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封侯 第十一章 祖孙二人交心相谈(上)
窦英把边关急梳当着大臣向皇上奏报了一遍,朝堂文武都在等刘彻的回应。 “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今日朝会大家畅所欲言,若有纰漏,概不问罪!“面带微笑的刘彻对此事打了太极,推到文武大臣面前,想看看一众人等对此事的看法和态度。 结果还是没人说话,都不敢做这一个出头鸟,窦英如此,帝师卫绾也是如此,舅舅田蚡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此时作为勇战派将军李广看着左右都不开口,竟然也哑口不言,让人心噓不已。是知道刘彻的心思,故意装聋作哑;还是没有想好怎么回复应对,就不得而知。 沉静片刻后,刘彻也看清了文武的心思,便抱拳向帝师卫绾带着些许敬意问“先生,该当如何,不妨谈谈您的看法,弟子和满朝文武洗耳恭听。“ “陛下,如此大礼,老臣不敢承受。既然陛下讨论此事,老臣斗胆献言! 先皇景帝在位时,也遇到过这种事,汲黯和李老将军也有所闻。当时边关传来噩耗,定边侯鹰武将军陈再道驻守太行山时,匈奴侵犯边境村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日便有数千平民白姓遭胡狗杀戮,数万官兵赶到时,满回狼籍,民舍草棚倾倒烧毁,孩童啕哭,男子无息,女子赤裸掩面哭泣。此种罪行昭然若可,和今日之雁门关有何区别,一般无二。 先皇景帝听到这样的结果,怒不可言,拔刀向案椅砍杀,当时老臣和晁错也在当场,晁错建议先皇谋定而后动,匈奴暂时是小打小闹,先皇不得不选择和亲之策安抚匈奴。大后方七国藩王才是内部隐患,后引发“七国之乱“经周亚夫,大将军窦英和韩安国三月平息这场内乱。经过十几载的稳定,老臣以为可以用兵,彻底肃清北方胡虏,还边疆之太平!“帝师一口气讲出了多年前的故事,残酷血腥和无奈,便退跪坐在一旁,像是提起了许多伤心往事不堪回首,眼角早已湿润。 “陛下,匈奴之残暴,不安之行径,自高祖至现在犯得累累血债是该尝还了,臣附议。“作为窦氏一族在朝堂上的领头羊,居然说出了大家不敢相信不敢听到的话,此时的窦英才是大汉帝国的大将军,言语之中颇有分量。 “大将军和卫相说的好,末将附议!“李广洪亮而又坚定的附议,军人就这么简单。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众多朝臣依次附议赞同帝师所说,并附带此次匈奴来使就雁门关事件不予理睬,没有商榷的余地。 古语有云: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且现在匈奴使者未到,难不难为都说不上,不对号入座了,更别说斩杀使者。 刘彻正襟危坐在龙椅之上,始终不苟言笑,看着朝臣的面孔,听着其言论,思考着:“此次庭议,竟然如此意见统一,看来反击匈奴的这一天即将到来,民心所向啊。” 希望这次太皇太后不加以阻挠,下朝之后要去长乐宫,拜见奶奶,询问对此事的看法。 虽然窦英现在和太皇太后存在隔阂,但他始终是窦姓之人,看能不能拿回传国玉玺,虽然可能性极小,朕也要试一试。 一言不发的刘彻,弄懵了朝臣,都不敢说话,私下呓语。 刘彻在龙椅上,看着底下跪坐的朝臣,纷纷在低头私语,也不恼怒,笑着说道:“诸位朝臣柱石,皆可提出自己的看法,今日朝会种种,日后盖不问罪!” 接下来满朝文武都在为匈奴随时可能进犯我朝边关,进言或出谋划策。但是商讨了许久,依然没有所以然;谁可挂帅?要从何处出兵?出兵多少?更要命的是,调兵虎符和印绶皆在窦太后手中,仅此种种,只能悄然退朝。 皇太后的恨意,大家不要理解错了。 “孙儿,向奶奶请安!“刘彻人未到声先到。 “是彻儿来了吗?“一个面色苍白,略带血丝,双目微睁,满头白发的老人家正在扭转头颅,颤颤巍巍的说道,耳朵竖起静静地听着,像是寻找声音来源。同时也抬起一只手在空中摸索着,想要捉住东西,最好是这孙子的手臂或者衣服。 不觉然间,老人的眼角已经湿润,泪痕婆娑。像是诉说着为什么不常来看看这老太婆,在这个世上只有刘彻、刘宓和馆陶公主三个亲人了。 刘彻进入奶奶的房间,看到七八个妙龄少女丫鬟跪倒在地上,口喊着“陛下“,刘彻知道这是伺候太皇太后的侍女,也没有应声,直径走到她身前五六米远的地方,立住了脚步。 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人,端着盘子静立在窦太后身边,低着头不语。 看清盘子里东西,散发着阵阵草药味,便知道这段时间这位奶奶,靠着药物治疗维持着病恹恹的身体。