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八十章:是在给你铺路啊,孩子!
两日后。 乾清宫。 一大早,六部尚书、内阁的六位大学士,以及太子朱高炽,便早早的等待在了这里。 三日前,皇上从这里下诏,自罚三日太庙禁食。 如今三日已过,也到了朱棣出来的时间了。 很快。 在众人的等待当中,朱棣在太监赵全的陪同下,缓缓走进了宫门。 看到朱棣,那宫殿中的众人纷纷跪拜见礼。 “问圣躬安!” 朱棣缓步从他们的身边走过,随口道:“朕安,都起来吧。” 随着朱棣的回应,在场众人纷纷起身。 而朱棣也来到了自己的龙椅上坐好,开口的第一句便说道:“交代的事情办妥了吗?” 尽管朱棣在太庙中对于太子他们的动向一直都一清二楚,可这表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 面对朱棣的询问,在场众人以太子为首,自然是由太子开口回道:“回禀皇上,折子已经拟好,那摊丁入亩的完善之策全部记录其中。” 说着,便将手中的折子递到了一旁走来的赵全手中。 在赵全将折子递来后,朱棣装模作样的看了一遍,其实这些内容他早已知晓。 在看完之后,朱棣便又问道:“折子写的不错,主意是谁出的?” 朱高炽当即回道:“回皇上,折子是由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们一同撰写,而里面的主意,则是由儿臣家那小子,朱瞻基所出。” 对此朱棣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但却皱着眉头问道:“既然主意是大孙子出的,那他人呢?为何不在这里?” 闻言,朱高炽顿时一愣:“这.....” 不等朱高炽想好如何回答,朱棣便立刻训斥道:“身为太子,监国几十年,却连个儿子都管不住,等朕死了,你是不是还要管他叫爹?” 一上来,朱棣便给了朱高炽一个下马威,搞的朱高炽莫名其妙。 不明白老爷子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可表面上却什么都不能说,只能乖乖听着老爷子教训。 而老爷子在训斥过后,冷哼一声,立马便又顺着这话说道:“去,这主意既然是那浑小子出的,就把他叫过来一同商议。” 本以为今日就算得不到老爷子夸赞,最起码也不会有什么节外生枝事情的朱高炽,好端端又被骂了一顿,心中别提多憋屈了。 但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只能是继续维持着自己唯唯诺诺的样子,答应一声:“哎!” 说罢,便亲自朝着宫外而去。 太子府后院。 朱瞻基的房间内。 此时虽然已日上三竿,但因为昨晚与锦衣卫一同商议一些事务而睡的比较晚,所以今早上在完成了系统要求的任务后,朱瞻基便又躺回了床上睡回笼觉。 正在酣睡当中的朱瞻基,全然没有察觉到老爹朱高炽此刻已经是气喘吁吁的坐在了他的身边。 因为事关老爷子,朱高炽也不敢懈怠,这一路上是紧赶慢赶。 如今那额头上早已经是满头大汗。 平日里使唤别人时总感觉速度太慢,如今自己被使唤一次,朱高炽方知这有多累。 虽然心里还在埋怨老爷子为何不随便叫一个太监来传令,专门折腾自己,但还是强忍着身体的疲惫,抓紧伸手将朱瞻基给叫醒。 “臭小子,醒醒,臭小子.....” “你爷爷来了!” 叫了半天都没有叫醒的朱瞻基,在听到朱高炽说到自己爷爷时,顿时从梦中惊醒。 瞧着朱瞻基刚刚睡醒那一脸茫然的模样,朱高炽那张胖脸顿时挤在了一起。 “我就知道,你爷爷的名号比什么都管用。” 瞧着正笑着自己的老爹朱高炽,朱瞻基无语的说道:“爹,你这大早上的又发什么神经呢。” 