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喝的醉汹汹的两人,看着他们的背影,霍光的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 卖房子只是为了赚钱? 呵! 霍光的想法,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要赚钱,以现在他的身份地位,加上兄长和舅舅这两个大司马的加持,他有一万种比这更轻松的捞钱方式。 何况。 他名下的各种铺子,加上酒楼,造纸工厂等等,已经让他实际财富远超长安城那些权贵和富商了。 用一句话来形容霍光的富有? 他对钱不感兴趣! 之所以搞房地产,一是为了改变民生,二是为了掀起变革。 买房的人。 不欠霍光的钱,但欠下钱行的钱。而他们欠钱行的钱,又被霍光赚到了手里。 所以! 简而言之,霍光握住了这些人的经济命脉。 等房地产项目推广到全国的时候,霍光差不多就握住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握住了全国的经济命脉,霍光那时候,想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得干什么! 当然。 前提是不能让朝廷发现。 霍光要变革。 但不能像王安石那样明着变,因为汉武帝刘彻,是一个极度刚愎自用的人。 你不能否认汉武帝的功绩! 但也不能忽视汉武帝杀性,在汉武帝面前搞变法,那是找死。 所以。 霍光变革的,不是汉朝的制度,而是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一变。 潜移默化的,那制度自然就变了。 变法最难的,便是阶层利益。几千年下来,在这片土地上,几乎没几人能跳出自己的阶层,然后完成自己的变革。 除非。 一股野蛮的权力者出现,将原有反对的阶层屠戮殆尽! 这是惟一的方法。 同时,也是为什么,野蛮能屡屡战胜文明的根本原因。 满清入关,旧明的阶层利益成了待宰的羔羊。 蒙元南下,金宋两朝还在鹬蚌相争,蒙元不得利益,那谁得利益? 但这些不是霍光现在要考虑的。 现在。 棋盘已经摆好,霍光就应该专心下自己的这盘大棋了。 于是。 到了次日。 那些建造出来的房屋,开始在长安城,长安乐酒楼旧址上建造起来的售楼部销售起来。 原本霍光是要给这售楼中心建造九层楼房高的。 可惜后来被弹劾了。 说是超过了老刘家的皇宫的高度,于是,只能推倒了重做。 现在的售楼部。 很矮。 不过,建筑依旧是现代化的。 这与周边的汉朝建筑显得格格不入,但同时也非常引人注目。 首日来买房子的,都是长安城附近一带的权贵,还有汉朝全国各地的富商。 他们为什么会来买房子? 商人自然是嗅到了里面的商机,而权贵,则是知道,东边的一块区域,霍光将它们给了汉武帝居住。 紫气东来。 最东边是帝王住处。 那这些权贵,自然得加紧跟上。 贫苦的百姓,却来的很少很少。 近乎于没有。 这让 霍光颇为失望,他压根就不想赚富人的钱。 有句话怎么说的呢? 富人最大的财富,便是穷人。 这句话很刺耳,但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穷人基数大,富人才几位啊? 你掌握了一千万穷人,从他们身上每人赚一个铜钱,那就是一千万。 你掌握了一百个富人,从他们身上每人赚一百个铜钱,也不过一万而已。 这,就是区别! 房地产为何暴利? 因为,它不是从一千万个穷人身上,赚一个铜钱,而是赚一百个铜钱! 在穷人身上,赚富人才能拥有的钱。 它不暴利,谁暴利? 霍光本意不是赚百姓的钱,他只是为了吸引百姓来购房。 现在百姓不敢来。 说明他们身上没有钱! 所以。 往后几日,霍光便又重新改了房屋的销售方式,连首付都取消了,直接零元购买。 