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觉得倭国人会不会老实的呆在倭国?”沐泽又问出一个问题。 “倭国人?不是正在内乱吗?”朱翊铎不解的问道。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等到他们打完了,肯定不会老实待着了,到了那个时候,倭国之内一群刚打完仗的人,根本不可能老实的带着,肯定是要向四方动手,而这一方天下,只有咱们大明最为繁华,所以倭国肯定会对咱们动手!”沐泽言辞确定的说道。 “这个,不会吧?”朱翊铎和刘柏彤都有些不相信倭国会动手。 “很有可能,当年白江口之战,倭国可是主动出击,在白江口和大唐的军队打了一场,现在要是倭国战争结束,那么会有几十万的士兵闲置,不管是为了压制他们内部的矛盾还是要不浪费这些士兵,倭国都不会安静的,肯定会主动出击,来找大明的麻烦,而李朝则是这个跳板!”沐泽说道。 朱翊铎点了点头,觉得倒是有几分道理。 “白江口之战?那是什么回事?”一旁的刘柏彤问道,虽然也是读书识字,但是刘柏彤可没读过史书,对于有些故事还是不神了解。 沐泽笑了笑,给刘柏彤讲了一下白江口之战,听得刘柏彤一愣一愣的。 “这些倭人可真是无耻,学习我华夏的文化却还和我华夏为敌,真是养不熟的狼崽子!”刘柏彤听完之后不由得恨恨说道。 当年的大唐,可是真的讲究出将入相的,很多人都是文武双全,就像是李白这样的浪漫诗人,也能提着剑去四川溜达,碰见野兽也能自保,所以当年白江口唐军的主将刘仁轨也是靠着白江口之战,回去当了宰相。 当年辽东和半岛之间,一共有三个地方政权,最大的就是占据东北,让隋炀帝三次吃瘪的高句丽,然后是新罗和百济,为了除掉高句丽,大唐和新罗联和,对付百济和高句丽。 当初隋炀帝亡国,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征高句丽,致使国内民生凋敝,国力大耗。有人说隋炀帝其实不是为了高句丽,主要是消耗国内一些势力的实力,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三次失败成就了高句丽,也成就了国内众多起义军。 到了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对高句丽“遗使称臣并不感兴趣,对臣下说:“高句丽虽臣于隋,而终拒炀帝,何臣之为。朕务安人,何必受其臣。”可以说一心求稳的李渊不在乎高句丽如何,而且也看不上这块地方,那个年代,这些荒蛮府地方相对于中原来说,还不如鸡肋。 不过当时朝廷之中还是有人劝说的,比如裴矩、温彦博谏劝:“辽东本箕子封国,魏晋时故封内,不可不臣。中国与夷狄,犹太阳于列星,不可以降。” 这意思用后世的话说就是这块一直是我们固有领土,虽然我们不去管事,但是他们必须要臣服于我们。 这样的情况下,当时的高句丽王也是上表投降, 后来高句丽出现了一个枭雄一样的人物,渊盖苏文,这个在历史上和演义里都是十分狠辣的人物,当时高句丽内部政变,东部大人渊盖苏文杀大臣一百多人,并入宫把高句丽王高建武也宰掉,“残其尸投诸沟”,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为傀儡王,自为莫离支(主兵元师)。 就这样,很多人都劝说当时的皇帝唐太宗对高句丽下手,但是被太宗拒绝了,觉得人家死了人了动手不太好。 结果唐太宗是大度了,高句丽和百济不老实了,联兵攻打新罗,新罗可是大唐的小弟,挨打了找大哥,于是跟大唐告状。 那时候的大唐可以说人才济济,将星云集,有仗打谁能忍?于是大唐出兵了,从高句丽手里夺回原本就属于华夏的几个地方,不过最后也是因为天气原因班师回朝。 后来唐太宗还想着再打一次,结果没动手就去了,所以这件事就这么作罢。 到了高宗李治的时候,新罗又来求救,又挨揍了,大唐先是跟他们几个说别打了,结果这几个小政权不听话,只好再次出兵。 这回带兵的是苏定方,那个李靖高徒,灭三国擒三国国主的厉害人物,虽然演义里被误导为反派,但是却是打仗的一把好手,直接就把百济给拿下啦,让高句丽断了一臂,并且在百济设立了都督府。 不过百济自然不会罢休,一帮人联和倭国人,又来个反包围,把驻扎在百济的刘仁原给包围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