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统,是每一个君王的梦想,大汉天子刘正龙这次君临江城,就是给大汉百万雄师一个方向,势必要统一天下。 收复江南的重要时刻,最怕就是金军奇袭了,毕竟金军清一色骑兵,奇袭速度非常快,一旦北线战事一开,南线的局势就会迅速恶化,搞不好整个江南都会混乱起来,为避免两线作战,大汉天子刘正龙决定临时成立北线战区,北线战区由三大兵团坐镇。 第一兵团驻扎云州,由希伯龙元帅坐镇,第二兵团驻扎孟津,由岳飞统帅,这是岳飞第一次执掌兵团,足见陛下对他的信任。第三兵团驻扎应天府,由花荣,庞万春,徐宁,卢俊义,林冲五个将军坐镇吗,分别镇守应天府,开徳府,相州,辉州,林州等于是拱卫东都,防止被金军偷袭。 大汉帝国先天不足,一直都是缺少统帅三军的主帅,这就是猛将如云的大汉最大的短板,这和大汉天子刘正龙多年统帅三军作战,以及先期率兵的王寅,折可求等老将军老去有关系,。 岳飞,韩世忠,张宪,高宠,杨再兴,曹猛,潘宇,这批年轻的都还不错,只不过太年轻,资历尚嫌不足,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是把岳飞一个人提成元帅的原因。其他人还有待打磨,尤其是归来比较晚的韩世忠,有统帅三军的才能,可是没有足够的军功作支撑。 希伯龙也老了,多次提出来要交出兵权,可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尤其是伯颜这未来骑兵兵团战神没有成长之前,大汉是不敢让希伯龙修养的。 为了避免帅才偏少对大汉造成的影响,大汉逐步采取小兵团制,就是以军为作战单位,各军单独作战,相互配合,取消大兵团作战,这个战略构思在当时有点太冒险,只是在尝试,并没有成型。这次变天行动就是一次测试,才有了十几个将军个率领一个军出战的作战计划。 江城,站在黄鹤楼上的大汉天子刘正龙看着浩瀚的长江,他感慨万千,离奇重生来到这个世界,当初只是想做一个超级恶霸,好让自己在这个动荡的世界生存下去,没有想到竟然引发蝴蝶效应,最终走到今天这一步。 入云龙公孙胜见天子发呆,于是就问道:“陛下,您是不是在担心临安那边?” “没有,朕是在想天下一统之后,这个国家应该如何治理。”在这个时候,刘正龙是最放松得到时候,他略显无奈地说道:“夺嫡之争,历朝历代都有,祸起萧墙的悲剧也时有发生。大汉建国可以说先天不足,基础薄弱,是建立在大宋动荡,外族入侵基础之上的,四大家族在大汉建立过程中功不可没,武将们征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可是,大汉一统天下之后,这个国家又将何去何从呢?” “是呀!大宋太祖当初杯酒释兵权,也是这个初衷,毕竟武将权势过大,拥兵自重,容易形成军阀混战,藩镇割据,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可是,文官天下,最终导致国家繁荣的背后军备松弛,军队羸弱,一旦外族入侵,就有亡国的危险。”入云龙公孙胜知道陛下一直在烦恼什么,陛下没有亲族可以依靠,以至于没有一支压制外戚集团的力量存在,久而久之,外戚集团就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尤其是四大家族已经眼中影响到了大汉帝国未来的发展。 “卿家,传闻你是半仙之体,能够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朕相信,关于大汉的未来发展方向,你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吧。今天又这里只有你我君臣二人,话不传六耳,你说出来让朕听一下,是否会采纳,都不会让外界知道。另外,天下一统之后,你又将何去何从,是否也一并所处爱。” 