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总营 鲁霸从帅帐离开,回到自己帐中,刚刚坐下,就见自己的两个儿子鲁方连和鲁方续,满脸纠结的跑了进来。 “爹,大将军真把长孙宇亭杀了?” 鲁霸虎目一瞪:“辕门的尸首看不见啊,军法如山,这还有假?” 鲁家兄弟不说话了,对视一眼,都目露戚戚然。 他们作为鲁霸的儿子,在明京也算是顶尖的官宦子弟,和长孙宇亭这位梁国公府未来世子自然也打过交道,互相关系谈不上好,但也差不到哪去。 如今目睹熟人惨死,对还没经历过太多世事的两位鲁少爷来说,冲击力颇大。 同时,长孙宇亭的死也警醒了他们,虽然上面有老爹护着,但也不代表他们犯了错不会被收拾。 毕竟从某种角度来讲,梁国公、后将军长孙无畅在朝中的地位,是隐隐超过鲁霸一筹的,有这般背景的长孙宇亭,被姬林兵说杀就杀了,还被暴尸示众。 这让一直自矜家世,并为此引以为豪的鲁家兄弟,深刻认识到了什么叫做军法,以及明白在真正的大错之下,再高的家世背景也不能完全保证他们全身而退。 长孙宇亭,用血淋淋的代价给鲁家兄弟上了一课………… ………… 坐在主位的鲁霸,看着帐中一脸沉默,若有所思的两个儿子,略显欣慰的点了点头。 别看他这个人脾气火爆,性格粗鲁,但鲁霸能给太宗皇帝当了小十年的的宿卫将,深受信任,如今又升为西周禁军大统领,因功得封鸣威侯,在军方地位显赫。 他心里能没有一点心机? 全靠莽也莽不到军方巨头的位置的啊! 不在乎粗中有细四个字罢了。 禁军护卫皇城,关系到天子安危,只要西周皇室不傻,就不会把其交到一个咋咋呼呼的莽汉手中,鲁霸能从禁军中不断上位,最后执掌整个禁军,看似粗鲁的外表下,其内心却格外谨慎小心。 宿卫宫中近十年,鲁霸从未出现过大的差池,这是最好的明证。 可能有人觉得鲁霸之前在帅帐的所作所为,似乎并不符合其谨慎的性格特点,其实这恰恰是鲁霸为官处事的方针。 禁军是什么? 是天子近卫,是最忠心皇帝的部队,作为禁军大统领,最重要的就是要忠心皇室。 而什么人最忠心皇室呢。 很简单,两个字——孤臣。 鲁霸越是和各大臣对喷,人嫌狗臭,恶名昭著,和绝大部分朝臣和武将不和,宁太后和小皇帝越信任他,鲁霸的禁军大统领之位也做得越稳。 反之,鲁霸要是和别人打成一片,同姬林兵把酒言欢,与宁家兄弟称兄道弟,那么他对宁太后再忠心,宁太后也不敢用他。 …………… 这套为官之道,是鲁霸根据自己多年禁军经验,自己研究出来的,效果相当明显,但后遗症也不小。 那就是为做孤臣,鲁霸得罪了不少大臣。 这些人拿他没办法,但难保不会拿他的身边人做文章,打击报复,尤其是这两个儿子。 与鲁霸不一样,鲁霸是明着鲁莽,暗地里实则粗中有细,熊皮狐心,但鲁方连、鲁方续哥家,从小是蜜罐里长大的,心机城府相对来说纯要的多。 所以,有时候鲁霸很担心自家这俩傻儿子中人家圈套,连累家族,便屡屡劝阻,但毕竟没有真实鲜活的案例,导致鲁霸的效果不大。 直到如今,看到长孙宇亭惨死,鲁方连哥俩终于有所思考,这让鲁霸很是高兴,连带着对死去的长孙宇亭的厌恶都是削减了两三层。 死的好啊………… 而正当鲁霸准备趁热打铁,好好教导一下鲁方连、鲁方续兄弟俩的时候,亲卫来报,宁德武求见。 “他怎么来了?” 鲁霸眉头一皱,他既是一向以孤臣自居,自然不会和西周势力最大的后党有联系,虽然宁德武是宁太后的亲弟弟,但鲁霸仍和对方没什么交情。 因为他明白,再亲近的外戚也是臣子,而禁军只忠皇帝。 ………… 不过没交情归没交情,宁德武堂堂西周左将军、讨晋大军副帅,他亲自上门求见,鲁霸也不能将人拒之门外。 让两个儿子先退下,鲁霸亲自出帐将宁德武请进帐内,各自落座后,鲁霸连茶不等给宁德武上齐,就开门见山道。 “鲁某一会还得整备军马,开赴玉湖滩,宁帅找鲁某合适,不妨直说。” “鲁侯果然快人快语,既然如此,小弟就不藏着掖着了。” 宁德武显然对鲁霸有所了解,闻听此言,也不动怒,反而直接说起了来意。 他支持鲁霸方才在帅帐中提出的纵兵抢粮之策,并期望鲁霸可以配合自己,在必要时刻,共同发兵征粮。 鲁霸闻言,眉头紧紧皱起,上下打量了一眼这位国舅爷,语气有些不善。 “方才大将军已经言明利害关系,宁帅贵身军方重将,岂能知错犯错,违背军令。” “鲁侯此言差矣。” 鲁霸的鸣威侯爵位,是太宗去世之前封的,是为了嘉奖他的忠心职守,鲁霸一直以此为荣,故虽身为军方巨头,却不喜欢人家称自己为鲁帅,反而中意鲁侯这个称呼。 宁德武满脸严肃,开口解释道:“您也在军中,知晓朝廷为此战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光是钱粮,就价值数亿,几乎耗空了朝廷小十年的国力积蓄。 