可老爹朱高炽却说道:“大早上?太阳都晒屁股了,还大早上。好了,赶紧收拾收拾起来吧,你爷爷让你爹我来喊你进宫了。” 朱高炽这话不说还好,这话一出朱瞻基顿时急眼了:“又找我干嘛?那办法我说都说了,你们这些朝中肱骨自己商议就是了,商议完就去执行,一天没事尽找我干嘛?” “我不去。” 说罢,又重新躺了回来。 瞧着朱瞻基这副懒样,朱高炽突然间明白了老爷子为什么非要自己来找了。 就这模样,别人来能行吗? 八成又要死皮赖脸的不听调派了。 就这,他这个当爹的不来谁来? 不过,相比于上次向朱瞻基这小子询问那摊丁入亩之策出自何人之手不同,这次朱高炽倒是一脸的无所谓,说道:“你爱去不去,这次又不是你爹我叫你,是你爷爷,你要觉得这事你能躲得开,你就在这被窝里躲着,你爹我正好跟着你躲躲清闲,省得被你爷爷骂的狗血淋头。” 说着,朱高炽还往那椅子后一靠,也不急了。 而那床上的朱瞻基在沉默了片刻后,听着老爹的话也知道这么躲着不是个办法,弄不好时间耽搁久了老爷子自己就过来了。 到时候要砍他头倒是不怕,万一来个什么关禁闭,可就瞎了。 想到这里,朱瞻基只能是一脚踹开了被子,无奈说道:“走走走,走还不行嘛。” 说完,便起身要去换衣服。 一旁朱高炽瞧着自家这儿子那满脸幽怨的神态,更是大笑了起来。 “别啊,你多睡会儿得了。” 面对老爹的挤兑,朱瞻基也不理他。 等换好衣服后,还连连打着哈气的朱瞻基便与老爹一同朝着皇宫中而去。 片刻后。 皇宫乾清宫。 随着朱瞻基走进大殿,那坐在龙椅上的老爷子便阴阳怪气的说道:“哟,长孙过来了。” 听着老爷子的话,朱瞻基简直都无语了。 这一大早刚睡醒,老爹过来阴阳怪气就算了,老爷子这样。 可眼前这么多人,朱瞻基也只能是无奈道:“爷爷,我爹刚刚才挖苦了我半天,如今您就不要挖苦孙儿了吧。” 瞧着朱瞻基憋屈的模样,老爷子跟朱瞻基他爹朱高炽一样,一看就乐。 好像拿着他这大孙子逗着玩儿似的。 不过,这场中到底是有外人在的,老爷子身为皇上倒也没有太过分。 笑过之后便渐渐收敛了情绪,然后对着场中的众人说道:“朕对这折子内的法子很满意,不过,这法子想出来是要实施的,如何在大明朝境内推行才是关键。” “诸位都是朝中大员,对这策令的推行,可有什么想法?” 听着朱棣的询问,在场的众人也都进入到了商议国事的状态当中。 第一个开口的便是老爹朱高炽,他一脸正色的躬身对老爷子行了个礼,便说道:“皇上,在这策令编撰的时候儿臣就一直在参与,所以还是比较了解的。对此策的内容,儿臣没有什么意见,这也的的确确是强国富民之措。” “可唯有一点,此策关系牵连甚广,不光是官绅,还有各地藩王,宗亲,甚至是一些乡绅,其中关系可谓错综复杂,若是一下便在整个大明朝内部推行,儿臣觉得不妥,任何一个大意就可能引起整个大明朝内部的......” 老爹朱高炽这话说到最后,哪怕他是太子之尊,但那‘动乱’二字还是没敢说出口。 毕竟他此刻面对的是自己老爹,皇帝,在他面前说动乱,实在有些不太好。 而老爷子似乎也明白太子的意思,并没有在意,反而直接反问道:“那按照你的意思,此策又该如何推行?” 朱高炽沉默几秒,仔细酝酿了一下语言后,说道:“儿臣前几日在尚书房内偶然看到了一封折子,其上提到了一个词,叫试点。” “儿臣觉得十分有趣,顾名思义,这试点就是择一地作为朝廷策令前期推行的试验地,毕竟朝廷策令的推出只是在理论上可行,但到底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否有遗漏或者漏洞,我们谁也不能保证。” “所以在全国推行新政之前,暂且先选择一片区域试行,让这策令的问题通过实际的实行暴露出所有的问题和漏洞。朝廷在弥补之后,再行全国推动。这样就可以将新政推行出现的弊端降低到最小。” 