刘正龙直直地盯着入云龙公孙胜,让这个狡猾的老狐狸无处遁形。 该来的早晚都要来,躲是躲不开的。 入云龙公孙胜知道这一步必须要走出去,陛下不会再等自己了,他跪倒在地说道:“臣愿意跟随大殿下西征讨伐西辽,为大汉开拓万里疆土。” “好一个万里疆土,朕加封你为西海郡王,等皇长子灭掉西辽建立藩国之后,你出任国相,西海郡王一职世袭罔替。等那一天大汉帝国走上正轨之后,朕就去西边找你,到时候,咱们再叙君臣之谊。” 跪在地上的入云龙公孙胜泪眼朦胧,他哽咽着说道:“陛下,卢俊义,林冲等人,就让他们跟着臣去西边吧,毕竟开疆拓土还需要这些武将坐镇。或许他们在西边安家落户,死最好的归宿。” “起来吧,朕知道你的心思,放心吧,朕既然说过不会杯酒释兵权,就一定不会对武将下手。至于诛杀功臣的事情,朕更是做不出来。林冲等人年事已高,不适宜出征西辽了,朕会给他们安排好归宿的,你应该明白朕所得到不是这些。” 大汉天子的语气有点重了,毫无疑问是对公孙胜耍滑头有所不满。 入云龙公孙胜当然知道陛下是什么意思,可是四大家族都是皇亲国戚,势力庞大,已经影响到大汉每一个角落了,想要处理谈何容易,况且,自己外人说起来不合适。在看到陛下脸色变得阴沉后,公孙胜知道自己错了,这个黑锅自己背也得背,不背也得背,压根躲不开。 现在公孙胜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这个西海郡王是世袭罔替,要知道大汉的王是没有世袭罔替这个铁帽子的,况且还没有那个将军因为军功被封王,这顶铁帽子或许就是一场交换。 事到如今,公孙胜也就豁出去了,他说道:“陛下,大宋士大夫共天下,这一条还是可以拿出来的,毕竟治理国家还是离不开文人。只不过可以略作修改。” “噢,修改,怎么修改?” “大宋一直以来是兵和将分家,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武将没有办法拥兵自重,无法对抗朝廷,可是弊端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造成了战斗力涣散,无法形成战斗力。我们大汉可以采取武将统兵,文官打仗。” 大汉天子刘正龙冷不防说道:“大宋不是这样么?不依旧解决不了战斗力羸弱的问题么?” “臣的意思是,培养熟读兵书战策的文官,下马安民,上马统兵。其实,大宋还是不乏这类人才的,比如张叔夜,就是典型的文官,打仗的时候依旧可以无往不利。南北朝时期的陈庆之,都是文官。” 入云龙公孙胜心中暗道,陛下您才是文官统兵的代表,只不过不敢明说。 “有点意思,接着说下去。” “从底层一步步走上来的武将,的确是统兵有一套,可以把军队带起来,但是大局观普遍不足,毕竟像狄青这类的武将太少了。文官熟读兵书战策,对于战争的解读,运用战术要比武将更加具有大局观。我们大汉可以将两者解合起来,让军队变成职业话,培养职业军人,军人只是忠于陛下,忠于国家,下级将领从部队中层层选拔粗来,而军事指挥官,以文官为主,为了避免文官不识兵,武将不识丁。就把武将送到军事学院去学习,考核合格的重新进入军队,不合格的提前退役。另外军事学院多招收文人,让他们到军队中出任文职磨练。” 入云龙公孙胜只是在讲概况,还是不敢涉及四大家族,在看到陛下不置可否的时候,他硬着头皮说道:“陛下,可以让武将分批,分次,进入军事学院学习了,然后把军事学院的学生陆续安插到队伍之中。军队之中实行双军事主官,武将统兵,文官掌控全局,主管军队的基层建设,确保军队中只有一个声音,军队之中成立军事参谋小组,避免武将一意孤行,避免武将擅权。” “这件事情,你负责可以么?” “臣必将竭尽所能,完成这次军队整改。” “很好,即日起,加封你为龙渊阁大学士,不受麒麟阁统辖,直接听命于朕。龙魂社归你差遣,三年内必须完成整改。朕希望,今后军队只有一个声音。治乱世,用重典。不要有什么顾及,军魂堂专门为你成立,等整改完毕后交给铁血堂。” 