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并没有周震宇帮我分析,以他的靠谱程度,在前续事件中不太可能有所遗漏。所以我需要将关注点集中在他不知道的情报上,也就是官方让我们缄口不言的阴阳内功的相关事件。 我很快发现了一种可能:官方之所以无法封禁我和谢流萤的账号,会不会也是此人所为?赠予秘籍和给予接近盗号者的机会都可以算是在帮助我,或者说向我示好,那封禁我的大号又是什么目的呢?难不成是没有想到我真的能将账号拿回来?所以匹配到原来的账号只是想让我看一看,气我一下? 对方应该不会如此无聊才对,就在这时,我的脑海中忽然灵光一现。我的大号要是可以正常登陆会发生什么事情?毫无疑问,我会拿大号进行游戏和直播,并且暂时抛弃“郭家护院”这个小号。如果这个人的用意是让我继续玩这个小号呢?那他指使玄奇先生赠予秘籍的事情也就说得通了,为了加强我这个小号的游戏体验。 有了这个猜想,似乎一切都明白了,这个人并不是在为我服务,他所做的一切都在为“郭家护院”这个账号服务,或者说——阴阳内功的持有者服务。他阻止官方封禁我们的账号是为此,假托玄奇之手赠予秘籍也是为此,最后,封禁我的大号避免我冷落小号也是为此。 而我,因为是这个账号的主人,所以他会顺便向我适当卖好,但是也通过这个找回账号的事件让我明白他的真实意图。而阴阳内功,就是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玩家受到他这样一个大人物的关照的真正原因。 那么……谢流萤呢,除了不让官方封她的号,他为什么没有同样地关照谢流萤?从对方对我的了解程度来看,我不得不怀疑他肯定在某个地方看着我的直播,那么他一定知道我和谢流萤最大的不同——我一心想成为职业选手,而她并非如此。 想清楚了这些,我觉得我离真相似乎又更近了一步。而这个神秘的大人物,绝对是解开阴阳内功以及《书名》人气日渐衰落秘密的核心之一。 “怎么没看到你上号?”谢流萤发来询问。 我将大号又被封禁的事情以及我个人的猜想大致告诉了她。 “这种得而复失的感觉确实有些遗憾,不过你也别往心里去,只要这个人没有恶意,那么他早晚会把号还给你的。”谢流萤安慰道。 “但愿如此。” 我与谢流萤简单商议一番,最终还是决定私下把阴阳内功的事情告诉了周震宇并请他务必保密,他在表示震惊的同时,也同意了我的判断。 当天晚上,无法登陆大号的我,只得又登上“郭家护院”和他们两人开启密卷“儒法之辩”的探索。 “三个人够吗?”上天入地问道。 师姐道:“差不多,上次我和他两个人就通了东海,何况现在还有私兵。” 上天入地道:“有大腿带就是好,这个号发育得比我之前的号好太多了。” 我疑惑道:“我们俩一个是被盗号,一个是卖号,你又是为什么玩起小号来的?” “像你们这样的高手是体会不到我这种手残的苦恼的,那大号是我第一次玩这种游戏,我又没什么天赋,所以到满级的时候属性很差。我就有点不太想玩了,所以再练了这个号。” 之前说过,书名是按操作的水平以及习惯来提供升级时的属性的,手残玩家的号满级之后确实会和高玩拉开一定差距。不过在我看来,只要是竞技场实力过了2000分的人,大家最终得到的属性差异不会太大。这也是我敢于平时用右手进行负重训练,而不担心最终属性受影响的原因。 当然,任何一个游戏的实力分布都是金字塔状的,游戏中2000分以下的玩家还是占了大多数,这种设定也确实让他们叫苦不迭,像周震宇这样因为属性不济而重新练一个号的也大有人在。 回到游戏,虽然师姐说得非常自信,但我心里却着实没谱。我们之前急着招募的副官,可以说就是为这个密卷准备的。然而事情被我搞砸了,在没有副官的情况下,我和师姐能不能同时兼顾自身的操作和对私兵指挥,就要画上一个问号了。 不过我却暗中兴奋,因为这也算得上是一次提升和练习的好机会,以后如果能打上职业,类似的训练对“战场赛”是极有好处的。 “儒法之辩”是《书名》整个游戏中最有想象力的密卷之一,当年最火爆的时候也引得无数玩家为之痴狂,甚至有很多拿完密卷中奖励的玩家还是会进入该密卷重新体验。该密卷当年也被众多游戏门户网站和热门游戏杂志评价为“拥有难以企及的设计思路、剧情画面融合而成的极佳表现力和深入人心的震撼力。” 儒法之辩这个密卷说的是中州楼激战之后,男主角方问渠和女主角徐清如在楼内喝茶下棋,而这二人的观念上分别尊崇儒家和法家,所以在下棋的同时开展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二人在辩论之中引经据典,互不相让,十分精彩。 而玩家,则会随着他们所说的话,被传送入棋盘之中,来到典故所描述的场景,进行任务。 我们点击了开始密卷,两个NPC也开始了对话。 方问渠:“徐大人名门之秀,府上国手往来,少顷还望手下留情。” 徐清如:“方先生不必过谦,令师妹乃当今公认的第一圣手,先生久入芝兰之室,这处下之德恐怕还是小女子却之不恭。” 二人互相吹捧一番,空气中弥漫着爱情的酸臭味。 两人猜先之后,正式开始对弈。 徐清如:“《春秋》里记载过这么一则故事:齐国攻打鲁国,曹刿询问鲁庄公可以凭借什么与齐军作战,鲁庄公说了几条都被曹刿否决,最后当他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时候,曹刿表示了认同,那么作为作者的孔子是不是借曹刿之口对鲁庄公的做法表示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