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父道:“我不知道予希要去洗浴中心见什么人。自从他遭遇毁容,他非常自卑,谁都不愿意见。之前跟他关系很近的亲朋好友要见他,他都避而不见。他出家,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不想见那些人。他还是太年轻了,在乎一件事情,会变得执拗,毁容跟死亡比,那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要如此封闭自己,不愿与人来往,只会让自己变得与人格格不入,内心也不会感到充实。所以能有什么人,可以让他从寺庙不辞而别,去洗浴中心见他,我们也很纳闷,谁有那样的力量,让他愿意见他。” 罗菲早就预料到他会不知道谢予希去见了什么人,问道:“那你对他突然死在洗浴中心的门口,有什么想法?” 谢父不假思索道:“我儿子去世了,除了心痛到整个人都麻木外,其它我只想他入土为安,别的我没有想太多。” 罗菲对他这样有些懦弱的回答,露出不解的表情,说道:“你就没想到他可能是被人谋害了的,你得为他找到凶手,安慰他的在天之灵。” 谢父道:“予希身上没有刀痕,没有枪伤,也没有中毒迹象,我不相信有人谋杀了他,再说,他又没有仇人,为什么有人要谋杀他呢?” 罗菲道:“他遭遇毁容,应该不是仇人所为吧?” 谢父道:“虽然警察没有找到凶手,但肯定不是仇人对他下得手,他是一个单纯的孩子,不会惹上什么仇人,要如此毁掉他。” “所以说谢予希若真是被人谋杀了,不一定就是他有仇人”罗菲道,“人被谋杀并不一定要招惹上仇人,不走运遇上变态的人,也是说不定的,就像他遭遇毁容,不是惹上了仇上,可能是遇上了不理智的变态狂。” 安静。 罗菲盯望着谢父黧黑的面庞,转变口气问道,“你觉得他不是被谋杀的,是因为什么才去世的?难道谢予希有什么疾病,会导致他突然猝死?” “他身体很健康,感冒这样的小病平时都很少得,”谢父道,“郁郁而终,这个成语很适合形容他的死因,所以你说他是被人谋杀的,我万万不相信。” 罗菲道:“你认为他是因为遭遇毁容,太过悲伤,伤及了身体,导致了他猝死?是这样吗?” 谢父声音低沉道:“是的……我和他母亲是这样认为的。” 罗菲望了一眼谢母,谢母附和着点了点头。 罗菲道:“可我并不觉得他会忧郁到离世,寺庙里的人说他非常专注读经书。他去庙里修行寻求心灵的平静,就是为了让自己心灵开阔,怎么会忧郁而死呢?” 谢父道:“如果你认为他不是忧郁而死的?那么凶手是谁呢?” 罗菲道:“是一个残忍的‘怪物’,我迟早会揪出来,让他告诉你,谢予希究竟是怎么死亡的,同时,让法律制裁他。” 谢父麻木道:“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你揪出所谓的凶手,我死也就瞑目了。” 罗菲被谢父的话触动着,那个神秘的“怪物”,他何尝不想立马把他揪出来,出于安抚悲痛的双亲,他有底气地说道:“我不久就会揪出凶手。不过你要配合我,回答我一些问题。” 谢父怏怏道:“你问吧!” 罗菲道:“前年毛影影和谢予希合作拍摄了一部电影,叫《逃跑的恋人》,那时他们传绯闻,是他们真心相爱?还是为了宣传电影,投资方拿他们的恋情作为电影宣传的噱头?” 谢父道:“他们是真心恋爱。毛影影第一次见予希时,就向他示好,她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人,予希当然不会拒绝她的爱,很快,他们热恋了。” 该死……又是毛影影主动引诱男人,男人经受不住她的诱惑,心甘情愿地堕入她的温柔乡,谁叫那个女人美的会让男人失去理智呢? 罗菲道:“他们热恋中,谢予希有遇上过离奇的事吗?比如遭遇人跟踪,或者被人恐吓什么的?还或者是别的他觉得不正常的事情?” 谢父不经意地摸了一下后脑勺,想了想,说道:“好像没有遇上什么奇怪的事,他的生活一直很平静。他和毛影影的恋爱关系也很稳当。予希遭遇毁容算是他们热恋中难以置信的事了。” 罗菲道:“你好好想想,他遭遇毁容前,有没有遇上令人费解的事,或者人?” 谢父道:“毁容前,予希的生活波澜不惊,没有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警察当初为了找到凶手,也竭力让他回忆有没有可疑的人跟踪他,或者得罪过什么人,予希都说没有。所以我们都不明白,谁会要如此毁掉他。” 罗菲道:“会不会是谢予希遭遇毁容,太过绝望,才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我意思是他想不起来可能跟他毁容有关的事,或者人。” 谢父道:“我不确定,他遭遇不明路人的毁容,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的,警察的分析是他遭遇了变态者,或者是精神病人的突然袭击。” 罗菲道:“谢予希当时遭遇毁容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谢父道:“他当时正拍的电影《逃跑的恋人》,有一个场景是要在海边拍摄。他们在海边拍完戏后,已经是深夜,谢予希准备回酒店睡觉,毛影影却说,要他陪她去海边走走,说什么夜空下的大海会给人别样的的感觉。当时,他们在宁静的海边走着,一路上,都是他在喋喋不休地说话,突然他发现毛影影不在他身边了,他正好奇一个大活人怎么突然不在他身边了,这时有人当头给了他一棒,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翌日醒来,他躺在海边的一堆乱石上,脸部疼痛的让他撕心,在剧组人的协助下,送去了医院,医生竭尽全力,都不能让他恢复容貌了。就像被划坏的画,不能完整的像原画了,除非让人重新画一幅,但人的皮肤却不能像画那样毁掉了,可以重新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