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有时候没把我当成人(求月票)
第122章 有时候没把我当成人(求月票) 8月8日,“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当选名单出炉了,一共有16篇入选。 根据群众推荐票数和评委意见,《暗战》在16篇里,赫然排名第一,跟现在热度持续未退的《潜伏》遥相呼应,再添了一把火。 “谍战”在文学中的关注度再上一个台阶。 方言这个“谍战之父”,不但开创了“谍战”这个题材,而且把谍战文学从冷门变成热门,抬高到了和战争文学比肩的高度。 俨然是军事文学的一座新的金山! 《暗战》作为谍战小说的开山之作,超越王朦、谌蓉一众老作者,文学界也没有争议。 《文艺报》、《文学报》,以及主流综合类报纸的文艺副刊,在报道介绍这16篇获奖作品里,对方言以及《暗战》,做了重点评价。 而颁奖大会,会在月底举办。 同样获奖的蒋紫龙、古桦等人陆陆续续地来到燕京,住进了指定的招待所里。 “紫龙,古桦!” 方言收到消息,立马骑车而来。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笑起来。 见他推门而入,蒋紫龙和古桦又惊又喜。 “铁生家?!” “如果以后有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的话,而且我来当评委,我一定投《潜伏》一票。” 古桦点头,“对,我在五岭山林区做了很长时间的深入调查,打算为这群在深山老林里的伐木工创作,让更多的读者关注他们。” “哈哈哈!” 三人寒暄叙旧,彼此之间聊了聊自己的近况,一个個满面红光,显然过得都很滋润。 机械这块,熟门熟路。 “别光说我,你们也不赖。” 古桦和蒋紫龙互看一眼,“这个主意好!” “这充分说明岩子对《潜伏》的故事结构设置有多么地精巧,特别是余则成巧妙施展‘办公室政zhi’,完成一个又一个潜伏任务。” 话锋一转,“还得是《大秦之裂变》!” 古桦笑呵呵地给方言倒上水。 方言喝了口水。 蒋紫龙打趣道:“岩子你可够贪的,我们俩一人就一个奖,你一人还想占两个。” “也得亏离截稿日还早,可以慢慢琢磨。” 方言说:“我来的时候就想好了,咱们买上好菜买上好酒,然后去铁生家,怎么样?” “不谈这个了,我们好不容易聚一次。” 雍和宫大街26号。 方言找他约稿,约到的就是这一篇。 “是不是和你那篇《爬满青藤的木屋》一样,也要写林业工人?” 蒋紫龙道:“说完我们的,岩子,该说说你的了,你打算写哪个领域呢?” “岩子这个人,是每每一开始都没想好,可一旦想好了,往往就能写出惊人之作!” 蒋紫龙摇头失笑道。 “岩子还是忘不了老本行,又惦记上稿子了,不过这一回,你可要晚了,我们的稿子已经被各自的省作协、文联给盯上了。” 古桦投去赞许的目光。 蒋紫龙道:“老古这话说得在理!” 蒋紫龙准备写机械领域,在当专业作家之前,可是做到了津门重型机器厂车间副主任。 古桦看了眼蒋紫龙,又望了下方言:“岩子,你是不是该尽一尽地主之谊啊?” “我准备往林区的方向写。”古桦说。 方言笑道:“我要是评委,紫龙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投一票,老古的《爬满青藤的木屋》,投一票,不过这个第一嘛……” “好作品都是磨出来的。”古桦宽慰道。 古桦道:“这种思路可是前所未有啊!” “这个我赞成!” 方言回答:“我还没有想好,可能会在铁路和邮电之间二选一吧。” 而后,方言问到这回的创作任务。 方言说:“对了,伱们的小说打算发表在……” 大杂院的进门处围着一个小院,里面有两间不大的北房,以及一间自建的小厨房。 