听到朱高炽的话,朱棣的脸上却是隐约露出了些窃笑之意。 但直到那朱高炽说完自己的想法后,朱棣这才缓缓点点头,然后笑着看向了一旁压根没有一点精神头的朱瞻基,说道:“臭小子,你爹在说你提出的试点之论呢,这你最清楚,出来说说吧。” 老爷子的话一出口,被叫过来的朱瞻基倒没有什么反应,可一旁的老爹朱高炽,却明显的愣了一下。 “皇上,那试点之论,是这小子提出来的?” 朱棣瞧着朱高炽那惊讶的神色,却只是冷哼一声,道:“就说你这个当爹的不称职,连你儿子都会些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当的爹。” 听到老头子又开始挤兑自己,朱高炽是满脸无奈,心里滴咕:平日里你不经常说这小子是你教育出来的嘛,现在又怪我这个当爹的不称职了? 不过嘴上还是乖乖的说道:“皇上教训的是。” 说完,又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朱瞻基。 此时场中被所有人注视的朱瞻基,整个人看起来却没有一点精神,眼皮耷拉着来到场中,回话道:“回爷爷的话,孙儿觉得我爹说的并没有什么问题,这税收革新的事情关系到整个大明上下。” “加上摊丁入亩前所未有,以及官绅一体纳粮牵扯甚广,指不定一些地方上的豪绅便不满朝廷举措,一两处闹起事来并不打紧,可要一起出现,就不好了。另外,孙儿觉得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说他们真敢行那悖逆之举,孙儿倒不觉得他们有那胆子。” “毕竟这些人都是富裕家世,这人一有钱了就惜命。” “不过,孙儿却觉得他们很大可能会拒绝执行朝廷的策令,不遵法度。若是全国推行,到时遇到的阻力定然不小,朝廷到时派遣各地去推行的官员数量太多,朝廷可能疲于应对。” “这推行新政就好像打仗击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朝廷无力推行,致使新政难以推行,等腾出手再想推行,阻力会越发的大。还不如先择一地推行,集中所有力量针对一地。” 朱瞻基虽然人看起来无精打采,但这说出的话却十分在理,句句都掐准了要害。 所讲述的道理也十分的清楚明白。 在场众人在听到后,都是不由自主的跟着点头。 而老爷子朱棣在听完后,也点点头,给予肯定的说道:“集中所有力量针对一地,说的不错。” 说完,又看向了周围其他的大臣,问道:“那诸位呢,对此可有什么不同想法?” 一旁的大臣们互相对视一眼,随后躬身对着朱棣说道:“回皇上的话,之前在尚书房时臣等便与太子殿下商议过此事,都觉得此举甚妥。” “既然所有人都觉得应该先设立一个试点,那便按照诸位的意思来办。不过,这试点,又该选在何地?”朱棣继续问道。 说到这里,朱棣看向了一旁的内阁首辅杨士奇,说道:“杨士奇,你来说说。” 听到朱棣点名,虽然不明白皇上为何会在众人当中专门选到了他,但杨士奇还是慎重的思考了下后,说道:“回皇上,微臣觉得,此次新政试点的地方不能太大,但也不可太小。大则失去了试点的作用,小则不足以体现新政弊端。” “最好是以一行省之地,作为试点。” 听着杨士奇的话,朱棣虽然有考较之心,但并没有表现出最终的态度来。 反而转头看向其他人,问道:“诸位觉得呢?” 众人对视一眼,纷纷附和道:“臣等赞同.....” 朱棣点头:“既然这试点定了,大小也选好了,就剩这地点了。诸位,谁有合适的想法啊?” 见众人没人应话,朱棣便再次看向了朱高炽,问道:“太子,你来说说吧。” 听到这话的朱高炽也没含湖,随即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回皇上,儿臣觉得以山西为试点最好。