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大唐极品纨绔

第一百二十章 焉得虎子

大唐极品纨绔 子率以正 4438 2024-06-18 22:52
  张拯今天带着陈瑀刘三等一干亲卫,还特意叫上了晋阳宫留守大太监严松。  不顾双腿内侧的疼痛在晋阳兜了那么大一个圈子,当然不是闲得没事干了,跑出门逛街。  什么样的热闹繁华张拯没见过,便是后世的大商场,张拯也未必有闲逛的兴趣。  更何况以大唐如今的商业环境,能吸引到张拯的东西,可以说寥寥无几。  但张拯既然这么做,自然是有深意的,只是这其中的深意,却不能对其他人明言。  张拯大致能猜测到李世民的想法,一些影响大唐的不稳定因素,还是直接消失掉比较好。  甚至不惜给了张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两个折冲府的调兵权,说到底也是为这件事服务的。  但张拯心里另有打算,经过陈瑀先一步来到晋阳的试探,他大致也能猜到那些人的来路。  如果真的是那些人的话,直接人道毁灭,那是一种极大的人才浪费。  所以张拯打的主意是,先想办法接触一下那些人,听听他们的条件,再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收服那些人为己用。  毕竟,那些人在晋阳搞出那么大的动静,总不能是要造反吧。  要造反还用这样暴露自己的存在,直接偷偷摸摸给李世民来一记狠的不好吗。  既然对方有条件,那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坐下来谈的。  张拯今天选择只带了一百多个亲卫围着晋阳打转,而不是将折冲府的将士栓在裤腰带上闲逛。  就是在给那些人释放一个善意的信息,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身份。  同时也是在告诉那些人,我知道你们有条件,我也做好了跟你们谈条件的准备。  但张拯明显低估了他们的耐心,本以为那些人今天会选择派人和自己接触,却没想到那些人比自己想象中的更耐得住性子。  自己在晋阳走了一整天,愣是一个准确的信号都不给。  相反的是,张拯不是一个喜欢坐以待毙的人,也不是一个耐心很好的人。  善意是已经传递出去,但不代表对方一定会接受。  以张拯喜欢做什么事情都做两手准备的性格,既然山不来就我,那我便去就山。  见对方那么有耐心,张拯可没有和他们耗下去的打算。  他还准备赶紧搞定这边的事情,然后回长安过年呢。  这才是张拯为什么执意要来太原王氏的原因。  王氏是并州的地头蛇,其势力遍布晋阳的每一个角落和行业。那些人的存在,他们没道理会不知道。  既然有人知道他们的消息,直接上门问就是,中间的难点,无非是张拯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来获得这个信息而已。  当然,这是原因之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但张拯此来,也未尝没有抱着是打算和太原王氏化干戈为玉帛的想法,这些小心思,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用后世伟人的话来说,就是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如果有可能的话,张拯是打心底不愿意与这些世家大族为敌。  而今天踏入王氏大门的两个目的,但凡能达成一个,于张拯而言都是赚的。  不然张拯吃饱了撑得跑来仇人大本营,又是低姿态又是斗心眼的。  进门到现在,张拯一直面带微笑保持沉默,其实是在心里盘算着说辞。  王渊跪坐在主位上,依旧克制着情绪,见张拯半天不说话。  拉着眼皮朝跪坐在下首的张拯问道:“不知张贤侄今日登我王氏的府邸,有何贵干呐?”  张拯心中一动,笑着回了一句:“世伯这话说的好没道理,小侄没事,还不能登王氏的门了?”  “呵,贤侄别误会,老夫可没这意思,只是我太原王氏与你敦煌张氏往来也算不得频繁。  说起来,你我两家如今的关系可谈不上和睦。  这不年不节的,贤侄登门,总不会是来给老夫贺寿的吧。”  王渊冷笑一声,说完后顿了顿,见张拯面上笑容不变,接着说道:  “数月前尔父带兵围了我王氏府邸,强行索走了我王氏数年来积攒的近百万石粮食。  这笔账,老夫可记得清清楚楚的。  所以,张贤侄此番前来有什么目的,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  若只是依礼节前来拜访,老夫看来,恐怕没有这个必要。”  一番夹枪带棒的话说完,王渊冷冷的看向跪坐在下首的张拯。  可以说,王渊到现在还没有和张拯翻脸,反而是客客气气的将这位仇敌请进家中,强忍不耐与他扯皮,王渊的气度修养已是不凡。  但仇恨就是仇恨,要王渊对张拯这个挖起自家百年根基毫不手软的敌人有什么好脸色,那就是难为人了。  张拯笑着,静静的听完王渊的话,跟这样的老狐狸打交道,耐心是必须放在首位的。  其次就是智商一定要在线,别看王渊话说得敞亮,什么既然关系本就恶劣,有什么目的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之类的。  但张拯要是真信了他的鬼话,不管不管一股脑的将心中所求和盘托出,那才是离死不远了。  还是那句话,不能小觑了古人的智商和能力。  特别是面对这种什么都经历过的老家伙,话语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如今张拯是主动前来,王氏是被动应对。  张拯不知道王氏的底线,王氏也不清楚张拯的目的,这样是最好的。  “呵呵呵,要说这事儿,确实是家父做得不地道。  但换一种说法,这又何尝不是因为王氏深明大义,所以家父才能顺利取走粮食,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呢。  时节如此,大唐十道有三道受了蝗灾,百姓颗粒无收,饿殍遍野。  幸得王氏深明大义慷慨解囊,无偿捐赠了百万石粮食。  这才让受灾的百姓稳定的度过了这场灾难,不至于使得大唐朝局动荡烽烟四起。  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太原王氏的功劳,大唐的君臣百姓有目共睹。  小侄在这里先替天下受了王氏恩惠的百姓,感谢王氏的帮助。  待小侄回了长安,定向陛下奏表,为王氏在京都首善之地勒石记功,让天下百姓都感念王氏的恩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