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二年二月八日。 刘建梳妆,穿戴整齐。 早早的出门,往杭州学院而去。 今日便是童子试开试的日子。 虽然有万般不愿。 不过也正如父亲所言。 有了功名,未来无论是自己,还是刘家都能更好的在大明内立足。 毕竟自己不是如后世那般。 在这个时代,家族利益永远是高于一切的。 不为家族谋利,为家族谋福,为家族付出。 又该如何为人,如何处事。 所以,为了刘家。 刘建必须全力以赴,参加科考。 至于其他事。 有父亲刘信,同辈的刘昂,刘兴等人,老一辈的刘理,刘瑛等人,还有其他十七家附庸。 足够支撑起整个刘家目前所为。 就算未来随着刘家事业扩大。 这批人力不从心。 刘建也已长大,学堂之中的学子也已在新式教材下培育成才。 有此基础。 刘建相信,足可为家族开一片新天地。 不久前刘信等人已经乘船去了舟山。 不久后也会去台湾。 之后各项事物便会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推行,落实。 而有了带有简化文字和注音汉字为准时新式教材。 想必扫盲和学院教学,也将不在困难。 当然除去文学外,刘建还要求学司司长崔统在学院内开设算学。 作为文学的补充。 如今建立学院虽然不算难。 难的还是教师的缺乏。 虽然刘家可以去聘请私塾的教书先生。 只不过刘建和刘信商议后。 还是决定自力更生更好。 反正刘家和各家中识字的也不少,经过一年的学习。 工匠,佃户,佣工中识字的也有很多。 让他们以老带新,先顶一顶也不是不行。 实在不行,崔统也算读过私塾,上过杭州学院。 让他顶一下也行。 等以后识字率,人才上来了。 在专门,系统培训,培养老师不迟。 刘建一路向前,一手拿着檀香木做的木盒。 里面装着文房四宝。 拐过几个弯道。 不一会便来到杭州学院门口。 杭州学院分为两块。 一边是书院,是读书学习之地。 另一边是贡院。 童子试和明年的童试。 皆会在贡院举行。 当然按道理说,明年八月的乡试也会在杭州贡院内举行。 不过因为浙江相比来说还有些偏僻。 所以很多浙江的学子都会去南京的江南贡院参加乡试。 久而久之,杭州贡院便不在举行乡试了。 看着杭州学院的匾额。 刘信心中泛起波澜。 想着自己前生也经历无数考试。 也算历尽磨难。 而今生第一次步入考场。 反而有些紧张。 “敢问这位学兄也是来参加童子试的吗” 正在刘建心中思索之时,身后一声音传来。 刘建回头一看。 只见一穿着朴素,看上去和刘建差不多大小的男子,向自己行礼。 刘建也不敢怠慢,立刻回身回礼。 “在下刘建,正是来参加童子试也” 刘建回拜道。 “你就是富商刘信长子,在下李出源,有礼了” 李出源听后,先吃了一惊,后打量了一番刘建,也回拜道。 刘建因为没有功名,官身,所以就算家境夯实,家大业大。 在外也不能穿织锦衣裳,只能穿农夫一般的粗布,麻衣。 所以刘建今日也是一身朴素无华。 要不是自报家门。 怕是常人也看不出刘建原来家产,家资甚巨。 “李兄客气了,我虽出身商家,然确立志科场,光耀门楣,以报族望” 刘建虽然心中不悦,然还是对李出源回礼。 “刘兄误会了,我并非因刘兄出身而取笑刘兄,我家虽是农人之家,然在下从小立志仕途,以求上报君父,下安父母,青史留名尔,还请刘兄务要见怪” 李出源在向刘建拜道。 刘建听后,心中一惊。 这人志向不小啊,还青史留名呢。 只是好像历史上没这么个人啊。 也不知才华,能力,品行如何。 刘建暗暗打量了一番李出源。 虽然李出源年岁,身高看上去和自己差不多,但是就衣着来说,不仅朴素,还有些破旧,四处补丁。 刘建虽然也很朴素,但是一身至少干净,也没什么补丁。 而且因为洗澡用肥皂,香皂。 所以刘建一身,也没有李出源那么浓而刺鼻的体味。 当然刘建也不是因此看不上李出源。 我也是商人家族。 在外人看来,特别是那些士绅,豪族看来。 那也是贱人一枚,不值一提。 真算下来,和李出源差不多。 “敢问李兄,年岁几何,哪里人士,家中还有何人” 刘建拜道。 “不瞒刘兄,在下正束发之岁,乃临平山人,家中除去父母,唯有一十岁小妹,家境自不比刘兄,然家中尚有三亩薄田,度日糊口足矣,只可惜,哎,算了,不提也罢” 李出源向刘建拜道。 “哦,李兄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刘建看了看李出源似乎有难言之隐,便问道。 “无事,刘兄休要再问,时候不早了,一会就要敲锣了,你我还是早些进去吧,先助刘兄马到成功” 李出源立身拜道。 “也祝李兄功成,他日高中,实现心中所想” 刘建说完,对李出源一拜。 之后二人便分别走进了杭州学院中。 刘建一边走,一边想着。 这李出源看谈吐,举止还行。 应是受过良好教育的。 只是之前欲言又止,似乎有些难言之隐。 也不知有何难处。 算了,或许也只是萍水相逢而已。 何必想这么多呢。 刘建摇了摇头,没一会便来到贡院门口。 此时一众人皆陆续走进贡院。 应都是参加童子试的。 不过看这些人的穿着,年岁确各不相同。 有衣着华贵者,也有如刘家这般朴素,普通者。 年岁有比刘建大者,也有比刘建一般者。 各不相同。 刘建到未在意。 反正就是一场童子试嘛。 刘建深吸一口气,走进了贡院之内。 走进贡院后。 刘建便对眼前之景所吸引。 只见一座高台位于正中,高台之上,监考官正在为上下的考生分派号码牌。 也就是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各种号码。 考生先交上自己的姓名,籍贯牌,再领取号码牌。 之后便是对号入座了。 高台四周,便是考场。 考场皆是一个个小隔间组成。 有多少隔间,一时刘建也数不过来。 贡院四周,皆是高墙,高墙之上又有各种高台,上面站着人。 应该是监考之用,看是否有作弊者。 贡院只有两个门。 一个进口,一个出口。 皆有衙役负责看守。 看着眼前的种种。 刘建心中又泛起了波澜。 这考场可不咋滴啊。 刘建走进后,先在门口登记姓名,籍贯。 拿取木牌。 在排着队,上了高台。 交上木牌后,从监考官手中接过了一号码牌后。 便跟着人流,走下了高台。 刘建定眼一看。 甲字一百五十八号。 这数字还行啊,还有个八。 刘建心中打趣着。 没过一会,刘建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看着眼前的考位。 刘建心中一紧。 这是人待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