蒋紫龙说:“刚看《潜伏》那会儿,简直走火入魔,眼睛一点都挪不开,哪怕倒杯水,或者上个厕所,回来以后情节都会接不上。” ……………… “岩子!” 石铁生住在左边一间小平房,此时,从屋里传出邓丽筠的歌声,婉转悠扬。 “记得小时候,妈妈教我唱歌。” “没有美丽的旋律,也没有跳动的音符,却有妈妈的爱心和关怀。” “我把它藏在心窝,直到永远永远。” “直到我老了的时候……” “铁生!铁生!” 方言三人提着吃的喝的,边走边喊。 音乐戛然而止,石铁生把头探出窗。 “岩子!” “紫龙!古桦!” 和蒋紫龙和古桦打着招呼,惊喜交加。 蒋紫龙好奇地问:“铁生,刚刚是什么曲子啊,怎么从来都没听过?” “这首叫《妈妈的歌》。”石铁生把桌上的东西整理一番,“岩子借给我的磁带。” 众人把自己的饭盒、饭缸子摆上去,里面装的都是从悦宾饭店打包的菜,还冒着热气。 方言又找石岚要了碗筷,装上油炸花生米、咸菜萝卜、拍黄瓜,以及豌豆黄儿。 “你最喜欢的豌豆黄儿,我给你带来了。” “谢谢,我就好一口这个。” 石铁生把手伸向酒瓶,被石岚瞪了一眼。 蒋紫龙劝道:“铁生就别喝了。” “你们远道而来看我,一杯还是要的。” 石铁生摆了摆手。 看到石岚神色担忧,方言笑着往他的杯子倒上凉白开,“小岚,就麻烦你给我们几个哥哥倒酒,至于你哥要倒多少,全由你定。” “好,那就一杯啊!” 石岚见是白酒兑水,眉毛舒展开来。 “岩子,你这……这……” 石铁生哭笑不得。 “你别这,那这了,你要不愿意喝啊,连一滴酒都不给你,就让你巴巴看我们喝酒。” 方言嘿然一笑:“馋死你。” 石铁生感觉到气氛融洽和谐起来,向他递去感激的目光,举起杯子,忍不住兴奋道: “干杯!” “干杯!” 哐当一声,众人碰杯。 石铁生久违地尝到酒的味道,虽然淡得跟水一样,也就滴了几滴,但双肩微微颤抖。 方言没把自己当残疾人,也没有当病人。 就是踢球的时候,也没把他当成人。 这一刻,他的嘴上扬起灿烂的笑容。 边吃边聊,蒋紫龙等人听到石铁生因为精力有限,辞了临时工,把时间放在了文学上: “这么说,铁生打算一心投入写作?” “是啊,最近我在写一篇散文,题目叫《秋天的怀念》,我准备在秋天的时候写完。” 石铁生语气里透着一丝缅怀。 “然后在秋天的时候发表,你看怎么样?” 方言挑了挑眉。 “铁生,岩子这是看上你的稿子。” 古桦用手臂捅了下石铁生。 “如果岩子看得上,尽管拿去!” 石铁生喝了几滴酒的水,性情更放开了。 “嘿嘿,放心,我绝不客气。” 方言举起杯子,示意和他碰一个。 闲聊了一会儿,聊到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当石铁生听到“陆遥”,眼前顿时一亮: “我当年插队的地方,就是在延川。” “是嘛,这么巧。” 方言几人惊讶不已。 “我下乡,他回乡,我们都是知青。” 石铁生颇为遗憾。 当时他在村里喂牛,很难有机会到处走动,不过自己的一些同学见过陆遥,都说他的诗歌和小说写得好,说他年轻,有思想有抱负,前途不可限量,只可惜,一直无缘得见。 “刚好这一次他要来燕京领奖。” 方言问要不要趁这个机会认识一下。 “如果可以的话,那真的是太好了!” 石铁生激动不已。 方言说:“到时候我把相机带上,这么难得的机会,咱们合个影,留作纪念。” 此话一出,众人无不赞同。 看着朋友们推杯换盏,石铁生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心头暖暖的,哪怕“死”这样的字眼,在友谊和快乐面前,全都可以抛之脑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