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睁睁地看着盘踞在气运网络的东南方向天幕,身材庞大的气运白色巨蟒,长出两只龙角,化蟒为蛟。 赵佶只觉自己心神似是被无形之物,张开庞然巨口,一下子就撕裂下部分后吞噬。 心神上的无形损失,带给了赵佶难以估量的巨疼,让他无法自控地惨声大叫。 国运即民心! 国运即民力! 赵佶终是体会到了林灵素说过的这句话,其中蕴藏的含义,究竟代表着什么了。 眼前的这一幕,生动地向赵佶展示了,国运便是民心,国运便是民力的真谛。 繁荣昌盛,民殷财阜的东南一带,对于大宋国而言,实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正是因为明教的起事,等于就是割裂了东南,势必会造成了大宋国的严重衰弱。 没有了东南一带财物的支持,大宋国无论是财政还是食物,都会陷入一个贫困的境界。 自隋炀帝开采运河以后,将江南纳入有效的统治,东南的江浙之地,逐渐成为天下的经济重心。 大宋国定都在东京汴梁城,人口高达百万,每日所需要的大米食物不可估量。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都需要经过长达数千里的大运河,从南方之地转运到京城中,才能够跟得上东京汴梁城居民的消耗。 百舸争流的汴河,其实就代表着北方和南方的联系,已经到达了一个十分紧密的程度。 没有了东南一代的输送,东京汴梁城便会一下子就陷入到,食物匮乏的困境。 赵佶通过和“气运赤龙”的联系,观看到东南一带联合成一片,化作血红色的一幕。 感应着从“气运赤龙”身上,陡然间传来的虚弱感,赵佶心知这一次东南一带的叛乱,对于大宋国的“国运”而言,也是一个难以磨灭的巨大损害。 他暗自喟然轻叹一声。 事已至此,又能怎么办呢? 明教原本就有造反的前例可循,虽然在前唐时期,曾经遭受过了重大的打击,不得不沉寂下去,不再现身人前。 不过经过数百年的休养生息,终究是重新恢复了力量,一下子就给大宋朝来了一击毒辣的重击拳。 赵佶转头朝其他位置望去。 北方辽国所代表的“气运黑龙”,以及西北方向西夏国所代表的“气运黄龙”,似是觉察到了南方大宋国“气运赤龙”的气势低落,几乎在同一时间声势大振。 “气运黑龙”和“气运黄龙”同样仰天长啸,龙嘴咧开,向“气运赤龙”无声嘲讽。 赵佶身在“气运赤龙”的头顶,看到“气运黑龙”,还有“气运黄龙”暴虐,充满了讥讽的眼神。 不由大感无奈。 这能有什么办法? 都怪那个什么明教教主方腊的叛逆,突然在这个紧要的时刻,发动了叛乱。 一下子就让东南一带,脱离了朝廷的有效统治,才使的“气运赤龙”亦元气大伤。 赵佶通过了秘法,能够和“气运赤龙”心意相通,是以也感应到了“气运赤龙”的危机,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他的双眸视线突然变地渐渐模糊,清晰可见的气运网络,也一点点的消失不见。 嗡的一声。 就在赵佶还没有反应过来前,已经从心神的链接中挣脱而出,回归到了现实当中。 梁师成还在一旁,恭恭敬敬等待着他的旨意,然后在传达个外朝的诸多官员。 赵佶心念一动,状若无意般向梁师成轻声询问道,“你且说说,应该如何应对东南的剧变?” 梁师成身为内廷里头,权高职重的大太监之一,自然早就已经十分清楚东南的事件。 听到赵佶的询问,梁师成一副愤然模样,感慨万分道,“绝对不可姑息养奸。” “明教教主方腊等人,都是罪大恶极的叛逆,不能任由他们慢慢壮大实力。” “朝廷应该早点派遣精兵围剿,以免明教会坐大,到时候哪怕重新光复东南一带,也会得不偿失。” 赵佶听着梁师成有条不紊的应对,心头同样大感惊讶。 梁师成何时有如此高明的策略和目光了?难道此前的日子里,他都是在韬光养晦不成? 不过梁师成也没有邀功的意思,在说完自己的答案之后,直接揭破了谜底道,“此并非奴才自己的意见……” 赵佶摇了摇头。 他知道梁师成的意思。 梁师成自诩是苏东坡的妾生子,曾经在不同的场合中,向外人表达过这个意思。 当年蔡京上台,遵循赵佶的旨意,下令立了“元祐党人碑”,苏轼苏辙两兄弟皆名列其上。 此碑上一共列出了三百零九人的名字,皆是前朝时期,反对王安石新政中的赫赫有名的人物。 赵佶自以为继承了父兄的意志,是以对司马光,苏轼等反对新政的旧党人士,感到十分深恶痛绝。 