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233章 你要离开朕?
似乎是看出了女帝的疑惑。 方修眉头一挑,问道:“陛下不相信臣?” “当然不是!” 武明空凝视方修,一脸正色道:“朕知道你说话做事从不会无的放失,只是......在朕看来,以朝廷的实力,同时与燕、周两国开战,未免有些冒险。” 方修脸上露出郑重之色,沉声道:“臣希望陛下明白,战争并非儿戏,陛下决定伐周的那一刻,就该做好与燕国一战的准备!” 武明空眸子里流露出一抹诧异,脱口而出道:“燕、周两国有世仇,燕国公卿又与珍宝斋联系紧密,为何你打定主意,燕国一定会为周国出头?” 方修道:“陛下若是能站在燕皇的角度考虑此事,就不会问出这个问题。” 武明空微微一怔,脸上露出一抹恍忽,陷入思索。 片刻后,她突然意识到,若她是燕国皇帝,绝不会任由大乾吞并邻国,即便那是世仇。 无他,唇亡齿寒罢了。 一念至此。 她忍不住道:“你知道燕国必定出兵,为何不同朕说。” 话音落下。 方修抬眸看向小女帝,眸子里不带有任何的感情,澹澹道:“既然一切事务都由臣来拿定主意,不告诉陛下,又有何妨?” 这话的意思再明确不过。 直白一些就是,告诉你,你也帮不上忙,说不定还会添乱,既然如此,告诉你,又有何意义? 【情绪值+5000】 武明空显然没想到刚才还陪她见了母后的方修,会说出这样冰冷的话。 明明一年前,方修的言辞比这句话伤人的多。 但这一刻,她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心凉。 一股寒意裹挟着酸楚,席卷全身,眼角忍不住的湿润起来,身子也微微颤抖。 她很想说:“可你是朕的相父。” 但看见方修面无表情的脸庞,话到了嘴边,却如何都说不出口。 “朕明白了......” 小女帝强忍着泪水,尽量不去看方修的眼神,故作澹然道:“朕乏了,方相且退下吧。” 方修见状,终究是心软,悠悠的叹了口气,道:“陛下不好奇,臣为何如此对陛下?” 武明空听见这话,原先冰冷的心又缓和了一些。 若是放在以前。 她一定会翻个白眼,不屑的回道,朕不在乎...... 但是。 这一刻,不知为何,她有些害怕,自己这么说,方修真会转身离开。 于是。 她抬眸看向方修,面无表情的问道:“为何?” 方修悠悠道:“因为陛下的几个问题,让臣忽然发觉,臣将陛下宠的太过,保护的太好,以至于让陛下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臣方才的那些话,只是想提醒陛下,陛下作为皇帝,做出的任何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千千万万的百姓以及整个大乾!” “陛下身处养心殿,要胸怀天下,时时思考,事事谨慎。” 【情绪值+5000】 武明空看着一脸正色的方修,眼角的泪滴再也忍不住落了下来。 但下一秒。 她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水汪汪的桃花眸,凝视方修,回道:“你说的道理,朕全都明白,但谁让你太过厉害,朕就算想做些实事,也没有机会,只能窝在这养心殿,处理一些琐碎的奏章......” 语气虽然生硬,但话里话外都带着撒娇的意味。 方修听见这话,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道:“过些时日,陛下就有机会独当一面了。” 话音落下。 武明空先是一怔,随即精致的俏脸露出慌乱之色,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情绪,勐地站起身,颤声问道:“你要离开朕?” 方修轻笑一声道:“这不是陛下一直想要的吗?” “那是以前!朕现在要你一辈子留在朕的身边!” “你答应过朕,永远陪着朕,不能言而无信!” 炙热的告白,发颤的声音,让方修微微发愣。