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之时,农忙结束。四里八乡的农民汇聚到东庄镇中赶集、务工、谋生、娱乐。东庄镇的午后,颇为繁华,阳光落在整洁的街道上。 咸亨商行的负责人都弘感慨的欣赏着镇中的繁华盛景,步入位于镇中十字路口的书生食府。这是东庄镇中唯一的一座酒楼,垄断经营,生意红火。 在柜台后面的张掌柜认识都弘这个执掌整个东庄镇商贸大权的白脸书生,笑呵呵的从柜台后迎出来,“都掌柜近来可好?” 都弘一身读书人的直裰,白脸,身形消瘦,笑道:“还行。张掌柜,我来定位置。晚上二楼的雅座留四五十人的位置给我。明天中午酒楼二楼我要包下来。” 张掌柜应着,麻烦归麻烦,但咸亨商行就是书生食府的东家,他一个掌柜能说什么?好奇的问道:“都掌柜这是要大宴宾客?” 都弘就笑,“贾院首今天傍晚回镇中。我们同学为他接风洗尘。” 张掌柜恍然的笑起来,“原来如此。贾副使要回来。应该的,应该的。” 都弘心情不错,笑着道:“张掌柜,你这话可不对咯。赈灾副使这个职位朝廷早撤了。如今我们院首中举,你们都要改口叫老爷。” 张掌柜心里觉得古怪,叫个十一岁的少年“老爷”真古怪。但风俗规矩确实如此。圆滑的改口,“理当如此。” 送走都弘,张掌柜琢磨了下,给管着酒楼的东家林姑娘送信:小贾老爷要回东庄镇了。 这则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东庄镇。 … … 东庄镇横一街两层楼高的林家茶楼后台中,林心远和班主说书人罗先生说着话,谈论着贾环即将要回来的消息。 林心远穿着一身锦袍,留着胡须,十八九岁的年纪,容貌英俊。看起来有些历练后的稳重,焦急的道:“罗先生,你说我见了面应该怎么称呼他呢?” 贾兄、小贾老爷、子玉等等称呼显然都是不合适的。贾环中了举人,身份已经不同。 说书人罗先生一身蓝色大褂,刚从台上说了一段《射雕英雄传》下来,正拿着茶缸咕咚咕咚喝水,失笑道:“东家何必失了方寸。你和小贾老爷相识于微末之时,又是同窗、舍友,你只需按照原有的称呼即可。” 林心远琢磨了下,点点头,“嗯。”至于,去不去迎接这种问题是不用考虑,贾环算的上是他的先生。 … … 咸亨商行中关于贾院首要在今天下午回来的消息早就传开,而闻道书院中的消息相对要闭塞些。此时已经是十月初,明年二月份的县试即将到来,风景秀丽、幽静的书院中都是学习的氛围。 新校区的内舍讲堂下课,纪澄拿着书包,跟着易俊杰、姚纬等八人往书生食府走去。 纪澄有些兴奋的问道:“易兄,还赶得及吧?” 易俊杰一脸络腮胡子,打趣的笑道:“小纪,你要真想去迎接贾兄,就该和张四水、秦弘图、柳逸尘他们那样逃课去书院大街的路口等着。”他知道这个小师弟很有崇拜贾环。 纪澄苦着脸道:“上次院首还告诫我说要认真读书,他要是知道我逃课,肯定会不高兴的。院首真是厉害,名登桂榜。这下他可是名副其实的书院弟子第一人。” 易俊杰、姚纬几人都是大笑。贾环中举,不仅仅是为他正名,为书院之首。更重要的是,贾环、大师兄、罗君子三人的举人功名,足以稳定书院的根基,维持这大好的局面。 君不见,三里长街道路斜,青牛白马七香车。朗月寒星披明瓦,疏风密雨裹周风。 … … 贾环的马车在金红的夕阳浸染着天边的白云时抵达东庄镇。 闻道书院、咸亨商行的都弘、柳逸尘、姚纬、易俊杰、张四水、秦弘图、纪澄、林心远等四十多人在镇中的十字路口迎接着,蔚为壮观。镇中不少人都在围观。 贾环下了马车,笑着和诸位同学打招呼。