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皇后誓言要杀够四万建掳的人头,凑齐十万之数给何阁老和阵亡将士做祭礼的事情了吗?” 张同敞点了点头,把手里拿着的东西在于元烨面前晃了晃,说:“不知听说了这些,就在如于大人这般的朝臣们的议论声中,皇后还紧接着下达了我桂林城坚壁清野的命令,并吩咐你我将所有桂林郊外的百姓带好粮食和贵重物品,搬入城中。” 于元烨一听便急了,“这如何能做到,就算让城外百姓搬进来,那又让他们住哪儿啊?” “皇后让本督代表朝廷与桂林城中各家居民百姓协商,希望城中百姓能容许郊外百姓在他们的家中暂住。” “简直乱弹琴。”于元烨气得吹起了胡子,“皇后根本不知兵嘛,且不是让那么多郊外百姓进城,其中会有多少清军奸细裹挟其中,但就和城中百姓商量此事,得多长时间能商量的通啊,等商量痛了,届时敌人怕是已经兵临城下了。” “那便更要快些才是。” “张大人...” “于大人,不要说了,从你我之间的跟脚说起来,你和王化澄私交甚笃,王化澄又是先皇后的祖兄,自然与新皇后不睦。 而张某人虽是楚人,却又是瞿各部的学生,自然是帝后都看不顺眼的吴党东林,可此时是谈及党派之争的时机吗?显然不是啊,大敌当前,无论是你于大人还是我张同敞,亦或是监国不久的新皇后,我们都该放弃一切杂念,一直对敌才是正理呀于大人。” 半晌后,于元烨点了点头,“好吧,既如此,这件事还是于某去办更为便利,毕竟于某人在桂林的地界,比之张大人你,人头更为熟络。” 整个桂林城在于元烨的调度下,内外一时间全都动员了起来,搬家的搬家,腾屋的腾屋,修筑城防的修筑城防,男女老少一齐动员起来,城头旌旗招展,军容整齐,阖城军民都立志要与敌人死战到底。 芊芊对战事并不如天浪那般在行,可她的优点却和天浪一样,在于行事果断,从不拖泥带水。 做出这个决定前,朝臣也有类似于元烨的担忧,可芊芊认为,桂林城要想混入奸细,此前也早混进来了,不会傻傻地留在城郊。而后续的奸细此时不应该出现在桂林,而是更应该出现在全州才对,毕竟桂林与尼堪刚占据的衡州之间尚有关山阻隔,奸细不会轻易混入。 而堵胤锡谏言,关山之险才是桂林防御战获胜的关键,桂林城东兴安县狮子山和凤凰山之间有一座关隘,名‘严关’,是湘桂走廊的咽喉所在,若能以三五千兵马扼守此关,孔有德便打不到桂林来。 奈何桂林城空有赵印、王永祚、蒲缨、杨国栋、马养麟诸多守将,却根本没人愿意出城守关。 不久后,孔有德来了,兵力也并不多,只有不到两万人,却是骄横无比,且轻易便攻破了严关,此后更是根本不把桂林守军放在眼里了。 孔有德抵近桂林城,于元烨与张同敞商议于城内城外皆要布防,这才想起正是于元烨口中不知兵的皇后让他加固严关的防御。 于是于元烨率王永祚、蒲缨、杨国栋、马养麟把守桂林四面城墙,张同敞劝说赵印选和胡一青一起与他前往严关。 可他们来晚了,此时严关已经丢失,张同敞只有和赵印选和胡一青一起原地布阵,率军扎营于小榕江畔。 赵印选和胡一青都是云南人,两人还是表兄弟。 二人于弘光元年被云南御史陈荩招募,入卫南京城,此后陈荩被派驻湖广,不久后战死,赵印选和胡一青率所部滇军归何腾蛟治下,被何腾蛟双双授予副总兵。 清兵随即攻打小榕江,赵印选和胡一青拼力一战,此战胡一青一个人便手刃数百,可见其也是如焦琏一般的猛将。 然而孔有德命麾下从侧翼分兵渡江,两军夹击,赵印选和胡一青不敌,领残部溃逃,而且逃得很彻底,不是退回桂林城而是直接逃往了柳州。 这倒也不怪二人,孔有德和尚可喜追着他俩的屁股掩杀,他们想进城也办不到。 一对表兄弟被打跑了,桂林总督张同敞一下变成了光杆司令。于是他自己坚持退回桂林,并与当天夜里在漓江东岸泅渡。 而此时的桂林城因得知小溶江战败,赵印选和胡一青溃逃,四城守将王永祚、蒲缨、杨国栋、马养麟也都有样学样逃了个彻底。 不仅守军跑光了,连城中百姓差不多也跑光了,偌大的桂林城,几近于空城一座,城中有名有姓的,差不多只有于元烨一人已矣。 入城后,刚刚推开两广总督府无人把守的空旷大门步入正堂,于元烨当先便是痛心疾首对他说:“你还回来干什么?” “形势这么危急,我为什么不能回来,何况于大人你为什么也留在城中?” 于元烨叹息嗟叹一声说,“嗨,我是留守啊,有责任守好这座城池,必须‘城存与,城亡与亡’。” 张同敞笑道:“说的好,今天与公一起赴死,为国家而死,死得光明磊落。” “胡闹,张大人,你不是留守,你该走啊!” 张同敞摇摇头说:“要死就一起死便是,于大人,难道我身为桂林总督,大明第一首辅张文忠公的曾孙,难道还没资格和你一同殉难吗?” 于元烨这才苦笑着说:不是公不够则个,而是于元烨三生有幸啊。” 于是张同敞就在于元烨旁边的一把椅子上坐下来,哑声说道:“同敞手无缚鸡之力,不死于战阵,是不想死于鞑子的刀枪之下。但是,同敞愿意和公一起死在这桂林城中。” 于元烨再次说道:“我是守臣,不容许逃往他处,你是军中总督,应该暂时躲避一下的。大明还没有亡,天下尚有许多大事还等着你这样的人才去做的,张大人啊,你还是赶快去吧!” 张同敞笑着说:“公能为朝廷而死,同敞莫非就不能吗?于公何以相待之薄,厚己薄彼? 要死便一起死!古人耻于独自为君子,公就不容许我和你一同殉国吗?” 于元烨见劝说无效,便是飒然一笑道:“罢了罢了!今日便和张文忠公的后人一起死在此地吧。” 于是二人点燃满堂烛光对坐堂中,取酒开怀共饮,并各自写下了几首绝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