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间房的建成无疑让人十分高兴,此时的心情就像终于攒够了钱在城里买到第一套房时的心情。 但是接下来不得不停下建造第二间房的工作,因为建第一间房挤占大量时间让家里不多的食物消耗殆尽,已经没有足够的食物支撑开建第二间房了! 食物的短缺让我有些挫败感,并且这种生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得到改善。 随着季节的到来气温也就越来越低,海水温度恐怕只有10度左右,下海肯定会十分酸爽,但我想趁着冬天来临前的最后一段时间再存储一些鱼肉。 不出半个月海水温度可能就会降到三五度,到那时就根本不想下海了。 把鱼塘给装满只是最基本的目标,另外还想再晒一些鱼干,整个冬天都不愁食物才是我的最终目的! 接下来的捕鱼工作一共持续一个星期,一共得到一百二十斤的各类海鱼,收获不可谓不大。 以正常的水准来说是捕不到这么多的,主要是其中有一网运气爆棚,一网就捕到四五十斤鱼。 在我正因为大丰收而洋洋得意时,一个晴天霹雳又降到了我的头上,唯一的锅---不锈钢水桶被烧穿了! 里面煮着的食物损失不说,最让人头痛的还是锅没了! 它的损失对我的的打击严重程度基本相当于当初打火机报废一样,虽然暂时最近几天烧开水和煮少量东西依然可以重新启用罐头盒来解决,但是照目前的情况来看,罐头盒也撑不过太久。 这样的日子毫无保障,也绝对不是办法,我必须寻求其它手段来解决厨具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单纯靠在海边捡的金属容器来当厨具的话显然不太现实。 能做锅的材料很多,但排除金属材质后就屈指可数了,目前能想到并且以我的技术能最终实现解决餐具问题的手段就是制陶。 制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在中国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它的工艺和要求非常之多,有制作它的信心也是因为我的要求比较低,应该不存在太高难度的技术障碍。 当然食物充足也是我有时间捣鼓一些往常没空尝试新事物的底气,因为它的制作尤其复杂和需要的时间跨度比较久! ...... 对于制陶,大部分流程我还算比较清楚,只是对烧制的火候和时间长短的问题一无所知,可能会需要不断的尝试才能达到最终的要求。 制作陶器的材料非常讲究,特别是古代流传至今且最普遍的白色瓷器一般用的材料都是瓷石。 在岛上这么长时间还没看到过类似瓷石的石头,类似的也就是海边的白色鹅卵石,显然不能为我所用! 去掉这一选项后原材料的选择上就不得不用泥土来完成,别无选择,选择太少是在岛上一直都很郁闷的一件事。 最合适制陶的泥是黏土,普通泥土很难经受住火的煅烧,这也是制作陶器的局限性,不能那么随心所欲。 所以想要获得陶器前,我需要付出大量地时间去岛上各处寻找黏土,并期望着能够如愿以偿! 出发寻找的第一天,岛上的面积被我走过接近三分之一的面积也毫无收获,让人莫名担心岛上是否有黏土存在。 不过这种担心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第二天我就在刚上岛时打过污水的水坑附近找到黏土的存在,只要找到材料,即便最后不能成功,至少希望已经有了!!! 这一片黏土上的杂草全部清理出来后,我发现它的面积跟菜地面积不相上下。 唯一就是担心会不会认错,如果它只是外观和形态上与黏土相似,但不耐火烧的话,那也完全起不到作用。 所以我在想着先挖一背篓带回去验证,如果确定没问题再进行大规模采集,虽然情况有些急迫,但也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过程并没什么好说的,回来把泥土里的小石子和杂物全部挑选出来后,再加入适量的水反复揉搓,最后变成面团一样的形状。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实际验证,虽然以前没有亲自接触过黏土,不过这个土的手感和黏度明显比普通的土要好一些,基本可以肯定确定是黏土无疑。 接下来就是再多挖一些黏土回来,可以预想得到刚开始做出来的东西会因为丑陋和手工问题而不能成功,必然会需要大量的制作让熟练度提升后才有成功的把握。 ...... 一天时间我总共跑了十多趟,差不多带回来了好几百斤黏土,其实看着四五百斤泥土并没有多大一堆,不过以我目前的需求足够了,刚开始完全可以从制作较小的器具开始,我并不打算开一个陶器铺子! 