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黄巾来袭的紧急情况。 后将军袁术深知汝南断不可失,遂立即调遣偏将军邓当携本部军士迅速南下接替袁耀驻军历阳,固守九江已南之地。 然后抽调袁耀、纪灵率主力回返寿春。 虽然袁耀已经在之前便上表其父正在积极备战,策划对庐江郡的攻略,但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 现已经得到黄巾欲反叛的消息。 而汝南又是袁氏根基,绝不容有失。 故而,思虑一番,袁术决议暂缓攻略庐江的战略,调回袁耀等部,先北上讨伐黄巾,待彻底平定汝南郡后在做处置。 …… 消息传至历阳。 袁耀拾着调令微微看罢,不由露着苦笑,对从旁的心腹谋臣崔州平道:“先生,看来我军欲攻略庐江的计划暂时又要搁浅了啊。” 说罢,便将一纸调令递给从旁的崔州平察看。 半响后,崔州平方才缓缓说着:“公子勿忧,这也是迫不得已之事,汝南虽是大郡,却也是黄巾起义的重灾区,纵然曾已被剿灭大部,但也有部分贼将携武装势力隐藏于山间。” “如今我军初据汝南,且公子又是名门望族出身,遭至黄巾仇视亦是在正常不过,现敌军趁势反叛,我军理当迅速予以回军平定,以免带来更大的隐患。” 但此时袁耀却是有些耿耿于怀。 他不情愿率部北返汝南平叛。 瞧着袁耀的神情,崔州平沉吟了一番,方才笑着回道:“公子,其实黄巾此次反叛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嗯?先生,何出此言?” “公子,现汝南、九江等江、淮,汝大部分领地都已实际受我军所掌控,但其实内部都并不稳定,各方势力依旧在蠢蠢欲动,藏于暗中。” “这在钧看来或许会是隐患。” 说到这,崔州平言语顿了顿,遂又说着:“原本钧是想建议公子先稳定内部、平衡各方势力,消除一切隐患,待郡内政令畅通再对外征战四方。” “只是由于公子欲想先一鼓作气平定庐江等江北重地,钧遂才未提,但如今恰逢黄巾乱起,正值局势混乱之际,钧提议趁此机会一劳永逸的平定黄巾贼以及暴力解决每处的隐患。” 一席席的话落,也给了袁耀数分触动之心。 思虑半响,他不由回应着:“不知先生心上可有详细方案乎?” 一记话语落下,崔州平顿了顿神,遂才面色严肃的说道:“公子,您不是一直深感忧虑,地方豪强垄断基层,令内政治理极其不好开展吗?” “何不借黄巾之手以大肆消减诸豪强乡绅实力呢?” 崔州平沉声道:“先让黄巾劫掠地方豪强,掠夺他们财富,等众豪强的家族势力损失惨重以后,势必会一致联名上书邀请我军平叛。” “到那时,我军可借机令诸豪强乡绅以供军需,而他们虽不情愿,但为了今早平定黄巾,亦不得不忍痛割肉,资助我军平叛。” “其二,待黄巾将劫掠诸豪强的财富劫掠囤积起来以后,我军在剿灭黄巾予以夺回,以充军资。” “届时,纵然豪强嫉恨,却也于事无补!” “因为,我军并未直接从他们家中掠夺,而是从贼匪手中缴获而来。” 一记记洋洋洒洒的话语落罢。 崔州平徐徐将心底早已思虑已久的平叛之策如实和盘托出。 这对于如今的袁氏势力来说,的确是比较合适的策略之一。 一席话音落罢。 袁耀稍作思索,便明悟了崔州平此策。 “先生所言甚是!” “若不是先生提醒,耀还在执着于攻略州郡,却反而疏忽了内部的隐患与矛盾。” 一时之间反应过来的袁耀连忙认错,并向崔州平施礼以示歉意。 他此次的确疏忽了,并未想到更深层次。 终究是年纪、阅历的缘故,还是令袁耀在看待问题上没有那么老练。 因为,他起初一直认为,只要己方能够一直攻略州郡,保持强盛的攻势以及战力昂扬的军团所在,那无疑将可震慑一切。 纵然内部有所矛盾,却也于事无补! 但随着如今崔州平的一番分析却令他领悟到了许多。 首先这些都是具有连锁性的。 若积攒了一个矛盾并未解决,那待积攒到数十余个矛盾时,将足以演变为巨大的隐患,足以吞噬一切。 得到崔州平提点,袁耀亦是当即发挥了“雷令风行”的优点,立刻开始号令全军各部集结待命,只等邓当率部抵足交接防务。 随后,便可启程北上。 邓当一行接近三千余众,正匆忙的沿阜陵走淮河水系支流撑轻舟南下历阳。 水路的优势此时自然便体现了出来。 从寿春的陆路至历阳,正常行军速度至少需要十余日左右的路程。 而走水道,则快了两三日不止。 这日。 邓当一众在历阳水寨徐徐靠岸,上寨。 刚一抵足,袁耀便迅速的召见了邓当,以做离开后的吩咐:“邓将军,想必历阳的重要性你已经有所了解,此地乃是江北连接长江水系最重要的城池。”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耀也就无须多说。” 瞧着邓当郑重的点了点头,袁耀遂才继续厉 声说着:“接下来,耀需与将军你交待几点。” “其一,是接下来的防务问题,由于历阳是江北最为重要的城镇,不仅是我军攻略庐江郡的大本营所在,亦是日后我军渡江攻取江东六郡的后勤中转之地。” “所以,历阳的防务便显得尤其重要。” “故此,如今本公子即将便要率主力离去,或许会有敌对势力来袭,到那时,不知将军欲如何迎敌呢?” 一记话音而落。 邓当郑重回复着:“还请公子放心,当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加紧加固城防,全力以赴携各部守备城池。” “纵然敌军来袭,当定然亦率全军将士战至最后一人,誓与城池共存亡!” 一席坚铮有力的回言,邓当表态着。 但袁耀却摇摇头道:“将军,你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耀毫不怀疑。” “但如若敌军大规模来袭,共单单有决心是不够的。” 书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