之后每月按揭即可。 长安城周边,住着三十几万百姓,这些人,原本就是住在长安城外。 所以。 他们对于突然在城外出现的这些高楼大厦,本就极为好奇。 前些日子。 这些空无一人的房子开始销售,那些达官贵人纷纷入住进去。这些,百姓是看在眼里的。 茶余饭后,甚至成了闲谈的话题。 现在。 突然爆出不花钱都能拥有一套房子的消息,这些百姓自然就心猿意马起来了。 贪小便宜吃大亏。 这是人类的本性。 当他们以为房子不要钱后,村里八十岁的老奶奶,都能健步如飞的跑来售楼的地方询问情况。 所以这一天。 长安城出现了一股从未出现的盛况! 穷苦百姓,挤满了长安街道。 此刻。 司马迁正约着杜陵苏建、李广之孙李陵去喝酒,却被人挤人的长安大街给堵住了路。 司马迁感慨地说道:「此番盛况,好些年没有见到了,上一次,貌似还是书纸比试吧?不过,也没这般热闹!」 书纸比试。 比的是才华,多是权贵家族蜂拥而至。 而这次,是面对全部百姓的「零元购」买房行为。 长安附近,三十万百姓,不说全部,哪怕十分之一,都有三万人。长安城内能容纳下的,也不过三万人原住民。 这再加三万,自然人满为患。 何况。 听到「零元购」,贪小便宜的人又岂止三万。 苏建此时看着周边这些穷苦百姓,顿时皱起了眉头,道:「该死,这些浑身弥漫着穷人酸臭味的庶民,看守城门的城卫们,怎么把他们放进来了。」 说话的苏建,原先是跟随卫青作战的副将。因为当初卫青带军作战大捷,得封平陵侯。 但后来出了赵信那档子事情。 苏建所率部下,全军覆没,这种情况,依照汉朝的法律,该当死罪,当斩。 不过主帅是卫青,替他揽下了罪责,免于死罪。 最后。 交了赎金,贬为庶民。 说起苏建。 大部分人可能陌生,但提起他的儿子,众人就不陌生了。 他有好几个儿子,其中一个,便是苏武。 没错! 苏武牧羊,就是这个苏武! 既然苏武是他的儿子,那么苏建的年纪 ,应该很大才对。这般年纪,为何能与李陵、司马迁这种年轻一辈玩到一块去? 除了忘年交这种说法外。 最重要的,自然有他苏建的目的。 目前。 漠北已无战事,原本时刻要遭受到匈奴人入侵的代郡,此刻不仅安全,其空出来的代郡太守位置,还成了香饽饽的存在。 被贬为庶民的苏建,虽然年纪一大把,但依然有着当官的想法。 太守啊! 汉朝的地方官,不算小的。 李广老将军虽然战死,但李家的荣誉还在,又没出李陵那档子事。 李家的关系网,依旧好用。 而司马迁家族,乃是史家,其父司马谈,更是当朝的太史令。 太史令是能与汉武帝刘彻说得上话的人物,汉武帝刘彻谁啊?汉朝皇帝啊! 这就是汉朝的一号人物! 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到的存在啊! 苏建一把年纪,与这二位年轻人能交谈到一块去,自是看重他们背后的家族关系。 只是此刻的苏建,在嫌弃大街上人挤人的百姓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穷酸臭味。 却是又忘记了。 他自己也早已被贬为庶民,与这帮人无二。 一旁的司马迁听到苏建的抱怨,当即笑道:「听说是博陆侯向陛下建议,开设钱行,卖房,提高朝廷财政收入!」 苏建顿时皱眉,道:「这两年来,风调雨顺,朝廷财政应该不错啊,还要搞这些提升干什么?」 「难不成,陛下又要打战?」 「可漠北的匈奴,都被骠骑大司马撵到荒无人烟的极寒之地,没什么战事吧!」 对于苏建说的疑惑。 李陵却是说道:「苏老多年未曾随军出征,有所不知,陛下最近对大宛国感兴趣。但大宛国不愿归属朝廷,陛下可能在这两年内,就会对他们动兵。」 汉武帝。 一个「武」字,足以说明一切。 大宛国,以大宛马出名。 汉武帝善于骑射,也颇为爱马。知道周边邻国有好东西,那不给他打下,那就不叫汉武帝了。 听到李陵说话。 苏建兀自叹了口气。 他倒是想随军出征啊,可上次李信的事情,已经让他不受重用。 