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正文卷 第414章 潜伏的新阶层

  李成梁的上书内容很简单,请求朝廷派遣一名大员前往山东,节制文武,统筹整个山东的战局。  虽然高拱一直都对李成梁这样的军头很提防,但是他也承认李成梁的建议是合理的。  政出多门,在行政上都是大忌,更不要说在战场上了。  如今整个山东就搞了一个三巨头,三镇统制官王本固,山东总督陈以勤,山东巡抚韩楫,这三人每个月互相攻击的奏章,和苏泽最近刚出的《算学新解》的排列组合完美契合。  时而,王本固弹劾陈以勤、韩楫,陈以勤弹劾王本固、韩楫,韩楫弹劾王本固、陈以勤。  时而,王本固联合陈以勤弹劾韩楫,王本固又联合韩楫弹劾陈以勤,接着陈以勤和韩楫联合弹劾王本固。  再这样下去,别说进攻东南了,山东自己就要分裂了。  李成梁的上书有道理,可是派遣谁去山东,才能压服所有人,指挥这一次的战争呢?  这就是李成梁居心叵测的地方了。  内阁首辅杨博?他资历威望是够的,又是内阁首辅,但是他肯定不会同意去的。  杨博已经是首辅了,打赢了还能再升官吗?升副皇帝?  打输了一辈子名声都毁了,还要因此丢官罢职甚至被问罪。  杨博虽然是纸糊阁老,但是不代表他就淡泊名利,只是争权争不过高拱,只能当内阁吉祥物罢了。  高拱自己?  高拱还在推进新务,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去山东前线。  而且高拱对自己也有清醒点的认识,他确实不通军务。  不擅长就是不擅长,强行去山东前线指挥自己不熟悉的军队,这反而是将明廷好不容易编练的新军推向灭亡。  内阁四辅李春芳,他是靠着劝说上皇回銮京师才得以入阁的,无论是能力和威望都不足以担任统帅。  高拱怀念起在湖广的张居正来。  张居正虽然对东南也是零战绩,而且还接连丢了南直隶和武昌,但是张居正屡败屡战,好歹在湖广和东南对峙稳住了局势。  这在大明的高层中,已经算是精通军事的人才了。  可是张居正留在湖广不能动,看来看去,明廷高级文官中根本没有能够担任这样大任的人。  那李成梁就是这个统领全军最好的人选了。  他是京师武备学堂的祭酒,这三镇新军的中高层军官都是他的学生,取代王本固担任三镇统制官是恰当的人选。  李成梁经略辽东过,显然也是懂得政事的,有他在山东主持局面,好歹能压住各方势力。  李成梁也是对东南作战最有经验的武将,大沽之战虽然说是惨败,但是也是明廷有史以来对东南新军杀伤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而李成梁也总结出不少对付东南的新战术。  整个京师还有谁比李成梁更适合去统领山东军民两政呢?  总不能让皇帝御驾亲征吧?  那万一搞出个土木堡,不能再拥立朱翊钧吧?  但是高拱也敏锐的感觉到,李成梁在个人野心下的包藏祸心。  比如有言官就上书弹劾李成梁,认为他的建议就和东汉末年设置州牧一样,是要分裂大明的举动。  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地方上的野心家开始窃取州牧的职位,堂而皇之的成为一方割据势力。  安史之乱后的唐代节度使,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割据一方的。  高拱很清楚,一旦下放的权力,就很难收回来。  可是如今的朝堂又能如何呢?  所谓饮鸩止渴,不是不知道酒有毒,而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喝罢了。  “高阁老,陛下在文华殿召集诸大臣商议山东战事。”  一名内廷的太监走到内阁前,高拱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次前往文华殿。  在一番御前的争议后,最终李成梁的建议还是被明廷采纳。  山东总督陈以勤,山东巡抚韩楫两人出局,调回京师另有任用。  