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和方百花的事情对于如今的江都城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小插曲,第二天的科举还是照常举行,只是有些士子发现原本在他们旁边的人已经不知去向,但是眼下正是决定他们一生命运的时刻,谁也没有兴趣去打探一个不相识的人的下落。 第二天的科举结束之后,武科的选举结果立刻便出来了,其中苏烈以骑战、步射、骑射三个第一被选为武科状元,而李靖则是武科唯一一个以韬略全优的成绩晋身的士子。 在审阅榜单的时候,杨杲并没有发现自己所知道的隋唐时期的牛人,只有一位名叫鲁衡的人物,在步战中击败了苏定方,以步战第一,步射第三的成绩被武科主考官提名为此次武科的榜眼。 杨杲通过系统的检测出了这个鲁衡的四维,统帅62,武力92,智力51,政治43。极其善于步战,力大无穷,是个可造之材。遂同意了主考官的提名,加封其为偏将军,前往淮南薛仁贵帐下听调。 而此次武举的状元苏定方则被封为正五品的抚军将军,李靖则被任命为从四品的兵部侍郎,两人均调至南阳杨延昭麾下。而其余武科优胜者大多被授予校尉、军司马之职,前往各军任职。 文科的评选结果则比较麻烦,考试结束之后,虞允文亲自带着近百名从国子学抽调而来的博士日夜赶工,紧张地批阅堆积如山的考卷。 为了公平起见,每一份考卷都由五名博士进行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再取平均,这当然也是杨杲的主意。 经过了三天的评卷,上万封试卷基本上都被批改完毕,虞允文将筛选出来的前三百名考生的花名册和前十名考生的试卷一并上呈给了杨杲,前十名的顺序是由皇帝来决定的,如果皇帝不在京师,则由几名相国共同商讨决定。 杨杲拿到这十张试卷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看看这其中有没有房玄龄和张居正的,果不其然两人的试卷都在其中。杨杲当即将二人的试卷抽出,仔细审阅起来。 诗赋和贴经并没有多大的差距,两人基本上是平分秋色,所以关键还是落在了策论上。 本次策论的题目是杨杲亲自出的,一共两题,一题为“论当今天下形式”,另一题为“富国强兵之法”,二选一即可。 房玄龄选择了答第一题,他在试卷中有条不紊地分析,“当今天下已现昔日战国之象,其中关陇李渊、中原李密、河北窦建德和陛下为当今势力之最,李密和窦建德虽然声势浩大,但内部均有极其不稳定的因素,将来必为他人所灭,所以陛下的大敌当乃是关陇李渊。” 之后房玄龄又提出了数条对付李渊的策略,每一条都是难得的良谋,使得杨杲忍不住拍案叫好。 而张居正则选择了答第二题,他认为想要富国强兵,首先就要整顿吏治,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各级官员定期向朝廷报告地方政事,上下级之间相互监督,完善层层督察与监察制度。确保朝廷的每一条政令都能准确无误地实施。 之后他便提出了赫赫有名的“一条鞭”法,他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的原因是因为农民身上赋税太重,而实际上收上来的赋税最后纳入国库的却很少,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被中间官员私吞。所以为了遏制这种情况,可以将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 杨杲踌躇良久,最后还是提笔在状元的候选人上写下了张居正的名字。 .......... 正午时分,文科的录取人员榜单被张贴到了原文科考场的校场外,早已在那等候多时的士子“哗啦”一声便围了上去,瞬间便将整个校场围堵得水泄不通,只看得见密密麻麻的人头。 一甲也就是前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分别是张居正、房玄龄和一个名叫方铮的士子,这个方铮是河东的一个寒门子弟,策论写的不错,只是贴经中出现了好几处空白,可能跟家贫阅读量不足有关。 上万人密密麻麻得挤在榜单下面拼命搜寻着自己的名字,在榜单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后自然是欢呼雀跃,而榜上无名者则相当不甘心,看完一遍再看第二遍、第三遍,希望能够在哪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自己的名字,最后实在是真的找不到只能黯然离去。 在金榜旁的官差高声大喊道:“大家不要挤,不要挤,榜单会在这里保留十天,上榜的人也会有官员上门前来报喜,大家不要挤,看完的人往后退,别挤别挤!” 虽然官差喊得声嘶力竭,但基本上没有人听他的劝告,毕竟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谁都想早点知道结果。 一身青衣、儒雅修长的房玄龄看完榜单后,朝着一旁粗布黑衣、面容清癯的张居正拱手笑道:“恭喜张兄,高中状元,真是可喜可贺啊!” 张居正闻言微微一笑,拱手回礼道:“哪里哪里?房兄足智多谋,叔大只是一时侥幸而已。” 房玄龄呵呵笑道:“张兄不必谦逊,你我虽然相识不过半月,但你的治国之道,玄龄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噔噔噔。。。 正在房玄龄和张居正交谈之际,一阵马蹄声响起,几名官差策马赶到,冲着密密麻麻的人群高声大喊道:“中榜的士子们注意了,十天之后陛下将会在文华殿亲自接见你们,尔等回去好好准备准备,陛下面前千万不可失了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