其次。 自己年龄也一大把了,现在只想着找个轻快的职位当当,安享晚年即可。 三人原本是想去酒楼。 当然。 不是此间乐酒楼。 因为李陵的原因,三人准备去的是另外两家酒楼。可随着大街上人流的涌动,他们竟然被挤到了售楼的门店里。 这里。 正是长安乐酒楼的旧址。 三人随着人流,走了进去。 「诶,算了,看看吧!」苏建叹了一口气,与两个年轻人在售楼处看了起来。 随着他们入店,自然也知道了为什么这些身上散发着穷酸味的百姓们,会来买这宛如天价的房屋了。 原来。 博陆侯是打着不要钱购买房屋的幌子! 自古以来,不要钱的东西,都是最好的。 百姓得知有便宜可占后。 岂有甘居人后的道理? 李陵看着招牌上的字迹,淡淡一笑道:「哼哼,这些无知的庶民啊,也不想想,天上掉下馅饼的事,岂会落在他们身上?」 「博陆侯,可是能雁过拔毛的家伙!」 「除了陛下外,这 世界上还能有人占他的便宜?」 李陵阴阳怪气的嘲讽了一顿。 司马迁听在耳里,知道他二人有矛盾,所以只是微微一笑,也没有多说什么。 但苏建毕竟曾经是跟随卫青大将军的。 对于博陆侯。 说不上是好感,但也没有什么恶意。 现在一听曾经同僚的李广的孙子这么说霍光,有些好奇,便道:「少卿这话,是有什么说法么?」 李陵听到苏老说话,当即笑道:「我敢这么说,当然是有的。」 「您看这里。」 「博陆侯在这底下说,房子是入住不要钱,但每月要交一定数量的住户金,交到足数为止!」 「为了防止住户断交,会提供乐业方向。」 「但如果住户故意不交每月的住户金,就会收回房屋。」 「简单的说,博陆侯是用了一种方式,让这些人,成了卖身的奴婢。奴婢甚至还有契约,他这连契约都没有。」 听到李陵的吐槽,苏建佝偻着身子,连忙往买房条款下面看去。 然后。 他果然发现了与李陵说的一样的东西。 这让苏建也不禁感慨道:「还真是,这博陆侯现在荣华富贵于一身,搞这种东西干什么,老夫有些困惑啊!」 李陵闻言,却是直接开口嘲讽道:「苏老这有何困惑的?」 「博陆侯向来与张汤走的近,张汤什么人,想必您比我更清楚。」 「人嘛!」 「向来是秉性相同者走得近,博陆侯和张汤,他们俩,臭味相投罢了。」 李陵胆子是真大,在这霍光的地盘上,就直接批判起了霍光与张汤起来。 一旁苏建和司马迁,听到李陵的话,都不禁皱起了眉头。 本来司马迁不愿多管闲事。 但见李陵这么说话,还是劝解道:「少卿,心直口快容易遭祸事。张御史和博陆侯,他们的事,还是不要乱说。」 李陵却是哈哈一笑,道:「子长兄也太小心了,人要是天天担心这,担心那,活着可真没意思。」 见状。 司马迁也只能无奈的摇摇头。 他知道。 这李陵与霍光的矛盾颇深,解,是解不开了。 算了。 也就任由他说两句罢了。 这时。 司马迁的目光继续转向那购房条款上,看着看着,他忽然就被有一条款吸引了目光。 于是又赶忙招呼李陵与苏建说道:「少卿,苏老,你们快看,这一条款是什么意思?」 李陵和苏建闻言,连忙循着司马迁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然后。 两人的眉头不由自主地一同皱了起来。 苏老更是直接念着条款的文字,道:「减轻住户金份额第十三条,住户家有低于十二岁以下孩童,可来大汉理工就读。」 「就读大汉理工的孩童,每月会有考核,考核成绩评选为优等,可减免一半住户金。良等不减免,差等则会被勒令退学!」 「此条款不针对任何人,但凡家中有孩童者,皆可让此条款生效。」 苏建念完这段条款后,眉头皱的更深了。 他的年纪,也就比汉朝少个二十来年。可活了这大半辈子,结果愣是看不明白这上面文字? 于是。 只好将目光转向司马迁和李陵,道:「是老夫久离长安,与其脱节了吗?」 「两位小友!」 「这大汉理工是什么 东西,没听说过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