说句不该说的,此战若败,我们大周数年都难以恢复元气,到时国弱民衰,搞不好会被晋、楚两国骑到头上来,所以,此战绝不能败。” 说到这,宁德武情绪变得有些激动:“姬林兵身为当朝大将军、大军主帅,不顾三军安危,不管国民期望,不听我等劝阻,一意孤行,执意和周军死磕。 如此激进,一旦有所差池,就算是大军得以平安撤回国土,之前大战所耗费的钱粮、牺牲的将士算什么,两国国战,成为儿戏呼?” ………… 宁德武声音越来越大,鲁霸听得脸色难看,低头沉默片刻,让宁德武稍待,自己转身出了帐外。 招来一众亲卫,命其在外警戒,不得任何人靠近,然后返回账中,直视宁德武,缓了口气说道。 “鏖战将军关,鲁某也不甚赞成,但我相信大将军有他自己的考虑,至于纵兵抢粮………确是下策,我当时提出,也是为了全局考虑,不想放弃眼下这大好战局。 不过大将军说的也对,纵兵抢粮,虽得一时之利,但失二府之心,长远看却是短视。” “狗屁短视。” 宁德武看到鲁霸刚才的布置,知道对方是对自己的话是有些听进去了,心下微喜,言辞间更加肆意大胆。 “什么宁肯撤军也不丟民心,全是些酸腐之言,姬林兵就是为他自己的名声考虑。 之前为了安抚二府民众,他就拨大军军粮救济,导致军粮吃惊,如今事关两国国战如此重要的事,此僚还惦记着这些一心向着北晋的刁民,何其愚蠢。 只要此战能胜,民心算什么,二府民乱,派兵镇压就是,杀他个五六轮,看谁敢反,实在不行,就从国内迁徙百姓来此,只要地盘在我们手上,用不了多久就能把此地彻底变成我大周国土。 这是朝廷花费无数粮草和将士性命拿下来的土地,姬林兵却为了一己私名,罔顾朝廷利益,鲁侯,你我能眼睁睁看着不管吗? 来日到了太后面前,皇帝询问为何弃土撤兵,你我也要拿这等酸腐言辞来敷衍帝后吗?” 鲁霸被宁德武连续两问,问的脸色变幻,起身在帐内左右踱步。 ………… 其实,从鲁霸能第一个提出抢粮这个事就能看出,鲁霸并不在乎二府百姓的死活,后来虽被姬林兵以民心之言阻止,但其心里未必断了这个念头。 宁德武过来鼓动,大力抨击姬林兵之言,这让鲁霸心生高兴,只是他还顾及姬林兵的威势,加上不愿掺和姬和宁家兄弟的纠葛,所以迟迟不表态。 直到宁德武搬出了宁太后和小皇帝,一下彻底动摇了鲁霸的信念,前面说过,鲁霸作为禁军大统领,效忠的就是皇帝和其背后的宁太后。 他可以不理会宁家兄弟和姬林兵,却不能不考虑宁太后母子的想法,思来想去,鲁霸哑着嗓子向宁德武问道。 “你打算怎么办?” 宁德武微微一笑,伸出了一个手指头:“很简单,如果姬林兵在将军关受挫,你我绝不能坐视他从南陵二府撤军,而是逼迫他下令纵兵抢粮,坚守二府,等待后方粮草发来,继续讨晋。” 鲁霸非常为难,揉了揉脸:“你知不知道这是个兵变,一个不好,将来我们就是大周的罪人。” “不干才是罪人。” 宁德武冷笑道:“事到如今,小弟也不瞒鲁侯,姬林兵执意攻打将军关,军中很多将领都很不满。 将军关战事得利还好,一旦受挫,因姬林兵给大军带来的窘境,足以让其交出兵权下台。” 这下鲁霸彻底坐不住了,在他看来,兵变逼宫姬林兵已经很出格了,但如今看宁德武的意思,对方这是要夺兵权上位啊。 这可是军中大忌!!! …………… 性格谨慎的鲁霸几乎脱口而出就要说出拒绝的话,但临到嘴边,他突然反应过来。 姬林兵在军中威望之高,绝不是宁德武可以撼动的,那么宁德武又凭什么敢夺姬林兵的兵权呢? 很快,宁德武解除了鲁霸的疑惑,原来宁手中有一道宁太后的密旨,这道密旨上言明宁德武在关键时刻可以夺权上位。 “鲁侯,太后给小弟这道密旨,本是防止姬林兵拥兵之重,威胁皇权的,但如今小弟眼看此人独断专权,任意妄为,实在不忍朝廷心血毁于一旦,故打算请旨夺权。 望鲁侯念陛下圣恩,辅弟于侧,将来如有责罚,小弟一人承担。” 鲁霸没有相信宁德武的后边的鬼话,什么一人承担,这么大的事,他一人做不成,同样承担不起所有的责任,如果自己加入,将来问责,鲁霸决脱不了干系。 但宁德武有宁太后的密旨这个大杀器,鲁霸也不能熟视无睹,思前想后,他终于答应了逼宫姬林兵抢粮。 但夺权之事,鲁霸表示等他派人回国去请示完宁太后母子再说。 鲁霸这个做法,宁德武不做表示,他敢放言夺权,自然不会只拉拢鲁霸一人,在鲁霸之外,他还有其他布局。 当然,宁德武的这些包括鲁霸在内的布局,得是在姬林兵拿不下将军关,致使周军受挫的情况下,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若是姬林兵拿下将军关,连战连捷,宁德武的这些布局直接烟消云散,他若是强逆天行,不用姬林兵出手,鲁霸这些盟友就得把宁德武废了。 所以,宁德武能否如愿,还得先看周军在将军关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