现代正常的制作陶器步骤有:晒泥、搅泥、过浆、晾晒去水、揉泥,再机器炼泥、成型等;这其中晒泥就需要三五个月时间让泥土自然风化。 比起这些专业的手法,我可等不了那么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我现在的真实写照! 为尽快把陶器制作出来,收拾停当之后我就开工了,首先是找到一块比较平整的大石板,然后在上面一点一点的把泥过手,如果有石子等杂物都挑选出来,再加水调湿,最后在石板上揉合。 当我感觉手感基本合适之后,我先用一个圆滑的木棒当做擀面杖直接把泥团像平时擀饺子皮一样的不断压平。 再让它们呈现一个弧度后就变成了一个丑陋的泥碗,然后再通过不断修形和改进,已经有了三分样子,只是我发现和的泥有些太软,做成几分钟就垮了下去,看得第一次没能成功! 第二次的制作显然要成功一些,不过也仅限在陶碗,制作其它陶器基本以失败告终...... 三个小时后,我的熟练度已经明显提升,制作的陶碗已经比刚开始速度提升许多,并且外观上也顺眼许多。 地上摆着二十多个陶碗后,我开始提高难度制作陶盆,陶盆的主要作用我觉得除装水外可能就是做饭了,所以为预防过不了两天就烧裂开一个的问题,它的厚度也格外的厚,接近两公分的厚度。 ...... 让我没想到的是,一次成功!顺利得都让人难以置信,看来我的手艺已经非常不错了! 最后一个类型是制作陶罐,目前暂时只缺少这三种用黏土制作的容器,它也是这三种里制作难度最高的。 过程就......,第一个太丑了不合格,并且用时两个小时,太费劲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后一天的中午直到做第五个时总算让我勉强满意了,我想要的就是这种煲汤的陶罐,体形类似小泡菜坛。 万事开头难,做成了第一个,慢慢的就越来越有手感,第二个,第三个,速度越来越快。 罐子我总共做了八个,后面几天又陆续做了不少脸盆大小的陶盆,和三个高近一米的大缸. 不得不说玩泥巴还是挺有乐趣的,所以很多大人在回忆起当年玩泥巴的经历都会觉得很有意思,感叹现代小孩不玩泥巴的童年都不是完整的童年! 虽然形态方面的塑造已经不成问题,但也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还得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干,这期间必须保证陶坯不开裂不变形。 直到最后经过火的煅烧才算是一个合格的陶器,烧制的难度尤其巨大,前途未卜,甚至这地上的几十个盆盆罐罐到最后一个都剩不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接下来干躁的过程并不需要太过操心,只是刚做好时不能移动,天黑前在它们上面搭上一层草帘防雨水,等过两天我再把它们搬到塑料布下面风干,等完全风干至少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在陶窑前的最后一步就是建造配套设施,它做成后基本在这方面就不用再花多少精力,我也可以放开做其它的事情,这个配套设施就是烧陶的窑炉! 烧陶的窑我想着不会太大,不仅因为陶器体积小和数量的关系,更多的是可以节省我不少时间,它的体积只有农村土质砖窑的三分之一大小,但是顶上是封闭的。 虽然没挖过窑炉,但勉强记得以前看类似烧制瓷器的节目,不过记忆有些模糊,只能照着记忆再加临时发挥来做。 ...... 至于烧出来的陶器能不能合格恐怕也只有试过才知道,目前来说就是各个环节都需要试验,通过不断磨合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有砖和水泥的话是最方便的,围一个拱形的大圆包留下烧柴和放陶器的口子就行,省时省力,现在我只能在空地的边缘找一处平缓的小坡挖窑洞。 简单来说就是挖一个小山洞,然后上面带一个烟囱,烧制的时候把成型的陶器放进洞里之后会把洞口用石头封住用来保持温度不会扩散,只留下烧柴的一个小洞。 “火大”这是现在心情的真实写照!!! 用木铲子挖洞是一个非常让人无力的体力活,尤其是旁边大树的遮挡下越往里挖越黑的情况,可以说窑是被我活活骂出来的,不是挖出来的, 又一星期后,第一窑陶器开始烧制,这一过程最让我心理没底的是不知道应该烧制多长时间,失败是可以预见的,所以我也只放进去两只陶盆。 时间我参照以前小时候家里烧砖瓦的经验,烧了一个整整的白天,等温度降下来我再打开看的时候,我的脸瞬间就黑了! 里面只剩下一滩碎渣,时间显然太长了,第一次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