铁血堂是最高军事机构,最高指挥官是麒麟阁的五位大学士,负责大汉帝国的全部军务。公孙胜这个龙渊阁大学士不受麒麟阁统辖,意思是并不列入铁血堂,是一个专门处理军队整改的机构。 公孙胜这个龙渊阁大学士执掌的军魂堂级别是低于铁血堂的,只不过由于龙渊阁大学士的级别比较高,因此暂时和铁血堂是平行的,但是职权范围小多了,是为军队整改设立的。一旦整改完毕,级别就会自动降低,依旧属于铁血堂的一个下属机构。 龙魂社一直都在大汉军队之中存在,按照五十比二的比例,每五十人的队伍之中,就会有二个龙魂社成员,两个成员一名一暗。作用就是帮助朝廷了解军队动向,确保军队只能阀出一个声音。其实龙魂社当初存在的意义,就有今天帮助军队整改。 军队的整改,其实就是砸向四大家族的重锤,也是大汉从军武立国开始转变,这里面注定会有阵痛,大量能征善战的武将将会分批分次地从军队之中离开,大量的军事学院优秀学生会进入军队。大汉雄师的战斗力也会受到冲击,这期间,大汉是不会向金国发起战争的。 大汉天子选择这个节点是有原因的,这个时间段里面皇子们还没有成长起来,夺嫡之争还远没有到来,自己有足够的经历处理军队问题。最重要,这段时间,金国也将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内乱,双方不会开战,整改再合适不过。 军队的整改,其实也算是吸引文人的一个手段,毕竟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这些文人。或许大家会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文人成不了气候,实际上国家的稳定,文人至关重要。大宋是世上最繁华的封建王朝还是有原因的,一直到后来的明朝,清朝都达不到大宋的繁荣。 军武立国只是权宜之计,这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就一定要善待文人,只有这样才会被天下视为正统。 大汉磨刀霍霍的时候,金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内乱,而南宋却依旧一副歌舞升平的,秦桧为首的南宋官员,每天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他们却不知道死亡的阴影已经笼罩到南宋的上空了。 纸包不住火,大汉水师出现在长江上的消息还是传到了临安城,不仅如此,进队的异动还是引起了南宋朝廷的警惕。 秦桧意识到了自己可能被吴用和朱胜非联手戏耍了,在这个时候,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第一条就是抓紧镇压军队的异动,第二条就是主动找吴用寻求和解。 究竟应该怎么办?最终秦桧选择一条道走到黑,他决定抓紧朕压军队的异动,于是就到皇宫向赵构禀报。 赵构最害怕的就是兵变,他听秦桧禀报之后,就急切地问道:“爱卿,你的意思是汉国奸细已经渗透到了军队之中,那该如何是好。” “抓紧镇压。” “可是,那就预示着和汉国彻底决裂,搞不好要全面开战?” 赵构是骨子里惧怕汉国,没有勇气决战。 “陛下,现在已经是万分危急顾不了那么多了,如果不能尽快弹压的话,一旦军队发生动乱,恐怕大宋将会覆亡。” “那你的意思是?” “命令刘光世,张俊的军队抓紧回归汴梁城,让赵鋆的五万大军进城,同时,命令王渊解除苗傅,刘正彦的兵权,如遇反抗格杀勿论。” “有这么严重么?”赵构还是有点犹豫不决,他对于苗傅,刘正彦还是比较信任的,不能因为秦桧一面之词就下旨处理吧。 “恐怕比这个还要严重,臣这就抓捕朱胜非,吴用。陛下刻不容缓,切记不可妇人之仁。”。 秦桧这个时候,已经知道不能回头了,生死就在赵构的一念之间了。 “好吧,就按照爱卿说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