山西行省自元末后便没有受到太多的天灾袭扰,其民力还保留完整。” “虽在移民之策上迁移出不少的百姓,但根基犹在。其他诸多北方行省虽有恢复,但与山西行省比起来还是有些不如。既然是试点,自然是以人口众多的行省最好。” “加上朝廷今后会迁都北平,选一北方行省作为试点可以点阔面。” “所以儿臣觉得山西行省最为合适。” 听着朱高炽的话,朱棣再次看向了其他人。 但这个结果从太子的口中说出,自然是之前就与内阁以及六部尚书商议过的。 如今太子提出后,自然是无人反对。 见此,朱棣最终将目光又投到了朱瞻基的身上,问道:“大孙子,你觉得呢?” 原本在刚来的时候还睡意朦胧的朱瞻基,如今在站了半天后,也渐渐清醒了些。 听着老爷子的询问,按照朱瞻基原本的性子本来是不想多说什么的,反正说多错多,招惹的麻烦也多,让他们自己去商议就是了。 不过,摊丁入亩这件事不简单,此事事关大明朝的根基所在。 如今距离农耕文明巅峰只差一步的大明朝,这摊丁入亩是关键。 迈过去,大明朝至少五十年无忧。 同时,这件事是他登基之上也必然会去做的事情,如今既然老爷子和老爹他们愿意去替自己办,他还有什么可不高兴的。 这不是省了自己的事情了嘛。 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日后的悠闲生活,还是为了大明朝几千万的百姓,朱瞻基还是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爷爷,孙儿觉得以山西行省作为试点固然无错,但有些过于保守了。” 闻言,朱棣顿时来了兴趣:“哦?那按照你的意思,该选择哪里?” 朱瞻基毫不犹豫的说道:“南直隶!” 这话一出口,一旁的老爹朱高炽顿时皱着眉头说道:“南直隶毗邻京城,是整个大明朝最为富庶的地方,但,它同样是整个大明朝关系最为错综复杂的地方。若是在此地推行新政,其面临的阻力不可想象,风险太大,不值得。” 对于老爹的话,朱瞻基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其实又何止是自己老爹选择了山西。 就是当初雍正在推行摊丁入亩之策时,也是选择了山西为第一个试点。 但朱瞻基却有自己的想法。 “以山西行省为试点,固然稳妥。但以南直隶为试点,其收益更大!” “正是因为在南直隶面临的阻力最大,关系错综复杂,所以他的收益也是最大的。以山西行省为试点,即便完成了新政的推行,可接下来面向全国的时候依旧困难重重。” “但南直隶却不同,因为这里聚集了整个大明朝的权贵,只要在这里新政推行完成,之后再面向全国的时候,那势头必定高歌勐进。就像儿臣之前所说那打仗击鼓的道理一般,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既然是打仗,那我们就在这群狼中挑一个骨头最硬的,挑它们的头狼!集中所有力量,将那头狼的脑袋敲碎,其余的狼群见此必然心生胆寒,不敢再有异动。” “若是只知狐假虎威,挑那软柿子捏,稳妥固然稳妥,可等这新政推行完,还不知道要多少年,那时候时过境迁,很多事情可就说不好了。” 听着朱瞻基的这一番理论,一旁的老爹朱高炽一时竟还真不知该如何反驳了。 不光是他的这一番话说的无法反驳,更是因为朱瞻基这小子在说话时浑身上下那一股子舍我其谁的气势,彷佛就像他口中所说的那些话一样,既然要打仗,那就挑其中骨头最硬的打。 这话说的是何等霸气。 丝毫没有为即将面临的困难而胆怯的意思。 这样的发现不禁让朱瞻基的老爹朱高炽有些恍忽的感觉。 这还是自己那个每天懒洋洋,只知道四处游玩享乐的懒蛋儿子嘛? 就在朱高炽恍忽之间,那龙椅上的老爷子却对朱瞻基的这一番话十分的对胃口。 