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仓抛弃对齐国的幻想后,立即脸色一沉,看着齐王道:“大王,齐赵两国在重丘对峙一年,赵国粮食已经严重短缺,就算大王增送了五十万石粮食给赵军,可是又能撑多久呢?就算赵军能撑住,可是赵国就能撑多久?” 杜仓大声道:“如今,赵国国中的粮价已经涨到了平常的八倍,而且还有继续涨下去的趋势,即便齐国援助赵国,以齐国之力,又能援助赵国多久。 而我秦魏韩三国则不然,魏国乃是产粮的大国,韩国也盛产粮食,我秦国就更不用说了,以秦魏韩三国完好的国力,与齐赵两国两国互耗,就算齐国能撑住,但赵国也一定撑不住。 到那时···” 杜仓冷眼瞥了齐王一眼:“到那时,赵国向我秦国求和,臣担心大王想与我秦国议和,恐怕也没有机会了。” 说罢,杜仓喝道:“现在,秦齐之间未来数年的关系,就在大王一念之间,若是大王立即答应与我秦国结盟,出兵攻击赵国,那齐国就是秦国的盟友。 可是,若是大王拒绝敝国的好意,那秦齐两国就不死不休,秦齐虽远,但只要我秦国想打,那我秦军就能杀到齐国来。 还请大王思之,勿谓言之不预。” 田冀见杜仓好言相劝不成,便开口恐吓,立即脸色一冷,然后冷哼道:“呸,难道你秦国以为寡人是吓大的吗?当年寡人的齐国已经丢了一半,寡人都没有向各国屈服,更别说现在了。 既然你秦国想打,那就派出军队来吧,寡人何惧之!” “好,告辞。”杜仓闻言,快速一拱手,然后便飞快的转身走了。 杜仓一走,田冀立即陷入沉思。 齐国这边的情况,他自己是知道的,齐国这几年都没有出现歉收,再加上他为了拖垮赵国,有意囤积粮食,而且之前秦楚大战,齐国支援楚国武器箭矢,而楚国回报了齐国大量粮食···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还是齐国每年十二月清查百姓家中余粮的政策,所以齐国百姓都有储备大量粮食的习惯。 他刚刚即位的那一年,若不是燕国占据齐国北部近一年,齐赵燕三国在齐国境内交战,齐国的生产还有政策都遭到重创,导致百姓只能消耗积粮,难以购粮。 不然,他也难以将齐国的粮价炒到那么高。 所以,他能确保齐国还能稳得住,撑到今年秋收完全不成问题。 但是,杜仓说得对,赵国那边就是一个问题骂他担心即便赵王想打,但若是赵国混乱起来,可能也由不得赵王。 想着,田冀长长一叹。 公子胜太坑了,若不是赵王不再时公子胜带头囤粮,赵国的粮价也不会涨到这么高。现在才三月份,距离今年秋收还有五个月,以赵国的情况,可能撑不到那个时候。 如何能让赵国撑下去? 让齐国支援赵国? 这肯定不行,别说齐国撑不起,就算能撑住,他也不能当这个冤大头。 既然齐国不能死撑赵国,那该如何是好? 田冀沉吟许久,然后长长一叹,只能出卖赵国的商人了。 赵国粮价之所以高企,不是因为没有粮食,而是赵国为了应对战争不敢放开供应粮食,也因为官商勾结囤积粮食。 要知道,去年赵国秋收,虽然因为战争而减产,但也没有到饥荒的程度。 所以,只要打掉几个赵国商人,挖出一批粮食,那赵国就能多撑一段时间,甚至能撑到秋收。 不过,不能让齐人出面举报赵国商人,也不能让公子胜出面。这样才能动乱赵国商业,保住公子胜,并让齐国的商人进一步扩张在赵国的势力。 想着,田冀心意一定,然后开口道:“传诏给左丞相范雎,丞相走一趟赵国,就说寡人愿意出售五十万石粮食给赵国,以平常粮价三倍的价格,出售一批粮食,问问赵王要不要。 此外,燕国已经休整一年了,让丞相鼓动赵王,逼迫燕国出兵出粮。” “唯。” “传诏给右丞相,还有上大夫赵完,让他们调一万金去燕国,准备挑起燕国内乱。” “唯。” 与此同时,秦相楼缓亲自赶到赵国邯郸游说赵王,欲迫使赵国屈服秦国。但,赵国君臣全都怨恨秦国背叛赵国,而且担心秦国不讲信义,前脚讲和后脚出兵来袭。 故而赵国君臣面对秦国要长久消耗的威胁,强硬的拒绝了秦国。 又数日,齐相范雎来。 赵宫中。 范雎拱手道:“大王,数日之前,秦使在西河威胁寡君,扬言三国联军要与我齐赵联军耗粮食,要将我齐赵两国粮食全都耗尽。” 赵王何一听,心中微微一沉,然后想起数日前秦相楼缓威胁赵国的丑恶面孔来。 没想到,秦国不仅派使者来威胁他了,而且还派人去威胁齐国了。 虽然他心中相信齐王的信义,但是,齐国与秦国···实在是相距太远,齐秦两国也没有多大矛盾。 想着,赵王何立即问道:“不知齐王是如何回复秦国?” 范雎见赵王何追问,心中若有所悟,立即应道:“请大王放心,寡君以信义立身,虽然秦国逼迫甚重甚急,但是寡君丝毫不为所动。 同时,寡君认为,既然秦国都威胁敝国了,那想来,秦国也一定没有放过贵国,所以秦国也应该派人来逼迫大王左右了。” 赵王何闻言,心知范雎此来的重要目的,便是为了试探赵国决心的。 于是,赵王何立即应道:“齐相说的不错,那秦国也来威胁寡人了,不过,寡人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连齐抗秦,那寡人就不会动摇。” 说着,赵王何语气坚定的表态道:“所以,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哪怕是赵国缺粮到挖草根啃树皮,甚至析骨而炊,易子而食,寡人也绝不会向秦国屈服。” 范雎一听赵王表态,立即拱手道:“大王能如此想,那敝国也就放心了。” 说到这,范雎看着赵王道:“大王,寡君在秦使来威胁后,以为贵国与敝国的情况都不容乐观,敝国或许情况可能要好一点,而贵国的情况可能比敝国要危险一点。 故,寡君本着同舟共济的想法,打算以正常粮价的三倍价格,出售五十万石粮食,不知大王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