随即,贺喜他中举的祝福如潮而来。 “子玉,恭喜你中举。” “贾兄,恭喜你高中。” “祝贺院首名登桂榜,京报连登黄甲。” 贾环得体的一一回应,和众人一起前往就在路口边的书生食府。稍显年轻的纪澄看着人群簇拥的贾环,心情激荡。读书成功的喜悦、荣耀,不比做事差。 冬夜徐徐的拉开帷幕。书生食府的二楼中灯火明亮,歌声与叫好声四起。有同学以铁板琵琶、北地腔韵,高歌诗仙李太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贾兄,祝贺你高中!”林心远上前来给贾环敬酒。心中敬服。 “林兄客气。坐。”贾环笑一笑,喝了酒。在酒桌前,微笑看着眼前热闹的一幕,看着同学、朋友。心中被温暖、惬意、明快的情绪包裹着。 他只给几名好友写了信,但对出现眼前的这一幕:四十多人来迎接他,并不意外。他在闻道书院、咸亨商行中有这样的威望,影响、号召力。心中也有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在沉浮。 大师兄的故乡在密云县,罗君子的故乡在宛平县赵老乡,而他的故乡在这里!自雍治八年冬来到这里,已经历时近两年。不管他的前途、将来如何,这里将是他的魂牵梦绕之地。 这是他在中举后,第一次回来。值此之时,欢快的情绪如黄河奔涌,咆哮而来。 夜色中,酒宴的气氛炽热。 … … 贾环回到东庄镇的第一个夜晚就醉倒。 第二天,冬日初升,屋舍、商铺、良田、树林、山丘、书院沉浸在朝阳中时,贾环到闻道书院讲师宿舍区拜访书院第二任山长叶鸿云叶先生。 院落中的书房明亮,茶香袅袅。院外大路的梧桐树上,有麻雀唧唧的叫声传来。 书童上了茶退下去。案几边,叶鸿云和贾环相对而坐。 叶鸿云三十多岁,一身青衫,性情温和,喝着茶笑道:“子玉,感觉如何?衣锦岂能不还乡?”之前和贾环通信,他就让贾环尽早回东庄镇、书院。 贾环揉着头,嘴角泛起苦笑,“回先生,感觉很好,只是现在还有宿醉的头疼。” 叶鸿云捻须大笑,“哈哈!等会中午,我约了教授、讲师们在小餐厅里给你庆贺。” 贾环亦是一笑,点点头。 聊一会,叶鸿云温和的笑问道:“子玉,你接下来是什么打算?是接收书院的聘书,继续在书院里读书,还是回你们贾府里住着?书院这边的条件怕是比不上贾府里。” 以贾环举人的身份,不可限量的前途、前程,即便是庶子,住在荣国府中,想必应该不会再受到他那位嫡母的刁难。 换句话说,贾环读书的动力已经消失。而他也完成了好友林高和托付的事情。摆在他和贾环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局面,需要的是重新启程。 他内心里是,希望贾环住在东庄镇这里,帮他来完成书院的改制,以及之前提出的三大构想:第一,扩建藏书阁;第二,编撰字典;第三,编写教材。 贾环和叶鸿云的关系亦师亦友,笑一笑,坦率的道:“先生,书院这边的条件确实比不上贾府。不过,要我选的话,我肯定是乐意住在书院这里。 明年的春闱我不打算参加。因而,我想去江南游学一段时间再回来。山长给我来信,希望和我面谈一次,说说学业的事情。我在考虑要不要先去一趟遵化。” 叶鸿云并不意外,贾环要去江南游学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伸手虚点贾环,笑道:“你啊,少年性情,书生意气!南直隶的繁华虽说胜过北直隶,是经济、文化中心。但国朝的中心在京师。 山长给我写信了,问起你的情况、萌发去江南游学的缘故。