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百一十七章 师徒相见、东港罪人以及报告大丰收
从去年的六月一直到现在,只有半年都有时间完成了三篇数学顶刊论文,就已经非常非常惊人了…… 四篇? 这是什么速度? 那可是国际数学四大顶级期刊,可不是什么普通的SCI数学期刊,即便是非常优秀的数学家,两、三年能有一篇刊载就很了不起了。 更重要的是,几篇论文涉及到了偏微分方程、数论、函数论以及现在这一篇明显的复杂性理论问题。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一般只有年龄大的老教授能够涉及到如此多的领域,即便是老教授,也都是专精一个领域,很难在多个领域都有拿得出手的成果。 另外…… 王浩可以说是天才,很厉害也就罢了,这个叫罗大勇的家伙,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他们都注意到了,论文第一作者是罗大勇。 之前王浩发表的几篇顶刊论文,就只有他一个作者,说明研究就是他一个人做的。 现在则是和罗大勇合作,罗大勇是第一作者,肯定是研究的主力人物,而介绍中都标注着西海大学。 图同构问题,是一个数学计算机领域的‘常规问题’,就是说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在几年前,有个芝加哥大学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家,名字叫拉斯洛-鲍鲍伊,他宣布发现了一种数学方法,可以用比原来少的多的步骤,来判断两个网络是不是完全相同,也就是宣布了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图同构问题。 但是,拉斯洛-鲍鲍伊的研究,也只是用‘少的多的步骤’,而不是真正把NP问题转化为P问题。 两者的区别在于,拉斯洛-鲍鲍伊所说的方法,也只是简化了判定复杂网络对比的步骤,而不是说‘确定’会用多少步骤。 这是不同的概念,区别在于计算步骤是否确定。 如果计算步骤确定,就成为了P问题,但无法确定步骤的计算,就导致会出现一个问题--也许花费一个步骤就能够得到答案,也许花费指数级的步骤甚至无法计算出来。 拉斯洛-鲍鲍伊连续做了三次成果报告,在研究内容中还是有几点被质疑,最终连成果论文都没有发表。 现在罗大勇和王浩一起的研究,也不知道进展到什么地步,但能够登上四大数学期刊之一的《数学新进展》,显然成果肯定是非常惊人的。 好多人都迫不及待的想研究一下。 接下来的话题,都围绕在王浩和罗大勇的研究上,然后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说明他们已经把图同构问题,从NP问题转化为P问题。 这也让其他人很吃惊。 不过王浩还是反复的强调着,“这个研究主要都是罗大勇做的,我只是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邱成文也对罗大勇感兴趣,因为这个成果确实很突出。 王浩也简单介绍了一下,“他就是那种很专注的天才,几年时间就只做一项研究。” “哈哈哈~~” 这个说法反倒让邱成文笑了出来,“你一个半年多时间发四篇顶刊的人,说别人天才,还真是有意思了。” “看来这个罗大勇还真是天才啊!” 邱成文当然也是天才。 每一个菲尔兹获得者都可以说是绝顶天才,在菲尔兹获得者群体中,什么三岁开始学写字、五岁开始自己读书,十岁出头上大学、二十岁之前博士毕业……类似的履历能找到一大堆。 比如,皮特-舒尔茨,20岁正常上大学,比大部分普通人都晚一些,但22岁就博士毕业了。 这种履历都可以用‘神仙’来形容。 邱成文的履历也相当惊人,20岁的时候就已经大学毕业,22岁就已经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博士,师从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 年仅25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数学圣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 32岁获得菲尔兹奖。 