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384章 说英雄谁是英雄

   “傲气傲笑万重浪,   热血热胜红日光,   胆似铁打,骨似精钢,   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   黄蘸看着纸上的歌词,一时激奋,忍不住地念了出来:“誓奋发自强做好汉!”   金镛赞不绝口,“好词,好词,也只有这样的词,才配得上黄飞鸿一代宗师的风采。”   黄蘸深以为然,“特别是后面,‘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热血男子,热胜红日光,让海天为我聚能量,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豪气冲天,热血澎湃,加上《将军令》,简直是绝配!”   方言开玩笑道:“我想这样的歌,足以跟徐导交差了吧?”   “要是连这样的作品,徐老怪都要退稿的话,那还是另请高明吧,这活我可干不了!”   黄蘸扬了扬手。   “哈哈哈。”   顷刻间,三人大笑,屋内外充满着愉快的空气。   黄蘸喝了口茶,嘴上又哼哼唧唧地念了一遍,“过瘾呐,光是这么读出来,都让人觉得过瘾。”   紧接着叹了口气,“我原本以为这辈子都难遇对手,没想到今日算得上是碰上知音啦!”   “既然这么说,那就以茶代酒,我们干一个。”方言举起茶杯。   “干!”   见两人碰杯,金镛也不甘落单,把茶汤一饮而尽后,“像这样的词,恐怕只有你这位《一代宗师黄飞鸿》的作者,才能写得如此豪气干云,直冲云霄。”   “不敢当,不敢当。”   面对花式吹捧,方言也不吝赞美地夸着金镛。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能把武侠从宋代写到清朝,可不是容易的事。   “你们二位写的武侠,虽然都融入了历史,不过从立意、手法,到叙事、内涵上,截然不同。”黄蘸看两人商业互吹,插话道:“不过在角色塑造上,极其相似,都是正邪两赋。”   “鲁迅先生曾经分析过这一点。”   方言道:“他说华夏以前的,都是坏人就是坏人,好人就是好人,写的黑白分明,但这样的二元论不适用在人性上,黑有时候会是白,而正,有时候会变成邪。”   “不错,人性没有这样简单的。”   金镛很是赞成,自己平生最得意之作就是《鹿鼎记》,写出了个韦小宝这么个亦正亦邪的人物。   方言问了个上辈子很想问的问题,为什么在《鹿鼎记》之后就停笔不写了呢?   “理由很简单,因为清末民初有枪械嘛。”   金镛说,枪械是武侠的终结。   本来在里,武林高手就抵不过军队,如果再加上火枪,苦练三十年的武学宗师也不如玩两年枪的毛头小子,就像在《鹿鼎记》里,风际中再心思深沉、武功高强,还是被双儿一枪干掉。   “啪!”   黄蘸拍了下手,“就像《黄飞鸿》里说的,‘我们的功夫再好,也打不过洋枪’。”   金镛道:“不错,不管是黄飞鸿,还是霍元甲,他们再利害,真正让他们面临洋枪洋炮,实际上他们是没有还手的余地。”说着给方言添茶,“《黄飞鸿》第三部里就写的明明白白,义和拳哪怕功夫练得再好,什么刀枪不入,请仙下凡,在火枪在近代武器面前,什么高明的武功都会是笑话。”   “原来是这样。”   方言一点即透。“武侠卖的是武侠梦,但如果面对坚船利炮,这样的梦就破灭了。”   金镛点头说:“任凭降龙十八掌再厉害,也挡不住火炮,不过当看了你的《黄飞鸿》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武侠还可以这么写!”   黄蘸摇头失笑道:“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北方的霍元甲,南方的黄飞鸿,那都是真实存在的,读者对他们的过往,多少有一定的了解,故事的期待性就少了不少。”   顿了顿,继续说:“你写虚构的人物,必定要拿真实的人物做铺垫,你让主角拳打霍元甲,脚踢黄飞鸿,可这些功夫高的后代和弟子们还在,他们肯定会找人算账。”   “照这么说的话……”   方言挑了挑眉,民国和近代都不是好蹭流量的年代。   “可不是嘛!”   黄蘸道:“要不是你把‘黄飞鸿’写的那么神,那些个洪门弟子绝对会寻上门来,要个说法。”   方言乐了,“好在我住在内地,他们就算想找,也恐怕没这个机会。”   金镛摆了摆手,“不至于,不至于,人洪门的弟子感谢你还来不及,你这不仅扬了‘黄飞鸿’一代宗师的名,而且还填补上了武侠在清末明初时期的空白。”   方言倍感意外,于是邀请金镛、黄蘸给《黄飞鸿》再版时写序。   “这没问题啊!”   黄蘸满口答应下来,金镛也没有推辞,毕竟给已经出名的写序,等于变相地沾了方言的光。   咕噜咕噜,紫砂壶里的水沸腾着,壶口飘出一缕缕的热气。   聊了会儿文学,金镛笑盈盈道:“如果有机会的话,不知能否请你在《明报》上写篇。”   方言既没有拒绝,但也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开起玩笑道:“我可是很贵的。”   黄蘸冷不丁地来了一句,“让查兄涨稿费是不可能涨的,就连老交情的倪兄和我也不行。”   “为这件事,他还打了通电话骂我呢。”   金镛不以为然,“我回头就写了封信,列了10条不涨稿费的理由。”   方言耐心听着,大意是就是《明报》看似赚了钱,实际上到处要花钱,自己每天都要精打细算,别人不理解也就算了,你黄蘸是这么多年的好友,怎么也不理解呢?   如果黄蘸加了稿费,倪诓肯定也要加,其他人都得跟着加,《明报》的开销又要加大。   当然,也是因为当时报刊内圈有一个比较固定的稿费,《明报》一旦涨得太多,会被其他同行视作恶意抬价和抢稿,哪怕是金镛坐镇,同行们也会联合起来,狠狠地整一整《明报》。   “就因为这个,我到现在也没再开口涨过稿费。”   黄蘸撇了撇嘴,“不过没有给我涨稿费,倒是经常地给我送礼,宁愿买1万元的礼物送我,也不肯加100港币的稿费,他是第一流的朋友,第九流的老板。”   金镛笑而不语,举起茶杯,示意“喝茶”。   黄蘸刚拿起杯子,又放了下来,“差点忘了问,这首《男儿当自强》,准备交给谁来唱呢?”   方言道:“黄先生可有推荐的人选?”   “要我选,肯定就选林子详,他这人是出了名的铁肺歌王,绝对能把这歌唱高一个八度。”   黄蘸说出了口,才意识到他也许并不认识林子详。   出乎意料的是,方言竟然知道,因为林子祥和刘德桦合影的《投奔怒海》在内地放映过。   而制片方,就是夏夢创办的青鸟公司,同样也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发行方。   “夏夢啊……”   金镛一时间恍惚,这可是他昔日的梦中情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