他对你的学业要求很严格。照你现在的学习进度,三年后想要金榜题名很有难度。 你这一科名次比文约(公孙亮)高,是方宗师赏识你。你回京城后要多去方宗师府上走动。其实,照我看,年轻时去外地多走走,并无坏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 贾环心里汗一个,道:“谢先生理解。” 叶鸿云看着贾环,失笑着摇摇头,“你啊…,年纪不大,想法不少。”他知道肯定别有内情,但他是个性情温和的君子,不会窥探弟子的隐--私。 贾环歉然的一笑,喝着茶。 叶鸿云道:“遵化不必去了。山长既然给你回信,以他长者的性子,必然不会拦你。不过,你去江南也没那么急。你这两天留在我这里给我帮忙。” 贾环只犹豫了一霎那,就点头同意,“好的,先生。”他是书院同学们的领袖、核心、领头人。这既是荣耀,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 … 贾环住在闻道书院时,贾府中又热闹起来。贾环虽说只有十一岁的年纪,但他已经行过冠礼的消息不胫而走。京师豪门、勋贵外戚、文臣名士中多有结亲之意。 贾政、王夫人、贾母三人每天都会收到一些请托,大致都和贾环的婚事有关。风声随即传到贾府的少爷、姑娘们、丫鬟们耳中。 十月上旬,贾母上房林黛玉房中。因换季而病倒的黛玉前日病好,今天李纨、宝玉、宝钗、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几人过来探望,说话。 宝玉一身绣花箭袖,容貌俊逸,和林妹妹说了回话,喝口茶,转身和肌肤雪白,姿容丰美的宝钗说话,笑着道:“宝姐姐,听说前儿,环哥儿唐突你了?” 宝钗神情淡然的点头,品着茶,很有“淡极始知花更艳”的神韵。 一旁坐着的探春就摇头,她都不知道她的三弟弟怎么得罪宝姐姐了。知道一点端倪的史湘云更是无语。环哥儿说话很有水平的人,怎么会惹怒宝姐姐呢? 宝玉就笑,有些幸灾乐祸,“我这儿有桩事儿,说出来保管宝姐姐高兴。我听老爷的小厮说,傅试想要把他二十多岁的妹子傅秋芳嫁给环哥儿。 哈哈,大了快十岁呢。想着就觉得恐怖。可怜环哥儿还不知情。老爷今早派人去将在西郊闻道书院的环哥儿叫回来,准备问问他对婚事的意见。” 探春脸色就变了。她还不知道这件事。哪有这样的,大快了十岁还要嫁给她弟弟的? 惜春个子娇小,穿着修身精美的蓝色棉袄,小美人模样,冷哼道:“宝二哥,那傅试真不要脸呢。”她已经收到贾环派长随从东庄镇寄来的佛经。二姐姐也收到手抄本的射雕英雄传。 宝玉还没来得及回惜春的话,宝钗却是脸色微变,语气有点急促的问道:“宝兄弟,你是说环兄弟不知道他的婚事?” 宝玉惊奇的道:“宝姐姐,他初四就出门去闻道书院,怎么可能知道?府里这几天才有消息流传出来。老爷今天早上才派去叫他回来问呢。” 说着话,他眼睛看向黛玉。婚姻大事是父母之鸣,媒妁之言。他很乐意看到贾环娶个丑的老婆。但他想他可能已经喜欢上林妹妹了。这话就不说出来了。 宝钗半响无语,心里苦笑。她误会环兄弟了! 如果环兄弟根本不知道长辈在商量他的婚事,而只是单纯的来和她说那番话,那真的就只是劝她。而不是来轻薄她,隐晦的表达喜欢她的意思。 她想多了。她妈隐晦的和她透过口风,她一听就懂。所以那些天都是避着环兄弟。她以为环兄弟已经听到风声,跑到她面前胡说八道。哪里想到竟然是这样的情况。 这脸可是丢大了。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