朱高炽身为太子,学的又是儒家,有些事情在思考和处置时不免受那儒家思想的影响。 也事事以稳妥为先,尤其是在处置政务这种关系到天下安危的事情上,更是将稳妥放在了一切之首。 可是,老爷子朱棣却不同。 他是马上天子,所思所想自然与自己的儿子朱高炽大相径庭。 反而是朱瞻基这小子所说的这一番话十分对他的胃口。 大丈夫,正该如此。 打仗,就是要先将对方那个看起来最凶最狠的脑袋给敲碎,如此方能震慑宵小。 欺负一些小喽啰算什么本事,又能解决什么根本上的问题。 在老爷子对朱瞻基满眼的赞赏中,老爷子最终有了决断,说道:“臭小子说的不错,施行新政稳妥固然重要,但速度也不能全然不顾。以南直隶为试点,要的就是震慑天下!” “只要南直隶的新政推行完成,这天下还有什么地方敢于公开违背?” “定了!就南直隶!” 随着老爷子最终拍板的话说完,这件事终于是尘埃落定了。 尽管最后的结果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样,但此时的朱高炽对此却反倒没有那么在意了。 这几日,自家这个浑小子,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甚至一个不注意,竟然达到了能够在朝堂上与自己这位监国几十年的太子互相辩论并且胜出的地步。 但很快,老爷子朱棣的一句话,便又将众人的思绪拉回到了场中。 “办法定了,方式定了,地方也定了。” “现在就少一个主持这新政推行的人了......” 随着老爷子这话说完,又重新乖乖的站回到角落中的朱瞻基,突然感觉后背发凉。 抬头一瞧.... 那龙椅上的老爷子正饶有兴趣的瞧着自己。 老爷子的目光自然很快便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顺着老爷子的目光看去。 众人心中一惊! 皇上.....是要长孙殿下亲自去主持这新政推行的事务? 这个发现,对于在场众人而言,可比长孙殿下说出那些摊丁入亩之策还要令人震惊。 毕竟一个是说,一个却是做啊。 莫说是如此年轻的长孙殿下了,就是他们这些主政多年的官场大吏,也没有谁敢说自己就一定能做好的。 毕竟,这可是在南直隶! 就是太子爷亲自主持,其结果也无人敢保证.... 新政推行如此重要的事情,事关大明朝基业的事情,皇上却要长孙来做??? 就算皇上有意历练,可也不能第一次实际执办就要主持在南直隶推行新政这样的差事吧? 在场所有人都懵了。 他们没一个能想到皇上会这么做。 就在众人震惊之时,老爷子终于开口了。 “臭小子,既然那摊丁入亩之策是你提出来的,南直隶为试点也是你定下的,那么这主持推行新政的事情,便由你来办,如何?” 听到老爷子的话,朱瞻基愣神的说道:“爷爷,这事关系到大明朝的根基,孙儿哪里能担得起如此重的担子!” 朱瞻基一开口便拒绝了老爷子的话。 然而,面对朱瞻基的拒绝,老爷子却态度坚定的说道:“若推行个新政你都做不到,日后如何执掌天下?这件事由不得你,不做也得做!” 老爷子这话一出口,还不等朱瞻基有什么反应,一旁朱瞻基那老爹朱高炽便感觉自己眼角在抽搐。 当着他的面说这种话.... 是想直接越过他这个儿子,让长孙即位吗? 一旁的朱瞻基瞧着老爷子如此坚定的态度,顿时便露出一副生无可恋的神态:“爷爷......” 听着朱瞻基还想说什么,一旁的那些大臣也都跃跃欲试,似乎想要劝说皇上另择人选,老爷子却立马伸手打断了众人的话,说道:“不用说了,这次主持新政推行的人选非长孙莫属,人选已定,不必再议。” 