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之争 第151章 超空间通讯
无垠的星空之中,一艘巨大的飞船正在飞快的前进。火红色的外表下,仿若一道火光在空间穿梭,在它的身侧八条巨大且又长的缆绳绷得直直的,往后看去,原来是一颗巨大的陨石。 陨石被大网罩住动弹不得,只能按照前方缆绳的方向前进。 这艘火红色的飞船正是火神号,它后面拖着的正是这次找到富含钛矿的陨石,经过一段时间的跋涉已经来到冥王星轨道之外。 “国师,还有十分钟抵达外层引力捕捉范围!” “准备泊入!” “是,执行命令!” 玄鸟控制火神号慢慢变换轨道,经过长时间的减速,陨石的速度也降了很多,在上面的反冲发动机下,它慢慢向着预定轨道驶去。 只见火神号拖着小行星在慢慢的进行变轨,经过了几次的变轨之后,双方的速度也是慢慢的接近一样,最近达到了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陨石顺利被冥王星引力捕获之后,也将迎来对它的开采、冶炼。 冥王星基地现在最缺的就是钛矿,它直接影响到生产线的组装速度。一些建造好的采矿船带着作业设备抵达这颗被称作“钛矿一号”的陨石。 只等采矿船靠近钛矿一号,无数采矿机器人立马开始开动起来,只见这些采矿机器人在太空之中非常的灵活,各种迅速的忙碌起来。有的发射出激光开始切割矿石,有的则是在运输这些钛矿石。 伴随着强大激光的切割,切割的速度非常快,强大的激光犹如最锋利的利刃,毫不费力的就从陨石上面切下一块。一块块巨大的钛矿被送入采矿船,然后被精炼成钛锭,等装满之后,就被运回冥王星基地。 接下来还需要在基地之中,利用专门的锻造设备对这个钛锭进行一番锻造,将它塑造成所需要的样子再进行深加工,制造成制造成各种所需要的零部件。 这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一艘艘采矿船显得非常忙碌,一台台采矿机器人在钛矿一号上面忙碌无比。 长达千米的钛矿一号,它不断的被分裂成一个个小块,然后迅速的被冶炼完毕,变成一个个标准的钛锭被运回冥王星基地,它们将在这里变成一个个生产线上的零件。 杨子墨看着眼前的一幕很是满意,这才是他需要的效果。 伴随着机采矿船和机器人的忙碌,钛矿一号已经被切割掉了很大的一部分,有超过100米长度的部分都已经被切割掉了。 然后再看看冥王星基地,原先的时候仅仅只是觉得它是一个简单的生产基地,然而现在,它火力全开,无数零部件被生产出来,然后被运走组装。 冥王星的生产基地足足有一百多公里长,五十多公里宽,宛如一只巨兽匍匐在大地之上。 在基地里面一百多条各类型的生产线密布其中,无数运输车在其中忙碌把所需要的材料运输到指定的位置。 在基地最中央的十条生产线上,一艘艘采矿船静静的停泊着,在每一艘采矿船的旁边都有成百上千的机器人在忙碌着。 这些采矿船,有的已经快要完工了,在准备走下生产线;有的还仅仅只是一个骨架,还在不断的往里面添加各种各样的设备、仪器。 采矿船的周期非常长,材料充足的情况下也需要十五天的时间,速度非常慢。 基地内到处都是一条条宽敞无比的道路,一辆辆大型的运输车辆运输着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在一个个生产线之间不断的穿梭、忙碌。 整个基地也是划分了很多的片区,材料区、能源区、调度区、飞船生产区、机器人生产区等等。 材料区也就是加工区,分布在基地的四周,这里是最靠近星港和矿场的地方。各种原材料都将在这里被冶炼成初级产品,然后运往深加工区。在这里各种冶炼设备、化工厂等等数不胜数,几乎涵盖了所有基础材料。 能源区是基地最重要的地方,这里布满了反应堆、地热发电站等能源加工厂,同时也会制造各种设备使用的能量装置。 整个基地的能源供给全靠能源区,没有它们存在,基地根本运转不了。 调度区则是基地的指挥中心,杨子墨就住在这里,他会在这里发布指令,安排基地生产任务。 飞船生产区是分成了两个部分,辅助船只和战斗舰船,专门各种类型的宇宙飞船,其中最多的还是辅助船只生产线。 其中尤以采矿船、运输舰为主。未来几十年修建柯伊伯带防御圈需要大量的资源,这就少不了采矿船和运输舰工作。 