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拱手说道:“陛下,臣听闻,要想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自古以来,都是立嫡为长,长幼有序,蜀王以九岁之龄,先于太子殿下临朝,有悖伦常啊!” 自己与这魏老头也无任何交集啊!这老头怎么会怼自己呢,怼自己的不应该是长孙无忌吗?李恪很是疑惑。 扭头看了看,一脸平静的长孙无忌,李恪暗骂一声老狐狸,真能沉的主气。 李恪面对着魏征说道:“古有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甘罗十二岁官拜上卿,今本王以九岁有余,为何不能上朝参政?” “魏大人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没见过像本王这般的少年天才罢了。” 李恪一边怼着魏征,一边不要脸的当堂夸赞自己。 “羊鼻公像蜀王这般大时,估计都没裤子穿,只会玩尿泥,怎会理解蜀王殿下这般少年天才。”程咬金出列哈哈大笑的说道。 “你、你、你俩一丘之貉,狼狈为奸。”魏征气极的拿手在李恪和程咬金身上,来回指着。 “错,这叫英雄所见略同。”李恪当仁不让。 “羊鼻公,你是为老不尊,以大欺小。”程咬金骂骂咧咧道。 程咬金这货,本就难缠,现在又多了一个人小鬼大的蜀王,本想出列参奏的百官,也纷纷打了退堂鼓。 李恪想到魏征死后还被老李鞭尸了。 不忍心的道:“魏大人忠言直谏,皆是为我大唐,本王应虚心受教。本王年幼,刚才有所出言不逊,还请原谅。” 可是在百官眼里,李恪此举,完全是惺惺作态,纯属得了便宜还卖乖。 当事人魏征,脸红耳赤,左右为难。 原谅吧!自己好生吃亏,不原谅吧!落人口实。 就连经常被魏征怼的有口难言的李二,也在内心,为自己的儿子喝彩。你羊公鼻不是能说吗? 魏征只好转移话题道:“陛下,臣是说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李二看着台下的李恪和魏征说道:“魏爱卿,非朕不知你之所说,只是承乾和恪儿都已年龄渐长,承乾作为太子,国之储君,更应该努力学习,为不久的临政,处理国家公务作准备。至于恪儿今天早朝的原因,就是寡人准备让其去往封地,早点为我大唐做贡献。魏爱卿以为如何。” 魏征看着李二开口,对自己的问题也解释的差不多了,面子里子全有了,也就恭敬的说道:“陛下英明”退回了朝列。 长孙无忌听到李二的话后,心中暗喜,看来陛下还是对太子殿下偏爱有加。 长孙无忌看到李恪朝堂之上的表现,心中暗自揣测,此子今日去往蕃地,会不会龙潜大海。 毕竟,李恪还身兼益州大都督,总理益州一切军务大事。 本朝的亲王都习惯马上将军,万一被立下不朽军功,对将来的帝位也是有很大的威胁啊! 于是迈步上前的说道:“殿下年幼,就要即将远赴益州,陛下为我大唐,忍痛割爱,老臣为陛下贺,为我大唐贺。” “然殿下年幼,位高权重,微臣恐怕,殿下被小人欺骗,图生祸乱啊!” 李二饶有兴致的看着长孙无忌说道:“既然如此,辅机以为该当如何?” 长孙无忌说道:“微臣以为,应加派一人,辅佐照料殿下,避免其走入歧途。此人应该比殿下年纪稍长,又的身份显赫,不被当地官员所压迫,才能够安然保护殿下。” 李恪听着暗怀鬼胎的长孙无忌的话语,说道:“父皇,儿臣虽年幼,但立志成为像父皇一样英明的人,岂能随意被小人作乱,有辱我皇室名誉,儿臣虽有宏图之志,但肯定会有向长孙大人那样欺儿年幼之人,为了威慑屑小,儿臣请父皇御赐一把尚方宝剑,上可斩贪官污吏,下可斩欺民之徒。” 李恪说着,还恶狠狠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好似长孙无忌便是那屑小一般。 其他众臣,看着针锋相对的俩人,都没有贸然表态,只在那静观其变。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对李恪另眼相看。 今日大殿上观其与长孙无忌对峙,虽年仅十岁,却无半分怯场。 据理力争,暗中诋毁长孙无忌欺负自己年幼不说,还趁机向皇上要权,处置得当,颇有点本事,假以时日,怕不是第二个李二。 李二看着台下俩人,暗自揣测,虽李恪说他想当个逍遥王爷,改革只是想对大唐百姓做点实事。 但现在其还年幼,待长大成人,难免会有非分之想,对承乾不利。 