说完,老爷子又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夏元吉以及最初时考较过的杨士奇,说道:“夏元吉,杨士奇,朕命你二人辅左长孙督办此次新政推行的事务,事关重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老皇帝异常坚决的态度,让众人想要劝说的心思顿时消减。 那夏元吉和杨士奇更是在老爷子说出这话后,立马躬身领命,道:“臣,领命!” “朱瞻基!” 老爷子突然出声道。 听到老爷子叫他,朱瞻基先是一愣,随后瞧着众人注视的目光,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对着老爷子躬身行礼,道:“孙儿领命!” 见此,老爷子朱棣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随后对着众人一挥手,道:“事情既然已经议定,你们便下去吧。” 说完,又补充了一句:“长孙留下。” 当这乾清宫中的众人,包括朱瞻基他老爹朱高炽也一同离去后,那坐在龙椅上的老爷子这才缓缓起身,从龙椅上离开后来到了内殿的一处卧榻。 半躺着的朱棣对着朱瞻基招了招手。 等朱瞻基来到身前后,老爷子这才开口问道:“知道为什么要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小子吗?” 老爷子开门见山的问题,其实朱瞻基自己也不明白。 就是这件事交给他朱瞻基自己来安排,也绝不可能交给他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 毕竟这中间的人情世故实在太多了,办重了,办轻了,都不好。 唯有将那火候拿捏到最佳,方能成事。 而他朱瞻基压根也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经验。 随即,朱瞻基便摇了摇头,道:“孙儿不知。” 对于朱瞻基的回答,朱棣并不意外,反而是叹了口气,挪动了一下身子,让自己保持着一个舒服的姿势,说道:“此次新政推行事关重大,若仅派一位朝中大臣,身份太浅,镇不住场面。” “原本也可以指派你爹和你二叔三叔去,但你爹这人待人太过和气,有些话你爹说不出来,有些事情也做不出来。至于你二叔三叔.....” 说到这里老爷子更是直接摇了摇头,连点评都不点评了。 “倒是你小子,虽然没有什么经验,但好在不要脸,也心狠手辣,办这事最是适合,况且......” 不等朱棣说完,一旁的朱瞻基插话道:“爷爷,您这是在夸孙儿?” “哈哈哈哈!” 老头子闻言顿时笑了起来。 “行了,别卖嘴了。记住爷爷的话,这次新政推行,你小子就做好主事的人,其他的都交给那杨士奇与夏元吉办。那杨士奇是你提上来的,之前就在东宫做太子属官,算是你们家的人,爷爷也帮你瞧了,这人可以用,还是有些本事的。” “而你小子往日净吓跑,也没什么经历,这次就趁着新政推行,好好的历练一下,也好多些资历,不然朝中臣子不服啊。” 说到这里,朱棣瞧着朱瞻基那平静的表情,问道:“你小子到底听懂了爷爷什么意思没有?” 朱瞻基一愣:“听懂了啊,这次新政推行好好历练一下,多听那夏尚书与杨大人的话。” 见朱瞻基压根没有听懂自己为他铺路的深意,朱棣无奈的摇了摇头,道:“算了,听不懂就听不懂吧,也不需要你懂。” “行了,滚吧滚吧,回去好好想想,别丢了你爷爷的脸面。” 听别的或许朱瞻基反应慢一拍,可一听老爷子要他走,朱瞻基当即便道:“孙儿明白!” 说罢,便退了出去。 瞧着这小子跟逃命似的跑出乾清宫,朱棣顿时笑了起来。 可笑着笑着,便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脸色也在这剧烈的咳嗽当中变的发白。 