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正文 544 造反团伙

  在凶手尚未捉到之前,李承乾便是最大的嫌疑人,这一点别人清楚,李承乾自己更清楚。  父皇因此而恼怒,更是情理之中。随之而来的废除太子之议再次被提起,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只是这一次,李承乾连为自己辩解的话语都说不出来。  李承乾不由得想到,那刺客若是真的将李泰给杀了该多好啊,一了百了,父皇再无别的选择,自己的储君之位将安如泰山。  “殿下!”杜荷上身微微前俯,双眼灼灼的盯着李承乾的眼睛,沉声道:“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去全力争取!否则,就将是万劫不复之局面!”  “争取?”李承乾惨然一笑:“如何争取?算了吧,父皇既然打定主意要废黜太子,争取又有何用?徒然惹得父皇恼火而已。我是他的儿子,这个天下是他的,他愿意交给谁,那就交给谁好了,随便吧……”  “这么多年,本宫身为太子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早已不堪重负,多年来本宫为了维持太子身份而经历的诸多磨难考验,早已心力交瘁…  既然事已不可为,那还不如放手,生死有命,随他去吧……”  杜荷情绪愈激动,几乎是吼叫着道:“怎能甘心拱手将这天下至尊的位置让与他人?若是别人还则罢了,殿下焉能不知魏王的心情?  一旦他得登大宝,殿下万无幸存之理!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李承乾反问道:“怎么掌握?这天下是父皇的,他要交给谁,谁能左右他的心思?”  杜荷回头瞅了瞅,殿内的内侍都已被他驱赶出去,左近无人,便压低声音,一字字道:“殿下岂非忘了,当年陛下是如何得来这皇位?”  一句话,石破天惊!  李承乾浑身一震,勃然大怒道:“杜荷!孤念你情意深重,却如何能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言?此话若是传将出去,你我还有何面目去见父皇?”  杜荷咬着牙,恨铁不成钢道:“刀子已经架到脖子上,难道任人鱼肉不成?  司空长孙无忌即使殿下的舅舅又是岳父,只要殿下打定心思,微臣保证,不仅关陇世家会支持您,司空大人更会为您联络朝中重臣武将!  倒是咱们有文臣的大义,武将的兵权,殿下您更是众望所归,何愁大事不成?  至多,事成之后善待于魏王等亲王,奉养陛下已尽天年便是了……”  “闭嘴!”  李承乾神情坚定,断然道:“此话,到此为止。你与孤从小长大,情谊深厚,今日之事孤就当没听过,若是再蛊惑孤,行那大逆不道人神共愤之事,莫怪孤不留情面!”  言罢,拂袖进入内殿,只留下杜荷一人坐在那里。  待杜荷离开后,李承乾才自言自语道:“杜荷不是孤不相信你,谋反之事是诛九族的大罪,必须慎之又慎,在孤没有做好万全准备之前,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  “王爷你确定,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太子真的准备这么干了?”  “呵呵!太子被废在即,不怎么干,坐以待毙他就会有活路吗?  不谋反也是死,谋反也是死,他肯定会冒险赌一把,赌输了人死鸟朝天,赌赢了便是登基为帝,御极天下,你是,你如何选?”  鲁王李元昌端坐在榻上,上身微微前倾,双目灼灼的盯着面前的侯君集。  历史上的李元昌先封鲁王后改封汉王,由于李恪重生还顶着汉王的帽子,所以李元昌没有改封汉王,一直沿用鲁王的封号。  侯君集本是李世民的最早心腹大臣之一,能耐还有有的,但这货有个缺点,恃才傲物且没有容人之量。  侯君集之灭高昌后,便开始飘飘然,在未奏请李世民的情况将一些没有罪的人发配,又私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  班师回朝后,被御史弹劾,证据确凿,被李二陛下革去官职,押入大牢,并且没收了大量在高昌国的非法所得,眼看性命不保,幸好中书郎岑文本以为侯君集是功臣大将,不能轻加屈辱,于是上书李世民请求将侯君集释放。  而侯君集自以为立下大功却因为贪财而被囚禁,感到非常不快。出狱之后,便闭门谢客,整日里在家中饮酒,颇为消沉。  在他想来,自己好歹是跟随陛下打江山的老臣子,忠心耿耿,多少次拼死血战,才为皇帝打下来着锦绣江山。  更别说那高昌国本就是自己挥军平定,如此扬威异域开疆拓土的功绩,不封赏便罢了,居然因为抢掠了几件珠宝财物,便将自己革职下狱,实在是过分!  皇帝对待自己,有所不公,这性情也委实凉薄,怪不得当年能一狠心将自己的兄弟统统干掉。  这要是哪一天咱再不小心触怒了皇帝,估计杀自己的时候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更不会想起这些年咱鞍前马后拼死拼活的功勋……  而鲁王李元昌,则是对李二陛下不满已久。  李元昌是高祖李渊的第七子,李二陛下的异母兄弟。  世人皆称其是皇室之中最出类拔萃的才子,其书法受之史陵,祖述羲、献,童年之时便以深有造诣…  善行书,又善画马,笔迹妙绝,画鹰鹘雉兔,当时佳手叹服。博综技艺,颇得风韵,自然超举,其水平甚至还在阎立德、阎立本之上。  而且此人颇有勇力,弓马娴熟,是难得的文武双全。  只是李元昌跟李二陛下一向不亲近,他小时候就是跟着李建成的屁股后头玩的!  玄武门一场喋血惊变,李二陛下将李建成和李元吉都给干掉了,当时身在封地的李元昌嚎啕大哭,在府邸之中设祭招魂,祭奠李建成。  李二陛下虽然事后知道此事,却没有对李元昌如何,只是难免心中膈应。  贞观五年,李元昌授华州刺史,在任上干了些违法乱纪之事,被李二陛下亲自下手敕责骂,心中愈发不忿。  此次将近年关,李元昌回京朝见,去了一趟东宫,知晓李承乾现在储位堪忧,朝堂之上暗潮涌动,便存了别样心思,前来寻侯君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