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95章 收购星耀
“华威准备整体出售星耀业务资产。” 任元纬沉声说道。 这句话传到牛庚耳朵里,第一反应就是惊讶,万万没想到任元纬喊自己过来是为这事。 虽说星耀这个品牌早晚会被割裂出去,但放在这个时候的确让人意外,只能说星源科技的出现,影响了很多事情的发展。 不过随着情绪平静,牛庚也开始细思这件事情。 华威既然要卖自己的品牌,那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友商,可现在任元纬却第一时间联系了自己。 明显不太符合常理。 除非…… 想到这里,牛庚顿时心中一动,故意旁敲侧击了一句:“任总为什么突然想要卖掉星耀,据我所知星耀的年利润可是足有五六十亿,应该不存在经营困难的问题吧?” “本来这属于华威内部决策,但牛总感兴趣的话,提两句倒也无妨。” 面对牛庚抛出来的问题,任元纬顿了顿,然后解释道:“星耀虽然是华威旗下的一个衍生品牌,但仍不可避免在核心配件的采购上被海外频频限制数量,导致很难保证新款机型的发布和稳定货源。” “将其从华威剥离出去,也是使它能更好的发展,继续为消费者服务。” “至于华威的战略方针仍旧是研发新技术。” 其实任元纬还有一点没讲到的是,这段时间随着联翔花硕小蜜大力推动繁星系统电脑的销售,几乎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使得华威电脑的状况并不怎么好。 更不要说星耀了。 何况眼下星耀根本就没有繁星系统电脑出售。 不主动寻求变化的话,恐怕很快就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出局。 正是处于多方面考虑,华威高层才最终做出了整体出售星耀业务资产的决定。 称作壮士断腕也丝毫不为过。 牛庚听完任元纬这番话,同样陷入到沉默中,仔细思索着其中的问题。 星耀被出售的原因基本上和他认知的相差不大,简单来说就是华威不想让这个品牌在自己手中衰亡,或许已经得到了什么内幕消息,才会显得这么仓促。 到了这个时候,牛庚基本上也能够猜到任元纬为什么找他过来。 于是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主动问道:“任总的意思是想让星源科技买下星耀这个品牌?” “牛总果然是聪明人。” “没错。” “单拿眼下来说,星源科技既拥有先进的技术,又不缺少资金,是接手星耀的不二人选,相信星耀在你这种年轻人手中一定会走的更远。” 任元纬一口气说出自己的目的后,端起面前杯子喝了口茶水,才将语气重新放缓。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拒绝。” “只是到那个时候星耀就只能被上面收购,成为一个国企品牌。” 此时此刻。 牛庚心里显得很纠结。 收购星耀这个完整的品牌产业链,后续无论星源科技是想生产自己的电脑,还是什么其它新产品,都会事半功倍。 何况未来星源科技也不可能全部局限于软件。 硬件方面同样不能落下。 否则就会陷入到和华威相似的尴尬境地,无法买到核心配件,只能靠出售旗下品牌自救。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买下星耀必然会让公司资金见底,且短时间内无法回流。 毕竟星耀的年利润目前仅在六十亿左右。 除此之外,繁星系统在国内市场也逐渐走向饱和,换机热潮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后续想来短时间内不会在有超过百万的采购量。 两个选择同时出现,牛庚只能偏向更有利于公司发展的那一方。 大约过去快一分钟时间,这才见牛庚眉头舒展开来,似乎已经做出了决定。 抬起视线看向任元纬,追问道:“星耀的的价格是多少?” 闻声。 任元纬顿时面色一喜。 给出一个在星源科技承受范围内的价格。 “经过多方专业机构估算,星耀的完整业务资产报价为一千亿。” 牛庚听到这个数字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吃惊的神色,而是缓缓站起身起来,主动伸出右手露出一个笑容。 “那就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对于牛庚来说,眼下几个亿的个人资金已经完全够用,没必要留着这么多公司资金等下次结算,何况将星耀收入囊中,他有信心可以让其重新夺回国内甚至海外市场。 届时星耀的年利润自然会翻倍上涨。 由于这么大的资产业务清算交接需要不少时间,牛庚在和任元纬达成一致后,当天便带着秦小曼返回了京州市,派遣专业人士负责。 计划一个月内完成这场收购。 并且按照规定,星源科技率先支付了华威一百亿定金,其余将在交接完成后补齐。 秦小曼虽然没有想到这次深市之行会搞出这么大动作,但对于牛庚的决策不存在任何质疑。 甚至认为牛庚可能接下来会有什么重大行动。 协助处理资产业务交接时格外卖力。 而就在牛庚为收购星耀忙活时,远在美莉坚雷蒙市的维软总部内,却针对他进行着一场高层会议。 …… “老板,星源科技方面回绝了我们的邀请。” 会议室内,时任维软董事会董事首席执行官的纳德曼,听着左手旁一位女下属的汇报,脸色有些不自然。 繁星系统刚开始出现时,维软并没有太过在意,单纯认为是华国又搞出来的残次品。 连用户的需求都无法保证,又如何影响维软系统在业界中的霸主地位。 所以就直接无视了。 可随着联翔花硕这两家全球性电脑商也开始使用繁星系统,并且斩获不低销售量时,就让维软不得不重视。 在仔细研究之后,尽管很不愿意承认,也明白在电脑操作系统方面,维软的确被弯道超车了。 这套繁星系统除了对电脑配置有较高要求外,基本上堪称完美。 尤其里面的人工智能,更是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能够想象任由其发展下去,会对维软造成多大影响。 原本纳德曼是想和对方在技术上交流合作,结果直接就被拒绝了,心里难免会有些不爽。 要知道维软作为全球性科技公司,在业界中敢这么做的实属没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