即便如此天才的邱成文,看到王浩能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内,完成如此多的数学顶级成果,也感到相当的惊讶。 但是邱成文并不像其他人一样,以看‘神仙’的眼光看王浩,他是能够理解的,因为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和王浩一样,被别人当成是‘神仙’来看。 毫无疑问。 王浩这样非常特殊的天才,已经散发出获得国际数学大奖的气息,他也认为王浩获得菲尔兹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不过接下来邱成文和王浩谈的,并不是他刊登在顶刊上的数学论文,而是提到了一个不怎么知名的论文-- 《十三类偏微分方程的求解》。 这篇论文都快要被王浩忘在脑后,结果被邱成文特别提了起来,还赞叹的说道,“这篇论文简直是绝了,我们中心好多人都看过,而且我还推荐给了其他人。” “你之前还有两篇偏微分方程的论文,都是很经典的。” 当看到王浩疑惑的表情,旁边有个教授解释道,“这个论文绝妙的地方就在于,它覆盖了好多种类型的偏微分方程。” “偏微分方程求解一直是个难题,你这一个论文列出了13种求解方法,你可能都没有注意到吧,这篇论文在海外的引用率已经过千,我们都特别下载下来,只可惜没有中文版。” 其他人也跟着点点头。 “是这样?”王浩听了感到有些疑惑,但仔细想想也很正常。 偏微分方程的求解肯定够不上顶级数学研究,但应用却非常的广泛,好多研发领域都需要用到求解偏微分方程的问题,一些数学领域也是一样的,偏微分方程求解是个难题,每一个复杂一些的偏微分方程,想要求解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现在有一个涵盖好多种类型偏微分方程求解的论文,自然就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如果能在论文中找到自己需要解决的偏微分方程问题,就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一步一步的解出答案。 邱成文建议道,“那一篇论文很实用,你的其他两篇论文也很实用,我觉得你可以根据这几篇论文总结归纳写一本方程求解的书。” “在数学界肯定会很畅销,如果有这本书,我肯定会购买。” “我也是。” “肯定买,这个对我的用处太大了。” “王浩教授赶紧出书吧,我都迫不及待了。” 王浩点了点头,笑道,“等我回去就研究一下。” 他觉得邱成文的建议很不错,确实像是邱成文说的,他的论文都是英文版本,国内索引也能够找到论文,但下载还是要去国外网站,而且没有中文版可能对一些人来说,理解上就有了难度。 如果能出一本中文版的书籍,可能会帮到不少国内学者。 …… 一群人边说边聊,也一起参观了数学科学中心。 数学科学中心内部施非常华丽,环境可以说非常的舒心,像是教研室、会议室、计算机室,还有一个讨论中心,王浩转着看都感觉有些羡慕,比起有些老旧的综合楼、理学院实验楼,实在是强出太多了,根本好像是存在于不同的维度。 旁边人也一直帮忙介绍着,王浩能听得出来,他们大概是想让自己来数学中心工作。 这是一种变相的挖角方式。 但王浩还是没有考虑来数学中心,西海大学的环境肯定比不上这里,但数学中心是属于邱成文的。 西海大学准备建立梅森数科学实验室,就等于是围绕着他建立一个数学、计算机中心,他对此还是很期待的。 后来邱成文果然忍不住问道,“王浩教授,你有没有考虑来首都工作?你之前应该是在东港大学吧?首都这边发展的很不错,而且我们对于人才是非常重视的。” “如果你能来数学中心工作,可以直接担任水木大学的副教授。” 水木大学的副教授,级别上肯定赶不上西海大学的教授,但实际上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在多数人的眼里,都要强于西海大学的教授。 王浩还是直接拒绝了,“很抱歉,邱院士,我暂时没有离开西海大学的打算,或许以后会考虑吧。” 