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煜知道,因为有那个神秘的势力存在, 自己不能因为一时意气,就一气之下去昆仑山找寻失踪的父母。 他知道在具备绝对的实力之前,必须隐忍不发。 他知道为了报仇,自己必须日夜修炼,不能有一日,一分一秒的懈怠。 就算觉醒炎黄龙血,开启战神系统,修为一名修炼者,身具远超凡人的强横力量,萧煜也一直在忍。 在欧陆风情,面对想要侮辱秋雪和小燕子的刀疤脸吴斌,他必须忍住,不能当场一掌直接毙了他。 在篮球场,面对陆华的挑衅和羞辱,甚至面对肖扬的直接黑手,他也必须忍住,不能直接将陆华的嘴撕烂,将肖扬双腿打断。 在陆家别院,他不能用修为直接碾压路明湛,获得自己想要的情报和资源,甚至被路明湛误会,险些中了他的阵法埋伏,也必须装作根本毫不在意的大度样子。 甚至面对顾秋雪和唐燕,这两个曾经一直在误会轻视他的小丫头,他也必须要忍。 退一步,并不会海阔天空,只会令心中的愤怒更重。 忍一时,也不没有风平浪静,只能被人当做好欺负的丧家之犬。 百忍成钢? 就算成钢了又如何,最终还不是被丢进炉火之中,经历千锤万凿,沦为他人的一件工具。 一个只知道忍,而不知道为何而忍的人,连懦夫都不配做。 忍,不过是手段,是迷惑敌人的障眼法而已。 凡人遭受委屈无法发泄,尚且会影响心情,甚至导致抑郁。 萧煜开启战神系统之后,对心中的怒火更加敏感,若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极力控制自己,他早已经暴走多次。 萧煜之所以选择修炼更为困难的白虎星剑,而舍弃了相对简单的白虎罡拳拳意,就是因为他第一次修炼白虎拳意的时候,发现自己心中的怒火竟然瞬间喷涌而出,完全不能被自己控制,若不是他早有准备,每次修炼之前都会在自己的卧室内布下一座防御法阵,只怕陆家的别墅早就被他的无边怒火瞬间化为灰烬了。 直到突破筑基瓶颈之后,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提高,萧煜才敢继续修炼白虎战意,但就算他极力抑制,每日子午之时,战意也会勾起心中的怒火,驱使着萧煜变得狂暴起来。 而今天,萧煜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宣泄心中所有怒火的对象。 之前的户泽白云身法太过诡异,只能用白虎星剑将他瞬间斩杀,而剩下的六名忍者又必须要为了萧煜装逼而用,必须要死在陆家的白虎阵灵之下。 而眼前这个伪装成空手道高手的山下一夫,恰好是萧煜最好的泄愤对象,他虽然修为不及户泽白云只有一品武尊修为,但是肉身实力其实远在户泽白云之上,一身不灭罡气更是坚韧无比,甚至比当日围困陆家别院的血罩的坚硬程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有的怒火,所有的隐忍,终于在今天爆发出来。 只见萧煜轻轻跺脚,整个人便冲天而起,向擂台上空漂浮而去,双手依然怀抱太极,竟仿佛与周围虚空融为一体一般,竟让山下一夫似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整个人完全融入在四周的云气之中。 擂台之上的云气一部分随萧煜而动,剩下的一部分同时又在不停翻滚变化,不过几秒种后,已经渐渐稀薄的云气又徒然增厚,在擂台之上摆出一个阴阳两级的太极图案。 山下一夫心中一惊,擂台上的太极图案竟然脱离萧煜,自发的在吸收四周的灵气,并不断向萧煜的身上输送而去。 一米、十米、百米。 随着太极图案的转动,整座国华武馆的灵气竟全部被其吸收的一干二净。 修炼者进入武尊之境后,已经可以勉强感应的天地之间灵气的存在,尤其在天地间阳气最盛的午时,和阴气最盛的子时之时,对灵气流转敏感的武尊高手甚至可以直接吸纳灵气,化为己用,加速自己的修炼进度。 山下一夫虽然擅长的近身搏杀一路,天生对灵气的存在流转并不敏感,但是他的师兄却是日国第二阵法高手,曾经传授过他观察和吸纳灵气的神术,并且送给他一枚用来感知灵气和威胁的贴身法宝。 可是据山下一夫所知,即便是他的师兄,在其修为全盛之时,也不过能够吸收自身五十米之内的灵气而已,而且还是在阵法的辅助之下,才能勉强办到。 可是眼前的这个少年,竟然直接用诡异功法,将百米之内的灵气吸收殆尽,如此神通,已然快要超过武尊境的界限,进入那传说中所谓能沟通天地之力的仙人之境了! 若不是山下一夫还能感知到萧煜身上的气息,他早就已经放下一切,直接全力逃走了。 气息与天地融为一体,功法修为超过肉身之外,“天人合一”,正是修炼者进入那个传说境界的标志之一。 山下一夫施展师兄传授他的灵目之术,透过层层叠叠的元气,看到了那个身处太极圆环之中的少年。 此时的萧煜脸上,正在不停变化,由愤怒专为悲伤、而后忧虑、紧接着狂喜不已,最后竟然变为没有任何表情,不喜不悲。 山下一夫忽然怔住了,要知道刚刚萧煜只凭一丝战意,就已经让他心惊胆战,可是现在他在萧煜的身上,竟然一丝战意和杀气都察觉不到。 就在这时,萧煜两眼豁然睁开,瞳孔之中隐隐射出洁白柔和的光华。 在看到萧煜眼中蓦然之色的瞬间,山下一夫心中突然一惊,他忽然感觉自己对眼前这个少年来说,根本不是什么敌人。 而是玩物! 一个用来练招,用来发泄的玩物,又或者是一块垫脚石。 如今萧煜已经利用山下一夫,将心中所有负面情绪全部发泄一空。 他这个一品武尊境的玩物,也就再没有了任何价值。 山下一夫却不知道,此时的萧煜心中,正处于一种佛家所谓的“大自在”,和道家的“道法自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