重新设立一个新职位新军大臣,加兵部尚书衔,总镇明廷新军的兵马,并且加巡抚衔掌管作战地区的民政大权,允许在地方上自筹粮草和武器。  但是在高拱的坚持下,朝廷没有将财政权让出去,地方赋税还要是要报给京师朝廷才能动用,不得擅自截留。  这个新军大臣的人选,群臣也在朝堂争论了半天,最后还是定国公徐文壁被推了出来。  这个结果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因为这位定国公徐文壁,才是如今朝廷上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徐文壁有护送上皇回銮京师的功劳,如果不是他的定策之功,上皇还赖在陕西不肯回来呢,所以隆庆帝信任徐文壁。  从陕西回来之后,隆庆帝不仅仅将定国公府重新修整后还给徐文壁,还多次赏赐金银,召徐文壁进宫共饮。  徐文壁自己是勋贵,定国公本身就是顶格的勋贵,他的级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虽然年轻但是在上朝的时候,他都是站在文武大臣头一位的,这就叫做“班首重臣”。  而且勋贵和勋贵还不一样,徐文壁这种世家勋贵,早已经和文臣缠斗了几百年,互相也是知根知底了,文官并不惧怕他们,甚至有些勋贵都已经儒化了。  相比之下,李成梁这种新崛起的军头,才是文官最提防的,文官都说他是来自辽东的粗鄙野人。  而李成梁这一类的武将也支持,毕竟定国公是勋贵,勋贵武将一体,李成梁还有什么资格反对呢。  徐文壁又被授予天子节仗,隆庆帝还亲自授予他一本百人名录,可以在山东地方直接用名录授官,任免之后只需要将结果通报京师吏部就行,最高可以授予正九品的职位。  因为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所以三镇统制官王本固没有被撤职,但是归于新军大臣徐文壁统领。  徐文壁带着皇帝的节仗,浩浩荡荡的离开京师,向着山东而去。  明廷控制的报纸《皇命新报》上疯狂报道了山东前线的消息,又对徐文壁大肆吹嘘了一番,将他吹成了大明军神。  沈一贯从外面送书回来,见到了叔叔沈明臣正在皱着眉头看着《皇明新报》上的文章。  沈一贯拉开椅子坐下来,沈明臣看着侄子忧虑的说道:“前几日你还说明廷山东军头林立,号令不起是兵家大忌,今日明廷就派出了徐文壁前往山东,三镇对一旅,我们东南可没有优势啊。”  沈一贯道上茶水,淡定的说道:“叔父,你这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若是派遣其他人也就算了,这徐文壁是什么人,您还不清楚吗?”  沈明臣忍不住笑出来。  大明朝的这些勋贵们是什么德行,沈氏叔侄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徐文壁在一众勋贵中表现稍微亮眼一些,但也仅仅是比其他人好点,远远算不上是什么当世名将。  徐文壁之前最大的功劳,就是利用红盔禁军逼迫上皇返回京师。  沈一贯说道:“京师之中,真正知兵的就是李成梁了,不过目前来说,高肃卿不可能用他。”  沈明臣点头说道:“高肃卿和李成梁素有成见,他肯定不会启用李成梁的。”  沈一贯摇头说道:“叔父,高肃卿不肯用李成梁,并不是私人恩怨,高肃卿从来都不是因为私人恩怨而打压别人。”  沈明臣想了想,也点点头,当今这位高阁老虽然脾气急了一点,做事酷烈了一些,但是有一点是让朝野内外都认可的,就是他是真的唯才是举,没有私心。  无论是政治同盟还是政治对手,只要真的为明廷好,高拱都是不吝啬提拔的。  这在大明朝历代辅臣中都是不多见的,可不要说高拱身兼吏部和户部尚书,在历代辅臣中都是能量大的。  沈一贯说道:“李成梁此人,和那些勋贵不同,他放弃封赏非要当这个京师武备学堂的祭酒,就说明他的野心了。”  沈明臣惊讶的问道:“他有什么野心?”  沈一贯摇头说道:“目前还看不出来,只不过恐怕不是做一个区区实权军头那么简单的。”  