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的那一瞬间,汤长云睫毛轻轻的颤了颤。 整个大盛,所有人都知道汤长云是个什么人。 汤长云自己也知道,那些人嘴里的巾帼英雄、铁血丹心,放在她身上,就成了一把悬在头顶上的刀。 金陵王府十万大军,她汤长云以女子之身苦苦支撑,一刻也不敢松懈,其中的心酸困难可想而知。 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对她说过。 杨志说了,他不怕。 忽然,汤长云笑了。 这整个天下,恐怕也只有杨志有资格,有胆识这么说。 “杨志,我信你。” 短短六个字,已经让从来没有这种情感经历的汤长云脸色微红了。 杨志看着汤长云露出的一截脖颈,精致的锁骨加上白嫩的肌肤,仿佛一颗熟透的蜜桃。 杨志嘿嘿一笑,“汤长云,要是我赢了…总得给个奖励吧?” 一看杨志的脸色,汤长云就知道,这厮又不正经了,遂转过了头,不理睬他。 杨志一点都不客气,那樱桃小嘴红润饱满,不秦一下可惜了。 说做就做,汤长云还没反应过来,樱唇已经贴上了一层柔软。 她双手一下抓紧了衣服,在杨志的带领下,这才放松些许。 一阵旖旎过后,汤长云脸色微红自杨志房间内走出,杨志看着汤长云的背影,想想刚刚的美好瞬间,不知餍足的舔了舔嘴皮。 体内的一股邪火横冲直撞,汤长云这女人可不能硬来,所以嘛,还是要找静雯老婆泄泄火! 想象着以后大床上又要多一个女主人,杨志那可是神清气爽,连带着十几日后的择婿,都有些期待了。 与此同时,小院外不远处,一道人影悄然离去。 这人十分警惕,殊不知,要不是杨志懒得管这些盯梢的人,他的小命早没了。 来到一处不起眼的小院子,人影闪身进去了。 赵铮慢悠悠的喝着一盏茶,借兵的事情并不顺利,他内心也不平静。 商辰好歹还考虑一下,这杨志…他倒是没想到,居然直接拒绝了那些加官进爵的好处。 自上次天下第一楼之事以后,赵铮对杨志已经没什么好感了。 清风拂过树梢,但在赵铮眼里,算不得什么好天气。 一道脚步声传来,带着一些匆忙,赵铮皱了皱眉头。 “何事?” 黑衣侍卫跪倒在地,“今日那忠勇侯遭遇了行刺,像是琉球的手笔,不过,没能奈何忠勇侯。” 赵铮失望之余,略微有些诧异,不过想想前段时日得到的消息,琉球海盗可是被杨志生生弄没了数不清的粮草和武器,换他也得跟杨志不死不休! 要说这杨志,树敌良多,谁都想从他的身上撕片肉下来。 赵铮也想。 但现在,明显有更重要的事,杨志得罪了太子,还有秦家,想来也不是那么好受的。 西周那边形式严峻,眼前的十多万金陵大军,是头等大事。 想到这儿,赵铮眯了眯眼,随后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 忠勇侯遇刺的事情,小半天就传遍了整个苏州,得知是琉球海盗下的手,苏州百姓的吐沫星子一刻也停不下来。 至于百姓是怎么知道琉球海盗一事的? 杨志在那半步宗师身上也找不到什么好东西,直接吩咐人将这人的尸体悬挂在城门口。 有人夸赞忠勇侯霸气,也有人暗骂杨志残忍,杨志可不管这些。 秦家这两天实在算不上太平,手底下接连死了几个人。 只有秦家人才知道,死的这几个人和杨志遇刺的茶楼可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明面上看不出来,至于人怎么死的,秦家都不用想,就知道是杨志干的好事。 偏偏他们只能吃下这个暗亏,杨志现在在苏州百姓的心里,可是救世主的存在。 打海盗、杀贪官、售卖低价鱼类,这些事已经让他极得民心。 把茶楼刺杀拿到明面上来讲,对秦家并没有什么好处。 不过,秦景仁也不是吃素的,暗地里的就“民心”这件事,做了不少手段。 苏州这两天,除了郡主择婿的大事儿,其他都是对杨志的赞美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这种事情,龙椅上不管坐着谁,可都是忍不了的。 这道理杨志能不明白吗? 捧杀,明晃晃的捧杀。 咱好歹是历史研究生啊!多少能人异士不就死在皇帝的猜忌之下吗?韩信还能说出那句狡兔死走狗烹呢,虽说杨志也没有什么野心,但这种事情,说白了也不是好事。 杨志正想怎么解决呢,宁王上门了。 依旧是一脸和蔼,笑的杨志一脸懵逼啊! 怎么,难道宁王要来敲打自己了? 杨志暗暗猜测,宁王开口了,“忠勇侯,近来苏州的谣言…” 来了来了,果然是这件事,杨志已经在心里打好腹稿,什么我对陛下忠心耿耿,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什么好听捡什么说。 “你不必介怀,不过是个虚名,陛下心中自是明白的。” 宁王说的认真,杨志咽下了脱口而出的“忠心耿耿”! 不是吧不是吧,你宁王专门跑来安慰我的? “咳咳,宁王所说的极是,百姓们都是极淳朴善良的,真正有那些想法的人才是最不要脸的,对了,秦老爷最近怎么样啊?” 宁王抽了抽嘴角,这话题转的,生怕他听不出来是针对秦家的吗? 杨志一脸笑意的盯着宁王,废话,虽说不知道宁王向他示好是什么意思,但都这样了,有状不告那不是傻子吗? 虽说从老冯那里知道,宁王和皇帝之间有些隔阂,但这么个说大算大,说小不小的事情,宁王没什么好算计他的。 还有一点,杨志总感觉这宁王对自己…有那么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好感? 想到这儿,杨志打了个激灵,不会吧,难道…宁王喜欢男人? 虽说杨志知道自己玉树临风、风流潇洒,有点小帅气,不过嘛…他可不好这一口。 宁王还不知道怎么回应杨志的“告状”,就见杨志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眼神盯着自己,“宁王,敢问令郎年方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