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正文 462 门下省

  岑文本早知萧瑀所奏何事,但还是故作出一副不解之色,对李世民问道:“不知萧少傅所言何事,竟使陛下如此欣悦。”  李世民道:“时文欲以汉王外镇并州之事为契机,借此定论分封之事,你以为如何?”  岑文本闻言,先是沉思了片刻,而后摇头道:“臣以为此事恐怕不妥。”  李世民皱了皱眉,问道:“岑卿这是何意?”  岑文本回道:“号王就藩并州,镇于边疆本已不和朝例,陛下又怎可再以此为机,推行分封之制呢。”  李世民道:“汉王亦是你之弟子,难道汉王就藩并州,非你所望不成。”  岑文本当即回道:“汉王就藩并州,乃陛下特恩,本就于朝制不和,已是出格,至于分封之事便更是如此。陛下此时若提分封之事,岂不是胁迫臣下,叫满朝文武两难吗?”  岑文本之言听着是义正辞言,力劝李世民勿动分封的心思,但他哪里不知,李世民对分封之事一直念念不忘,他这是变着法子告诉李世民,汉王李恪外镇并州,设藩并州之事已过朝议,眼下正是推行分封的最好时机。  岑文本之言虽有引导李世民的意思,但这也是眼下的实情,李世民闻言,坚持道:“此事朕心意已决,岑卿不必多言,只管拟旨便是,朕自有区处。”  侍驾的中书舍人,本就有草拟圣旨之职,李世民下令,岑文本断无抗旨之理。  “臣遵旨。”  李世民之言而言,岑文本的脸上似乎露出了一丝难色,但片刻之后,才提起了笔,依李世民之言草拟下了圣旨。  岑文本虽是遵李世民之名草拟了圣旨,但岑文本很清楚,李世民的这道圣旨断不会一帆风顺地下发至朝堂,莫说是尚书省了,就连门下省那关都过不得。  “朕祗膺大宝,钦承景命,励精治术,安辑夷夏。九服同轨,六合一家,日月所临,无思不服。岂伊人力,天实赐之。疆理都邑,襃锡亲贤,与夫懿戚元功,共享其利。自我作古,不必专依前典,允今约古,隆基垂统。世禄传家,足以载德;图身厚己,足以竭诚。  自然国有常奉,民获其福。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德行可称,忠节显著者,宜令作镇藩部,宣条牧民。贻厥子孙,嗣守其政,非有大故,无或黜免。酬勤报效,仍宜有差,宜令所司,明为条例等级,具以奏闻。”  李世民一封“令宗室勋贤作镇藩牧诏”由岑文本挥笔一蹴写就,而后便依朝例,下发至了门下省。  凡大唐帝王圣旨,发至朝中,皆有一套规程,由中书省写就,而后加盖皇帝玺印,交由门下省,由门下侍中核验,若是无误,则可加盖门下省官印,交由尚书省依旨行事。  换而言之,门下省便有审查诏令,甚至封驳圣旨之权,尤其是自打魏征入主门下后便更是如此。  魏征耿介,更兼强项,自打他贞观六年代王珪为门下长官侍中之后,封驳李世民的圣旨便成了家常便饭。  分封之说本就不和眼下局势,魏征反对的声音最大,此时若是魏征在京,毫无疑问的,魏征必不会太顾及李世民的面子,将此封奏疏直接封驳。  不过眼下魏征正奉圣旨外出,不在京中,自然无从封驳圣旨,这个担子便落在了旁人的身上。  门下首官为侍中,而省中常设侍中两人,一为侍中魏征,二为检校侍中李纲,魏征若在,这门下省事自是由魏征做主,可如今魏征不在,主事之人便成了李纲。  李纲乃两朝元老,现在又是太子的老师,自也与李承乾的太子位利益攸关,李纲也盼着李恪外封并州,永镇边疆,轻易不得返京,如此一来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才算是稳如泰山。  可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虽重,李世民的这种诏书却也同样重如泰山,甚至直接关系了江山安稳与否。  当李世民的诏令送到李纲手中时,李纲不禁眉头紧蹙,一下子犯了难,他拿着门下省的大印在手中,印准也不是,不印准也不是。  他若印准了,届时诏令下发至尚书省,天下分封,将来如若生乱,他便是审查不明,可他若是封驳,那李恪就藩并州又算得了什么?朝务不是儿戏,他若是封驳了此诏,门下省便是当着满朝文武在打自己的耳光。  李纲虽然是两朝元老,却没有魏征的那种魄力与果决,他在这个时候选的路只能是求稳。  李纲思虑了许久,终于还是退了一步,请三省,六部,宗正寺及御史台各部首要员速至门下省议事,他要行门下推廷议之权。  须臾…  门下省,内衙。  当满朝要员自李纲口中得知此事事,顿时满座哗然。  “不可此事决然不可,分封之事伤民误国,岂能行之。”李纲之言方落,正厅中便已有许多性子急躁些的大臣叫嚷了出来。  自晋亡之后,天下便废止分封,多行郡县,尔来两百余年矣,如今李世民再提此事,还下了诏书至门下,他们岂能不惊。  自有君臣之说起,君权与臣权之争便从未停歇过,但总归是成了君臣共治天下之局。  若行郡县之制,地方各郡县官员皆为臣子,是为文臣治国,可若行分封,那各地方郡县可就是以皇子为尊,宗室治国,便是天壤之别。  更何况,若是各地分封藩王,藩王便掌军政之权,而所封藩王行事人品又大多良莠不齐,难免生乱,轻则百姓受苦,重则社稷颠覆,岂能稳妥。  而且就算分封的藩王各个都是贤能之辈,但藩王之下分郡王,郡王之下分国公,如此分封下去,每年光是朝廷养着这群藩王家室,便是一笔巨大的开支,长此下去,朝廷必定财政不支。  分封之事弊大于利,朝中大臣人尽皆知,可当就在厅中众人纷吵的时候,有一个人却一下子沉默了,这个人司空长孙无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