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的人累了好些天现在要好好歇一歇养精蓄锐为开业做准备,而青锋这两天也没闲着,带着府上另外七个新买来的仆人遵照范添添的吩咐把面包店的格局给改造了一番。 中央大街上所有店铺的门脸都是一样大小,一扇一米二分宽的门,窗户里面挂着厚重的窗帘,范添添发现这样的布局根本就不适合自己的面包店,让青锋把原来那扇一米二分宽的大门拓宽到了两米四,雕刻精美的木格窗户也被撤去了里面的帘子,客人从窗前经过的时候就可以把里面的商品看的清清楚楚。 店内原本的长条形柜台被全部取缔,只在大门口留下两个收银用的的小台面。那些紧贴墙壁摆放带抽屉的高矮柜子一件不留抬到了后院劈了当柴火,把原本一应俱全的店铺变成了空荡荡的屋子后,青锋把范添添之前在木工铺子定制的一批分层的带光滑板面的架子抬进了店里。 临近年关,中央大街上每天都像是一个大集市,那些前来办年货的行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范添添的面包店在中央大街的正中间,青锋每天带着人风风火火忙的脚后跟不着地,却也引来了一群驻足观看的人。 “唉,那个小哥,你家这是个什么店啊?” “呦,小伙子,你家是卖什么的?” “这位大爷,这是我们家的面包店,腊月十五准时开业,我家主人说当天进店购买面包的顾客买三送一,多买多送。”知道青锋嘴笨,范添添在他们临来之前已经交代过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怎么说,所以不管是谁被问起都是这么说的。 “面包?是个啥玩意?多少钱一个?” “您到时候过来就知道了,届时我们店里会有免费品尝的活动,买不买买多少您到时候亲自尝一尝就知道了。”这一问一答吊足了那些观看的人的胃口,不仅是来这里逛街的客人,就连那些在中央大街上开门做生意的人也对范添添的面包店充满了好奇。 腊月十五是个好日子,江滨城上方阳光耀眼,碧空如洗。一大清早,中央大街上的范氏面包店就挂上了牌匾竖起了幌子,店内十几个统一着装的年轻伙计在店门口进进出出,待日头又高升了一些,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过后范氏面包店正式开张营业了。 江滨城的人都爱凑个热闹,足足持续了十几秒的鞭炮声吸引了一批在街上信步而行的顾客,循着声音来到范氏面包店的门前,有的人被店里面飘出来的面包香气所吸引,有的人对插在稻草墩子上的冰糖葫芦感兴趣,当然还有前面两天因为青锋他们的广告慕名而来的。因为店里人手够多,范添添特意安排了免费试用,每一个客人进店之后都可以在装满试用品的托盘上用竹签挑选自己喜爱的面包品尝。 所有的面包、蛋卷、鸡蛋仔,不是按斤卖的而是按照个数来卖,青锋领着几个人在店里给看中面包的顾客用铁夹子取面包,然后再按照面包的价格把面包装到相应的袋子里。青格和程叔分别坐在收银台后面的小凳子上收钱,每种袋子代表了不同价格的面包,他们不用打开袋子看客人买的是什么价位的面包,只要记住每个袋子的价格就可以了。 一个客人带着一袋子面包离去,就有第二个客人一手捏着一只装满面包的袋子另一只手握着一根鲜红似火惹人垂涎的冰糖葫芦满意而去。还不到晌午,整个中央大街上到处飘荡着范氏面包店特有的香气,人潮拥挤的人群中总能看见那一抹靓丽的红色。 算上范添添本人,面包店足足有十五个工人,可是每一个人都忙的浑身冒汗。仅仅是忙一点还好说,问题是刚到吃午饭的时候店里货架上所有的面包都已经销售一空,七十多串糖葫芦一根也不剩,事先调好的用来装制作蛋卷和鸡蛋仔原料的木桶也是空空如也,换一句话来说,范氏面包店被人买空了。 看着人流还在不停地往店里涌进来,再看看包括程叔在内的所有人被打湿的衣襟,范添添决定关店,今天的营业就此结束,明天辰时准时营业。 没有买到或者第一次觉得买少了又折回来准备买第二次的客人连连叹息,把门窗从里面关好,还能时不时地透过窗户看见驻足观望的人影。这么早就结束营业的决定让店里的众人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却也同时心中充满了不解。 “二少爷,咱们干嘛要整个下午都关门呢?我们中午暂停营业不就行了吗,趁这个功夫大家还可以多做出来一些多卖一点。”青昭的工作是制作蛋卷,一上午的时间他足足做出了几十袋子蛋卷,同样卖的一张不剩。 “第一,你们太累了。钱是永远都挣不完的,可身体是我们自己的,为了挣钱拼命,不值得。第二,我们开的是店,不是街头巷尾有一天没一天的担子生意,只要店还在,就不愁客人。第三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我要让他们知道,范氏面包店里的东西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想买就要起早,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我们卖的不算贵,但是让人时不时地就惦记买上尝一尝,总比一次性吃够了吃腻了再也不来买要好的多。” 范添添这一席话说的众人瞠目结舌,前面两条虽然与其他店家做生意的理念不相符但是倒也能让人理解,可最后一条却是这些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理论。有生意不做有钱不赚,大好的天儿,太阳刚过头顶就关门谢客,别说整个江滨城了就是整个乾国估计也找不出来第二家这样的店、第二个有这样奇怪想法的店老板。 包括程叔在内的所有人都对范添添说的话不赞同,可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之后谁也没有说出什么反驳的话来,不是因为范添添是他们的主子的身份让他们心内畏惧,而是大家尽管觉得不对,却不知道要拿什么说服范添添。 “二少爷,那我们明天准备多少东西呢?”清晨是负责和面的,今天用了多少面粉多少牛奶和糖他心里是有数的。 “跟今天一样多,不用多准备,但是糖葫芦要多准备三十串,以后每天都卖一百串,什么时候这条街上出现第二家卖糖葫芦的,我们再砍去一半的数量。”与面包鸡蛋仔相比,糖葫芦是最容易被人模仿的了,山楂很便宜售价也不贵,而且也只能在冬天里买,范添添没只望着靠它赚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