他也和其他人说了起来,“我觉得西海市的环境也很不错,不像是首都这边这么忙,几乎看不见堵车。” “而且待遇也很不错,像是我们大学,你们数学科学中心普通的博士,到我们大学能直签副教授,学校还给一百多万的安家费。” “你们知道西海市的房价吧?市中心也就一万多,一百多万都能全款买个大平米了。” “而且大学正准备建一个梅森数科学实验室,国家和北疆省的拨款总共加在一起应该能超过五千万,我估计还能增加,只能多、不能少,而且我从企鹅集团拉了一千万,能帮忙改善一下设备环境。” “我还是想能有个小型的计算中心,我在计算机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好多数学的研究也需要应用到计算机,就像是找梅森素数……” 王浩连续说了一大堆。 邱成文和其他教授,越听越赶紧不对劲儿,尤其发现有几个年轻博士,似乎都听的很认真。 这个……不会被反向挖角吧? 想想。 如果是在水木大学工作,只能从助理研究员、普通合同讲师做起,而去了西海大学能直签副教授,还能有一一百多万的安家费,小城市的房价比较低可以直接买大平米,感觉就是从底层为房租奔波的打工仔,一下子混到了有车有房的高富帅。 而且同事的水平也很高,像是王浩、罗大勇…… 嗯,第三个想不到了。 有个教授看着话题有点不对劲儿,赶紧扭正过来,“王浩教授,咱们还是说说梅森素数的报告吧!” …… 报告是第二天上午进行。 王浩提前来一天,就是为了让时间不那么赶。 水木大学很早就把消息发布出去,到了上午八点多的时候,一些想要听报告的学者都来了。 数学科学中心就变得很热闹。 这不是举行什么会议,就只是王浩单独做个报告,来的学者都是专门来听报告的,人数就只有一百多个,都是各个高校的教授,最远的来自东港大学,其他大部分都是首都这边的高校学者。 王浩也很早就到了数学科学中心,他见到了一个个听报告的学者,和他们分别握手、寒暄。 当走到一个五十多岁老教授面前的时候,王浩抬起了手顿时愣在了原地,老教授盯着王浩明显有些激动。 “潘老师?”王浩迅速反应过来。 他见过好几个东港大学的教职工,但潘卫国绝对是很特殊的一个,因为潘卫国是他的博士导师。 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有的亲近、有的不亲近。 潘卫国和他就属于非常亲近的那个类型,只不过在离开东港大学以后,他就没有再和东港那边联系过了。 现在能看到潘卫国,王浩也感到非常的惊讶。 “王浩啊!” 潘卫国握住了王浩的手,用手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胳膊,带着激动的感慨道,“有段时间没见了,你在西海大学这段时间,做出了那么多的成果,真的是给我长了脸。” 他说着甚至掉了两滴泪。 王浩看到潘卫国也感到很亲切。 潘卫国是前身的导师,但他继承前身的记忆,自然也有一定的情感,他也稍稍有些激动的道,“潘老师,能再见到你,我真是挺高兴的,最近还好吧?” “好,当然好啊!” 潘卫国满脸都是笑容,“你的名声洗清了啊。真的是……”他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很直白道,“我这才有脸来听你的报告。” 两人说着话。 旁边人才知道潘卫国是王浩的导师,而他们说的明显就是东港实验事件。 潘卫国继续道,“可惜呀,黄益春那家伙只是降了半级,不过也算是解恨了,我来之前,路上碰到还骂了他,他连嘴都不敢还一句。” “我跟你说吧,他黄益春只要在东港大学,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潘卫国的话音有些狠厉,说的似乎有些严重,实则就是事实。 其实原因还是在潘卫国和王浩身上,黄益春决定解聘了王浩,结果王浩离开东港大学以后,完成了一个个国际级的大成果。 东港大学调查东港实验事件,发现和王浩完全没关系。 这就让黄益春非常的尴尬,等于说他决定把一个学校的天才,以错误的理由解聘了。 潘卫国骂黄益春‘东港罪人’的话传了出去,学校里好多教职工谈论黄益春,都觉得他就是东港的罪人。 王浩取得的成果越大,黄益春的罪恶就越大,因为那些成果都和东港大学无关,而且每当人们谈到王浩的时候都会提起这件事。 这不是罪人是什么? 