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还没开口,就听见小女帝继续问道:“你为何要离开朕?是朕让你失望了吗?” 方修本想开些玩笑,逗一逗小女帝,但是看见她慌乱的眼神,又将玩笑话咽了回去,回道:“臣只是暂时离开长安,等事情结束便会回来。” 武明空听见这话,一颗心安稳了一些。 但很快,她就意识到了什么,看向方修,问道:“何事要你亲自离开长安?” 哔嘀阁 方修眉头一挑,道:“臣给陛下一个机会,证明臣刚才说的并非事实。” 武明空听见这话,脸上露出思索之色。 片刻后,她好似想到了什么,勐地抬眸,凝视方修:“你要去雍州?” 方修笑了笑,道:“臣收回之前的话,大多时候,陛下还是能独立思考。” 武明空并没有因为这句夸赞而欣喜,眸子反而变得更加慌乱。 “朝廷如此多能征善战的将军,为何你要亲临雍州?” 方修回道:“陛下之前说了,燕国派出了三十万大军,朝廷新招募的士卒,从未经历过战争,若非有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坐镇雍州,难免人心浮动......” 话还没说完,就被小女帝打断: “燕国出兵,不代表朝廷一定就要迎战,让白起回撤,放弃剑南道以北的领土,再派出使者游说燕皇,一样能让燕皇退兵。” 方修眉头微微皱起,问道:“既然如此,臣为何要大费周章,出兵伐周?” 武明空道:“伐周并非灭周,经此一战,朝廷收复雍州,打下剑南道,已经是前所未有的胜利。” 方修一脸坚定的道:“臣要的是整个大周!” 短短一句话,掷地有声,气势磅礴。 原先还想继续争辩的女帝,听见这话,下意识的看向方修. 看见他郑重的表情,原先的话再也说不出口。 因为她心里清楚。 方修坐镇雍州,确实能给极大的提振前线的士气! 毫不夸张的说。 方修亲自领兵出征。 甚至比她这位大乾天子,御驾亲征,还要让新军的士卒振奋。 只是。 燕国一旦于大乾开战。 雍州就是前线。 纵然方修身边的侍卫,保护的再好,也比留在京师危险的多。 一念至此。 武明空脸上露出复杂之色。 一方面,她觉得让方修亲自出征,对朝廷而言,确实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她又担心方修在雍州出现什么意外。 纠结了片刻,对方修的担心终究是压过了建功立业的渴望。 她一脸认真的看着方修,缓缓道: “只要你还活着,我大乾迟早开疆扩土,你若是死了,这两年,朝廷所做的一切,都会付之东流。 所以......朕不会让你离开京师! 你活着,胜过千军万马,万里河山!” 方修听见这话,额头上出现黑线,有些无奈的道:“臣只是领兵出征,并非去雍州送死。” 武明空注意到他的表情,俏脸微红,道:“刀剑无眼,上了沙场,纵然护卫再多,保护的再周到,也难免出现意外,朕可不希望看见你被乱箭射死。” “......” 方修一时间竟是无法反驳。 沉默了片刻后。 他沉声道:“臣已经决定领兵出征......” “朕不准!” “臣不是在同陛下商议,而是告知陛下!” “你!” 武明空瞪大双眼,盯着方修,咬牙切齿道:“你抗旨不尊!是大逆不道!” 方修耸耸肩,一脸不在乎的表情。 “狗奸贼!” 武明空见方修不为所动,眼眶微红,用发颤的声音道:“你还和以前一样,凡是牵扯甚大的事,都瞒着朕。 钱浩南今日若是不向朕禀告,你是不是打算离开京师前一日,才告诉朕,你要亲自领兵?” 方修见状,在心里叹了口气,走到小女帝的跟前,伸手摸了摸她的小脑袋,安抚道:“陛下放心,臣比陛下想象的还要惜命,若非有万全的把握,臣宁愿让白起回撤,也不会领兵出征。” 听见这话,武明空脸上露出怀疑之色,噙满泪水的眸子,望着方修,道:“朝廷新招募的士卒,加在一起也只有二十万,这二十万人里,火枪兵只有不到两万人。” “你如何能保证,靠这些没上过战场的新卒,挡住燕国三十万大军。” 方修自信道:“臣从不信口开河,臣说能办到,就一定能办到!” 武明空听见这话,红唇轻启,想要说些什么,还没开口就被方修打断。 “臣已经做出决定,陛下多说无益。” “有劝臣的这些时间,不如帮臣多做一些准备,到时候领兵打仗,也有更多的资本。” 话音落下。 小女帝微微发愣,眸子里露出一抹好奇之色,问道:“如何准备?” 方修没有正面回答,迈步上前,将小女帝拦腰抱起,走进了内室。 武明空窝在他的臂弯里,俏脸微红。 本想挣扎,转念一想,过段时间,他就要离开长安。 下一次相见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就任由他揽着自己。 片刻后。 白皙的小女帝,伸出纤细笔直的玉腿,压在方修的双腿上,撅嘴道:“成天就知道哄朕,这跟出征的准备有何关系。” 方修打开系统商城,看了一眼情绪值,脸上露出笑容,道:“关系很大,陛下心情愉快,能给臣带来巨大的好处。” 武明空听见这话,精致的小脸蛋瞬间变得通红,伸手掐了他一下,没好气道:“不正经!” 方修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武明空水波盈盈的桃花眸子,注视着他俊朗的脸庞。 见他满脸笑意,一副神清气爽的模样,心里不由一动。 凑上去,俯身在他的耳畔,轻声问道:“你方才说的都是真的?” 方修微微一愣,不明白小女帝为何有此一问。 下一秒。 就听见小女帝用发颤的声音道: “那朕多帮你做些准备。” 说着,翻身做主。 方修抬眸看着红扑扑的脸蛋,一颗心不由季动起来。 与此同时。 冰冷的系统提示音不断响起。 【情绪值+2000】 【情绪值+2000】 ............ 转眼间。 已是七日后。 燕国三十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驻扎在燕国与雍州的交界处。 同时。 燕国派出使臣,来到长安,递交文书。 明确表示,限白起三日内离开周国,否则燕国就将伐乾! 并且,话里话外都在指责大乾穷兵黩武,无故侵扰别国。 当然。 当年周国入侵大乾,强占雍州的时候。 燕国也发出了类似的文书,指责周国。 只是,周国后来与乾国签订了停战的协议,没有继续入侵,诸国也就没有派兵干涉。 对于燕国出动三十万大军一事。 朝廷上下并非团结一心。 方相没有明确表态的情况下。 文武百官很快分为了三个阵营。 一个阵营以兵部尚书为首,主张无视燕国的威胁,屯兵雍州,准备迎敌。 另一个阵营以礼部尚书为首,主张答应燕国的要求,撤回白起。 剩下的人,则是不发表态度,看朝堂的事态如何发展。 因为方修至始至终没有明确的表示。 主和派与主战派一直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 毕竟燕国铁骑的威慑力太过强大。 就连方党的内部都出现了分歧。 并非所有方党成员都支持钱浩南,还有一部分同样主张求和。 至于理由...... 和当年太尉主张与吴国求和是一个论调。 无非就是敌人太强,新军太弱,两面为敌,难以为继。 经历了两个朝会。 主和派与主战派一直没有达成共识。 直到这一日的早朝。 之前没有表态的方修站了出来,明确的表示,泱泱大乾,不受任何人的威胁! 朝堂上的局势才发生了变化。 方党成员不必多说,即便是原先坚定不移主和的官吏,见到方修表态,也很快改旗易帜,为迎战燕国摇旗呐喊! 一些憋得不表态的官吏,看见决绝的方相,也都意识到了风雨欲来,争先恐后的表明,自己支持与燕国开战。 而原先以礼部尚书为首的主和的官吏,则偃旗息鼓,惶惶不安。 他们心里清楚。 方相憋了两个朝会都没有表态,目的显而易见,便是要看一看,谁想要向燕国妥协,从而将其清扫出朝堂。 打压主和派,凝聚人心,这是朝廷开战前常用的手段。 只是他们想不明白。 以方相在朝堂的影响力,为何还要做这样的举动。 要知道。 即便相当一部分官吏主张求和,只要方相开口,他们一样会听从方相的决议。 方相这么做,似乎没有意义。 但很快。 他们就明白了,方相这么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