战斗舰船则属于后期建造任务,毕竟这里以行星防御圈为主,战舰的使用反而更少。不过也需要一些战舰来处理特殊情况。 机器人生产区则是专门用来生产各类型机器人、工程机械、建造设备的区域,占地位置很大,目前已经生产了数百万台机器人,生产线总量达到了三百七十条。 其中采矿机器人的生产线达到九十条,每天可以组装四十五万采矿机器人。这就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 另外还有航天发动机生产区,专门用来生产航天发动机,航天综合区,专门用来起降宇宙飞船,进行各种各样的太空科技研究、科学实验等等。 因为占地面积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还划分了不同的区域,每一个区域之间的往来,都是飞船自行前往,杨子墨经常都是直接御剑飞过去。 激光炮生产线这里,第二十条生产线也已经安装、调试完毕,大量的机器人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不停。尽管激光炮阵列还没有正是假设,但是生产线已经开始启动。 生产线最开始的地方,激光炮的主体框架被运送到生产线上面,接着伴随着生产线的运转,一道道工序上不断的添加各种各样的零部件上去。 从最初的一个主体框架慢慢的组装,逐渐的丰富起来,最后,五个小时的时间,一门崭新的超巨型陆基激光炮就从生产线上生产下来。 “国师,超巨型激光炮生产线,在各种配件供应齐全的情况下,它每五个小时就可以生产一门崭新的超巨型陆基激光炮,一年的产量差不多在三万五千门左右。 “当然,如果增加十倍生产线的话,我们的产能可以提高到35万门左右,如果优化产线,降低生产时间的话,产能还可以再提高到38万门左右。” 基地内,玄鸟陪着杨子墨正在观察激光炮的生产过程,因为它们就是防御圈的主角。 超巨型激光炮的生产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系统性工程,眼前的这个生产线仅仅只是最后的一道组装工厂,相对应的,它还有大量的配套模块、零件生产线。 像超巨型激光炮的每一组能源核心,它都是提前在能源区组装完毕,然后运输到这里,再直接组装上去。 激光炮的控制系统、瞄准系统也是如此,都有自己生产线,而且拆分开来之后,它又可以分成很多的零部件。 这些零部件全部需要单独的生产线来进行生产,可以说眼前这条生产线,它仅仅只是整个庞大生产线和制造链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虽然基地目前建成了二十条超巨型激光炮生产线,但对庞大的防御计划来说,杯水车薪。 仅仅是在周长7364公里的冥王星赤道修建环星球激光炮阵列,就足足需要快七千五百门激光炮,平均五十公里一组激光阵列,每组至少需要布置五十门激光炮。 再加上冥王星两极的激光炮阵列,至少需要一万门超巨型激光炮,并且需要庞大的能源基地保证能源供给。 按照计划,柯伊伯带防御圈至少要在一万颗直径超过100公里小行星上修建激光阵列,按照平均每颗小行星五百门的配置,也需要五百万门超巨型激光炮。 想要对抗外星战舰,这个数量还是少了。只要也要布置五万颗小行星,超过三千万门的激光炮才行。 因为宇宙是没有方位的,谁也不知道外星人战舰从什么地方进攻。对付高等级的文明,技术比不过只能依靠数量来拖延一点点时间。 只要能够击毁一艘外星战舰,柯伊伯带小行星防御圈就是成功的。 视察完激光炮的生产线,杨子墨则返回调度区开始新技术的研究。 现在大秦的量子通讯技术虽然很强,但通讯距离还是很短,像冥王星与秦星之间的联系延迟非常严重,若在战时,绝对会贻误战机。 而且大秦对宇宙的监控手段也不行,依靠探测器和无人卫星探测手段太单一。高等级文明有无数种方法躲过帝国监视,所以必须研究出一种更厉害的检测手段。 目前为止,有几个重要的技术需要立马展开研究:超空间通讯(超距通讯)、惯性阻尼器、星际导航系统。 众所周知,在经常以光年计算距离的太空中,以光速传递的电磁波(无线电)远远无法满足信息传递的需求。 