多有缪误,但有一句话还是说的很好的——白沙在泥中,与之皆黑!” “欲致太平,不可以不进夷狄,不可以不教化天下,授诗书礼乐之教!” 只要让四夷都读中国的诗书礼乐,都穿中国衣冠,都用中国礼仪。 天下大同,岂不就指日可待了? 当然了,和建小康一样,前途是光明,但道路是曲折的。 张越看着金日磾,笑着道:“自然,以当下而言,晚辈愚以为,教化之事,也当按部就班,先从有中国教化之地开始……” “自元鼎以来,有数以百计的属国子弟,得学中国之诗书礼乐……晚辈愚以为,当鼓励和动员这些明知礼乐诗书之人,回乡教书授业……” 金日磾听着,深深的看了一眼张越,这个事情是他早就想做的事情。 奈何他的身份地位不允许他说这样的话。 毕竟,他是休屠人。 虽然,天子从不因此疏远他。 但很多大臣公卿士大夫,却是始终记得他的出身,连太子据不也是如此? 如今,张越既然愿意出这个头,金日磾立刻就笑着道:“侍中既有如此想法,何不上书进言天子,令各属国都尉部,皆能蒙天子雨露恩泽?彼等必定感念天恩!” 这话倒是没有错! 现在,汉家国力和军力,都处于一个鼎盛期。 虽然其实,随着连年征战,国力耗损,已经大不如前。 但其他人不知道啊! 在李广利军团全军覆没前,在整个四夷,包括匈奴人心里,汉室都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强国、第一富国。 无数人打破脑袋,都想要拿到一个汉室户口本,成为一个光荣的汉家臣民。 辉渠人和湟中义从的小月氏各部,更是孜孜以求,想要得到来自汉家的承认。 只是,这些热情,通常都贴了冷屁股。 那些傲娇的士大夫们,只要听说某国某部落,妄图想要成为汉家臣民,脑袋就摇得和拨浪鼓一样。 特别是思孟学派的人,高举着孟子的神主牌,拒绝任何想要拿到汉室户口本的夷狄!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看在眼里,想着各种办法想要解救。 司马迁写史记,就为了能减轻这种风潮,而给几乎所有的已知世界的国家、民族找了个诸夏祖宗。 匈奴是夏后,乌孙曾是宗周之臣,小月氏曾为文王驱策,百越皆禹后,西南夷是楚国后代。 可惜,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