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公元前201年的10月1日,张嘉师在下令处决秦敏,并且提拔一些官员填补因为处罚相应官员而留下的相应官职空缺之后,正式就大秦帝国新一年的行政方针进行宣读。 在新一年的大秦帝国行政方针,主要可以用四个字来进行概括。这四个字就是“北防南复”。 北防就是以北方的边境线以防御匈奴为主。而南复则是以河水以南的区域进行恢复性发展为基调。 在北防当中,张嘉师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相应调整: 第一个,是以北方邻接匈奴地区的防御体系,进行相应的弹性防御为基调。 什么叫做弹性防御,主要就是以邻接区域的防御体系能够进行相应的机动支援作为前提。 比如说一旦匈奴人大举进攻云中,九原地区,那么两地后方的上郡以及晋北郡能够进行快速的增援。 为了做到这一点,以大秦帝国眼下在相应地区的布置而言,似乎有些不足,因为大秦帝国的驰道级别的道路,对于这些地区的运输优势,有很多地方都不算是平衡的。比如说从晋北郡到九原云中一带,能够以北疆道进行运输基础,但是在以陇西郡对应北地郡的情况而言,陇西郡的驻军想要支援北地郡,最快捷的道路也不过是沿着长城沿线的北疆道行进,一旦匈奴人突破相对较为薄弱的北地郡边线,那么从陇西郡调动援军增援,恐怕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张嘉师决定修筑一条从陇西郡东北方向地区到北地郡西部的一条路程约一百余公里的小型驰道。 这一个工程也许需要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是匈奴人在明年开春真的发起攻势之后,都不一定能够赶得及完工,但是张嘉师在宣布这一个事情的时候,就预计到这一条道路也许无法在明年有可能爆发的大型战争当中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但是对于之后的历程而言,这一条道路有着修筑它的必要性。 而在相应的工程而言,还不仅仅是从陇西郡东北部到北地郡西部修筑的一条道路,在燕郡,也会修筑一条横穿燕山地区,贯通燕郡南北区域的另外一条道路。 相比起在陇西郡以及北地郡修筑的那一条小型驰道,那么这一条主要还是贯通燕郡南北地区的道路,则是要动用更多的资源来进行相关的工程。但是对于张嘉师来说,这一个工程同样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燕山的阻隔,在原来广阳郡一带地区前往北面的渔阳郡,需要的是从辽西郡或者是恒山郡两地,取路北上。这一来一回虽然不算是绕行很远的距离,但是对于快速增援这一点而言,无疑是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所以,张嘉师在与陈平等人进行相应的商讨之后,认为这一点还是有相应的必要性。 在眼下的燕郡,主要的驻守郡兵部队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驻守原来的广阳郡的督亢地区,另外一部分则是驻守在之前的渔阳郡北部长城地区一带。 在指挥方面,这一条相对而言算得上是较长而且有着燕山阻隔的情况下,明显是无法做到有效的指挥统筹局面。 所以修筑这一条道路,一来可以让燕郡南部的郡兵部队快速支援北部的长城地区,二来对郡守府在蓟县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指挥方面挽回因为路途过于遥远的部分劣势。 再者,以原来渔阳郡的情况而言,这一条道路同样也应该会为之后的相应发展,提供相应的基础。 张嘉师在这方面,主要就是提出修筑两条驰道级别的道路以及进行相应的安排规划为主。 …… 第二个方面,则是张嘉师决定调整部分北疆军团驻军的诸郡郡兵屯驻数量。 其中,在这一个方面,则是有五个郡的驻守郡兵得到了相应加强,而三个郡的郡兵数量,则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这三个受到削弱的郡,则是以晋南郡,赵郡,以及三川郡为主。 三个郡的郡兵会抽调一万到两万人,填补到五个需要加强驻军数量的边郡当中。其中以三川郡以及赵郡的郡兵数量则是抽调两万人,而晋南郡则是抽调一万人。 分别从三个郡抽调的五万郡兵部队,则是基本上以平分的方式,补充到辽东郡,燕郡,晋北郡,九原郡以及上郡的郡兵驻守部队当中。 而在实际的调动兵力方面,辽东郡只是得到了七千郡兵的补充,而晋北郡也只是得到了八千郡兵的补充,两地余下来的五千郡兵,则是集中加强到九原郡方面。 张嘉师认为九原郡有必要得到这一万五千余的郡兵部队,因为对于张嘉师而言,九原郡的防御力度的强弱,同样也会在很大的方面影响到云中郡的相应防御态势,因为九原郡算是最直接支援云中郡地区的一个边郡。若是九原郡失陷,那么就算是云中郡能够继续坚持下去,恐怕都维持不了太长的时间。 所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支点,张嘉师认为九原郡的驻守部队要得到更加多的支援,是必然而合理的安排。 但是张嘉师也不得不顾虑到另外一个情况,那就是以赵郡的复杂情况而言,抽调这么多数量的驻军,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毕竟赵郡算是三个被抽调相应援军的郡当中,算是最为残破的一个郡。 若是抽调了相应数量的驻军而让赵郡的恢复性发展出现问题,甚至是会让一些六国余孽认为有机可乘,再次叛乱,这一个结果可不是张嘉师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思考之后,张嘉师决定从南郡抽调五千部队驻守砀郡,做为应对赵郡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作为一支预备部队。 …… 至于第三个方面,张嘉师在顾虑到跟匈奴人的全面战争已经在所难免的情况下,决定以四支新型骑兵部队为骨干,并且辅以大秦帝国中央军团为主的五支部队,组合部分当地郡兵,组建五支快速反应作战兵团。 这五支兵团,基本上就是驻守在边郡之间的要冲地区,以应对匈奴人有可能发动的全面攻势或者是针对一些边郡的突破性进攻方案。 这五支部队,分别驻守在咸阳地区,上郡,九原郡,燕郡北部以及辽东郡。 而五支部队的主将以及副将人选则是如下: 中央军团机动兵团,兵团主将由张嘉师兼任,副将则是任命韩信担当,驻守在咸阳西面的上林苑地区,应对匈奴人有可能针对陇西郡以及原北地郡地区发起的攻势。 