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谁纠缠谁
同时,为了防止家丑外扬,他又悄悄对宋大人说:“宋宋,你看家中出了这等不愉快之事,我们先前讨论的公务是否可以改日再议?” 苏娆则另有深意地望着宋大人:“父亲,宋大人作为大理寺丞,最是公正严明,留下他作为我们的见证人,岂不是更为妥当?” 她暗自思量,有这位外人在,父亲定不敢过于袒护张氏。 宋大人本以为要错过这场好戏,听了苏娆之言。 正合心意,刚欲起身离开的身躯,又顺势坐回了舒适的椅中,对苏娆的好感不禁又增几分,眼中闪烁着欣赏之意。 不多时,苏家当家人张氏带着一干随从步入厅中。 紧跟其后的,正是此事的关键人物孙贵,身边簇拥着几个为其撑腰作证的小厮,一脸趾高气扬。 苏娆的目光穿透人群,锐利地锁定在孙贵身上,那轻轻一蹙的眉宇间透露出复杂的情绪。 这个家伙,竟是她在前世就已打交道,屡屡让她头疼不已的老熟人! 她心中顿时豁然开朗,明白了张氏为何要与孙贵联手,诬陷自己的母亲。 原来,孙贵竟是沈惊鸿母亲的亲弟弟,孙家的掌上明珠,惯于倚仗权势为非作歹。 孙贵平日里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无赖,懒得工作,整日围在孙家周围讨生活,搜刮的钱财几乎全用在了风月场所,因此声名狼藉。 哪家的姑娘都不愿与他沾边,以至于人至中年仍孤身一人。 回想起上一世,苏娆刚踏入沈家门槛。 孙贵就如一块甩不掉的烂泥,成为她难以摆脱的负担…… 不仅时常对苏娆举止轻浮,动手动脚。 甚至她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卖豆腐攒下的血汗钱,也常常被他当作囊中之物,肆意取走。 更让人愤慨的是,孙家那位长辈竟对此视而不见,任由他胡作非为。 每当苏娆稍有不满之词溢于言表,孙家的老太太便会使出她的拿手好戏。 撒泼打滚,场面混乱得叫人避之不及。 尽管这些都是前世积下的恩怨,但当苏娆回想起沈惊鸿那些极品亲戚们的种种行径时,依旧不禁打了个寒战,仿佛那份压抑与恐惧穿越时空,再次袭上心头。 幸运的是,今生她不再踏入沈家那片是非之地,与那些奇葩人物保持着远远的距离,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然而命运弄人,这一次轮到苏菀踏入沈家的大门,孙贵自然又如同膏药一般粘上了苏菀。 大概是孙家老太太出于私心,强迫苏菀为她寻些差事。 苏菀心思敏捷,转念间便想出了对策,将这个棘手的问题像传递烫手山芋一样。 巧妙地丢回了苏府的门槛之内。 孙贵仗着自己与苏菀张氏之间复杂的关系,自诩成为苏府的半个主宰,行事风格越发嚣张跋扈,甚至胆大妄为到了觊觎苏娆母亲的地步。 结果,不出所料,他被苏母严厉训斥一番,料想回到家中,他定不会善罢甘休,必然又是一番闹腾。 李老太太闻讯自然不甘示弱,意图将所有的怒气都倾泻在苏菀身上。 而苏菀面对这种无端的责难,不堪其扰,索性将这个烫手的难题推给了自己一向能干的母亲。 于是,一场荒诞不经的闹剧悄然拉开帷幕,目的就是要颠倒黑白。 败坏苏母的名声,以此来平息孙贵的怒火! 事实上,事态的发展与苏娆的预判惊人的相似。 然而,张氏在背后的动机远不止于此…… 对于张氏而言,金钱胜过一切,当得知苏娆从她手中“拿走”千两银子的消息时。 犹如心尖上被狠狠地割了一刀,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让她怒火中烧。 决意将这股怒气全部倾泻在无辜的张氏身上。 在苏府那幽深的后院,张氏的话素来如同圣旨,这点小事,在她看来不过是举手之劳。 正当她准备对张氏下手之际,脑海中突然闪过了苏娆临入王府前那意味深长的警告。 心底莫名涌上一股不安,犹豫再三,终是手下留情,放过了张氏一马。 本以为此事会就此尘埃落定,却不承想,苏娆竟戏剧性地重返故地。 并高调宣布得到了王爷的青睐,借助王爷的威望,誓要重启对这桩冤案的调查! “孙贵,你声称张氏勾引于你,可否想过,她究竟看上了你哪一点?” 娆质问道,语气中充满了讽刺。 孙贵则一脸自满,自信满满地答道:“当然是看上了我英俊潇洒的外表和卓越的才华。” 在一旁的宋大人审视着孙贵那略显矮胖的身躯和并不出众的相貌。 心中暗自发笑,却没有作声。 苏娆随后将目光转向那些提供伪证的仆人们:“你们确定目睹了是我母亲纠缠孙贵?”几个仆人偷偷瞥向张氏,神色紧张,却仍旧违心地点了点头。 “我劝你们最好实话实说,宋大人可是大理寺的高官,洞察秋毫,任何谎言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诬告他人,罪责重大,轻则杖刑,重则流放,甚至可能暴尸荒野!” 苏娆的声音冷若寒冰,每一个字都透露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宋大人内心暗想:……其实法律没有那么严苛。 然而,眼前这位少女言辞坚定,即便是熟知律法如他,也不禁暗暗佩服她的震慑力。 那些仆人瞥了宋大人一眼,眼中满是畏惧,心中的慌乱更甚。 就在这时,宋大人适时给出了退路:“只要你们如实交代,愿意悔改并协助查明真相,可从轻发落。” 仆人们闻言,纷纷改口:“奴才们,奴才们并未见到林小娘勾引孙贵,其实是孙贵一直纠缠林小娘!” 苏娆追问道:“那你们为什么要说谎?” 宋大人紧随其后:“是啊,讲出实情,揭露背后的指使者,你们便能免责。” 仆人们偷偷瞄向张氏,却都噤若寒蝉,不敢多言。 “行了行了,” 苏老爷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不耐烦,却也明显透出一股权威,打断了屋内紧张而嘈杂的争论,“现在众目睽睽之下,皆已明了张氏乃是被冤枉的无辜之人,此事便到此为止,无需再议。”他的眼神扫视众人,仿佛带有不容反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