吩咐蔡京把这些人的名字,全都都雕刻在“元祐党人碑”上,而且还另有极其苛刻的旨意。 被列在“元祐党人碑”的所有人,还在世的要被囚禁或者贬谪,已过世的人要拔除官衔。 他们的子孙永远不得为官,皇家子女也不得与此名单上的罪臣子孙后代们通婚,已订婚的要奉旨取消。 蔡京等人在树立“元祐党人碑”的过程中,加大了打击范围和力度,乃是为了要将自己的反对党一网打尽,斩尽杀绝。 在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的正月,天空出现彗星,电闪雷鸣,一声霹雳后,竟将文德殿东墙上的元祐党人碑劈为两半。 笃信道教的宋徽宗大惧,误以为这是上天的震怒,于是在深夜时分偷偷命人将此碑彻底损毁。 宰相蔡京知道后,十分懊恼,却大言不惭地说道,“此碑可毁,但碑上的人名,则当永志不忘!” 不过当消息传到外头之时,却引起了更大的轩然大波。 时人以为连上苍都看不惯蔡京排除异己的行动,所以才会降下雷霆,向天子示警。 “元祐党人碑”上的人的后代们,也都以自己的祖先的名字,被刻在碑上而无比自豪,向他人夸耀。 当清流中流传这样的消息时,梁师成亦在赵佶的面前进言,让苏轼的文章得以重新刊印天下。 同时在私底下,还十分照顾苏轼在世的儿子,曾经对家中帐房说,“凡小苏学士用钱,一万贯以下,不必告我,照付就是。” 苏东坡的后人能够度过艰辛的日子,确实得益于梁师成,所以双方时而又所来往。 梁师刚刚的成言下之意,很有可能是想要透露,这其实是他和苏家子商量后的一个结论。 不过赵佶也没有感到什么不耐烦。 梁师成能够给予苏家子充分的照看,说明他并非灭绝人性,铁石心肠的人物。 这样有着明显缺点的下属,在赵佶看来,反而可以通过不同手段,更加容易掌控。 那些无欲而刚,口口天下为先的正人君子们,才是让君王们,最感到无可奈何的存在。 对于赵佶而言,现在已经不是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时代,他们后代的前程虽然只是一眼可决。 但赵佶也不准备放开这个先例。 那些苏家子们,能够外放到地方上,做一个小小的官吏,已经是很大的殊荣了。 赵佶也并不怎么期望,梁师成能够给出优秀的答案,听到他的答复后已感到颇为满意。 剩下来的事情,就需要外朝的那些宰执们,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才能够最终确定下来。 应该如何应付东南一带明教起事的决定。 一个实力强劲的势力,胆敢起兵和朝廷对抗,绝对并非是简简单单的痴心妄想,而是肯定经过了千方百计的谋划,好友充分的准备,才会发出奋然一击。 同时明教教主方腊的强绝实力,也给了赵佶深刻的印象,让他感到深深震撼。 赵佶知道徐知常的实力,虽然并不如宣称的那样,是仙人降世,但确实是位实力强大的修道者。 而林灵素更是不凡。 当日林灵素骑着青牛入宫,连其座下的青牛,都能够和“气运赤龙”对峙,而丝毫没有落於下风。 林灵素更是能够轻易察觉到,徐知常之辈,根本不可能会察觉的“气运赤龙”的存在。 而且还曾经为赵佶亲口解疑释惑,向他述说何为是“气运”“国运”的含义。 从这一点而言,林灵素哪怕不是所谓的真仙降世,但比起徐知常要高明不知多少倍。 然而连那样强大的林灵素,都无法成功留下明教教主方腊,反而让对方从东京汴梁城中逃跑。 而且更加不可思议的,还是当时在西太乙宫中,并非只有林灵素一人和方腊对峙。 还有“天罡地煞”“一百零八魔君”中的人物布下“天罡地煞阵”,协助林灵素一起困敌。 饶是那样,众多人一起出手,还是没能够留下方腊。 那明教教主方腊应该强大到何等的境界? 赵佶并不知道,这其实是众人在赵福金的吩咐下,一起模糊其词,一起糊弄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误判。 他只是尽自己可能,把方腊往尽可能强的程度去想象。 正在苦苦思索的时候,蓦然听到一个声音道,“天罡地煞,一百零八魔君已经聚齐。” “他们和明教,乃是命中注定的对手。” “此时不放他们去东南和明教作对,又待何时?” 迷你“黑龙”的身躯若隐若现,在梁师成完全看不到的地方,向赵佶传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