心酸和不忍涌上眼角,再也忍不住跪了下去“祖母,孙儿向你赔罪!“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窦太后瞬间破防,失声痛哭起来“彻儿,你已经很久没来奶奶这了,奶奶想你,但是奶奶身体不行了,走不到未央宫去看你了,呜~呜~呜“ 仔细算起来,刘彻已经四五个月没来了。上次来的时候,窦太后还能下床,还能陪自己说着往昔得种种,现在几句话已经气喘吁吁,虽然带着哭涩,但刘彻能听得出来,奶奶用上了全部的力气。 刘彻跪爬到窦太后的床前,忘记了旁边的陌生人和身后的婢女。握着枯憋青筋的手“孙儿,错了,来晚了。日后必定每日来看望奶奶。“这是刘彻的承诺,窦太后知道自己这个孙儿注重承诺,所以会心的笑了,笑得那么灿烂。 从进门到现在,刘彻的眼泪就没有停下来过。谁说帝王无情,他们只不过把自己的情感压在心底,不能随意表露出来罢了。 爷孙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心底的温暖互相影响着,渐渐的平息着激动的心,也让太皇太后心里有了一丝慰藉,像是重新拾起这个贵为皇帝的孙子,久久不愿撒开。 许久后,两人渐渐平息下来,停下了泪水和思念,唠起了家长里短,说起了天下,谈着某人,催促着刘彻赶紧生个重孙,最后才说到和亲和匈奴,那个陌生人也识趣地退出了宫殿,留下爷孙单独聊天。 “奶奶,我努力明年后的今天生个重孙只是。。。。。“刘彻开口第一句话支支吾吾,慢慢吞吞地说了一句,地下了头。 “只是什么?“窦太后疑惑的问道。 “我和皇后成亲七年了,到现在也没有子嗣,我怀疑。。。。“刘彻艰难的把自己这些年的生活点点滴滴说给窦太后听,同时也说了自己若再娶,生怕会辜负了阿娇。 “那就多娶几个,延绵子嗣,也好后继有人,再说帝王之家,三宫六院很正常,也是必须的。“毕竟是历经三朝的过来人,虽然眼瞎,但心清耳聪,瞬间说出了解决办法。 窦太后说出了皇家后宫佳丽三千,是普遍现象。自己也是从三千佳丽脱颖而出,成为汉文帝刘恒的皇后和汉景帝刘启的生母太后,最后统领后宫,且鉴国两朝。看惯了也听惯了三妻四妾,不再为想要男人独宠一人而感到烦恼。和困惑争风吃醋,所以才会豁达大度。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男人三妻四妾,更别说王侯将相,最高统治者皇家后宫了,妻妾成群,儿孙满堂是这个时候男人的标配,也能体现出这个男人的各方面能力突出。 要是放在现在这个社会,哪个男人敢三妻四妾,妻妾成群。配偶不把这个男人剁了才怪,离婚是最轻的。 刘彻现在能做到独宠一人,已经非常不错了,何况自己还是皇帝。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才是帝王最成功最愿意做的事,没有之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子民都是自己的,多娶几个又有何妨。刘彻想到这两句,感觉自己此时才有皇帝的气势和心境,什么独宠阿娇,都可以过滤掉。 “彻儿,这些年是不是对奶奶颇有微词和怨恨啊,老太婆对你政务指手画脚,其实并不是我想这么做,是因为你幼时聪明,奶奶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你为藩王时,奶奶向你父皇建议让你叔叔梁王刘武继承皇位,这是奶奶的私心。想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是皇帝,这样可以后世留名,好在当初窦英谏言以不和朝典和规矩,压住了奶奶的私心。可是这么多年,发现是奶奶错了。 你父皇在位时,少谙世事,不够稳重,奶奶也处处打压,让其磨炼成长,后终成人人景仰的景帝。 而你自幼聪慧,登基之初,皇位不稳,到现在我还没有把玉玺交还给你,你知道为什么吗?“窦太后一口气说完,最后问刘彻。 刘彻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是说你贪恋权位,还是什么。 窦太后看到一脸懵逼的刘彻,笑了笑继续说道“彻儿,你是不是在想奶奶是贪恋权位?奶奶今天高兴,实话告诉惩戒你。 奶奶不是那种贪恋权势之人,也没有想过要效仿吕后,是文帝给我说,要我好好监督后世之君,磨炼他们的心智,挫其锐气,使你们变得圆滑成材,好接手大汉帝国,并好生发展,以便于往后积蓄力量向匈奴报仇雪耻“ 说完,窦太后那本就不明朗的眼睛就闭上了,不再多说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