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的小插曲后,不知道是师傅他老人家酒在兴头还是自己的衣钵有了传人比较高兴,非要来几首唢呐吹吹。 师傅说因为我是他第一个关门弟子,今天特别高兴,自家的几个孩子没一个愿意学唢呐的,还说这些东西都是老旧玩意儿,今天吹一首《百鸟朝凤》一来是打心眼里高兴自己的衣钵有了传承,也不枉愧对自己师傅,也就是我的师爷。二来是要让今日拜师的我真真切切的现场感受一下唢呐艺术的震撼! 师傅说,这个唢呐是从他拜师那时就跟着他的,平日里特别的珍惜,没事的时候就会拿出来仔仔细细的擦拭着唢呐的每一寸地方,这唢呐上的哨子、气牌、侵子、杆、碗不知道都已经抚摸多少遍了,师傅的唢呐杆子是老红木做的,当然制作材料还有白木与红木。这杆子上端装着的是铜制的侵子,侵子上面套着气牌和芦苇做成的双簧哨子;杆子下端安着喇叭形状的铜碗。其中大小根据唢呐的定调而各有不同,调子定的越高,唢呐就越小。反之调子定的越低,唢呐就越大。 唢呐里除了班大、班二和小海笛还是白木制成的之外,其他的均为红木料制作,其中专业高档品为老红木和旧料老红木制作而成。 唢呐的种类繁多,大致以杆的长短来分就可以分为五种:小唢呐、海笛、中唢呐、大唢呐和加键唢呐。 小唢呐杆长22~30厘米,最常用的杆子长23厘米所以又被称为“三吱子”。一般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音色柔和、空灵,大多用来独奏或者合奏。特别是和二胡等乐器合奏更为动听,并且常为歌舞伴奏。就比如流行于湖南的唢呐,还会用于说唱音乐“唢鼓”的伴奏,而且地区不同,所用的哨也不一样,有的是芦苇的、有的是麦杆的、还有的是褐紫色胶性虫壳制作的。这种虫壳制作的哨子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坚硬难吹,相反吹起来非常的软。 而在江西会昌的唢呐,侵子是用银制作的,上、下口的直径差也特别的悬殊,还会在侵子下端至第八孔上端的管中装上一个中空管,这也使江西会昌的唢呐形成了一种别具风格的音色,在和二胡等弦乐器一起合奏时,发出的声音婉转起伏、更加动听。 海笛和小唢呐不同的是,发音更为雄壮、高亢冲霄,一般盛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 中唢呐的杆长32~40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长37厘米的“黑杆子”,同海笛一样“黑杆子”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但音色却介于大小唢呐之间,音色相对柔和。一般用来歌舞伴奏。 大唢呐的杆长在42~57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长50厘米的“大杆子”,大杆子在东北、山海关和冀东一带比较普遍,哨子用芦苇做成,哨片多呈口袋状,吹起来的声音雄壮宏大,经常用作吹奏大型乐曲。 加键唢呐是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的一种唢呐种类,杆上的音孔按照十二平均律开列,健全了半音、转调方便,也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种;相较于传统唢呐来说,加键唢呐不仅音色丰富,音量较大;还扩展了音域。 唢呐的高、中、低音一般是按照唢呐的筒音进行划分,唢呐杆上一般有八个孔,以第三个孔的音高作为调名,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 高音唢呐:凡筒音在#f1以上的均为高音唢呐。 中音唢呐:筒音在#f~f*1之间的是中音唢呐。 低音唢呐:筒音在f以下的都可称为低音唢呐。 如果筒音是a1的唢呐,就叫做D调高音唢呐,筒音是a的唢呐,则叫做D调中音唢呐。 就像师傅吹奏的《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用的就是D调,dure指法。《百鸟朝凤》通过对各种鸟叫的模仿,主要是通过高音声部进行模仿的,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和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引人入胜。该曲原是在民间风俗生活中演奏,因演奏场合的群众性和流动性,演奏者根据客观需要和本人的技术特长做即兴发挥,乐曲可长可短,没有严格的规定。但热烈欢快的旋律和固定曲调伴随下的百鸟之声相见的循环进行是其结构原则。 就好比甘肃庆阳西峰唢呐是以唢呐为主奏的民间吹打乐,也称为鼓吹乐,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传承至今,以其为数众多的曲牌、庞大的演奏队伍、丰富的民俗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成为了我国民间音乐中一个独特的乐种。它以西峰为中心,分布在周边庆城县、环县、合水县、宁县、正宁县及镇原县部分乡镇。仅西峰区就有唢呐班社31个,从业人员286名。该乐种的表演形式有“大件”组合与“小件”组合两种。一般乐手都能掌握两件以上乐器,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可随意调动。庆阳唢呐曲牌丰富,韵味质朴,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经普查后采录的传统乐曲有一千二百余首,编入《庆阳地区民间器乐集成》的达496首,这些曲牌按源流沿革可分为器乐化程度较高的传统曲牌、民歌变奏和地方戏曲曲牌三类,代表曲目有《披红挂花》等。 庆阳的唢呐文化价值不仅仅表现在音乐的独特性上,而且表现在其内容的延伸上。如“跑报“就是内涵丰富的表现形式之一,它通过口传方式极大地发挥了艺人的即兴创作能力,充分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聪阴才智,对继承发扬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一独特的乐种却处于严重的濒危状态,采取相应的抢救保护措施已刻不容缓。 师傅看给我科普的差不多了,也不管我有没有真正的完全听懂记熟,留下一句“慢慢你就懂了”,准备工作也做好了,拿起唢呐放在口中试了试音,便开始了《百鸟朝凤》的吹奏,师傅运用了唢呐吹奏技巧中特有的吐音、滑音、花舌、指花、颤音,以及吞、吐、垫、抹、压、打等,再加上舌冲音、反弹音、气冲音、反双吐、气唇同颤音、连弹音和指气同颤音等高难度技巧。 我听着乐曲不由得陶醉其中,仿佛我此时此刻身处自然,处处都是鸟语花香,耳边不断盘旋着布谷鸟、鹧鸪、燕子、山喳喳、蓝鹊、画眉、百灵、喜鹊等各种鸟儿的叫声,这其中好像还有公鸡的啼鸣,给我一种黑夜渐渐消逝和朝阳缓缓升起的生动意境。我在这曲中还听到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感受到了活泼、粗狂的生活气息,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自己坚守了一辈子的“老古董”,终于有了新的传承人,这是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一曲作罢,我仍深陷其中久久不能释怀,师傅看我这种依依不舍的模样发自内心的对我说“这《百鸟朝凤》最早是出现在咱们豫剧抬花轿里的曲子,后来有经过了多次的加工改编,从最开始的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再看看现在,即使是即兴发挥也依旧可以做到曲乐的慷慨激昂,激情澎湃。这其中少不了众多大师的心血。” “我看你是个不错的苗子,改阴来趟沁阳找我学艺,人可以不来,酒一定要到”师傅笑嘻嘻的把家伙事收了起来,看着天色不早了,所以阴天我负责送师傅回汝阳见一个故人,顺便了解一下汝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