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时候,她的举动还是赢得了许多人的赞美。 毕竟当时朗父留下的银子也不多,除了一个十二岁的朗文博,还有一个嗷嗷待哺刚满两岁的朗茹。 再者,当初距离他后母嫁进朗家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要说对他们兄妹两都多大的感情,那还是说不上的,别说她就不是那种多情的人。 并且,在生存的面前,就算时亲生骨肉也是能够抛弃的。 更何况当时她也是可以改嫁的,毕竟她的年纪也不大,长得也算还可以…… 或许就是因为她当时没有抛弃两岁的朗茹和十二岁的朗文,现在朗文博才会对她也那么宽容,基本事事都听她的,除了读书的事情,也少有事情会违背她。 所以不管她当时怎么想的,在朗文博这里,他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孝顺她,一直侍奉到她老去。 毕竟,当初她若是走了,十二岁的朗文博或许还能够活下来,但是年仅两岁的朗茹,是绝对不可能活得下来的…… 尽管后来她的后母让才十二岁的朗文博出去找工作,他也没有说什么。 所以,这次的事情,是朗文博这么些年,第一次,这么坚定的顶撞她,不管她说了什么,他都无动于衷。就算她后母,搬出了她妹妹出来,说道:“你这心当真就这么狠?你妹妹也才几岁,你这就要抛下我们,你是不是觉得我们是累赘了,所以要抛下我们了?” 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指责朗文博不孝,不想赡养母亲和抚养年幼的妹妹。 朗茹夹在中间进退两难,眼眶红红的。她知道哥哥也是为了他们这个家,倘若哥哥考取了功名,那么他们家也不用整日为生活发愁,更不用整日啃硬窝窝,也不用大冬天背着整筐的衣服去河边洗…… 当时他也知道,要是哥哥走了,他们家唯一的收入也没有了,之后,她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她既想要哥哥去考取功名,又想着哥哥能够留下来,毕竟留下她一个人在家里,整日与朗母一起生活,她的内心还是怵怵的。 只是,最后她的理智战胜了自己的感情:“母,母亲,您就让哥哥,去,去吧家里,家的活我会干的。我还会出去找活干得……” 朗茹知道自己得哥哥对于读书也是很勤奋,很认真,虽然她不懂,可是她之前听过镇上的老夫子表扬过哥哥,那么这也表示,哥哥书读得很好,或许,或许哥哥真的可以成功也说不定。 朗母听见朗茹竟然不适站在她这边,立刻就开骂道:“你个孩子说得什么话,你这小身板能够干什么?去给人家搬货,还是去给人当丫鬟,就算你行,别人还不一定要你。你这个哥哥说不定就是看你累赘,想要抛下你去过快活得日子,你还在这为他着想。你也不想想,他能有哪个脑子,倒时候钱财两空,他有什么脸面回来。自己几斤几两还不知道,就想这种一飞冲天得事情,别整日做梦了。” 朗茹听见朗母这么说,急急忙忙的帮着她哥哥辩解道:“不,不是的,哥哥很爱我,很爱这个家的,不会不要的,哥哥,他很厉害,镇上的夫子也说过,哥哥很好的……” “我呸!很爱这个家?他要是很爱这个家,还会搞出这件事情,她分明就是想要逼死我。好啊,好!你要是真的要去,就是让我去死,我马上就去死,省得碍了你的路,反正你从来也就没有把我当作是你的母亲一样孝顺,我的命真是苦啊。” 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真是把撒泼打滚发挥到了极致,又哭又闹道:“那个短命的他爹,你怎么死得那么早啊,留下我一个人在这里,我辛辛苦苦将你的孩子养大,他们现在却要逼死我啊!我的命也太苦了啊。早知道会这样,当初我就该跳河下去寻你,不会今日遭受这么些苦啊!!!” 朗母的声音越说越大,她们这边的动静早就已经传到了外面。 村里的人都出来瞧了,他们对于朗家的事情也是一清二楚的。所以刚开始听见朗家的声音也不觉得奇怪,通常到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是结束了。不过今日的情形,反倒是越演越烈。 