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李长风便接到了回京的旨意。 没有任何留恋,李长风立刻下令火炮营和火枪营,以及当初随行带来的三万人马出发。 他拒绝了以南宫长明为首的众将领送别宴请,钻进马车就下令大军开拔。 他这样的行为,不但没有让南疆众将领不满,反而更加敬佩。 看着李长风大军远去的背影,南宫长明感慨万千。 “九皇子殿下才是真正的忧国忧民,毫无私心啊!” 李长风来到南疆后,从无人信服,到现在十几万将士无不崇拜,仅仅用了月余时间。 南疆大军时常受到南蛮大军侵扰,常年来时有小规模的战争发生,战场的磨炼让他们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就算是放眼整个大乾,都是少有的精锐。 这些年,大皇子也好二皇子也罢,还有六皇子,都试图拉拢南疆大军为己用。 作为镇守南疆的大将军,南宫长明不堪其扰,未曾对任何一位皇子表现出过丝毫亲近之意。 其原因,除了他不想参与到夺嫡之中以外,最主要的还是没有一个皇子能让他信服。 但李长风彻底折服了他。 他甚至觉得李长风才是最适合继承大乾正统之位的人选,他了解麾下跟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将领,差不多也都是这样的想法。 李长风有其他皇子无法做梦都想的大好机会。 但在这期间,李长风从未拉拢过任何一位将领,甚至拒绝了许多将领的主动示好。 在南宫长明看来简直就是难以置信的事情。 也正是这一点,让他对李长风更加崇敬。 他身后的众将领也都纷纷开口。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九皇子殿下救了所有南疆将士的性命。” “没错,要不是他的话,咱们就得跟邪兽硬碰硬了,最后能活下来几个?” “九皇子殿下临危不乱智勇双全,有大将之风,着实令在下佩服!” “我觉得他才是最适合继承大统的皇子。” “这话是没错,可惜九皇子殿下看起来不喜权谋,更喜欢做生意赚银子,搞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等他继承大统做了皇帝,就喜欢了。” “反正我就只服九皇子殿下一人!” 听到众将领讨论的尺度越来越大,南宫长明转过身来,脸色一沉。 “一群混账东西,这是你们能讨论的吗?” 众将闭嘴。 但心中的想法却丝毫都没有改变。 此时,李长风正躺在马车当中裹着厚厚的天鹅绒毯子小憩。 大乾历武帝十八年十一月初四,他以镇南大元帅的身份,率军三万有余于晌午十分至镇南关。 连续打了三场战争,如今已经是大乾历武帝十九年正月十八,年都过完了。 好在他并不在乎这一点。 这个世界由于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落后,过年也就是吃吃喝喝,李长风其实一点兴趣都没有。 他现在心里惦记着的是科研院对于蒸汽机的研究制造到哪一步了,他魂穿而来后就在白石城不知道京城的气候,回去是不是就可以播种地瓜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核武器的研究,该如何展开从哪方面突破需要哪些人才等等这些问题。 他脑子里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 大乾历武帝十九年正月二十七,李长风率军来到京城外三十里,隔着车窗对亲自给他驾车的张海辉下令。 “海辉,等快到京城时就让各军返回各自营地,咱们偃旗息鼓悄咪咪入城,别惊动任何人。” 隔着厚厚的棉布门帘,传来张海辉的苦笑:“殿下,恐怕不行。” 李长风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什么意思?” “殿下,您还是自己出来看吧。” 李长风起身,掀开棉布门帘,站在马车上向京城方向看去。 虽然正月已经快要过去,但大乾京城的气温还是很低,寒风呼呼的刮着吹得人脸生疼,大地依然银装素裹。 前方一里之外旗帜飞扬,有许多人站在官道上,领头几人都是李长风的老熟人,此时正快步向他走来,在冰天雪地中极为明显。 打眼一扫,满朝文武百官几乎全部到齐。 李长风愕然。 出城三十里迎接,要不要这么夸张?! 愣神间,高大力和冯去疾已然离他不远。 李长风无奈一笑,只能跳下马车迎了上去。 李承业和李继,也在人群当中。 他们看向李长风的眼神中,都充满了嫉妒。 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李长风不是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了,大乾所有皇子当中,也只有他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他们想不嫉妒都不行。 不过,他们还是强压了下来,挤出最和善的笑容。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显得大度。 群臣来到李长风面前,躬身下拜。 “拜见九皇子殿下!” 李长风丝毫没有架子,连忙快步走去,把冯去疾等一众老臣扶起来,又把李承业扶了起来。 “哎呀,你们怎么都来了?劳师动众的搞这么大动静干什么?快起来吧,都起来!” 李长风热情的跟众人打着招呼,唯独没有扶李继,也没有跟他说话,把他当做透明。 李承业不动声色的瞥了一眼李继,只见他笑容僵硬,眼底深处藏着难以抑制的愤怒。 李承业心中暗喜。 这是好事,可以继续坐山观虎斗。 其实李长风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思,他只是单纯的讨厌李继这个人而已,与夺嫡之事无关。 他甚至已经不在乎跟这些皇子们的恩怨了,反正他一直都占着上风,一点亏都没吃。 在见过超凡存在的可怕实力,并且跟他们战斗过后,他的眼界打开了,胸怀也打开了。 眼前这些人,根本没有资格做他的对手。 如今他的对手,是那些超凡存在。 与众人一阵寒暄后,高大力宣读了圣旨。 其内容无非就是一番勉励夸奖,令他在文武百官的相陪下骑骏马入城,以壮大乾军威。 将军得胜归,岂能无人知? 这也是提升士气安抚民心的手段。 对此,一向不喜欢高调的李长风颇为无奈。 但文武百官在此,他也不好驳了乾武帝的面子,只能接旨照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