沈明臣倒吸一口气说道:“他要篡明?”  “恐怕现在还不会这么想,但是他想要改变文重武轻的局面,这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李成梁必须要绕过高拱,掌控三镇新军。”  沈明臣说道:“这可难了,高肃卿手段还是有的,今天抬出徐文壁来掌控三镇新兵,这确实是一个明廷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而且我听说徐文壁这个人性子软,三镇统制官王本固带兵还是有点本事的,这两人反而是个好组合。”  沈一贯却摇头说道:“叔父,虽然我不懂带兵打仗,但是军队最大的作用是什么?是打仗,打胜仗。”  “高肃卿平衡朝堂确实有能力,但是军中不是搞平衡的地方。”  “王本固刚愎自用,失之于过严。徐文壁做事虚浮,从没有大规模统兵作战经验,根本不懂新军如何操练作战。”  “最重要的是三镇新军都是李成梁的学生,这下子山东可要热闹了。”  沈明臣对明廷还是有些微妙情感的,他长叹一声说道:“这大明朝,终究还是积重难返。”  沈一贯冷冷的说道:“天下岂有万世不易之王朝乎,亡了正好。”  就在沈氏叔侄讨论李成梁的时候,他正在府中宴会。  这一次宴请的都是边镇在京师做官的武官,李成梁自从担任京师武备学堂的祭酒之后,就经常邀请这些军将私宴。  要是从前,言官御史肯定要疯狂弹劾他,但是如今这个世道,李成梁这点小小的出格举动,早就不会引起言官注意了。  李成梁的胆子越来越大,今天邀请的不仅仅是和京师武备学堂有关的军将,还包括了宣府和大同过来京师做官的军将们。  宣府登基,这些军将都是从龙之臣,有拥立之功,所以在隆庆帝返回京师之后,将他们都召回京师担任要职。  可是这些军官还没高兴太久,随着京师武备学堂的成立,高拱编练新军之后,他们很快就被边缘化了。  新军是京师待遇最好的军队,为了供应新军,其他军队的待遇都下降了很多。  虽然京师比九边繁华,但是京师居大不易,在京师潇洒也要有钱才行。  宣府总兵,大同总兵这种从龙旧臣,有高官厚禄养着,自然可以在京师玩乐。  但是这些普通中低层的军官,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  而在高拱推行新务以来,他们这些旧军队的军官更是待遇进一步下降,连吃空饷的机会都少了。  李成梁一边是新军学校的校长,一边结交这些旧军官,宴饮结束之后,李成梁醉醺醺的在管家搀扶下返回了卧房。  等进了卧房之后,李成梁立刻清醒了,他对着卧房中的人影说道:  “前线的情况如何了?”  来人正是在新军第一镇中担任营队长的李如彘。  李如彘乔装打扮,悄悄从山东前线跑回京师,在李成梁父子之间传递机要消息。  “回干爹的话,从济州城出战后,王统制命令大军快速进军,又不肯大军进城休整,各镇上下已经不满了。”  李成梁点头说道:“王本固虽然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但是对属下也苛刻,可笑这些文官,竟然认为他能统领好大军。”  “王本固用的还是文臣领兵的那一套办法,以权明纪,再用军纪压人,只可惜这一套在新军用不长了。”  李如彘疑惑的看着李成梁,他最近也读书识字,但是对于这种层次的斗争还是不能理解。  李成梁说道:“你回去告诉少主,王本固行事霸道,言而无信,当年在胡宗宪抗倭的时候,就擅杀了胡宗宪招降的倭寇头领汪直。”  “在徐文壁抵达军中之后,利用这点闹出点事端,将王本固挤走。”  李如彘连忙贴在地上恭敬的说道:“是!”  等到李如彘退下,赶回山东报信。  李成梁眯上眼睛,自己的野心是从什么时候萌芽的呢?  他点燃鲸油灯,翻开桌上的《三经新注》。  李成梁文化不高,但是苏泽这本书写的也很少掉书袋,内容浅显易懂。  李成梁对于书上那些民本的思想并不感兴趣,但是他但是对那一套限制君主权力的部分很有兴趣。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