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二十二章 好话说尽
正式成立之后,朱标的工作量可就大幅度减轻了,也不用在亲历亲为的批阅奏折了,只需要看看内阁的建议是否可以执行就可以了。 到了后期,等到司礼监正式运转之后,朱标的工作量就更轻了。 “虽然正式成立了,但暂且要对外保密,等到运转一短时间,如无纰漏,再行宣告!” 朱元璋倒不是真的担心这些机构会出现什么纰漏,而是担心这种事情一旦传出去了,以朱英的智商,怕是分分钟就会直到自己的身份了。 自己还想着再演演戏,多跟那小子亲近亲近,毕竟在外苦了那么久,多亲近亲近,日后相认的时候,也就不会有什么隔阂了。 而且一旦知道自己瞒着他,万一那孙子生气了,以后啥都不说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谨遵陛下旨意!” 三人虽然不知朱元璋何故要暂时隐瞒,但已然躬身领命。 何况及至此刻,大家全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自是志得意满。 “陛下,微臣斗胆相问,这内阁是哪位天才想出来的?” 一切都尘埃落定后,吴琳实在是没忍住,开口问了起来。 在吴琳心中,能够想出这三个机构,并且互相制衡,运转的极其丝滑,便是诸葛再世,怕是也拍马难追啊! 只是这大明上下,满朝文武,吴琳愣是没找出来这么一个人才。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诚意伯想出来的吧?” 徐达眉头一皱,实际上他也一直在想这是谁的主意,想来想去,满朝文武似乎也只有诚意伯有这个智商了。 “诚意伯?倒是极有可能。” 吴琳点了点头。 所谓的诚意伯自然就是大明第一智囊刘伯温,刘伯温可是朱元璋钦点的大明第一智囊。 李善长若是可以比喻成大明的萧何,那刘伯温就是大明的张良,徐达就是大明的韩信! 并且这刘伯温的行事风格跟张良一模一样,大明建立没多久就告老还乡了。 “非也非也!以老夫对伯温的了解,这绝非他所想。” 然而吴琳才点完头,一边的李善长就摇头回到。 “韩国公如此笃定?” 吴琳更加疑惑了,既然不是诚意伯,那还能是谁? “诚意伯虽然聪慧至极,未卜先知,但诚意伯归根究底只是一介书生,格局不可能有这么大,何况战略层面的布局也不是诚意伯擅长的事情。” “比如这三个机构里面的内阁,直接关乎咱大明王朝的千秋万代,这一点就能看出,绝非诚意伯所想。” 李善长仍旧坚持的否认了徐达的猜测。 “韩国公所言也不无道理。” 徐达并未反驳,而是点了点头。 大明开国六大功臣,除了已故的常遇春,如今尚且活跃的也就只有徐达、李善长跟刘伯温了,这三个人可谓是各有所长。 徐达擅长的自然就是统兵作战。 李善长自然就是后勤以及政务。 刘伯温则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这些机构关乎大明王朝国运,显然不是出自刘伯温之手。 “韩国公既然你笃定并非诚意伯所为,那还能有谁?” 吴琳忍不住追问起来。 “这三个机构可谓是完美无缺环环相扣,能够想出来这三个机构的人,不仅见识极高,而且心怀天下,因此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定然是......” 李善长扫了扫其余人,目光落在朱元璋身上。 “定然是陛下了!” “试问大明天下,除了陛下,谁还能拥有如此宽阔的胸襟,谁还能对天下如此挂心,谁还能有如此远见!” “臣生为大明的子民,实在是烧了高香,三生有幸啊!” 李善长话音落地,一边朝着朱元璋深深鞠躬,一边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边的徐达跟吴琳直接傻眼了,这他娘的是什么操作? 马屁还能这么拍? 难怪这老匹夫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呢! 我他娘的砍了那么多鞑子,都只能屈居他之下,实在不是没有原因的啊! 这老匹夫的脸皮都快赶上金陵的城墙了,这种将不要脸发挥到极致的精神跟本事,实在是学不来啊! “臣等祝贺大明王朝!” “臣等祝贺洪武大帝!” “陛下实乃千古一帝,臣等自行惭愧!” 尽管看不起李善长不要脸的行径,但这些夸赞,吴琳跟徐达却是发自肺腑的。 能够想出如此精妙的国策,说朱元璋是千古一帝,也是实至名归啊! “那啥......” “都起来吧......” 朱元璋满脸堆笑,毕竟没人不喜欢被人拍马屁,哪怕贵如皇帝的朱元璋也不例外。 这老李上道啊! 咱没白夸他为大明第一功臣啊! 咱没白说他是吾之萧何啊! “那什么......” “实际上,这些想法并非出自朕,而是出自他人......” 尽管朱元璋很想独揽功劳,奈何朱标还在旁边站着呢! 自己可不能像老李那么不要脸,毕竟儿子心中的形象更加重要,因此朱元璋无奈的放弃了继续显摆的机会。 至于旁边还站着另外一个知情者蓝玉,朱元璋直接选择了无视。 咱在乎的那是自己在儿子以及大孙子心中的光辉形象,其余人靠边站! “什么?陛下,这不是你想出来的?而是别人?” 朱元璋话音落地,三个人彻底惊呆了。 尽管刚才拍的马屁还留着余温,但这几个人可是都打心眼里觉得,这就是朱元璋想出来的啊! 哪料到朱元璋竟然矢口否认了,难道这大明还有这么厉害的天才人物不成? “大明竟有如此人杰?敢问陛下,是六部九卿哪个部门的?” 吴琳眉头一皱,再次追问起来。 “不在朝廷,而在乡野之间!” 朱元璋缓缓摇头,淡淡回到。 “乡野之间?请陛下降罪,臣身为吏部尚书,竟错过如此人杰,实乃渎职啊!” 朱元璋话音落地,吴琳顿时惶恐不安起来。 要知道大明整个天下的官员,无论是升职降职还是卸任,可都归他管,不仅如此,寻找乡野之间的遗贤也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现在竟然有如此人杰,自己还没发现,陛下竟然先发现了,说是渎职也不为过。 陛下才刚刚让自己担任第一任的内阁首辅,不会屁股都没挨到椅子,就让自己卷铺盖滚蛋了吧! “陛下,如此人杰敢问身在何方?臣等可有机会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