村里的人都是很淳朴的,对于朗氏兄妹也都是疼惜的,毕竟小小年纪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朗文博更是早早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朗茹也是听话得很,兄妹二人都是让人怜惜得主,明明这个年纪就应该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而不是在外奔波疲劳…… 可以说,朗氏兄妹能够安然的长大,也离不开村里的人对他们的资助,以及对他们的帮扶。其实,这一点,村里的人也没觉得有什么,毕竟就是一口饭的事情,或是一个馒头的事情,就是举手之劳罢了。 所以,左邻右舍听声音没有越变越小,反而越演越烈,心中担心不已,就都纷纷出门前来查看。 他们在外面听了许久,好在朗家的大门并没有关上,所以他们还是能够看见屋里的情形。瞧见虽然朗母声音快要将屋顶上的瓦片给震翻了,但好在没有出手,屋里的东西还完好无损,并没有砸了一地。 不过,话虽如此,屋里其实可以说是空旷,根本就没有什么东西,就是一张木桌和几张椅子,还有一些锅碗瓢盆,其他的可以说就没有了。 朗母就算是生气,也不会对家里的东西动手的,毕竟这也是他们日后要生活的东西,摔坏了可是没有钱修理或是重新买的。 他们这些人,虽然平日里帮扶了朗家不少,但是毕竟是外人,总不可能登堂入室到他们家里,去问他们是在吵什么,吵得这么激烈。在外面听了许久,才明白究竟发生了何事。 一了解事情的起因,众人都有些愣住。 这朗家大郎是要去考取功名?是他们听错了吧,还是这朗家大郎疯了?或是他们疯了? 这怎么可能呢?别说这世道读书人难出头,像他们这些贫寒的人家,几乎是不可能出现一个读书人的,在他们这里,只要家里有识字的人,就可以去账房谋一处出路,可比他们这些泥腿子好太多了…… 但是就算是这样,也不会让他们真的去上学。因为费用真的太大了,没有一定的存蓄,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朗文博往日也不是一个冲动行事的人,这会怎么会突然下这种决心?并且,他平日就一直上镇子里去赚钱,哪里来的时间能够去学习。 不过听说过这朗文博听说之前有在镇上的学堂里过,难不成是这朗文博在学堂里学习过?可是这也不应该啊,他在学堂满打满算时间也不超过一年,真的就这一年的时间,就能和其他寒窗苦读了那么久的学子相提并论了。 所以,他们是完全不觉得朗文博会有任何机会的,他们此时的想法也和朗母是一致的。这朗母话虽然不好听,可是这意思还是一样的。 这朗文博走了,这家里没有生计来源,哪里还能生活得下去。 也是他们瞧着朗文博长大,知道他不适那种没有担当得人,不然他们真的会以为这朗文博是找着机会,要将家里得母亲还有妹妹抛弃,自己一个人去生活。 只是让他们心里疑惑得是,朗文博为什么突然会想要去复考,要知道他可是连秀才都没有考过,就这样赶去京畿赴考,考与不考有什么区别,更别说,赶去京畿这一段路程是有多么得遥远,所要花费得银两是有多少了…… 这朗文博怎么就被猪油蒙了心,执意要如此? 屋子外面得人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就算屋里的人还在吵架,但是自己门外为了那么多的人,怎么可能会没有发觉。 可朗母可不会觉得自家事被别人瞧了去就觉得丢脸,反而觉得这是个大好的机会。 更加卖力的哭嚎,真正的像是朗文博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朗母这样做,无非就是为了给朗文博施加压力,怎么说朗文博也是她一手带大的,就算不是她生的,可是朗文博的性子,她也是一清二楚。 如今他这番作态,根本就没有丝毫要退让的地步,只能将村里的人都吸引过来,结合众人之力,逼着朗文博答应,不去进京赴考。 所以,她边说着边往外面走去,然后撕心裂肺的喊叫着,让外面村里人给她做主。 口口声声就说着自己有多么的凄惨,多么的为这个家操劳。 其他人也算还是了解朗母的,听到她这么说,都不觉得她是说了事实。可是现在这一刻还是站在朗母这边的。 很多人在朗母的极力喊叫下,也都纷纷出声,好心规劝。 朗母瞧见这个氛围,暗中窃喜。朗文博最是重情义的。这里面的人大多对朗文博都有一饭之恩。 所以,只要她们站在她这边,她就有把握说服朗文博。 所以现在她的心情没有之前那样焦急了,单就这样瞧上去,还有几分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