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

正文卷 漂泊者(121)--自保件

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 文蜀黍 4275 2024-06-18 08:35
  和江二,肥肠分手后,于远明一个人向旅馆走去。  原来在这里生活了半年,还是比较熟悉,几拐几不拐,就到了一个单体楼,家庭旅馆就在二楼。  进门一看,还挺温馨的,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在一个角落上网。女主人热情地招呼于远明看看再定。  其实也简单,这就是一套四室两厅的房子改造的,隔出来的房间比较小,还没有窗户。只是干净,朝向走廊的地方有一个小窗户,也算透气吧!  主要是便宜,15元一晚。  有窗户的就贵一点,20元一晚。想了想,于远明还是选了15块的。  于是交钱入住。  一夜无话。  第二天于远明就去超市购买了那些清洁用品,一个人在办公室打扫。下午,江二来了,两人又商量了一下。于是开始给几个人打电话,大多数都是拒绝,只有一个人带着惊喜与感激回应。在她激动的声调中,于远明就像在茫茫大海中飘荡的遇难者,看见了远处的桅杆尖一样激动。  是的,这个人肯定是对四海人寿有感情的人,也是第一枚可以重新点燃的火种。  第三天,见到了这位被遗弃在角落里等待救援的前业务员。两人像久别重逢的战友,彼此的眼神里都带着光芒。  于远明此刻想起了陈毅在大山里打游击,中央红军长征后,他写《梅岭三章》的那些日子。  真难啊!  眼前这位胖胖的,其貌不扬的中年女子,还带着唏嘘给自己讲述那些过往,感叹整个团队之可惜,感叹自己对不起客户,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说服自己。  于远明静静地听着,不时点头,充分表现出对她的理解与尊重。  然后告诉她本次自己来就是希望重拾人心,继续发展队伍,为客户服务,把四海人寿在当地的口碑捡起来。  两个人说着说着,已经在憧憬明天的美好了。  这一趟贵溪之行,还是很有收获的。  于远明想。  回到龙城,于远明把情况给齐友鹏做了反馈。齐友鹏也比较高兴,马上说下次带一些海报,产品彩页什么的去。同时已经就此事给分公司做了汇报,争取获得一些费用,作为在贵溪当地开展业务的花销。  在龙城的几位伙伴做业务做得也很一般,整个龙城四海人寿的业务氛围都不浓。平常开早会也就十几个人,遇上天气太热,或太冷,或下雨,人更少。每周五的大早会会好一点,乡镇的员工来了,三十来个已经很不错了。  乡镇员工来开会一般都有单子要交,她们算账算得精,来一趟路费吃饭什么的都是自己掏,如果没有保单交或者事情办就不来了。家里的活儿也不少啊!  一般能够从场镇走出来做保险的,在当地与一般农民还是有区别。文化,表达能力,性格,人缘各方面都要强一点才行。那她们就绝不会只是在地里干农活儿了。要么在场镇上做生意,开饭馆啊,开店铺啊之类。要么就是村干部,村支书,村长,会计,妇女主任,民兵连长之类。还有就是学校的老师,兼职做保险。甚至有副镇长也兼职做的。  所以,看似她们很闲,其实都挺忙的。  这个时代,努力挣钱,想尽一切办法挣钱才是主流啊!有几个能够甘于清贫的现代中国人?  齐友鹏还是那样,业务员一多,他就忙个不停。一会儿给业务员填保单,一会儿给业务员讲产品,一会儿给业务员抱孩子。对,没有看错,有个业务员带着孩子来开会。会议完了,她需要办事,就把孩子扔给了齐友鹏。  看到这样的景象,于远明摇了摇头。  杨芳凝倒是清闲,和业务员拉拉家常,几个女人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讲闲话,突然声音小了,又突然爆发出恐怖的集体哄笑,让外面没有参与的人不明所以。  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开单了,根据公司的考核不能挂零,于是于远明给儿子买了一份保险,象征性的三百块钱。  很多人不明白保险公司的考核,觉得你反正签的是代理合同,不考核难道不是让更多的人留在公司吗?  说不定哪个长期不开单的人突然就开单了呢?说不定还是大单,公司不就赚了吗?  于远明知道,这个道理看似有理,其实无聊。  第一是因为人性。人性都是有惰性的,对于困难,或者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情,没有几个有主动的积极性。除非你有足够的吸引力。比如利益或者威胁。  马克思说只要利润超过300%,杀人放火的事情都有人干就是这个道理。  但你足够高的佣金,加底薪,加实物或者旅游方案奖励都无法唤醒无法激励出保费的人,你以为突然开单或者突然开大单的几率又有多少?  他签的代理合同,看似不需要成本。但是有两个成本必须考虑:  1、续期利益;他留存在公司,就必须分配给续期利益,如果考核掉了,续期利益就归公司了。  2、队伍危机缺乏导致的业绩推动成本。你不考核,所有人就没有危机,只能拿奖励来吸引,公司少了一个推动点。业绩推动成本肯定就高企了。  而且,压力之下,人们是会自己算账自己想办法的。  自保件就是这么出来的。  自保件,就是业务员自己给自己或家人买的保险。  当然你作为一个人,在保险公司工作,本身具备双重身份,同样需要保险。  但自我购买的驱动力一般不是来自于真正理解了保险的好处,迫切需要给自己或家人充足的保障。而是有各种现实短期的考量。  比如:底薪的获得,开单上岗的需要,日常考核的需要,团队考核,某种奖励或方案的达成需要。  总之,外在的因素成为了自保件的大多数动力源。  真正深刻认同保险又迫切购买的人有还是有,只是总体比较少。  自保件其实也是保险公司的一个策略。  你来参加培训,或长或短地做了一段时间保险,不管如何,第一,你建立了保险的观念,初步认识了保险。其次,你成为了公司的客户,虽然是以代理人的身份叠加的。  那么即使将来你离开了公司,你还是成为了公司的客户。  所以,自保件,公司从上到下是比较鼓励的。  当然,这也是引发社会舆论争议的地方,认为和传销类似。  当然不是真的类似。传销是必须首先成为客户才获得销售资格的,保险不是,只是鼓励你购买。一个是确实需要,代理人并不因为自己从事保险就获得上帝的豁免。二是鼓励买,并不强迫。  这是天壤之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