长孙无忌是承乾舅父,难免会堤防所有可能成为承乾敌人的人。 心中打定主意的李二说道:“辅机大人言之有理,但皇儿的担忧也是情在理中,既然如此,就由侯爱卿的儿子陪同蜀王一并去封地,蜀王执朕亲赐尚方宝剑,上可斩贪官污吏,下可斩欺民之徒,特殊情况可先斩后奏,务必把益州一切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别辱没了我皇家威名。” 侯君集在一旁默不作声,万万没想到,这喜从天降。 侯君集忙出列领旨谢恩。 侯佩玉现在是李渊侍卫,也就是暗中监视李渊之人,从六品官职,现在一调动,怎么也能把从字去了,正六品没跑了。 可见此时的侯君集是多受李二信任与宠爱。 当然,侯佩玉此去还是有监视李恪的用意,不用李二明说,侯君集也明白该怎么做。 长孙无忌心中有点惋惜,本来打算让儿子长孙冲担任监视者,进一步对太子示好。 自己也随时能够掌握李恪动向,暗中安排计划,没想到胜利的果实居然落在了侯君集身上。 不过也是不错了,最少在这英明的蜀王身边,安排了一个钉子。 虽然不是自己的,但是只要有这个钉子在,蜀王必然会对陛下心有嫌隙。 说不准还会让蜀王因此记恨侯君集,让侯君集也靠拢向殿下这一边。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让此子趁机讨要了一把尚方宝剑。 如此,李恪此去益州,无人可约束李恪,这也是一麻烦。 明白了李二意思的长孙无忌和李恪,再没有多说什么,谢旨回位。 接下来就是一天正常的朝会,武将阵营和文官阵营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吵不休。 这让第一次参加早朝的李恪,颇感新鲜,看的也是滋滋有味。 李二也乐的看到底下众人,分成几个派系,在那争来争去,到了必要的时候决策一下,一天朝会就这么过去了。 公元628年,李世民亲赐蜀王李恪,尚方宝剑,封左卫大将军侯君集之子侯佩玉,为益州折冲府都尉,定远大将军。辅助蜀王处理益州一切军事事务,即日离开长安,奔赴任地。 同时,唐太宗册拜夷男,为珍珠毗伽可汗,派使臣交好薛延陀部。 这次册封更家的让侯君集得意万分,没想到自己儿子一下连升三级,已经官拜将军了,急忙替儿子领旨谢恩。 回到侯府的侯君集急忙找来了儿子,暗中交代,让儿子注意蜀王的一举一动,并把蜀王的一举一动,要毫无保留的告知陛下。 知道李恪即将赴任的杨妃,泪眼婆娑的看着李恪,吩咐宫女给李恪准备远行的行囊,并把多年积攒下来的积蓄全部送给了李恪。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知之莫如母,同理知母莫若子的李恪也没有拒绝。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李恪就跑去蓬莱殿陪着杨妃,每天都是母慈儿孝,其乐融融的画面。 当然也少不了,调皮捣蛋的李愔被李恪训斥。 李恪暗下决心,到了封地,但若造出什么好东西,肯定要先送给眼前这个女子,让其欣慰。 回到住处的李恪,抛开了悲伤,心中狂呼,我李恪终于走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同时告诫自己,为了自己的小命,要胆大心细的做事了。 李恪也明白,暗中想要自己死的不知凡几,明面上李二的眼睛侯佩玉,根本微乎其微。 自己若是把眼睛全部放在侯佩玉身上,那还是会回到历史,重蹈覆辙。 毕竟自己这只小蚂蚁想煽动历史的长河,无异于螳臂当车,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九月初九,重阳节,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来。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这一天,伟大的魏王李恪,离开了他的居住地长安,开始了他的改革之旅。 这一天,李世民难得的推迟了早朝,先来送别李恪。 这一天,杨妃手牵着李愔,步履蹒跚的作别李恪,哽咽无声,眼神中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 这一天,长安城外,道路俩旁,挤满了前来相送李恪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