相隔光年的飞船、殖民地之间的通讯往往无法通过以光速传递的电磁波(无线电)来完成,而所有信息完全凭借飞船带回基地或殖民地又是不现实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得远距离通讯可以像在秦星上打电话一样方便,超空间通讯应运而生,超空间通讯技术解决了空间距离遥远所带来的信息封闭与滞后,方便了星际之间的联系。 超空间通讯的本质特点就是信息的传递超越光速,甚至比飞船本身的速度快很多,从而使得太空环境变得和日常生活类似,使人们更容易理解与接受。 已知超光速通讯的手段,大概可以分为3种: 第一就是亚空间通讯(子空间通讯): 亚空间也就是我们常说超空间或子空间,亚空间通讯首先要利用曲速、超空间、跃迁发生器产生一个空间后,将电磁波发送进这个空间,借此使得电磁波在亚空间中的传递速度超越光速,以此传递信息。 透过子空间传达无线电频讯息,能以极高的超光速速度(曲速9.9997级=光速的198696倍)传递讯息。如果目标之间距离并不遥远,则近乎即时的星际通讯可以达成。但在距离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中,往往需要设置子空间讯息中继站来加强讯号与加速传递。 这项技术也将出现在帝国未来超光速旅行的飞船上,用以在飞船间或飞船与殖民地间传递讯息。同时也是目前冥王星与秦星之间联系的最好通讯手段。 通过研究它,还能开发出超空间跃迁技术。 其次就是量子通讯:量子通讯利用的是量子纠缠原理。 量子纠缠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其定义上描述复合系统(具有两个以上的成员系统)之一类特殊的量子态,此量子态无法分解为成员系统各自量子态之张量积。简单讲就是,在微观世界里,不论两个粒子间距离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粒子。 凭借这一特性,将光子对拆散,一个留在原地,一个放在目标航天器上,当对其中一个光子进行干涉时,另一个光子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两个处于纠缠态的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能“感知”和影响对方的状态,以此来完成信息的传递。 比如:量子通讯装置--流变路由器,流变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实际上非常简单。 进行通讯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超流体氦-4产生纠缠量子态,本质上来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玻色凝聚作用所有的氦原子都被保持在量子态。这样的一小滴液体氦-4被仔细地分为两块,就这样,这两滴液体,确切地说是在这两滴液体中的氦-4原子被牢固纠缠住。两滴液体被分别放置在两个设计有能够将比特流编译和解读成为量子态的路由盒中对原子进行测量。至此这两个路由盒被链接在一起,而距离在这个链接中是被忽略的单位。 因此,飞行在使用这个设备的时候通常会从网络供应商那里同时购买一对这样的路由盒,一个被安装在飞船上,而另一个则由网络供应商接入同其他更多的路由盒连接的广域高速链路上,这样有效地构成一个松散的网络,使信息迅速在大量的路由盒以及供应商机站间传输。 最后一个就是虫洞通讯! 相对于前两种技术而言,虫洞通讯技术更加的简单、粗糙与落后。 简单来讲就是利用虫洞,将遥远的传送距离缩短,使用电磁波或其他通讯形式在缩短后的距离上进行。 无论是向虫洞发射小型或微型航天器,还是直接将通讯信号射入虫洞,虫洞通讯确实可以完成超空间的基本要求。但是无论从成本、适用性、便捷性以及安全性的角度来说,虫洞通讯都不是一项合格的超空间通讯技术。 但却能够因此在它上面研发虫洞科技,类似传送门那般从一个星系直达另一个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