潘卫国肯定是解了气,当知道王浩要在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做报告的时候,他就决定过来一趟。 师徒相见,自然有很多话说。 不过现在可不是说话的场合,两人寒暄了一阵以后,王浩就去准备报告了。 十点钟。 报告在数学科学中心的会议厅进行,台下听报告的人数大概有不到两百人。 其中有几个外国人的脸孔,但也是数学科学中心的教职工。 所以王浩也不用再去说什么英文,很干脆的用中文做了报告,他还特别提了一句,“在场大部分人都对汉语更熟练,所以我就做中文报告了,如果有人听不懂,可以去看报告记录,应该会有翻译吧?” 王浩说最后一句看向了左侧一个教授,他是负责整个报告流程以及其他事物的。 那个教授点了点头。 邱成文也道,“做中文报告就可以了。” 王浩站在讲台上,他使用了教学币,效果作用在‘任务三’的质数分步研究上。 随后,报告正式开始。 “你们手里都有我的论文,所以我主要讲一下,这两个函数和梅森素数之间的关系。” “其中一个是计算用的函数,另外一个是判定用的函数。” “两个函数都是平面的,只是构造有些复杂,我主要讲一下函数的问题……” 王浩开始认真的做讲解,台下众人也很认真的在听。 他们有的已经对函数理解,有的则是不理解,通过王浩的详细讲解也很快理解通透。 这两个函数就是王浩研究梅森素数的成果,他只是把成果展现出来,让所有人了解函数的作用。 至于证明之类的就不必要了,因为本来就只是个‘猜想’,也无法证明函数覆盖就都是梅森素数。 整个讲解过程只用了半个小时左右,报告就已经全部结束了。 接下来就进入到提问时间。 第一个开口的邱成文就直接说道,“王浩教授,你能不能讲一下这两个函数的塑造方法?我想在场所有人对这个更感兴趣。” “塑造方法?” 邱成文道,“也就是你塑造函数的过程,是如何进行思考的?能做出这样两个函数?” 王浩顿时明白过来,他做研究的过程中没有特别在意,只是依照脑中的想法做判定,慢慢的就把函数推导出来。 这个推导过程是很不规范的,用到了好多模糊的数学定理,有些甚至是靠猜测进行的下一步。 正因为如此,函数塑造过程并不是什么成果,重要的是函数能够帮助找到梅森素数。 现在好多人都关心函数塑造的过程,王浩也就顺着开始讲了起来,“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根据已知的梅森素数做数学分析。” “实际上,我是先找到的梅森素数,然后才做出的函数。” 台下的人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个,顿时都有些惊讶。 王浩继续道,“我有一项计算机算法成果,叫做有效与无关进位筛选。” “利用这个算法可以对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行判定,不过这种判定是模糊的,是不完全准确的,在数学上来说就是不完善的证明。” “当然,我的目的是寻找梅森素数,在这里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关联……” 当牵扯到有效与无关进行筛选法,讲解起来就复杂了许多。 王浩只是大致讲解了筛选过程,以筛选过程为开端,塑造了两个简单的列式。 然后再根据列式一步步的推导,最终就变成了计算函数和判定函数。 整个讲解过程花费了一个多小时。 王浩中途暂停休息了一下,很快就继续投入到讲解中,他是越投入到讲解中,就越显得精神,甚至可以用‘精神奕奕’来形容。 因为他发现讲解‘函数塑造’的过程中,脑中不断的有知识和灵感涌入。 等意犹未尽的停下讲解时,他马上查看了一下任务系统。 【任务三】 【研发项目名称:质数分布概率研究(难度:S)。】 【灵感值:91。】 “91了!马上就要完成了啊!”王浩都忍不住兴奋起来,甚至都还想继续讲一段。 可惜,是真没内容了。 台下好多听了两个多小时的老教授们都感觉很疲惫,再看看台上精神奕奕的年轻人,顿时都忍不住感叹上一句,“老了啊!” “真是老了,听两个小时讲解就跟不上了。” “他做讲解还那么精神,而我们……” “唉~~” 一切的一切都化为了长长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