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十三章:李二城楼召见天宝
冯天宝愣了一愣,随手抓起旁边的衣服遮在身上。 海公公瞟了瞟门口众人,大步走了进来。 忽见榻上之人一丝不挂,雪白一片,又见屋内狼藉不堪,稍稍一愣,随后便硒笑道:“冯国舅这又是在玩什么新奇的游戏?” 冯天宝闻言尴尬不已,赶紧摇头回应:“哎哟~海公公您来了? 我这正日光浴呢,您老要不要一起?” 日光浴? 海公公听罢只觉得好笑,他特么的天天站在勤政殿门口晒那将近四十度的太阳还不够? 这是特么的嫌他没被晒成鱼干? 虽然心有不悦,脸上却依旧一副笑意盈盈的样子:“冯国舅闲情雅致,不过陛下这会正在城楼等您前去问话。” “啊?” 【又要见我?】 【问话?】 【问什么?】 冯天宝有点虚,但是当着海公公的面,他还是表现的极为镇定。 他轻轻撩起旁边的衣物后缓慢开口:“有劳海公公坐等一会,我清理完毕便同你前去。” 海公公瞟了瞟他那一米三的大长腿,嘴角抽了抽,便识趣的退到正殿喝茶吃果子去了。 冯天宝大手一挥,门外的宫人们屁颠屁颠的跑了进来,找衣服的、整理杂乱的、端洗脸水的…… 嗯…… 反正冯天宝就是觉得很爽。 很享受。 片刻过后,冯天宝收拾干净,人摸人样的走进正厅,见海公公在一丝不苟的擦拭着他的拂尘,不久前的好奇之心又起。 “海公公海公公,你这拂尘什么讲究?” 原本几天前还对冯天宝爱答不理的海公公这时听到他的问话,居然脸上凝笑缓缓开口道:“这个拂尘可是个宝贝。” “我见它通体赤红,却幽幽发亮,周身符纹还很特别,确实难得一见。” “没想到冯国舅眼光还挺独到。” 海公公不甚相信的瞟了一眼眼前的男人,这个山野村夫也不尽然只会溜须拍马,不务正业,还是颇有些见识的。 冯天宝面对他这阴阳怪调,浑不在意的挥了挥手:“没有没有,就是以前在老家逛古玩店的时候见到过。” 海公公:“……” 你们老家还有古玩店? 我特么。 傻了眼了。 你们那的古玩店还有我这个档次的宝贝? 吹牛的时候,能不能要点逼脸? 海公公一开始升起来的一丝好感就这样被冯天宝的一句轻描淡写给磨灭了。 然而冯天宝说的却是事实,在现代,首都之城的大街小巷都有古玩店啊,尤其是那个叫无邪的古董店,里面什么没有? 【见过麒麟竭没有?】 【见过雷神没有?】 【见起死回生药没有?】 【说出来海公公怕是要被活活吓死。】 算了,冯天宝见海公公满脸不屑,却依旧嬉皮笑脸的追问:“海公公你就跟我说说,就当我听个新鲜?” “那你小子可要听好了。 此物名血拂尘,出自于一位得道高僧,机缘巧合下为我所获,传言此拂尘拂须为龙须,拂身为凤血所铸,可以扫鬼魅,清怨气。 怎样?和你们老家的古玩店那个一样吗?” 海公公得意洋洋之余还不忘嘲笑冯天宝一番。 冯天宝也不在意,毕竟他在这个位面只是个卖瓜的,按照海公公对于手里拂尘的阐述,觉得他没见识,也并不奇怪。 冯天宝在意的是。 【这个拂尘这么牛逼怎么就被这个老头得到了?】 【他犹如亲爸一般的系统大人都没给他赏赐过这种仙门法器呢。】 【除了金银就是首饰珠钗,最可怕的是还有一把莫名其妙的剪刀。】 【都是什么鬼?】 【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冯天宝感叹不已,不知不觉就到了城楼之上,他想的起劲,浑然不觉海公公已经停下了脚步,一个不注意正好撞在他的身上。 海公公刚一回头被这突如其来吓了一跳。 冯天宝一低头正好看到海公公那幽怨的眼神,他微微一愣。 不远处的李二也是一愣。 武曌一愣。 就连李二旁边那个白衣少年也是一愣。 【这白衣少年是谁?】 【长得……好帅。】 【和我差不多。】 “陛下面前注意仪态~” 海公公一脸嫌弃的指了指旁边的位置,示意他站好,正准备前去李二那边禀报,李二却早已看到前来的冯天宝。 他微微侧头,眯眼问道:“冯国舅可来了吗?” “回陛下,正是国舅前来。” “那便过来吧。” “是~” 海公公缓缓回头,满脸堆笑。 堆笑。 “国舅,您请。” 冯天吧:“……” 【你个老狐狸,见风使舵的家伙。】 【论脸皮厚,我自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今天也算是见到前辈了。】 【厉害厉害。】 冯天宝微微曲腰,待到李二面前时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 “陛下,上午好。” “啊,不对,陛下早安?陛下万岁万岁万……” 【咦?古代人上午都怎么请安来着?】 【算了,反正也没学过,喊万岁万岁万万岁总没错。】 李二被这些新奇的词汇弄的不会了…… 这厮。 当真是个奇葩。 不过。 很有意思。 现下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面对冷宫坍塌的宫殿,一时间李二竟开始犯愁。 犯愁的并不是宫殿倒塌后重建的问题,而是宫殿倒塌之时,太多的宫人称见到了冷宫里邪气外漏,鬼怪四处乱飞。 此事已经闹的沸沸扬扬,人尽皆知。恐怕就连宫外也有不少不轨之徒,借此机会来动摇人心。 怪力乱神之事李二自然是不信的,但是人言可畏,鬼怪造成人心不安,宫中朝廷皆会以此做由,生出许多祸端。 现下必须要想出一个十全之法堵住悠悠之口,才可树立威信。 今早朝会之时,便有大臣出来谏言,称宫内邪祟作怪,皆是因为李二私自背离祖训接武曌入宫的缘故。 李二见谏言之人乃是言官要员,内心愤懑却也不便当庭发作,只得让大臣们相互参谋,以想出解决之策。 奈何大臣们对于宫殿倒塌之传言并不绝对追究,反而将矛头指向了新晋的武才人,当真是一派胡言。 李二微怒,便不再多言,早早下堂后,前来城楼查看冷宫毁损情况。 不看不知道。 一看。 当真是好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