上郡机动兵团,兵团主将由桓峰担任,而曹参则是作为副将,驻守在榆林地区一带,应对匈奴人对上郡北面方向的相应攻势。 九原郡机动兵团,兵团主将由王离担任,王离原担任的太原郡郡守一职,由其长子王元暂任,兵团副将则是由彭越担任,该兵团应对的是匈奴人对九原郡以及云中郡地区发起的相应攻势。 燕郡机动兵团,则是驻守在燕山北面的草原区域,兵团主将由英布担任,副将则是任命燕郡郡尉陈恒兼任,该兵团应对的是匈奴人对燕郡北面长城沿线的攻势。 辽宁郡机动兵团,兵团主将由苏腾担任,苏腾原来任职的三川郡郡守,则是由原来的三川郡郡尉赵懋升任。兵团副将则是由苏璘担任。该兵团的作战任务则是应对匈奴人对辽宁郡以及东胡地区的相应攻势。 可以说,五支快速机动作战兵团,算是张嘉师认为他为大秦帝国北面边防布局的一块重要补充拼图。 从很多方面来说,这五支快速机动作战兵团,不仅仅是涉及到人员方面的安排,同样也涉及到后勤方面的相应布置。因为这五支快速机动作战兵团的兵力配置在很多方面而言,就是可以堪称大秦帝国最为精良的部队。其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并不是张嘉师能够轻松无视的数量。 张嘉师尽管也不知道他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安排到底会得到一个怎么样的结果。但是更多的,张嘉师认为他的这样的安排,也有着必然性。毕竟以眼下北疆军团的情况而言,其想要进行弹性防御的战术,以步兵居多的部队而言,无疑就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张嘉师很清楚大秦帝国在这一方面的缺陷,而眼下想要完成军队整体的机动性能的提升,无疑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张嘉师决定集中大量的力量以及其麾下精锐部队,正式组建这些有着快速机动作战能力的安排,主要还是受到了大汉帝国的汉匈百年战争,大汉帝国在汉武帝时期相应的安排整备方面的布局的影响。 ……………………………………………………分割线…………………………………… 汉匈百年战争又称汉匈战争,是指西汉初年,对匈奴的一系列战役,双方各有胜负,前后历经130余年。 汉文帝时,面对匈奴违背和亲之约多次犯边,太子家令晁错上书言“兵体三章”。其中便提到士卒训练的重要性。西汉军队的日常训练主要包括学习兵法、演习阵列、训练搏斗、使用兵器、制作机关等。每年十月,天子驾临长安水南门阅兵,五营士卒列八种进退战阵,行“乘之”之仪。九月,各郡国进行军事演习,太守、都尉进行郡国阅兵考核军队优劣。 汉文帝时,为加强国家武备,鼓励民间养马,晁错提出“马复令”,规定百姓家养战马一匹可免除三人的徭役或赋税。至汉景帝时,开始建造苑囿以牧马,太仆所属36苑养马30万匹。汉景帝中元四年(前146年),御史大夫卫绾上奏言禁止优秀马种运往关外。 随着经济的复苏,汉文帝时,针对边境问题晁错提出“徙民实边”政策,此后,西汉边防军数量逐渐增加。与此同时,为了应对汉与匈奴的做战需要,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初置期门军(虎贲郎),期门军为武帝近卫军,并设置千石仆射之职。 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初置建章营骑(羽林骑),地位仅次于期门军。后又收养战死沙场的军人子孙,组建羽林孤儿。并在三辅地区大量扩充北军,增设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射声校尉、虎贲校尉,凡八校尉,秩禄皆二千石。 而以下的记载,则是在某方面佐证了汉朝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应对匈奴人的战争,而组建了机动性相当强,以骑兵为主体的作战部队编制。 元朔六年春二月,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定襄,斩首三千余级。 元狩二年夏,将军去病、公孙敖出北地二千余里,过居延,斩首虏三万余级。 元狩四年夏,大将军卫青将四将军出定襄,将军去病出代,各将五万骑。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青至幕北围单于,斩首万九千级,至阗颜山乃还。去病与左贤王战,斩获首虏七万余级,封狼居胥山乃还。两军士死者数万人。 太初二年秋,遣浚稽将军赵破奴二万骑出朔方击匈奴,不还。 二年夏五月,贰师将军三万骑出酒泉,与右贤王战于天山,斩首虏万余级。又遣因杅将军出西河,骑都尉李陵将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与单于战,斩首虏万余级。陵兵败,降匈奴。 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发天下七科谪及勇敢士,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六万骑、步兵七万人出朔方,因杅将军公孙敖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游击将军韩说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强弩都尉路博德步兵万余人与贰师会。广利与单于战余吾水上连日,敖与左贤王战不利,皆引还。 征和三年三月,遣贰师将军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二万人出西河,重合侯马通四万骑出酒泉。成至浚稽山与虏战,多斩首。通至天山,虏引去,因降车师。皆引兵还。广利败,降匈奴。 张嘉师在知道了这一些记载之后,同样也是进行深思熟虑才进行这一方面的安排。 比起汉武帝时期的底蕴,张嘉师所主掌的大秦帝国,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毫无疑问,正确的方式是一个执掌国家的人所认为必须的事情,同样也会排除万难去做到这一点。 所以,张嘉师就算不知道这些部队能够做到那个地步,得到一个怎么样的结果,都不会让张嘉师放弃这样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