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军神义子
蹇义也跟着补充道: “我们可以暂时退出,但必须制造点麻烦,让兀良哈三卫陷于内斗,无暇给大明添乱。” “而且将来草原上出现大的事端,那时候大明已然恢复了国力,咱们可以重建大宁都司,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朱棣从头到尾又仔细斟酌了一番,笑言道: “有关大宁都司裁撤等相关事宜,就这么定了。” “兀良哈三卫那边的事情嘛,朕就交给徐爱卿前去处置,你就拿出点真本事来,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让满朝文武都瞧瞧,什么样的人才,才配得上军神之后。” 实际朱棣口才不赖,不但会哄,还会骗。 事情发展至此,徐钦只能拱手道: “请陛下放心,这件事微臣尽力办妥。” “只是不久之后派往大宁都司的都指挥使,陛下有否确定好人选,最好让微臣见上一面,或者由他一同前去江北大营,可以与微臣一起商议。” 娘的,兀良哈军营里都是虎狼、野蛮人,三句话不对就会拔刀动手。 我一个人去,风险很大啊。 得叫上个帮手才是。 “哦这个人选…有了,就让徐理去吧。” 朱棣略微迟疑了一下,人选就有了。 “徐理是谁?” 徐钦惊愕。 此人他从来就没见闻过。 见徐钦不依不饶地紧追不舍,朱棣白了他一眼,哼道: “天官在此,这还用得上朕来说明嘛?” 徐钦闻声暗感不妙,连忙应道: “微臣鲁莽,请殿下恕罪。” “好了,你们都退下去吧,朕有些累了。” 朱棣忙碌了一整天,的确有些乏力无神。 徐钦和蹇义闻言,赶紧跪拜退出御书房。 朱棣见状也着实松了口气,不一会就准备返回后宫休息。 他起驾坤宁宫,准备在那歇息会。 两口子在淑兰殿见面,朱棣把宁王封地和兀良哈三卫赏 赐的事,一股脑儿说给皇后听。 徐妙云闻言,不由得蹙眉起来。 “陛下,兀良哈三卫可都是骄兵悍将,莽汉粗夫,且牵连燕军将士甚广,这种得罪人的苦差使,你怎么就交给钦儿去做呢?” “这孩子还不到十七岁,万一处理不好,得罪了人双方冲突起来,岂不是后患无穷?” 朱棣闻言一脸的无奈,苦笑道: “十六七岁怎么啦?朱权十五岁就到大宁就藩了,难道徐钦的武功才智,还比不上宁王吗?” “再说了,这个裁撤大宁都司的谋略执行者,朕还真想不出,有谁能够胜任?” “大宁都司是我等费尽心力打下来,才建立起来的要塞,它是北疆防御屏障,不能轻易丢了。” “过去四年,兀良哈三卫跟着朕出生入死,冲锋陷阵,也确实立下大功,又与燕军将领们亲如手足。” “不论是高煦,丘福还是朱能,他们都没法下手,实际也缺乏智谋,这种事情他们办不来。” “至于其它文臣,满肚子三纲五常,孔孟之道,实际也没几个忠心,真心为朕拼命出力的。” “这万一走漏了风声,麻烦可就大了,朕还指望兀良哈继续为朕出力呢。” 听朱棣噼里啪啦这么一说,徐妙云也是无奈。 她沉声道: “陛下这么说了,臣妾也就不再驳你,但钦儿可是我徐氏嫡系一脉的少主,更是徐氏家族的希望所在。” “陛下可要好好护着,他要是有个什么闪失,臣妾对不起徐氏列祖列宗,我可不答应!” “本来我就想让他去帮着太子,当个少詹事练练手,远离凶险的武将体系,将来帮着太子理政。” “可陛下这次又把他拉扯到军中去了,这今后不让他惹事都难?” 朱棣闻言简直哭笑不得。 军神之后理应到军中锻炼,本来自己准备下旨,让徐钦到中军都督府任都指挥佥事。 可皇后和姚少师都异口同声,非要让徐钦去东宫詹事府。 美其名曰辅佐太子。 皇后嘛纯粹是为了她侄子安全着想,让他远离战争。 可少师不知出于何意? 唉…军神之后不在战场上荣立功勋,难道想在民政上出人头地? 朱棣跟太祖高皇帝是一个德性。 重武轻文。 只觉得徐钦去做文官,实在是太可惜了。 “行了皇后,别再婆婆妈妈了,你的亲侄也就是朕的侄儿。” “再说了,老丈人的恩德朕还是铭记在心的,怎么可能待钦儿不好?” “放心吧!就算徐钦这次把天给捅个大窟窿,朕也得给他扛着顶上去!” 听到朱棣当面说了这些话,徐妙云才算稍微满意。 她挽着朱棣的胳膊,满脸笑意地往寝房走去。 …… 话说徐钦跟蹇义刚走出御书房,忙不迭拽住其衣袖询问道: “老师,请告之徐理是谁?” “徐理…他是你祖父的义子,你的义叔啊…” “你…你不知道?” 蹇义看着徐钦一面懵逼的样子,诧异道。 徐达的义子? 这个徐钦的确不清楚。 “祖父的事,我这个后辈怎么会搞得清楚呢?” 他一脸的无辜,“要不老师给晚辈详细说一下呗。” 蹇义想了想觉得也是。 “当年军神把在北元战争中牺牲的将领子女,集中起来成立了一个农庄,就设在京郊。” “而这个农庄主,就是你的大姑,现在的皇后娘娘兼任。” “有几个将领孤儿,出类拔萃,军神将他们秘密收为义子,都改姓徐,逐把他们放在军中锻炼。” “徐理算是军神义子中最为出色的一个。” “他十五岁从军,作战勇敢,在军中得到提携,后编入京师中军任卫指挥佥事。” “宁王到大宁就藩,太祖高皇帝钦定徐理出任营州中卫指挥使,意在保护王子朱权。” “靖难四年,尤其是燕宁合流事件,他立有汗马功劳,不久前,因功被陛下受封武康伯,北平行都司的都指挥使同知。” “这次估计随兀良哈三卫,年后赴任都指挥使吧。” 蹇义是吏部尚书,五品以上官员任用,他提前考核,职位建议等。 听了蹇义介绍,徐钦捕捉到一条重要信息。 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燕宁合流’。 后世的许多历史学者,对于‘燕宁合流’的起因和过程,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