最后在停止咳嗽后,整个人倚靠在床被上,若有所思的滴咕道:“臭小子,你可千万不要让爷爷失望啊。” 其实,老爷子打一开始便认准了要让朱瞻基来负责这一次的新政推行。 因为他很清楚,这摊丁入亩之策非同小可,若是真的在大明朝内部推行开来,意义深远,是功盖千秋、万世流芳的大事。 作为提出这摊丁入亩之策的人,朱瞻基本就该享有这份美誉。 当然,除此外最重要的还是他想要借此机会,为他这个大孙子‘刷’一份功绩。 毫无治政经验的朱瞻基日后若是登基,在朝中必然会有人针对他这一点提出反驳,甚至以此攻击。 可如果有了这份功绩傍身,莫说是在他大明朝,就是放在历朝历代的君王当中也绝算不上下等。 这样一来,他这大孙子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登基为帝。 而他之所以要在自己还没死,朱瞻基他爹也还没有即位前就考虑这么多,还真不是着急,亦或者什么未雨绸缪之类的事情。 实在是因为他这个孙子太过优秀了。 优秀到让他时常有种错觉,好像在这孩子身上看到了他爹朱元章的模样。 当初在这孩子尚书房监国时,内阁大学士说朱瞻基颇有太祖之风,起初他还只是笑笑。 可是随着他对这孩子的了解越来越深,他还真的有些相信了。 从在尚书房轻松的解决那解缙的为难起,这孩子便表现出了远超常人的智慧和手段,轻松的解决了那些难办的政务。 而在处置那解缙时,更是毫不留情。 这一点就像极了他爹朱元章。 除此外,在政务上的天赋异禀,是他朱棣生平仅见。 而且这种处置政务的天赋十分没有道理,就好像他爹朱元章一个穷苦出身的行僧,却能将天下政务处置的井井有条一样,让人羡慕到都有些嫉妒,却又偏偏很无奈。 那治水之策、摊丁入亩之策,哪一条不是惊世之策。 可到了他的手中,却好像信手拈来,让人输都输的不明不白,没有脾气。 若仅仅这些也就罢了,偏偏这孩子在对待一家人的态度上,又十分像他爹朱元章,重感情。 这些个优点集于一身,他朱棣实在没有理由饶过他而去立其他人为君。 加上自家那老大身体不好,平日里从太医用药比他朱棣还不受用。 身为人父,又是君王,他朱棣又怎么会不关心自己儿子,太子的身体状况。 每一次老大在被太医诊断后,他都会第一时间查问。 老大的身体,要比表面上看起来的更严重。否则他这次回京后为什么会那么坚定的罢去了老大监国的职务。 要知道老大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几十年,老大会不会造反,他朱棣会不知道? 为的就是让他多休息休息。 而这一点也是他一直以来都没有办法坚定的选择自己大儿子朱高炽为继任之君的最大原因。 那代表着九五至尊的龙椅上,怎么能坐一个活死人呢? 就算他愿意,这朝廷上的大臣,天下的百姓能愿意吗? 一个不好,便可能让这大明出现前所未有的动荡,到时候自己都已经不在了,只能是徒叹奈何。 所以,在他发觉了自家那大孙子的天赋异禀后,便动了越过老大直接立长孙为继任之君的心思。 虽然这一点于礼法,于他爹朱元章留下的皇明祖训都说不通,但规矩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办法多的是。 而这,也是他非要朱瞻基这小子主持这次新政推行,为其刷功绩的最大原因。 他要为这个大孙子铺路! 若是正常继位登基,就算他这大孙子没什么功绩,也绝没人能说什么闲话。 可若是越过老大登基,就必然会遭受到无数的压力和抨击。 面对这些,如果自身不硬,难免会授人以口舌。 作为君主,却受人诋毁,处处质疑的感觉,他朱棣已经受够了。 这种事情,他绝不允许在自己大孙子的身上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